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通論》綱目

關燈
以上出于宋學而近于漢學者 顔元李塨王源戴望 以上顔李學派 劉獻廷 胡承諾李兆洛 以上兩派又别為一家 羅有高汪缙彭紹升楊文會 以上為釋教派,又公羊學家歸佛者有龔、魏、俞、康諸人。

    其餘文廷式、夏曾佑、章炳麟也皆好佛,然皆與理學家趨向異也。

     以上綜為宋學别派。

     校勘學 朱筠提出《四庫全書》之議 紀昀奉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彭元瑞奉敕校《十三經》 畢沅阮元二人皆為學者之提倡 盧見曾盧文弨顧千裡黃丕烈秦恩複張敦仁陳鳣嚴可均孫星衍莫友芝陸心源缪荃孫 本邦刻《七經孟子考文》《論語義疏》《佚存叢書》,尤有提醒之功。

     藏書家 藏書刻書二家可以羽翼校勘之學,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可以參考。

     天祿琳琅毛晉季振宜錢曾以及近世四大家陸、楊、瞿、丁刻書家 毛晉鮑廷博黃丕烈伍崇曜以及近時黎庶昌、楊守敬金石學家 顧炎武翁方綱王昶黃易朱為弼趙魏張廷濟劉喜海張燕昌翟雲升陳介祺徐同柏吳式芬端方劉心源羅振玉倪模 以下古泉之學 初尚齡鮑康李佐賢 史學 浙東黃宗羲萬斯同《曆代史表》全祖望本集浙西顧炎武徐乾學《資治通鑒後編》 顧黃二氏為衆流之源 正史 明史 朱彜尊王鴻緒 修補舊史 吳任臣《十國春秋》 邵遠平《續弘簡錄》 此二人可屬舊派 厲鹗《遼史拾遺》杭世駿《金史補》謝啟昆《西魏書》畢沅《續資治通鑒》梁廷枏《南漢書》 沈炳震《新舊唐書合鈔》彭元瑞《五代史記注》 周濟《晉略》 考證舊史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蛾術編》 趙翼《廿二史劄記》《陔餘叢考》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 錢氏子弟皆多著作,都為家學。

     王元啟梁玉繩洪亮吉章宗源沈欽韓吳卓信張敦仁汪士铎 地理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閻若璩《四書釋地》 胡渭《禹貢錐指》 以上皆為徐乾學所招修《一統志》。

     齊召南《水道提綱》 道光以後魏源、徐繼畬等為海外地理之學,乃習耶稣會士所遺及《瀛環志略》等而擴之,不主考訂。

    近時鄒代鈞最為專門之家。

     塞外史學、地理 錢大昕考元史以錢氏為大宗,清朝史學自此一變。

     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張穆《蒙古遊牧記》何秋濤《朔方備乘》李文田《元秘史注》洪鈞《元史譯文證補》文廷式沈曾植屠寄《蒙兀兒史記》柯劭忞《新元史》 龔自珍 魏源《海國圖志》《元史新編》 松筠徐松《西域水道注》 漢志水經之學 全祖望趙一清董祐誠楊守敬戴震陳澧 古地學 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周城《宋東京考》畢沅《關中勝迹圖志》李兆洛《李氏五種合刊》六嚴楊守敬 古史 馬骕《繹史》李锴《尚史》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五種》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崔述《考信錄》程恩澤《國策地名考》 掌故 禮親王《嘯亭雜錄》盛昱文廷式王慶雲《石渠餘紀》吳振棫《養吉齋叢錄》 陳康祺《郎潛紀聞》 經濟 包世臣《安吳四種》魏源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龔自珍俞正燮《癸巳存稿》《癸巳類稿》藍鼎元《平台紀略》姚瑩《東槎紀略》陶澍鹽法嚴如熤《苗防備覽》馮桂芬《校邠廬抗議》張之洞 史法 方苞(古文義法) 章學誠《文史通義》張采田《史微》 文學 古文 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皆襲宋明之風) 黃宗羲顧炎武(兩家皆不以文為主,而其文辭卓然,自然為家,後考訂家文多從二氏出) 朱彜尊姜宸英李绂(此諸人已與侯魏諸家自異趨向,清代古文始可信矣) 袁枚(後來骈散不分之體已兆于此)以上為古文草創之期 明歸有光方苞劉大櫆姚鼐劉開方東樹吳德旋梅曾亮管同朱琦吳敏樹邵懿辰孫衣言(桐城派古文) 恽敬張惠言董士錫李兆洛(陽湖派古文) 羅有高汪缙彭紹升(崇佛家古文) 龔自珍包世臣魏源(古文近于選體者) 曾國藩張裕钊薛福成吳汝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