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藝術

關燈
品&rdquo。

    總之,與王石谷相比的話,王原祁的畫士人氣略高一籌。

    康熙帝時王原祁任鑒賞官,了解了許多名畫,作為閱畫無數的鑒賞家,他表現出蔑視技巧的态度,所以,他本人繪畫時常常帶有士人氣而不重視技巧。

    嘉慶以後,這種士人氣逐漸發展,走上飄逸的、灑脫的、明确的方向。

    雖然不是嘉慶以後所有的畫家,但畫壇上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

     這裡舉出的康濤、張崟、羅聘、奚岡、黃易、王霖、錢杜、王學浩、黃均、朱昂之等人,都是嘉慶、道光年間的名家。

    這些人的畫免不了具有文人氣質,其中最具修養的是張崟的畫,繪畫技巧與文人氣質兼而有之。

    奚岡、王霖、錢杜等人的畫,盡管表現出熟練的技巧,但從他們精緻的畫面可以感受到,想要表達文人氣質的痕迹。

    錢杜即錢叔美,同樣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雖然擅長描繪精緻的畫面,但卻緻力于跳脫專業畫家的匠氣,盡量在畫中展現清新飄逸的氣韻。

    這些不是他們自然而然的風格,而是有意訓練的結果,促使職業畫家的技藝進一步得到發展,淘汰那些不具備技巧和天賦的所謂的藝術家。

    因此,從風格上說,他們超越了以往的職業畫家,展現出業餘畫家的文人氣質,但這樣的業餘水平也是非常專業的,可以說是職業畫家的文人趣味所達不到的境界。

    從力度上來看,這些人的畫确實不如四王吳恽,但從藝術風格來說,卻代表了四王吳恽時代所不具備的趣味境界。

    這正是嘉慶、道光年間獨有的特色。

    王原祁雖然是開創者,但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錢杜、黃易都比他們所師從的王原祁更為灑脫飄逸。

    在力量和技巧上雖說可能沒有超過王原祁,但其文人氣質的藝術趣味是王原祁所不及的。

     鹹豐以後的名家 鹹豐以後清朝開始走向衰退期,幾乎沒什麼發展。

    嘉慶、道光年間以來盛行的飄逸清隽的風格也逐漸轉向,這是因為道光末年接連的内憂外患,導緻社會動蕩不安。

    與文學不同,美術不會因社會的激蕩起伏而發出相應的激烈雄壯之聲,因此,美術很少有亂世出英雄的說法,名家輩出也需要安定的社會環境。

    在為數不多的名家中,既能夠應對時代的變遷,又不失個性趣味的人,則一定是成就非凡的人。

     鹹豐以後,有湯贻汾、戴熙二人,堪稱此大動蕩時代的代表性人物。

    這二人的力量在嘉慶、道光年間的名家之上。

    他們雖然在畫風的清隽飄逸方面比不過嘉道年間名家,但在疏宕沉實的力量上則是超過前代的名家的。

    道光末年以後,人心随着時代變動而變化,影響到藝術、詩文方面,具體表現為奮發向上的激情,繪畫層面也多少受到影響。

    與太平盛世不同,缺少了悠閑環境的書畫藝術沒有之前那麼活躍,所以,首先帶來的影響是畫家人數的減少。

    加上長達十幾年的太平天國暴亂,這樣凄慘絕倫的世道更疊,使得此時的藝術大體上呈現式微的趨勢,但也不意味着這個時代沒有具有代表性的大家。

    在嘉道年間優雅的畫風基礎上,湯贻汾又加上其疏宕的骨力,戴熙則更具有回到清初畫家的沉實的力量,從他們的心境上來看,也表達出對亂世無奈的情懷。

    總之,當代的大家非這二人莫屬,在繪畫趣味上可能比不過四王吳恽,但從本質上來看,是可以與四王吳恽并稱的。

    遺憾的是這二人都在太平天國暴亂中殉難。

     接下來有沈宗骞、秦祖永二人,他們是畫論家也擅長繪畫。

    在他們之前,與同時代的專業畫家的畫相比,畫論家或鑒賞家等非專業畫家的畫有明顯的區别。

    但到了此二人時,專業畫家的畫與畫論家或鑒賞家等非專業畫家的畫區别已經很小。

    簡言之,清朝前期非專業畫家與專業畫家之間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到了後期,這種區别就逐漸消失了。

    或者有一種可能性,即畫壇全體都轉向非專業畫家的趣味。

    這正是清朝前、後期畫風變化最引人注意的地方。

     再往後的時代,代表人物有王素、趙之謙、張熊、任伯年、顧若波、錢吉生、陸恢,其中陸恢還健在。

    他們是同治、光緒年間的畫家。

    清末時期,戰亂頻發,畫家人數驟減,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極具繪畫天賦的人。

    趙之謙的畫就具有卓越的特色,可以說是純粹的印象派作品。

    趙之謙本以金石研究聞名,在書法藝術上也頗有成就,師從北碑派鄧完白。

    當時學習北碑的人有不少,都很難擺脫唐碑的習氣,但趙之謙的書法風格則與以往的北碑書法家完全不同,可以說是真正完全掌握了北朝人的風格。

    他的畫與書法風格頗為相似,都脫離俗套。

    嘉慶、道光以後的畫家,大都極力推崇清新飄逸的畫,但也免不了受到元明大家及四王吳恽的影響。

    那時的畫家都以沿襲下來的法則來作畫,但趙之謙打破固有的法則,所畫均為純粹的印象性的畫。

    他擅長畫花卉,他在四五十年前所畫的畫,讓人感覺就好像是今天的西洋畫家畫出的日本畫作品。

    當下日本的畫家欲在文部省的畫展上顯示自己新探索的畫作,而這些趙之謙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若無其事地畫過了。

