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宋金的小康時代

關燈
利于發展,而南京直抵長江,上接武昌,有利于伺機光複中原。

    不過,這個提議在當時太過激進,自然得不到實行。

     朱子學派在韓侂胄拜相時期被指責為&ldquo僞學&rdquo,遭到查禁,因而沒能進入朝堂之上。

    甯宗中期以後,朱子學才慢慢恢複影響力。

    朱子也主張複仇論,崇尚春秋大義。

    雖然朱熹的理論很嚴密,但朱子學的内容脫離了當時宋朝的國情。

    後來,韓侂胄被殺,史彌遠拜相,朱子學才開始解禁。

    史彌遠之後的宰相是賈似道。

    史、賈兩任宰相都認為:從政策上說,應該采用頗有民間影響力的朱子學派的理論,但是采用民間輿論和重振國勢是互不相關的兩個問題。

    采用代表民間輿論的朱子學,隻能減少讀書人的抱怨,而隻是禮遇學者卻可能亡國。

    這個時期的朱子學理論大多陳義甚高,勾畫的是千年之後才有的理想藍圖,與眼前的現實問題幾乎無關。

    北宋大儒張載曾說過:&ldquo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rdquo總而言之,政治上已經逐步在采用不實用的學問。

     臨安的繁榮和南宋的經濟 承平日久,民衆生活富庶,奢侈之風也會蔓延。

    《武林舊事》描繪了繁華無比的都城臨安。

    根據該書記載,當時天子與百姓的生活都無與倫比。

    隻要中國四五十年太平無事,經濟就能取得長足發展,當時的奢華之風已蔓延到尋常百姓家。

    都城臨安的長期和平環境為南宋後期的大繁榮提供了條件。

    當時臨安城内興建了許多遊廊,其中使用的都是銀制餐具,十分奢華。

    臨安市民也得到更多優惠(與此相同,日本江戶的町民比地方百姓得到更多的優遇)。

    因為,交納租稅的都是農民,而都城的人隻管坐享其成。

    另一方面,都市産生了一群沒有正經營生的人,他們與官吏、宮裡人相互勾結,有的違法亂紀,仗勢欺人,有的以借用之名侵占官府的土地和房屋,甚至還被合法地免除租金。

    此外,每當災害發生時,朝廷會發放救濟金,建立施樂院、育兒院、養老院等慈善設施,還為無地可葬者提供墳地,做了不少好事。

    因此,許多遊手好閑之徒紛紛湧入臨安城,有的專門賭博,有的四處行竊。

    可見,臨安城已經達到可以滋生一切文明社會中常見弊端的富裕水平。

     朝廷鼓勵藝術發展,建立宮廷畫院。

    成為畫院&ldquo待诏&rdquo是畫家的莫大榮耀,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金帶。

    宮中還有禦前圍棋待诏。

    各種遊藝無比發達,有講談、說經、小說(單口相聲),還有唱演兼備的雜劇;耍口技的、變魔術的、猜謎的、男相撲、女相撲,各懷絕技。

    臨安城熙攘繁盛,令人目不暇接。

    皇家宴會也充滿藝術氣息,奏一曲飲一杯,整個國家的生活從上到下全部藝術化了。

     但換個角度講,如此排場需要耗費巨資,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财政負擔。

    因此,朝廷隻得大量發行紙币,導緻紙币最終無法兌換。

    其實,從北宋開始已經使用紙币,但有流通期限,通常規定三年一期,到期收回。

    回收期限截止後停止回收,發行下一期紙币。

    這樣,舊紙币過期就無法兌換,自然貶值。

    到了南宋時期一期發行多達一億貫,遠超北宋時期一期發行的兩三百萬貫。

    紙币貶值,物價上漲,反倒促進了南宋時期海外貿易和民間經濟的繁榮,特别是廣東、福建一帶與南洋、阿拉伯地區之間的貿易關系非常活躍,銅錢大量流出,雖然南宋曾設法以法律形式禁止銅錢外流,但沒有成功。

    在日本出土的古币中,很多都是宋朝尤其是南宋銅錢。

     雖然南宋隻延續了一百五十年,但卻是一個奢華時代。

    北宋徽宗朝廷夠奢侈了,但其民間的奢華程度卻遠不能與南宋臨安相比較。

    而年年向南宋索要歲币的金國也陶醉在繁華的太平幻夢中。

    當此之時,蒙古卻在暗中壯大,這一浮華幻影的終結者成吉思汗橫空出世。

     *** [1]據《魏書》卷四〇《陸叡傳》,平原王陸叡(原姓步六孤)娶崔鑒女,崔鑒對陸叡是複姓感到美中不足(當時孝文帝還沒有實行鮮卑姓改漢姓的改革)。

    《崔鑒傳》中無相關記載。

    &mdash&mdash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