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兵力上的變遷
關燈
小
中
大
,更是成為大将軍們的大好機會,大部分軍費都被他們私吞了。
因此,暴亂沒有很快平息,而是一直持續,結果軍費開支超過一億兩。
無論清朝的财政有多麼富足,也經不住這七八年持續的大筆開銷。
鄉勇 接着到了嘉慶時期,他加強了對軍隊的管理,鎮壓了白蓮教匪。
在兵制上,他采用了什麼手段呢?他依靠的是鄉勇,即地方義勇兵。
最初白蓮教匪侵入到湖北随州地區時,官兵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了白蓮教的攻擊,隻得四處逃散,因此此地遭到白蓮教匪的蹂躏。
這裡的百姓意識到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防備,遂開創&ldquo堅壁清野&rdquo的作戰方法,即焚燒城外土地,深挖壕溝,一城人民團結起來保衛城池。
結果,此前一直打勝仗的白蓮教匪最終沒能攻克随州。
随州義勇兵的作用為朝廷所知,朝廷漸漸地開始使用義勇兵對抗白蓮教。
使用義勇兵後,正式常備軍的将領們更加卑鄙。
原來各省的綠營,即常備軍,必須向朝廷上報戰死的人數,禁旅八旗這樣的近衛軍也要向朝廷一一報告誰戰死了,這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隐瞞的。
但使用義勇兵後,臨時募集了多少兵,報告是胡編亂造的,戰死多少人也不見得會報告。
如此一來,一場仗打下來不清楚是勝是敗。
這簡直太方便了,便大規模地招募義勇兵,隻要給他們武器就可以,糧食等物資可以從地方征收。
義勇兵不僅用于地方防衛,也用于野戰。
這時候野戰的陣形很有趣。
站在最前面第一列的是義勇兵,其後是綠營軍,再後面是北京來的禁旅八旗。
義勇兵最先吃到苦頭,敗陣潰散,其後的綠營軍斬殺這些逃兵。
而綠營軍支撐不住敗下陣來時,又被最後的禁旅八旗斬殺。
白蓮教匪漸漸也得到了啟發。
他們認為與義勇兵即地方人民作戰并不能得到什麼,于是,攻打某一地方時,就胡亂地捕捉俘虜,讓這些俘虜手持武器去參加戰争。
于是,白蓮教匪的陣列,也是俘虜在最前面,讓他們對戰義勇兵。
因此,戰争雙方站在最前面的,都是本地人。
這些人即便戰死也不必真實彙報,非常便利,所以義勇兵被廣泛使用。
弊端也漸漸出現。
乾隆去世,嘉慶親政以後,也漸漸适當嘉獎義勇兵的功勞,義勇兵的将校們也可以向常備軍提出恩賞要求。
最後,暴亂得到了平定,但大部分的義勇兵卻沒有得到恩賞。
總之,平亂靠的是義勇兵不是常備軍之力。
這成為清朝軍隊後來發生重大變化的基礎。
當時,地方官中有人已經察覺到這種趨勢。
他們認為征發使用義勇兵極為便利,這從朝廷大計而言十分重要,但不免讓人以為隻要給人民兵器,他們拿起武器就能作戰,附帶而來的是官兵并不可怕的想法。
等到嘉慶時期戰亂平息後,就以收買人民持有的武器為名,用金錢解除地方武裝力量,解散了義勇兵。
當時這件要事就此了結。
但是從那時起,清朝過去的兵制已經無用,不得不變革,這一點已經很明顯了。
太平軍 近年來又發生了太平軍之亂。
這一騷亂發生在六十年前,持續十五年左右,不同于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匪之亂,是波及中國十八省份的大動亂。
發生這場動亂,表示嘉慶時期已逐漸顯現的征兆成為現實。
動亂從發生到鎮壓,簡單來講還是依靠了義勇兵的力量。
此時的功臣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是以義勇兵立功的。
太平軍從廣西興起,經湖南、湖北到南京,一路長驅直入。
這個時候已經有人帶着義勇兵前來加入軍隊,如江忠源等人。
動亂初期,用常備軍對抗叛軍,但覺得不能與之抗衡。
于是,曾國藩組建了能夠對抗太平軍的軍隊。
