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關燈
親愛的格林裡夫先生: 在目前的情勢下,我想如果我寫信告訴您一些有關理查德的事情,您應該不會見怪&mdash&mdash是的,看來我算是最後見到他的人了。

     當時大概是二月二日左右,我在羅馬的英吉爾特拉酒店最後一次見到他。

    正如您所知,當時距離弗雷迪·米爾斯之死剛過了兩三天。

    我發現迪基的情緒低落緊張。

    他說等警方結束有關米爾斯之死的問詢後,他會即刻動身前往帕勒莫。

    他渴望離開是非之地,這點可以理解。

    但需要告訴您,同時也讓我擔心的是,在他外表緊張的背後,隐藏着某種抑郁消沉。

    我感覺他要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mdash&mdash對他自己。

    我也知道他不想再見到瑪吉·舍伍德小姐。

    假如舍伍德小姐由于米爾斯的事情,從蒙吉貝洛來羅馬看他,他也不想再見她。

    我竭力說服他見舍伍德小姐一面。

    我不知道他們後來見面沒有。

    瑪吉特别會安慰人,您也許有所耳聞。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感覺理查德有可能會自殺。

    到我寫這封信時為止,他依舊不知所蹤。

    當然我希望您收到這封信時,他已經和您聯系過了。

    毫無疑問,我堅信理查德和弗雷迪之死沒有關系,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但是迪基肯定受到此事的驚吓,接踵而至的警方問訊,又令他惶惑不安。

    給您寫這封令人壓抑的信,我感到十分難過。

    但願這一切都是虛驚一場,迪基隻是暫時躲起來(依他的性格,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等這些不愉快的事過去。

    但随着時間的流逝,我愈發感到不安。

    我覺得有義務寫信告知您&hellip&hellip 威尼斯 二月二十八日,一九&mdash&mdash 親愛的湯姆: 謝謝你的來信。

    你真是個好人。

    我已經書面答複了警方的問詢,他們派了一個人和我見面。

    我不去威尼斯了,不過還是謝謝你的邀請。

    我準備後天去羅馬見迪基的父親。

    他從美國飛過來了。

    是的,我的看法和你一緻,給他寫信是個好主意。

     我被這件事搞得暈頭轉向,現在又染上了類似波狀熱,或是德國人稱之為&ldquo焚風症&rdquo的病症,必須整整卧床四天,不然我現在已經在羅馬了。

    所以請原諒這封回信寫得語無倫次、意志消沉,配不上你親切的來信。

    不過我想說的是,我堅決不贊同你認為迪基會自殺的觀點。

    他不是那種人。

    我知道你聽了要說,人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之類的話。

    對迪基來說,其他事情或許如此,但是自殺他絕不會。

    他可能在那不勒斯某條僻巷被謀殺&mdash&mdash甚至在羅馬就遇難了,因為誰也說不準他離開西西裡後,到底去沒去羅馬。

    我也可以想象他為了逃避那些責任而躲藏起來,我認為他現在就是在這麼做。

     我很高興你認為假簽名是個錯誤,我是指銀行方面的錯誤。

    我的看法和你一緻。

    自十一月份以來,迪基變化很大,因此簽名也很可能會發生改變。

    讓我們一起祝願你收到這封信時,事情會有轉機。

    我收到格林裡夫先生的電報,說他要來羅馬,所以我得養足精神好見他。

     很高興現在總算知道你的地址了。

    再次對你的來信、建議和邀請表示感謝。

     祝好 瑪吉 另:忘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有個出版商對我寫的《蒙吉貝洛》感興趣!他說得看完全部書稿後,才能簽合同。

