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國文化的輸入

關燈
,清朝在天文上的制度是必須有一個外國人作為主要負責者的,這對中國學問造成了持續的影響。

    像天文、數學這樣的學問無疑是受到影響最大的領域。

    因此,中國學者中出現兩派,一派以研究自己國家的數學為主,另一派則開始研究西洋的算術。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梅文鼎的《曆算全書》,這是中國人研究西洋數學的集大成之作。

     四康熙乾隆年間的地理探險及外交(傳教士的任用) 康熙帝從此時便開始意識到,相較于中國人,西洋人具有更精密的、實用的知識,他想在其他的學問領域以及政治等實際工作中利用這些知識。

    推動地理探險并繪制地圖便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天文學發展的結果。

    在此之前,中國繪制的地圖不夠精确,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奇怪。

    當時的制圖方法以十裡方圓為單位作為一基本方格,再在裡面寫上地名,合起來就算是地圖。

    由于中國的天文學發展較慢,所以長期以來不注意測量土地的經緯度。

    但從康熙帝時開始懂得以經緯度來确定主要城市的位置,定下城市的位置就确立了地理的基準,然後才開始制圖。

    這樣的做法自然是效仿西洋,中國人按照此辦法,終于繪制出了一系列新的地圖。

    但在實際制圖之前還有許多不太容易的準備工作需要布置,如要事先派遣大量具有地理相關知識的人,一部分是西洋人,深入到中國内地,包括到蒙古、中國東北等地區。

    從康熙到乾隆年間,甚至還派人前往至中亞等地區,類似的派遣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經過了這些大量的準備工作,才繪制出了新的地圖。

    此外,還有一些西洋人不能進入的地方,如西藏,這時就把極其簡單的地理知識教授給一些有文化的蒙古人,讓他們去西藏,并安排西藏人做他們的向導,從而繪制西藏的地圖。

    可以說,中國真正有比較準确的地圖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這不僅是中國繪制最早的準确的地圖,而且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有這樣的地圖出現。

    當時的地圖的精密程度達到一個頂峰,後來又逐漸退步。

    康熙年間的地圖是因為有了西洋人的參與才如此精密準确,而道光以後曆代所制的地圖,則又向原來中國傳統的繪圖風格靠攏。

    現在,若是想要了解中國大體的地形,依據康熙年間的地圖仍是最好的選擇。

    此後雖然出了許多關于中國地理的書籍,但西洋人仍然都是依據當時所制的地圖來考察中國的地形。

    這些地圖,是由前述派遣到各地去的人首先分别繪制了不同地方的地圖,最後由法國出版社整合并出版發行,被稱為&ldquo唐維爾的《中國新圖集》&rdquo。

    京都大學有收藏,現在别室也陳列着。

    此外,還有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志》也正在展出。

    這些地圖以滿文編寫最早的底本,我在奉天的時候見到并拍攝了照片,小川教授在北京也拍了照片,現在也在别室展出,這是最早的底本,以此為基礎,西洋人加上羅馬字,運回本國。