曾國藩的湘軍 曾國藩是湖南人,時任禮部侍郎,因母親過世而回鄉服喪。
皇帝對他十分信任,讓他募集義勇兵。
皇帝原本隻是為了鎮撫湖南地區,曾國藩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而組建義勇兵。
但太平軍攻入南京,又回頭溯長江而上入侵湖南,于是曾國藩訓練的義勇兵首次與太平軍展開激戰。
從此次交鋒來看,義勇兵的戰鬥力極強。
其強大的原因在于,曾國藩一開始就深知常備軍毫無用處,因此采取與官兵完全不同的方式訓練義勇兵。
他閱讀明代征讨倭寇的著名将領戚繼光的兵書《紀效新書》(在日本,此書也受到徂徕等人的推崇,曾翻刻出版),按照此書編練軍隊。
此時曾國藩的一個朋友&mdash&mdash朱子學者羅澤南,也參與義勇兵的訓練,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人在地方上擁有自己的弟子,他讓自己的門人擔任将校,曾國藩十分信任羅澤南,将萬事都托付于他,用其門人組織将校,完全不采用常備軍制度。
如果用常備軍的将校訓練軍隊,清軍的惡習會傳染過來,所以完全不用。
完全不曾參加過戰争的百姓,完全按照書上的方法組成軍隊,這樣漸漸投入戰争,效果并不差。
這些義勇兵并沒有使用特别優良的武器,隻是将校與士兵之間是子弟關系,加之是一個地方的人,彼此相識。
此外,因為義勇兵是招募而來的,自然是要發放饷銀的。
這些用饷銀雇來的應募兵與将校之間有着非常緊密的凝聚力,所以作戰中即使出現軍官逃跑的現象,他們也不會臨陣脫逃。
從這點可以看出義勇兵非常有效,陸軍、水軍都是。
用這種方式訓練,逐漸地能夠抵擋太平軍。
這就是湘軍,在平定太平軍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此時已出現義勇兵将士隻被與自身有關系的大将驅使,而不聽朝廷命令的現象。
曾國藩率領湘軍從湖南進入湖北,再到江西時,在被敵軍圍困的關鍵時刻,曾國藩的父親突然去
因此,暴亂沒有很快平息,而是一直持續,結果軍費開支超過一億兩。
無論清朝的财政有多麼富足,也經不住這七八年持續的大筆開銷。
鄉勇 接着到了嘉慶時期,他加強了對軍隊的管理,鎮壓了白蓮教匪。
在兵制上,他采用了什麼手段呢?他依靠的是鄉勇,即地方義勇兵。
最初白蓮教匪侵入到湖北随州地區時,官兵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了白蓮教的攻擊,隻得四處逃散,因此此地遭到白蓮教匪的蹂躏。
這裡的百姓意識到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防備,遂開創&ldquo堅壁清野&rdquo的作戰方法,即焚燒城外土地,深挖壕溝,一城人民團結起來保衛城池。
結果,此前一直打勝仗的白蓮教匪最終沒能攻克随州。
随州義勇兵的作用為朝廷所知,朝廷漸漸地開始使用義勇兵對抗白蓮教。
使用義勇兵後,正式常備軍的将領們更加卑鄙。
原來各省的綠營,即常備軍,必須向朝廷上報戰死的人數,禁旅八旗這樣的近衛軍也要向朝廷一一報告誰戰死了,這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隐瞞的。
但使用義勇兵後,臨時募集了多少兵,報告是胡編亂造的,戰死多少人也不見得會報告。
如此一來,一場仗打下來不清楚是勝是敗。
這簡直太方便了,便大規模地招募義勇兵,隻要給他們武器就可以,糧食等物資可以從地方征收。
義勇兵不僅用于地方防衛,也用于野戰。
這時候野戰的陣形很有趣。
站在最前面第一列的是義勇兵,其後是綠營軍,再後面是北京來的禁旅八旗。
義勇兵最先吃到苦頭,敗陣潰散,其後的綠營軍斬殺這些逃兵。
而綠營軍支撐不住敗下陣來時,又被最後的禁旅八旗斬殺。
白蓮教匪漸漸也得到了啟發。
他們認為與義勇兵即地方人民作戰并不能得到什麼,于是,攻打某一地方時,就胡亂地捕捉俘虜,讓這些俘虜手持武器去參加戰争。
