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通論》綱目

關燈
《四譯館譯語》《八纮譯史》 六外交與俄國的關系 參照《平定羅刹方略》 《朔方備乘》 曹廷傑《西伯利亞東偏紀要》手寫本許景澄《中俄界圖》 寫本《交涉檔案》 七貿易 1.與本邦的關系 參照《清朝探事》 《譯家必備》 《清俗紀聞》 《南山俗語考》 新井白石《本朝寶貨通路用史略》《天壽随筆》 2.與海外諸國的關系 參照暹羅館表文 《粵道貢國說》 《馬戛爾尼遊記》 《中西紀事》 《粵氛紀事》 《夷匪犯境聞見錄》及《海外新話》《潰癰流毒》 耆英、林則徐等人的筆迹 3.貿易的效果 參照《石渠餘紀》 清朝制錢、大錢、楮鈔類《古今錢略》(外國錢)《大錢圖錄》 《制錢通考》 外國文化的輸入 一明代天主教傳教士遠來中國 1.利瑪窦與徐光啟參照克魯赫兒《中國》 徐氏筆記《坤輿萬國全圖》《天學初函》 2.繼此而來的傳教士 參照衛匡國《鞑靼戰紀》 《破邪集》 二明清之際曆算家湯若望及其他傳教士 參照克魯赫兒《中國》 《東印度公司使節團訪華紀實》 三曆算的成功者南懷仁 參照觀象台寫真曆算諸書 四康熙乾隆年間的地理探險及外交(使用傳教士) 參照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 唐維爾《中國新圖集》 康熙時代的方輿分圖及滿文舊地圖 胡林翼《大清中外一統輿圖》 折疊本河源圖以及地圖照片各種 耶稣會傳教士關于信教的上奏及聖祖聖旨(滿漢文,拉丁語譯) 五采用西洋藝術 1.繪畫 A.自然的感化吳曆及諸家參照吳曆《枯木圖》 吳曆書牍吳曆文集 吳曆畫跋 B.有意的模仿焦秉貞的《耕織圖》及《南巡圖》(參照實物)參照年希堯的《視學精蘊》 C.西洋人的中國畫郎世甯 參照郎世甯的畫及《竹葉亭雜記》中的記事 D.附清朝的畫院 2.銅版畫 參照《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及其他 3.玻璃器乾隆玻璃(參照實物) 4.音樂 參照《禦制律呂正義》所載西洋音階 魏源《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 5.數學的發展 參照《疇人傳》及其他 6.兵器初期及末期的差距 7.中國與日本采用西洋文明的異同 經學 宋學 顧炎武出于朱子(浙西)徐乾學納蘭成德《通志堂經解》出自徐氏而以納蘭氏之名行世 黃宗羲出于王陽明(浙東)萬斯大萬斯同 二人皆非講學派,所以竟為漢學派之祖。

     孫奇逢魏象樞湯斌陸王兼程朱 陸世儀張履祥魏裔介陸隴其李光地楊名時程朱學李中孚李绂陸王學 以上皆自講學派出,為清初之宋學。

    然李光地以下已漸流入于顧氏之學。

     姚鼐方東樹 以上古文家兼宋學,為中葉之風。

     唐鑒倭仁曾國藩羅澤南 以上清末宋學,全脫宋明之窠臼。

    錢儀吉經苑出于此際。

     漢學 閻若璩毛奇齡張爾岐朱彜尊胡渭 以上清初之學,尚屬草創。

     惠周惕惠士奇惠棟餘蕭客江聲 王鳴盛錢大昕孫星衍 以上吳派 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高郵王氏之學 金榜程瑤田淩廷堪胡匡衷胡承珙胡培翚 以上皖派 朱筠紀昀張之洞 以上北派 汪中汪喜孫劉台拱阮元焦循劉寶楠劉文淇江藩 以上揚州之學 陳壽祺陳喬枞 以上閩學 邵晉涵全祖望章學誠 以上浙東之學,變作史學。

     莊存與莊述祖劉逢祿宋翔鳳龔自珍魏源邵懿辰戴望王闿運廖平李滋然康有為皮錫瑞譚獻 以上常州之學,即公羊學派。

     以上為中世極盛之期,間類及于晚季。

     俞樾高郵王氏之學兼公羊學 孫诒讓黃以周(父式三)孫、黃為禮學之大成 鄭珍貴州之學 吳大澂小學的新派 陳澧主漢學兼采宋學 以上晚季大家又章炳麟、劉師培等為新進名家 王夫之方苞陳厚耀顧棟高王懋竑崔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