    在中國畫風走向衰落時,突然出現了這樣的天才人物,這是中國人中出現天才的不可思議的現象。

    因此,他的作品十分值得我們注意。

    此外,大多數人步前人的後塵,學習嘉道以後的畫風,因此,很少有堪稱大家的人物出現。

    根據現在的形勢來看,畫風仍處在衰退階段。

    但是近年的畫家品位,仍然延續了中國人所獨有的長處。

    一般認為清朝文化在乾隆、嘉慶年間達到鼎盛,繪畫方面在經曆了各種盛況後,也已經走過了自己的極盛期,但此時出現了像趙之謙這樣的天才畫家,如此看來,中國藝術仍有值得被發掘的地方,若不久後社會安定,文化複興,畫壇或許又将出現新的變化,形成新的風氣。

    到那時,趙之謙的畫風會怎樣影響将來的畫壇走向,這是我們要去關注的。

     接着還有顧洛、姜埙、餘集、改琦、費丹旭、湯祿名等人,他們擅長畫美人。

    這裡之所以要把畫美女的畫家提出來,是因為前述講到康熙年間的禹之鼎為止,人物畫家一般都沿襲自古以來的傳神寫照的方法來畫人物,此後的人物畫家認為肖像畫隻是出自工匠之手的次品,而大多數畫家以山水為主題,若畫人物的話,也隻限于畫美女,因此,中國美女畫發展起來。

    乾隆、嘉慶、道光以後頗為流行。

    這裡所羅列的諸人,都是嘉慶、道光以來到鹹豐年間的畫家,其中湯祿名是前面提到的山水畫大家湯贻汾的兒子。

    相較于明朝畫美女的畫家而言,清朝畫美女的畫家經曆過一場變革,明朝著名畫家仇英是美女畫家的代表,此後畫美女的人幾乎都承襲了仇英的畫風,到清朝中期,依然受到此畫風的影響。

    但是從嘉慶時代開始,清朝畫壇出現新的畫風,美女畫随之受到波及,也有了新的風氣。

    改琦、費丹旭二人是開啟新的美女畫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打破仇英那樣的以纖麗柔弱的表情來畫美女的做法,而是緻力于表現活潑、清新的女子形象,也盡量依照現實生活中的美女形象來表現畫中美女的姿态,因而擺脫了以往想象的舊式美女的常套。

    這就是嘉慶以後美女畫的特點,可以說是表現了時代趣味的新式美女畫。

     最後講講顧媚、李因、馬荃、陳書等幾位女畫家,她們是清朝婦女畫家的代表。

    特别是恽南田一家,女子畫畫的很多。

    陳書是她們中間有名的女畫家,一直到老,她仍然作畫不止。

    但她們這些人還不足以影響到一代畫風。

     綜上所述,縱觀清朝畫風的演變軌迹,與其他文化如經學、史學、文學等的發展道路大體上是一緻的,但繪畫與經學、詩文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随着時代的發展,經學、詩文将以前各種不同的流派或風格都漸漸地統一方向,到清末,仍然有許多頗具實力的學者或文學家出現,而相比之下,清末的畫壇,則處在一直衰退的階段。

    自古以來,像畫這樣的藝術,在亂世或國家動蕩的時代,從事的人就會銳減,名家也會相應減少,除了特殊極具天賦的人出現以外,難以奢望會有名家輩出的盛況。

    在湯贻汾、戴熙二人于鹹豐年間去世後,中國繪畫方面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家。

    趙之謙這樣的特殊天才,也不能算是通常意義上的有代表性的大家。

    最近,中國正在經曆社會的大變動,或許會出現代表人物。

    但是,不像學者的著作那樣,畫家的作品往往很少在同時代就得到流傳,所以,仍不清楚近幾年來中國畫壇上的名家的情況。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中國的交通不便,二是因為我們的見聞有限。

    但縱觀文化整體的發展趨勢,經學、史學、詩文、繪畫等在它們的發展變遷過程中,總是遵循一個共同的脈絡前進。

    可以确定的是,清朝的繪畫與其他時代相比是毫不遜色的。

     原本想對這六天來的講演做一次概括性、結論性的總結,但是因為時間的關系,不得不作罷。

    而且,若諸位能夠自己綜合回顧這六天來所講的内容,即使我不做總結,相信聽講者得出結論也不是難事。

    因此,在這裡我決定省略下結論這一步。

    講演到此結束。

    最後,我要在這裡說的是,此次講演得到日本著名的收藏家們的支持,他們惠借出非常珍貴的收藏品來供我們陳列。

    還有,大阪的上野理一君、東京的山本悌二郎君以及其他諸位,也給予了多方幫助。

    在此,我對以上諸位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