于是,白蓮教匪的陣列,也是俘虜在最前面,讓他們對戰義勇兵。
因此,戰争雙方站在最前面的,都是本地人。
這些人即便戰死也不必真實彙報,非常便利,所以義勇兵被廣泛使用。
弊端也漸漸出現。
乾隆去世,嘉慶親政以後,也漸漸适當嘉獎義勇兵的功勞,義勇兵的将校們也可以向常備軍提出恩賞要求。
最後,暴亂得到了平定,但大部分的義勇兵卻沒有得到恩賞。
總之,平亂靠的是義勇兵不是常備軍之力。
這成為清朝軍隊後來發生重大變化的基礎。
當時,地方官中有人已經察覺到這種趨勢。
他們認為征發使用義勇兵極為便利,這從朝廷大計而言十分重要,但不免讓人以為隻要給人民兵器,他們拿起武器就能作戰,附帶而來的是官兵并不可怕的想法。
等到嘉慶時期戰亂平息後,就以收買人民持有的武器為名,用金錢解除地方武裝力量,解散了義勇兵。
當時這件要事就此了結。
但是從那時起,清朝過去的兵制已經無用,不得不變革,這一點已經很明顯了。
太平軍 近年來又發生了太平軍之亂。
這一騷亂發生在六十年前,持續十五年左右,不同于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匪之亂,是波及中國十八省份的大動亂。
發生這場動亂,表示嘉慶時期已逐漸顯現的征兆成為現實。
動亂從發生到鎮壓,簡單來講還是依靠了義勇兵的力量。
此時的功臣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是以義勇兵立功的。
太平軍從廣西興起,經湖南、湖北到南京,一路長驅直入。
這個時候已經有人帶着義勇兵前來加入軍隊,如江忠源等人。
動亂初期,用常備軍對抗叛軍,但覺得不能與之抗衡。
于是,曾國藩組建了能夠對抗太平軍的軍隊。
曾國藩的湘軍 曾國藩是湖南人,時任禮部侍郎,因母親過世而回鄉服喪。
皇帝對他十分信任,讓他募集義勇兵。
皇帝原本隻是為了鎮撫湖南地區,曾國藩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而組建義勇兵。
但太平軍攻入南京,又回頭溯長江而上入侵湖南,于是曾國藩訓練的義勇兵首次與太平軍展開激戰。
從此次交鋒來看,義勇兵的戰鬥力極強。
其強大的原因在于,曾國藩一開始就深知常備軍毫無用處,因此采取與官兵完全不同的方式訓練義勇兵。
他閱讀明代征讨倭寇的著名将領戚繼光的兵書《紀效新書》(在日本,此書也受到徂徕等人的推崇,曾翻刻出版),按照此書編練軍隊。
此時曾國藩的一個朋友&mdash&mdash朱子學者羅澤南,也參與義勇兵的訓練,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人在地方上擁有自己的弟子,他讓自己的門人擔任将校,曾國藩十分信任羅澤南,将萬事都托付于他,用其門人組織将校,完全不采用常備軍制度。
如果用常備軍的将校訓練軍隊,清軍的惡習會傳染過來,所以完全不用。
完全不曾參加過戰争的百姓,完全按照書上的方法組成軍隊,這樣漸漸投入戰争,效果并不差。
這些義勇兵并沒有使用特别優良的武器,隻是将校與士兵之間是子弟關系,加之是一個地方的人,彼此相識。
此外,因為義勇兵是招募而來的,自然是要發放饷銀的。
這些用饷銀雇來的應募兵與将校之間有着非常緊密的凝聚力,所以作戰中即使出現軍官逃跑的現象,他們也不會臨陣脫逃。
從這點可以看出義勇兵非常有效,陸軍、水軍都是。
用這種方式訓練,逐漸地能夠抵擋太平軍。
這就是湘軍,在平定太平軍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此時已出現義勇兵将士隻被與自身有關系的大将驅使,而不聽朝廷命令的現象。
曾國藩率領湘軍從湖南進入湖北,再到江西時,在被敵軍圍困的關鍵時刻,曾國藩的父親突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