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埃及、巴比倫和亞述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閃米特人曾在古埃及建立了&ldquo牧羊王朝&rdquo政權,但是古埃及人内心卻從未心甘情願地臣服于他們。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人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把這些外來的入侵者全都驅逐出境。
随後,古埃及進入了嶄新的複興時期,這一時期被埃及學者稱為&ldquo新王國&rdquo。
在希克索斯人入侵之前,古埃及并沒有真正實現過統一,到了新王國時期,古埃及才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統一。
國家雖然長期被其他民族占領,但是古埃及人的士氣并未因此磨滅,反倒激起了他們的鬥志,這使得古埃及法老也成了野心勃勃的征戰者。
于是,他們從希克索斯人手裡奪過當初打敗他們的戰馬和戰車。
在圖特摩斯三世和阿門諾菲斯三世執政時期,古埃及的勢力版圖已擴張至亞洲的幼發拉底河流域。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與尼羅河文明,這兩個曾經相互隔絕的文明,在此後經曆了一場長達千年的戰争。
戰争初期,古埃及處于優勢地位。
那時,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都曾帶領古埃及走向繁榮。
第十七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阿門諾菲斯三世、阿門諾菲斯四世,哈特謝普蘇特王後,以及第十九王朝在位67年、被稱為摩西法老的拉美西斯二世,都是值得被埃及人民銘記于心的統治者。
在此期間,古埃及也經曆過衰落,叙利亞人和南方的埃塞俄比亞人都曾征服過古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先是由巴比倫人統治,後來赫梯人和大馬士革人曾短暫統治過一段時間。
叙利亞人一度征服過古埃及。
尼尼微城的亞述人命運則有些跌宕起伏,有時是他們被征服,有時則是他們統治巴比倫的同時又入侵古埃及。
由于篇幅限制,在此我們無法詳細講述古埃及軍隊與來自小亞細亞、叙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不同閃米特人分支進行交鋒對戰的情形。
因為當時馬匹已從中亞地區傳入,所以軍隊都配備了大量的馬拉戰車。
那時的馬匹隻用于作戰和祭司禮儀。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還出現過幾位影響很大的征服者,比如攻陷尼尼微城的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和征服巴比倫的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最終,亞述成為那一區域内軍事力量最強大的民族。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征服了巴比倫,建立了曆史學家所稱的&ldquo新亞述帝國&rdquo(1)。
在此期間,鐵也已經從北方傳入了文明國家。
首先學會使用鐵的是亞美尼亞人的先驅赫梯人,他們之後把使用方法傳給了亞述人。
後來,亞述王薩爾貢二世奪下王位後,開始用鐵器武裝自己的軍隊,亞述也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奉行鐵血主義的國家。
薩爾貢的兒子辛那赫裡布曾率軍攻打埃及,但由于軍隊内部瘟疫蔓延而敗下陣來。
後來,辛那赫裡布的孫子亞述巴尼帕爾,也就是以其希臘名字&ldquo薩達那帕拉&rdquo聞名于世的國王,于公元前670年征服了埃及。
此時的埃及已經被埃塞俄比亞王朝占領,亞述巴尼帕爾不過是取代了另一個征服者而已。
如果我們繪制出各個國家在這段漫長歲月中的政治版圖,那麼就會發現,古埃及就像一條置于顯微鏡下的變形蟲,時而變大時而縮小;亞述人、赫梯人、叙利亞人和古巴比倫人這些不同分支的閃米特人,一會兒相互吞并,一會兒又相互分離。
在小亞細亞西部我們能看到一些愛琴小國,比如首都設在薩第斯的呂底亞和卡裡亞。
在公元前1200年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古代世界版圖的東北部和西北部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名字。
他們可能都是一些未開化的群落,使用鐵器和馬拉戰車,還向北部的愛琴人和閃米特人發起過進攻。
至于他們的語言,則很可能是從雅利安語演變而來的。
在黑海和裡海東北部,居住着米底人和波斯人。
從有關曆史記錄中可以發現,人們曾把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與他們混為一談。
後來,亞美尼亞人自東北部和西北部遷到此處,西米裡族人、弗裡吉亞人以及現今希臘人的祖先古希臘部落也從西北部穿過巴爾幹半島來到這裡。
這些來自東部和西部的雅利安人,本質上都屬于同一個宗族,他們過着四處遊牧、強搶掠奪的生活。
他們在東部隻是打劫邊境居民,但在西部卻攻打搶奪城邦,把愛琴人趕出了自己的領地。
愛琴民族備受壓迫,無奈之下隻得在雅利安勢力範圍以外的地方尋找新的家園。
有些愛琴人想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定居生活,卻遭到了古埃及人的攻擊;伊特魯裡亞人從小亞細亞航行至意大利中部的荒野森林,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還有一些人則是在地中海東南沿岸建立了城邦,後來成為曆史上有名的腓力斯丁人。
我們将在後面的章節中更詳細地介紹這些雅利安人粗暴地闖入古代文明地區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先簡單說一下這些古代文明地區發生動蕩和遷徙的原因,那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600年,這些未開化的雅利安人從北部的森林和荒野中走出來,逐漸向前推進,不斷入侵造成的。