    現在中國又做了漢字本的。

    此外,在康熙年間制成的地圖,分為分圖和全圖兩種,我們手中所有的,隻是分圖。

    分圖上并沒有表示經緯度,但卻十分精密,一眼看去,描繪的山脈是最醒目的。

    以往中國的地圖不重視山脈的描繪,隻是會在有山的地方寫上&ldquo山&rdquo這個字而已,而康熙年間繪制的地圖是有山脈的。

    但這也隻出現在康熙時的地圖上,等到乾隆以後的這些地圖,又回到用一個一個分散的符号來表示山,而不畫山脈了。

    因此,運用西洋技術而繪制的康熙年間的地圖是最精确的地圖。

    在此之前,特别是關于中國東北、蒙古的地圖都十分幼稚。

    我們大緻也可以想象得出來當時地圖有多麼幼稚,幸運的是,前幾年我在北京發現了這種地圖,并全部謄抄,連續工作了三四日,補上了這些地名。

    現今看到這些地圖時,就可以知道當時的地圖是多麼簡單且不準确。

    後來,通過西洋人的知識和技術,地圖的制作方式得到了大大的進步。

    現今的西洋人也仍然以那時的地圖為依據,深入到中國的某地方進行探險活動,繪制出更加準确的地圖。

    另一方面,中國在制圖上的技術則漸漸退步,到清朝末期不得不重新總結西洋的方法。

    總之,康熙年間的地圖已非常準确,與此相關的東西都在别室陳列。

     其次洋人也被任用在外交方面。

    如昨天說到清朝在與俄國交涉時,急需掌握西洋知識的人。

    當時派了内大臣索額圖去黑龍江對抗俄羅斯,同時,又派遣了中文名叫徐日昇、張誠的傳教士作為參謀官同往。

    因此,在俄羅斯與中國的國界處所立碑的碑文上除了俄羅斯語、漢語,還有拉丁語。

    在中俄的界碑上刻上拉丁語,顯示出此事與西洋傳教士的密切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帝在處理重要事務時大量使用西洋人,乾隆帝也繼承了這一習慣,讓他們幫助制作地圖等。

    但如前所述,乾隆年間是十分富裕的時代,除了重視實用技術以外,也極大推動了享樂方面的文化發展。

     五西洋藝術的運用 1.繪畫 當時在藝術方面任用西洋人也是一個特别的現象。

    康熙帝時當然也有大量西洋人被用于藝術方面,康熙年間的《耕織圖》就是著名的事例。

    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體察百姓民情是天子的工作之一,所以,天子為表示體恤百姓的辛苦,命人畫《耕織圖》。

    元信的畫在京都的寺廟中多有出現,大多描繪的是百姓耕種的圖景,《耕織圖》畫的也是與此類似的東西。

    康熙帝推動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洋畫的技法便是從《耕織圖》開始的,焦秉貞便是學習西洋畫法的中國人之一,這圖就是他畫的。

    之所以說這幅畫運用了西洋畫的技法,在于它使用了透視法,可以把遠近的事物清楚地區别出來的畫法被稱為透視法。

    傳統的中國畫往往不會運用透視畫法。

    而焦秉貞在繪制《耕織圖》時應用了西洋畫法,遠近不同的特點在圖畫上完美呈現出來。

    康熙非常喜歡焦秉貞,讓他畫了許多畫,隻不過他的真迹現在流傳不多,所幸近年來(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幸)因為社會動亂和爆發革命,這些東西又變得有可能見到。

    此外,著名的《南巡圖》描繪了當時康熙帝到江南地區巡幸的情況,用的也是遠近畫法。

    這一點可以說是學習了西洋的特殊畫法。

    羅振玉收藏着這幅《南巡圖》。

    此外,翻譯出版的外文書中也有關于西洋畫透視法研究的書。

    這與當時中國人熱心學習西洋畫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康熙年間繪畫方面的進步非常顯著。

    當然,西洋畫對中國畫的影響在此之前就一直存在。

     這裡的順序似乎有些混亂,&ldquoA&rdquo的地方寫着&ldquo自然的感化&rdquo,如前所述,明末随着大量西洋人來華,許多西洋畫也傳入中國。

    而且,因為大多數來華洋人又是傳教士,他們建立天主教堂後,接着就畫壁畫。

    此類壁畫必定是西洋風格的壁畫,如此精美的壁畫也一定會影響到中國的繪畫。

    其中吳曆這個畫家受西洋畫影響最大。

    吳曆是清初六大畫家中的一個,此人的畫大多數都運用了西洋畫法,當然他也有沒運用西洋畫法的畫。

    吳曆有一幅畫叫《枯木圖》,被一位名叫大原的人收藏,就是運用了西洋畫法。

    今天,我借來也放在别室中展出。

    據傳記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