    不過這已經很令人鼓舞了。

    我現在隻盼着趕緊完工! 瑪吉又及 慕尼黑 三月三日,一九&mdash&mdash 看來她打定主意,準備和自己改善關系,湯姆想。

    她也很可能在警察跟前改變口風,說了一些關于他的好話。

     迪基失蹤事件在意大利報章上激起軒然大波。

    不知是瑪吉,或其他什麼人,還給記者提供了照片。

    《時代》周刊登載了迪基在蒙吉貝洛駕船航行的照片,《今日》周刊上是迪基坐在蒙吉貝洛海灘和吉奧吉亞露台上的照片,一張迪基和瑪吉勾肩搭背、面露微笑的合影,配的文字是&ldquo失蹤的迪基和被謀殺的米爾斯的共同女友&rdquo。

    這家周刊甚至還刊載了一張迪基父親赫伯特·格林裡夫先生的頗為正式的照片。

    湯姆輕易就從報上得知瑪吉在慕尼黑的地址。

    《今日》周刊在過去兩周裡,對迪基的人生進行了連續報道,稱他在校期間就叛逆,還大肆渲染他在美國的社交生活和來歐洲學習藝術的過程,把他描述成了埃羅爾·弗林(1)和保羅·高更(2)的混合體。

    這家圖片周刊總是宣稱所登皆為警方最新報告(其實警方一無所獲),外加記者在本周随心所欲編造的一些推論。

    最熱門的一個是,迪基和另一個女孩私奔了&mdash&mdash這個女孩可能簽收了他的彙款單&mdash&mdash兩人現在隐姓埋名在大溪地、南美洲或墨西哥過着逍遙日子。

    警方還在羅馬、那不勒斯、巴黎三地搜尋,但僅此而已。

    有關殺害弗雷迪·米爾斯的兇手,依舊毫無線索,至于在迪基住所前,到底是迪基扶着米爾斯,還是米爾斯扶着迪基,更是提都沒提。

    湯姆不明白報紙為什麼不報道這件事。

    很大可能是他們不敢寫,怕被控诽謗罪。

    湯姆很滿意媒體形容他是失蹤的迪基·格林裡夫的&ldquo摯友&rdquo,自告奮勇提供知道的有關迪基性格和生活習慣等一切信息。

    并且他也和其他人一樣,對迪基的失蹤困惑不解。

    &ldquo雷普利先生是一位在意大利的美國遊客,經濟條件優越,&rdquo《今日》周刊這樣寫道,&ldquo他現在居住在威尼斯一棟俯視聖馬可廣場的宮殿裡。

    &rdquo湯姆最喜歡的就是這段文字。

    他把這段話剪了下來。

     湯姆此前真沒想到自己居住的酒店居然是&ldquo宮殿&rdquo,不過這棟建築确實符合意大利人所謂&ldquo宮殿&rdquo的标準&mdash&mdash一棟具有兩百多年曆史的二層樓房,樣式莊重,大門正對着大運河,隻有坐貢多拉才能抵達,門前有寬闊的石階延伸到河岸。

    鐵門需要一把長達八英寸的鑰匙方能開啟。

    另外,鐵門後面的普通房間門也配了碩大的鑰匙。

    湯姆出入經常走的是較為随意的、對着聖斯皮裡迪奧内小徑的&ldquo後門&rdquo,除非他請人來訪時想顯擺一番,才讓他們乘坐貢多拉從正門進來。

    後門高十四英尺,和将宮殿與外面的街道隔開的石牆一樣。

    走進石門,迎面是一個已經荒蕪卻仍有綠意的花園。

    花園裡有兩棵嶙峋的油橄榄樹和一個鳥浴盆,是一個裸體的小男孩手拿一個寬淺盤子的古代雕像。

    這是一個典型威尼斯式宮殿裡的花園,有些破敗,又得不到修繕,但是風韻猶存,因為兩百多年前興建時,在當時堪稱驚豔。

    房間内部與湯姆心目中理想的單身男士住宅完全吻合,至少在威尼斯是這樣:樓下是黑白相間、棋盤式的大理石地面,從門廳一直延伸到各個房間;樓上是粉白的大理石地面,家具根本不像家具,更像是雙簧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