在接下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人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把這些外來的入侵者全都驅逐出境。
随後,古埃及進入了嶄新的複興時期,這一時期被埃及學者稱為&ldquo新王國&rdquo。
在希克索斯人入侵之前,古埃及并沒有真正實現過統一,到了新王國時期,古埃及才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統一。
國家雖然長期被其他民族占領,但是古埃及人的士氣并未因此磨滅,反倒激起了他們的鬥志,這使得古埃及法老也成了野心勃勃的征戰者。
于是,他們從希克索斯人手裡奪過當初打敗他們的戰馬和戰車。
在圖特摩斯三世和阿門諾菲斯三世執政時期,古埃及的勢力版圖已擴張至亞洲的幼發拉底河流域。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與尼羅河文明,這兩個曾經相互隔絕的文明,在此後經曆了一場長達千年的戰争。
戰争初期,古埃及處于優勢地位。
那時,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都曾帶領古埃及走向繁榮。
第十七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阿門諾菲斯三世、阿門諾菲斯四世,哈特謝普蘇特王後,以及第十九王朝在位67年、被稱為摩西法老的拉美西斯二世,都是值得被埃及人民銘記于心的統治者。
在此期間,古埃及也經曆過衰落,叙利亞人和南方的埃塞俄比亞人都曾征服過古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先是由巴比倫人統治,後來赫梯人和大馬士革人曾短暫統治過一段時間。
叙利亞人一度征服過古埃及。
尼尼微城的亞述人命運則有些跌宕起伏,有時是他們被征服,有時則是他們統治巴比倫的同時又入侵古埃及。
由于篇幅限制,在此我們無法詳細講述古埃及軍隊與來自小亞細亞、叙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不同閃米特人分支進行交鋒對戰的情形。
因為當時馬匹已從中亞地區傳入,所以軍隊都配備了大量的馬拉戰車。
那時的馬匹隻用于作戰和祭司禮儀。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還出現過幾位影響很大的征服者,比如攻陷尼尼微城的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和征服巴比倫的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最終,亞述成為那一區域内軍事力量最強大的民族。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征服了巴比倫,建立了曆史學家所稱的&ldquo新亞述帝國&rdquo(1)。
在此期間,鐵也已經從北方傳入了文明國家。
首先學會使用鐵的是亞美尼亞人的先驅赫梯人,他們之後把使用方法傳給了亞述人。
後來,亞述王薩爾貢二世奪下王位後,開始用鐵器武裝自己的軍隊,亞述也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奉行鐵血主義的國家。
薩爾貢的兒子辛那赫裡布曾率軍攻打埃及,但由于軍隊内部瘟疫蔓延而敗下陣來。
後來,辛那赫裡布的孫子亞述巴尼帕爾,也就是以其希臘名字&ldquo薩達那帕拉&rdquo聞名于世的國王,于公元前670年征服了埃及。
此時的埃及已經被埃塞俄比亞王朝占領,亞述巴尼帕爾不過是取代了另一個征服者而已。
如果我們繪制出各個國家在這段漫長歲月中的政治版圖,那麼就會發現,古埃及就像一條置于顯微鏡下的變形蟲,時而變大時而縮小;亞述人、赫梯人、叙利亞人和古巴比倫人這些不同分支的閃米特人,一會兒相互吞并,一會兒又相互分離。
在小亞細亞西部我們能看到一些愛琴小國,比如首都設在薩第斯的呂底亞和卡裡亞。
在公元前1200年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古代世界版圖的東北部和西北部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名字。
他們可能都是一些未開化的群落,使用鐵器和馬拉戰車,還向北部的愛琴人和閃米特人發起過進攻。
至于他們的語言,則很可能是從雅利安語演變而來的。
在黑海和裡海東北部,居住着米底人和波斯人。
從有關曆史記錄中可以發現,人們曾把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與他們混為一談。
後來,亞美尼亞人自東北部和西北部遷到此處,西米裡族人、弗裡吉亞人以及現今希臘人的祖先古希臘部落也從西北部穿過巴爾幹半島來到這裡。
這些來自東部和西部的雅利安人,本質上都屬于同一個宗族,他們過着四處遊牧、強搶掠奪的生活。
他們在東部隻是打劫邊境居民,但在西部卻攻打搶奪城邦,把愛琴人趕出了自己的領地。
愛琴民族備受壓迫,無奈之下隻得在雅利安勢力範圍以外的地方尋找新的家園。
有些愛琴人想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定居生活,卻遭到了古埃及人的攻擊;伊特魯裡亞人從小亞細亞航行至意大利中部的荒野森林,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還有一些人則是在地中海東南沿岸建立了城邦,後來成為曆史上有名的腓力斯丁人。
我們将在後面的章節中更詳細地介紹這些雅利安人粗暴地闖入古代文明地區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先簡單說一下這些古代文明地區發生動蕩和遷徙的原因,那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600年,這些未開化的雅利安人從北部的森林和荒野中走出來,逐漸向前推進,不斷入侵造成的。
在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