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結論

關燈
為之費了很多力氣,但看不到效果。

    實際上,從如今清朝的形勢來看,沒有一個人敢像發酒瘋一樣借錢給它。

    借不到外國的資金,江南輸送的物資也被斷絕,單靠直隸省和河南省的财力想要讨伐南方各省的革命軍無異于天方夜譚。

    即便取用内币,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若各國保持沉默而袖手旁觀,放任事态肆意發展,結局便會非常明确。

     如果外國不幹涉,即使北方九省聽命于北京朝廷,也很難與南方抗衡。

    這是經濟上的原因決定的。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前後,詹姆森對南北各省承擔的國家份額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南方各省承擔的份額較之北方各省多得多,總額八千九百萬兩之中南方多負擔了兩千萬兩左右。

    這是從财政方面來說。

    從貿易額方面來看,南北雙方也存在巨大差距,南方的貿易額遠遠超過北方的貿易額。

    北方各省的貿易中心天津的貿易額是六千萬兩或七千萬兩時,南方的中心上海,其貿易額已達兩億六七千萬兩之巨。

    換言之,從經濟實力來看,南方是北方的四倍或五倍。

    若外國不幹涉南北雙方的任意一方,而把中國分成南北兩半,南北對戰,可以預見,北方的财力不足以與南方抗衡。

    現在朝廷能收回漢陽,也是因為北方形式上還有中央政府的存在,中央政府多少還具備一些信用,得以從外國秘密地購入武器。

    假如外國絲毫不進行幹涉的話,北方到底是無力與南方對抗的。

     所以,如果發生與外國無關的内戰,或者形成了獨立的兩個國家,大概維持不了五年、十年。

    倘若兩個國家長期延續下去,想必北方的國家情況會特别糟糕,而南方的國家情況會好很多,南方依靠自身财富逐漸發展,北方則日益疲憊,最終淪落為今天的波斯。

    袁世凱再沒眼光也不會接受這樣的國家。

    因此,現在提議要實行南北分立的人,可以說完全不懂中國的情況。

     總之,中國應該是統一的國家。

    不管是清朝複興,還是袁世凱依靠騙局獲得中國的統一,或是革命黨組建共和政府實現統一,無論如何是歸于一統的。

    即便外國幹涉,迫使中國一分為二,北方也無人接手。

    即使委任于日本,日本政府最好拒絕。

    如果日本政府曾考慮過這件事,那必定是費力不讨好的空想而已。

    本人絕對不是革命黨的間諜,我在這裡稱贊革命黨,即使通過無線電傳到中國去,也不會助其收複漢陽。

    而且,我也不認為我的看法會讓北京朝廷蒙塵。

    這隻是一個學者的結論而已。

     中國後續的勢态會如何發展呢? 将來 基于上述事實,可以預想其結果會如何發展,但中國的事情往往不會這樣迅速發展,因此我急于說些什麼也沒什麼用。

    想要更進一步去揣測中國的将來比較困難,也無益處。

    總而言之,革命黨會取得勝利,革命主義和革命思想的成功是無疑的。

     現在很多日本人擔心,日本的鄰國中将出現一個大的共和國,擔心其革命思想會影響到日本國民。

    當然,對任何事情提前擔心是好的,但不必過于擔心。

    即使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也與日本不同。

    即便想要效仿日本明治維新,在中國也是行不通的。

    況且,幹涉他國内政,左右他國政體的選擇,我不清楚在歐洲遙遠的神聖同盟時代情況如何,但在今天是行不通的。

    我認為保持沉默,作為旁觀者就好,不需要過于擔心。

    因為大勢不可逆,一兩場戰争的勝敗也不會對大局造成什麼重大影響,這是中國特有的情況。

    始終都是勝方卻最後滅亡,這樣的例子是有的。

    比如說,項羽沒有打過敗仗,逐步走向強大的同時卻迎來了滅亡。

    元末同樣如此,讨伐南方叛亂的元朝大将從未打過敗仗,最後元朝也滅亡了。

    所以今天中國的狀态,是大勢推移,自然形成的結果,現下官軍勝利,革命軍失敗,但大局不會改變。

    革命主義和革命思想取得勝利是可以确定的。

    這是近幾百年來的大趨勢,如今已經到了必須發生改變的時刻。

    此時列國應該停止仲裁或幹涉,首先應該靜觀其大勢的走向。

    這是我作為學者經過思考得出的結論。

    我的演講到這裡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