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關燈
4000年以前,也就是大約公元前2000年,歐洲中部、東南部以及中亞地區的氣候比現在更加溫潤宜人,樹木也更加茂盛。

    從萊茵河到裡海一帶,居住着一群金發碧眼的北歐人,他們彼此之間來往密切,說着由同一種母語演化而來的語言。

    那時他們的人口數量不多,所以他們的存在并沒有引起漢谟拉比執政的古巴比倫人和第一次遭遇外族入侵的古埃及人的重視。

     這些北歐人注定要在世界曆史的舞台上閃閃發光。

    他們生活在草原和叢林的開闊地帶,起初并沒有馬匹,而隻有牛。

    每當遷徙時,他們就會把帳篷和其他物品放在簡易的牛車上;當決定在某個地方定居生活時,他們就用樹枝和泥巴搭建起小屋子。

    他們有自己的喪葬儀式,在重要的人物去世之後會進行火葬。

    他們把重要首領的骨灰放在甕中,再把甕埋在圓形的大土堆中,這就是在北歐随處可見的&ldquo圓冢&rdquo。

    不過,他們的前人,也就是棕色人種,并不實行火葬,而是讓逝者呈坐姿葬在細長形的土丘中,即&ldquo長冢&rdquo。

     雅利安人雖然已經學會了用牛犁地和種植小麥,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而選擇定居生活。

    他們收割完農作物之後,又會遷往其他地方。

    他們當時也已經知道了如何制作青銅器,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他們又學會了使用鐵,或許他們就是最先開始冶煉鐵的民族。

    大概在那個時候,他們有了馬匹,不過他們的馬匹隻用于馱載重物。

    他們的社會生活不以神廟為中心,他們的首領是領導者,而不是祭司,這與定居在地中海地區的民族不一樣。

    他們不崇尚神靈和帝王,實行貴族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分化出了統治階層和貴族階層。

     雅利安人善于歌唱,在四處遷徙的過程中會時不時地舉辦宴會,飲酒作樂,還有吟遊詩人吟詩助興。

    在與文明社會接觸之前,雅利安人并沒有自己的文字,吟遊詩人的記憶就是他們的文學作品。

    吟唱使語言成為一種優美的表達工具,雅利安語言之後能夠分化成多種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與此有關。

    雅利安人把他們的傳奇曆史都融入到了吟遊詩人的叙事詩和長篇故事中。

     雅利安人的社會生活以首領的家庭為中心。

    當他們選擇在某地短暫駐紮下來之後,就會為首領建造寬敞的木質房屋,當然還有圈養畜群的棚屋和坐落在遠處的畜牧場。

    但是對于大部分雅利安人來說,首領的木屋才是他們活動的中心,大家聚集于此舉行宴會,聽吟遊詩人歌唱,縱情嬉戲,商讨部落大事。

    他們還會在周圍搭建牛棚和馬廄。

    首領和家人會在房間的高台上睡覺、休憩,普通人則随地而卧,就像如今的印度家庭一樣。

    在部落中,除了武器、裝飾品、工具等歸個人所有外,其餘物品都屬于公共财産,整個部落俨然一個族長制的共産社會。

    首領出于公共的利益,為大家管理家畜和牧場,森林和河流則屬于荒野,不歸屬于任何人。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尼羅河流域兩大文明迅猛發展的時候,在廣闊的中歐和中西亞地區不斷繁衍生息的雅利安人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态。

    在耶稣誕生之前的2000年,雅利安人四處侵略日石文化民族。

    他們向法蘭西、大不列颠和西班牙進攻,分成兩批向西推進。

    第一批雅利安人首先入侵的是大不列颠和愛爾蘭,他們手持青銅武器,消滅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