第十八章 埃及、巴比倫和亞述
關燈
小
中
大
來的章節中,我們還會講到閃米特人的一個小分支&mdash&mdash希伯來人,他們居住在腓尼基和腓力斯丁海岸背面的山林中。
在這個時代的末期,他們在世界曆史的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創作了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巨著&mdash&mdash《希伯來聖經》,将曆史、詩歌、預言以及箴言融于一體。
公元前600年之前,雅利安人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并沒有給當地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對于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而言,愛琴人的大逃亡和克諾索斯人的毀滅都是非常遙遠的災難。
在這些文明的發祥地,朝代不斷更疊,人類曆史的主流進程也在緩慢地向更高級、更複雜的方向發展。
古埃及的金字塔經過3000年風雨的洗禮之後,依然保持着原貌,并展現在今天的遊客面前。
除此之外,埃及還出現了許多宏偉的曆史建築物,尤其是在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就是這個時期的傑作。
尼尼微城的所有主要古迹,比如神廟、帶翼的人首牛身像以及國王、戰車、獵獅等的浮雕,都是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600年完成的,可以說這一時期是古巴比倫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公共記錄、商業賬目、故事、詩歌和私人信件。
可以看出,那時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底比斯的富貴之人,過着與現代富人幾乎一樣的奢華生活。
他們的生活有序且充滿儀式感,身着華麗的服飾,佩戴貴氣的珠寶,住着豪華的宅邸,渾身盡是一股奢靡之氣。
他們聚在一起舉辦宴會和慶典,日夜歌舞升平。
他們的仆人都訓練有素,還有專門的家庭醫生。
他們不喜歡遠遊,但夏天時喜歡在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上泛舟遊玩。
騾子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種新奇罕見的動物,所以馱載重物的還是驢,而馬匹仍舊隻用于拉載戰車和慶祝國家盛典。
雖然那個時候美索不達米亞人已經知道駱駝這種動物,但是還沒有傳入古埃及。
那時鐵器并不常見,主要的金屬還是銅和青銅;細亞麻布和棉布織品質地精良,但是絲綢還沒有出現。
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玻璃,玻璃的顔色也很漂亮,不過玻璃制品通常都是些小物件。
透明玻璃和光學玻璃都還沒有出現,所以人們還沒有在鼻梁上架副眼鏡,不過倒是已經學會鑲金牙了。
古埃及底比斯和古巴比倫的生活與現代生活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那時還沒有鑄造貨币,人們大多數的交易是以物易物。
在金融方面,古巴比倫走在了古埃及的前面。
他們使用金銀鑄币交易,還鑄成了金錠、銀錠。
在鑄币出現之前,古巴比倫就已經有了銀行家,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和金屬的重量鑄刻在這些金屬塊上。
商人、旅行者随身攜帶寶石,用以交換必要的生活物品。
仆人和工人大多數是奴隸,沒有必要給他們支付貨币,隻需要給點實物。
随着貨币的出現,奴隸制度開始衰落。
如果當代遊客到這些古代城市觀光遊玩,那麼他們可能沒法品嘗到兩種非常重要的食物&mdash&mdash雞和雞蛋,所以法國廚師在古巴比倫無法享受到施展廚藝的歡樂。
大約到了亞述帝國的末期,雞和雞蛋才從東方傳到這些地方。
同其他事物一樣,宗教也有了重大發展。
比如,活人祭祀這種傳統早已不複存在,人們開始用動物或面人當作祭品(但是腓尼基人,尤其是在他們非洲最大的殖民區迦太基,依然存在活人祭祀,也因此被後世指控犯下了屠殺人類罪)。
在古代,首領死後,按照慣例,人們會把他的妻子和奴隸一起陪葬,并将長矛和弓箭等物折斷放入墓穴中,這樣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依然有人陪伴、服侍,依然可以戰鬥。
在古埃及,還有一種把房屋、商店、仆人和牲畜做成模型陪葬的習俗。
如今,正是這些模型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300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古人所過的安定、文明的生活。
在雅利安人走出北方的森林和平原之前,古代世界的格局便是如此。
此時的中國和印度也正經曆着類似的發展。
在這兩個地方的山谷地帶,農業城邦逐漸發展壯大。
但在印度,這種城市并沒有像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那樣得到迅速的發展,其發展水平更接近于蘇美爾和美洲的瑪雅文明(2)。
中國的曆史還有待中國的學者進行補充和完善,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剔除其中極具傳說色彩的部分。
或許,當時的中國比印度更加先進。
中國的商朝與古埃及第十七王朝處于同一個時期,那時商朝中央政權與各附屬國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古代帝王的主要職責就是舉行季節性的祭祀活動。
商朝制作的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仍保存至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雅利安文明出現之前的幾個世紀裡,中華大地上已經存在了這一文明。
*** (1)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于公元前744年掌權,并于公元前729年宣布成為巴比倫的國王。
(2) 事實上,大約在公元前2250年,印度哈拉帕的疆域範圍已經相當于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總和。
