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元國的制度
關燈
小
中
大
有鐵路和電信的年代,這樣發達的郵政制度非常難得。
直到近代,清朝傳遞文書時常有&ldquo五百裡&rdquo&ldquo六百裡&rdquo的說法,意思是以一天五百裡、六百裡的速度傳信,這也是傳承了元朝的驿站制度。
不過,這一制度并未傳至日本,因為日本的地形不便于騎馬送信。
海運的發展 此外,海運作為元朝交通制度的一個方面也十分發達。
由于都城北京附近不産大米,糧食需從江南運過來。
因需運米,又促進了海運的發展。
元朝利用宋末的海盜,想出了海運制度。
宋末海盜朱清有個手下叫張瑄,伯顔通過張瑄結識了朱清一夥。
滅亡南宋後,伯顔利用這些習慣風濤的海盜将擄掠來的财物走水路運回北京。
元朝的銀制也産生于往北京運輸所掠白銀的過程中。
南宋時,銀作為通貨,大都被分割成小塊的碎銀,因此不方便運輸。
于是,伯顔在揚州将所有碎銀鑄成五百目即五十兩一錠的銀塊,再運往北京。
從此,五十兩一錠就成為中國銀制的基本單位,甚至不久前還有稱作&ldquo馬蹄銀&rdquo的銀錠仍在流通。
元朝每年都往北京運米,至元時每年約四五百萬石(中國一石為日本的二分之一石),元末每年也有約三百萬石。
運米推動了海運的進步。
最開始選的是沿海航路,元朝三次改變航線,越改越遠離海岸線,航行時間越短,危險性也越小。
從平江(今蘇州)附近的劉家港出發,繞過成山角,抵達天津直沽,最後運到北京。
運河的發達 運河運輸與海運同步也取得大發展。
為了應對緊急事件,元朝把江河水路連接起來,先到天津,後又延伸至北京。
海運來的貨物也是先到天津,再經運河轉運北京。
由于海拔高低不一,運河經過的一些地方難以通航,如從黃河以南到北面的衛河交彙處的河段水流太慢,導緻此處的地勢由于黃河泥沙的淤積不斷變高,河道被淤塞。
因此,忽必烈當政時開挖了會通河,解決了淤塞問題。
此河長二百五十餘裡,相當于三十餘日裡,設置有三十多個能擡高或降低水位的水閘,直到今天還能見到這條運河的大體輪廓。
運河全長四百日本裡左右,一直連通北京東邊的通州。
當時通州與北京之間有河道連接,但從明代開始就斷航了。
當年,從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引水彙聚于城中三海(南海、中海、北海),再從三海鑿河連接通州的運河。
這就是&ldquo通惠河&rdquo,雖然現已失去了航運功能,但仍給當地人民帶來便利。
數學天才郭守敬是通惠河的設計師。
他通曉水利、天文、曆算,是天文台的奠基者。
之前談到的耶律楚材就精通天文、曆算,制定過曆法。
在耶律楚材的基礎上,郭守敬參考阿拉伯曆法,編成&ldquo授時曆&rdquo。
日本在德川時代也使用授時曆。
當時使用的兩台觀測儀依然存在,但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北清事變[1]時被法、德搶走。
法國搶走的後來送回來了,按戰後的裁決,德國搶走的那個也應歸還(清朝使用的觀測儀不是這個)。
這是蒙古統治時代在科學文化方面的珍貴紀念品,也是為推動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除了有的人贊揚的蒙古人擴大了火藥的使用範圍之外,不要忘記蒙古人還有對世界科學文化的貢獻。
但元朝把政治搞成中亞式的Cararan組織,至今流毒不散,也應予以注意。
*** [1]&ldquo日本裡&rdquo指1891年日本公布的《度量衡法》規定的&ldquo裡&rdquo,1裡約為3.9公裡。
&mdash&mdash編者
直到近代,清朝傳遞文書時常有&ldquo五百裡&rdquo&ldquo六百裡&rdquo的說法,意思是以一天五百裡、六百裡的速度傳信,這也是傳承了元朝的驿站制度。
不過,這一制度并未傳至日本,因為日本的地形不便于騎馬送信。
海運的發展 此外,海運作為元朝交通制度的一個方面也十分發達。
由于都城北京附近不産大米,糧食需從江南運過來。
因需運米,又促進了海運的發展。
元朝利用宋末的海盜,想出了海運制度。
宋末海盜朱清有個手下叫張瑄,伯顔通過張瑄結識了朱清一夥。
滅亡南宋後,伯顔利用這些習慣風濤的海盜将擄掠來的财物走水路運回北京。
元朝的銀制也産生于往北京運輸所掠白銀的過程中。
南宋時,銀作為通貨,大都被分割成小塊的碎銀,因此不方便運輸。
于是,伯顔在揚州将所有碎銀鑄成五百目即五十兩一錠的銀塊,再運往北京。
從此,五十兩一錠就成為中國銀制的基本單位,甚至不久前還有稱作&ldquo馬蹄銀&rdquo的銀錠仍在流通。
元朝每年都往北京運米,至元時每年約四五百萬石(中國一石為日本的二分之一石),元末每年也有約三百萬石。
運米推動了海運的進步。
最開始選的是沿海航路,元朝三次改變航線,越改越遠離海岸線,航行時間越短,危險性也越小。
從平江(今蘇州)附近的劉家港出發,繞過成山角,抵達天津直沽,最後運到北京。
運河的發達 運河運輸與海運同步也取得大發展。
為了應對緊急事件,元朝把江河水路連接起來,先到天津,後又延伸至北京。
海運來的貨物也是先到天津,再經運河轉運北京。
由于海拔高低不一,運河經過的一些地方難以通航,如從黃河以南到北面的衛河交彙處的河段水流太慢,導緻此處的地勢由于黃河泥沙的淤積不斷變高,河道被淤塞。
因此,忽必烈當政時開挖了會通河,解決了淤塞問題。
此河長二百五十餘裡,相當于三十餘日裡,設置有三十多個能擡高或降低水位的水閘,直到今天還能見到這條運河的大體輪廓。
運河全長四百日本裡左右,一直連通北京東邊的通州。
當時通州與北京之間有河道連接,但從明代開始就斷航了。
當年,從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引水彙聚于城中三海(南海、中海、北海),再從三海鑿河連接通州的運河。
這就是&ldquo通惠河&rdquo,雖然現已失去了航運功能,但仍給當地人民帶來便利。
數學天才郭守敬是通惠河的設計師。
他通曉水利、天文、曆算,是天文台的奠基者。
之前談到的耶律楚材就精通天文、曆算,制定過曆法。
在耶律楚材的基礎上,郭守敬參考阿拉伯曆法,編成&ldquo授時曆&rdquo。
日本在德川時代也使用授時曆。
當時使用的兩台觀測儀依然存在,但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北清事變[1]時被法、德搶走。
法國搶走的後來送回來了,按戰後的裁決,德國搶走的那個也應歸還(清朝使用的觀測儀不是這個)。
這是蒙古統治時代在科學文化方面的珍貴紀念品,也是為推動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除了有的人贊揚的蒙古人擴大了火藥的使用範圍之外,不要忘記蒙古人還有對世界科學文化的貢獻。
但元朝把政治搞成中亞式的Cararan組織,至今流毒不散,也應予以注意。
*** [1]&ldquo日本裡&rdquo指1891年日本公布的《度量衡法》規定的&ldquo裡&rdquo,1裡約為3.9公裡。
&mdash&mdash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