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南宋與蒙古

關燈
宋蒙沖突和南宋的防禦 金國滅亡後的一段時間裡,蒙古軍隊似乎要撤回草原,南宋為收複過去被金國侵吞的土地,按照&ldquo恢複三京之議&rdquo的策略趁虛北上。

    &ldquo三京&rdquo即東京(汴京)、西京(洛陽)和南京(歸德)。

    蒙古看到宋軍都不知會就進入汴京和洛陽,搶了自己打下的土地,不願讓南宋撿便宜,便回師反攻。

    實際上,南宋收夏的洛陽已不複往昔繁華,僅剩三百戶人家,等于是一座空城。

    宋軍雖然進了城,卻連糧食都無法補給,緊接着又要面臨蒙古軍的反攻。

    不單洛陽如此,其他地方的情況也是如此,南宋軍隊收複之地皆一片荒涼,沒有任何價值,且都遭受蒙古軍隊的反攻。

    蒙古使臣責難南宋撕毀盟約,南宋駁斥了蒙古所有的指責,兩國開戰。

    此事史稱&ldquo端平入洛&rdquo。

    宋蒙開戰後,南宋不但沒能收複被金國占領的故土,反而丢掉了現有的部分土地。

     位于今湖北境内的襄陽和樊城與河南接壤,北臨河南、湖北交界處的山脈,在宋金對峙時期一直是邊防重地。

    自嶽飛攻下襄陽後,南宋一直屯紮重兵守衛。

    到南宋末年,襄陽已有五萬戶居民,存儲了大量軍糧,城防堅固,成為抵禦北方入侵的堅固堡壘。

    同時,富庶的蜀地對于南宋也是一個重要地區,是其經濟中心。

    相傳蜀地向來富庶,其地所出紡織品不僅能承擔當地的經費,而且南宋每年給金國的歲币也用蜀地的紡織品支付。

    宋蒙開戰後,由于襄、樊守軍接納了金國降兵,導緻兩城失守;但在聯蒙滅金的南宋名将孟珙的奮戰下,又收複了這兩座重鎮。

    可以說,正是由于孟珙奪回襄、樊,才使南宋能在金亡後又延續了四十多年。

    蒙古軍同時入侵蜀地,占領了成都等地,計劃順長江而下奪取湖北、湖南。

    得知情報後,孟珙憑借湖北、四川交界處的三峽天險構築防線,阻止了蒙古的攻勢。

    孟珙的出色防守使南宋免于迅速淪亡,但南宋因為喪失了蜀地最富饒的平原而财稅銳減,導緻臨安附近的江浙一帶要承擔沉重的賦稅。

    稅負沉重又是造成南宋滅亡的重要因素。

     蒙古的政治和耶律楚材 蒙古太宗窩闊台汗去世後,他的長子貴由繼任可汗,是為定宗。

    從此,統一的蒙古出現了統治松懈的迹象。

    窩闊台經曆過成吉思汗時代的各類戰争,得到軍隊和人民的信服,但定宗時沒有這種民意,盡管定宗得到了忽裡勒台的推舉,但在繼位過程中行事不夠光明正大。

    在蒙古人的思想中,他的叔叔、成吉思汗的末子拖雷才是正統繼承人。

    蒙古人對于窩闊台成為第二任可汗,原本就有不同看法,因此太宗死後,汗位空了六年,定宗才繼位。

    但定宗在位三年就死了,汗位又空了很多年。

    太宗與定宗的皇後在空位期先後掌權,導緻朝局混亂。

     太祖、太宗時期,蒙古統治的土地非常廣袤,因此不能全國實行同樣的政治。

    治理蒙古地區遵照蒙古過去的慣例,治理西域主要遵照伊斯蘭教徒的風俗,治理原金國地區則按中原的習慣。

    蒙古在各地分别設置一種類似宰相的官職,蒙語稱為&ldquo必阇赤&rdquo,漢語稱為&ldquo中書&rdquo,而西域的必阇赤則是鎮海。

    蒙古是遊牧民族,家畜是主要财産。

    西域雖然也是遊牧地區,但在有商隊的地方建立了以商業為基礎的國家,其經濟計量單位是&ldquo丁&rdquo(人的數量單位),而原金國地區則主營農業,其經濟計量單位是&ldquo戶&rdquo(家)。

    可見,蒙古在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針政策。

     蒙古自成吉思汗時代入侵宋朝以後,就因與宋朝人的習俗不同而産生衆多麻煩。

    對于蒙古人而言,農民沒有價值,耕地也不能轉變成财富。

    成吉思汗西征回來後,基于漢人不能給蒙古人帶來利益的認識,一部分人提出殺掉漢人,變耕地為牧場。

    從遊牧民族的角度看,也許有他的道理,但在耶律楚材的反對下未能實現。

    耶律楚材斷言:隻要發揮漢人的才能就沒有辦不了的事,如要得到稅收,僅原金國地區(今直隸、山西、陝西、甘肅地區)每年就能交納五十萬兩銀、八萬匹絹、四十萬石糧食。

    于是,成吉思汗就讓耶律楚材負責征稅的任務,由此形成了蒙古統治下的國家組織。

    因躲避戰亂而離散的民衆被耶律楚材召集起來,進行生産并實行征稅。

    在此期間,他采用士人處理财政,糾正了過去中原胥吏政治的弊病。

    胥吏并非皇帝任命的正式官員,負責官民之間的事務性工作,卻中飽私囊,損害官民兩方的利益。

    耶律楚材改變的就是這種情況。

    總而言之,正是由于他的一句話,全中國北方人的性命被拯救。

    相傳,成吉思汗再次出征歸來,看到他呈遞的稅收賬目後喜笑顔開。

     耶律楚材在太宗當政時非常受重用,幾乎所有事都交給他處理。

    但太宗由于過量飲酒,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