在這個時代的末期,他們在世界曆史的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創作了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巨著&mdash&mdash《希伯來聖經》,将曆史、詩歌、預言以及箴言融于一體。
公元前600年之前,雅利安人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并沒有給當地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對于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而言,愛琴人的大逃亡和克諾索斯人的毀滅都是非常遙遠的災難。
在這些文明的發祥地,朝代不斷更疊,人類曆史的主流進程也在緩慢地向更高級、更複雜的方向發展。
古埃及的金字塔經過3000年風雨的洗禮之後,依然保持着原貌,并展現在今天的遊客面前。
除此之外,埃及還出現了許多宏偉的曆史建築物,尤其是在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就是這個時期的傑作。
尼尼微城的所有主要古迹,比如神廟、帶翼的人首牛身像以及國王、戰車、獵獅等的浮雕,都是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600年完成的,可以說這一時期是古巴比倫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公共記錄、商業賬目、故事、詩歌和私人信件。
可以看出,那時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底比斯的富貴之人,過着與現代富人幾乎一樣的奢華生活。
他們的生活有序且充滿儀式感,身着華麗的服飾,佩戴貴氣的珠寶,住着豪華的宅邸,渾身盡是一股奢靡之氣。
他們聚在一起舉辦宴會和慶典,日夜歌舞升平。
他們的仆人都訓練有素,還有專門的家庭醫生。
他們不喜歡遠遊,但夏天時喜歡在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上泛舟遊玩。
騾子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種新奇罕見的動物,所以馱載重物的還是驢,而馬匹仍舊隻用于拉載戰車和慶祝國家盛典。
雖然那個時候美索不達米亞人已經知道駱駝這種動物,但是還沒有傳入古埃及。
那時鐵器并不常見,主要的金屬還是銅和青銅;細亞麻布和棉布織品質地精良,但是絲綢還沒有出現。
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玻璃,玻璃的顔色也很漂亮,不過玻璃制品通常都是些小物件。
透明玻璃和光學玻璃都還沒有出現,所以人們還沒有在鼻梁上架副眼鏡,不過倒是已經學會鑲金牙了。
古埃及底比斯和古巴比倫的生活與現代生活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那時還沒有鑄造貨币,人們大多數的交易是以物易物。
在金融方面,古巴比倫走在了古埃及的前面。
他們使用金銀鑄币交易,還鑄成了金錠、銀錠。
在鑄币出現之前,古巴比倫就已經有了銀行家,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和金屬的重量鑄刻在這些金屬塊上。
商人、旅行者随身攜帶寶石,用以交換必要的生活物品。
仆人和工人大多數是奴隸,沒有必要給他們支付貨币,隻需要給點實物。
随着貨币的出現,奴隸制度開始衰落。
如果當代遊客到這些古代城市觀光遊玩,那麼他們可能沒法品嘗到兩種非常重要的食物&mdash&mdash雞和雞蛋,所以法國廚師在古巴比倫無法享受到施展廚藝的歡樂。
大約到了亞述帝國的末期,雞和雞蛋才從東方傳到這些地方。
同其他事物一樣,宗教也有了重大發展。
比如,活人祭祀這種傳統早已不複存在,人們開始用動物或面人當作祭品(但是腓尼基人,尤其是在他們非洲最大的殖民區迦太基,依然存在活人祭祀,也因此被後世指控犯下了屠殺人類罪)。
在古代,首領死後,按照慣例,人們會把他的妻子和奴隸一起陪葬,并将長矛和弓箭等物折斷放入墓穴中,這樣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依然有人陪伴、服侍,依然可以戰鬥。
在古埃及,還有一種把房屋、商店、仆人和牲畜做成模型陪葬的習俗。
如今,正是這些模型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300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古人所過的安定、文明的生活。
在雅利安人走出北方的森林和平原之前,古代世界的格局便是如此。
此時的中國和印度也正經曆着類似的發展。
在這兩個地方的山谷地帶,農業城邦逐漸發展壯大。
但在印度,這種城市并沒有像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那樣得到迅速的發展,其發展水平更接近于蘇美爾和美洲的瑪雅文明(2)。
中國的曆史還有待中國的學者進行補充和完善,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剔除其中極具傳說色彩的部分。
或許,當時的中國比印度更加先進。
中國的商朝與古埃及第十七王朝處于同一個時期,那時商朝中央政權與各附屬國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古代帝王的主要職責就是舉行季節性的祭祀活動。
商朝制作的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仍保存至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雅利安文明出現之前的幾個世紀裡,中華大地上已經存在了這一文明。
*** (1)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于公元前744年掌權,并于公元前729年宣布成為巴比倫的國王。
(2) 事實上,大約在公元前2250年,印度哈拉帕的疆域範圍已經相當于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