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宋金的小康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随後追究韓侂胄的責任,砍下他的首級送往金國謝罪。
此次戰敗使南宋在兩國交往中更加被動,除了增加歲币,&ldquo叔侄&rdquo關系也變為&ldquo伯侄&rdquo關系。
雖然複仇主張在名分上無可厚非,但先挑起戰争者會失敗是當時大勢所趨。
金國世宗、章宗時期的政治 世宗、章宗時代,金國進入穩定的承平期,但此時也出現了國力式微的征兆。
世宗被譽為&ldquo小堯舜&rdquo,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同時,他也是保存金國國粹論者。
雖說當時國都在中都(燕京),但出于恢複女真質樸風氣的希望,世宗有空就回上京會甯府即阿什哈的白城,留下太子坐鎮中都。
在上京,世宗召來本國故老,按女真故俗與群臣同飲歡唱,使這些舊部感到輕松喜悅。
這種作風産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這一時期國家局勢穩定、君臣關系和睦。
另外,世宗還很有政治手腕,對當地的漢人既施仁政,又嚴格管制;對塞外的蒙古人則态度強硬,嚴刑峻法。
故而,在世宗的統治下國内相安無事,天下承平。
這一時期金國的經濟也很活躍,紙币發行廣泛,都市一片繁榮。
另外,這期間實行了一項特别的财政政策,即&ldquo推排物力&rdquo。
類似北宋呂惠卿的&ldquo手實法&rdquo,此政策的實質是經常性地清查百姓的全部财産,通過估量财産多寡,來确定各家承擔的稅賦高低。
雖然中國的政策有時目的很好,但結果卻不一定好。
實施這一政策,導緻強行征稅,民衆互相監視、揭發各人的隐秘财産。
在長期的和平時代,如果民間出現财富不均衡,政府采用此法或許是必需的。
世宗和章宗時期平均每十年開展一次此類清查。
談到女真人和漢人的關系,主要是女真人來到漢人聚居區進行屯田。
屯田政策的目的也很好,一旦有事可以征召屯田兵,免去從國内征兵的經費和困難。
在女真制度中,千夫長稱&ldquo猛安&rdquo,百夫長稱&ldquo謀克&rdquo。
猛安、謀克帶領屯田兵安身于漢人部落中,并以此為中心漸漸形成女真部落,即用軍政手段做民政工作。
從備戰上講,的确是個非常适用的方法,但讓女真人生活在被征服的漢人中,這就讓女真人的地位類似于日本的&ldquo旗本&rdquo[1],因而這些&ldquo猛安&rdquo和&ldquo謀克&rdquo傲慢無禮,時常對當地漢民濫施暴行。
一直過了兩三代以後,女真人越來越多,原來的耕地不夠用,就開始強搶漢人土地。
結果是,這一備戰的好措施卻在漢人中失去了民意。
積怨已久,到女真人失勢之時,到處都可見他們慘遭報複的景象。
女真族對待蒙古人就更為殘忍,對他們随意獵殺。
出于這種&ldquo減丁&rdquo政策,女真人還時常突然出兵塞外,殺掉每一個見到的蒙古人。
為此,許多蒙古人都開始逃到遠離金國邊境的地方,倒是保障了金國國境的安全。
這一殘酷政策是從所謂&ldquo仁義皇帝&rdquo世宗時期開始實施的,到了章宗時期才稍稍受到限制,大概是因為章宗深受中華文化熏陶之故。
虐殺政策一停,蒙古人又開始迅速繁盛,誕生了後來的成吉思汗。
大體上說,世宗、章宗時代可謂金國的全盛期。
南宋的學派之争與朱子學 從這時開始,宋朝的内讧變得非常激烈,其中還摻雜了學派之争。
事實上,自北宋晚期開始,學派之争已經出現,當時為蘇東坡與二程之争。
到了南宋孝宗時期,他開始大力提倡這類有益的學術争論,認為有助于恢複國勢。
孝宗特别贊賞蘇東坡的文章,曾親筆為其文集寫序。
南宋大儒朱熹也活躍于此時,但卻未受到孝宗青睐。
原因是朱熹屬于二程學派,但天子卻喜歡蘇東坡一派,所以孝宗并不願接受二程與朱子之學。
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活躍的永嘉學派,以陳亮(字同甫,号龍川)為首,是一個與時代相呼應的功利派。
陳亮非常有進取心,提出了許多重振國力的建議。
比如,他曾提議遷都南京(過去稱為建業),原因是他認為臨安這個小地方不
此次戰敗使南宋在兩國交往中更加被動,除了增加歲币,&ldquo叔侄&rdquo關系也變為&ldquo伯侄&rdquo關系。
雖然複仇主張在名分上無可厚非,但先挑起戰争者會失敗是當時大勢所趨。
金國世宗、章宗時期的政治 世宗、章宗時代,金國進入穩定的承平期,但此時也出現了國力式微的征兆。
世宗被譽為&ldquo小堯舜&rdquo,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同時,他也是保存金國國粹論者。
雖說當時國都在中都(燕京),但出于恢複女真質樸風氣的希望,世宗有空就回上京會甯府即阿什哈的白城,留下太子坐鎮中都。
在上京,世宗召來本國故老,按女真故俗與群臣同飲歡唱,使這些舊部感到輕松喜悅。
這種作風産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這一時期國家局勢穩定、君臣關系和睦。
另外,世宗還很有政治手腕,對當地的漢人既施仁政,又嚴格管制;對塞外的蒙古人則态度強硬,嚴刑峻法。
故而,在世宗的統治下國内相安無事,天下承平。
這一時期金國的經濟也很活躍,紙币發行廣泛,都市一片繁榮。
另外,這期間實行了一項特别的财政政策,即&ldquo推排物力&rdquo。
類似北宋呂惠卿的&ldquo手實法&rdquo,此政策的實質是經常性地清查百姓的全部财産,通過估量财産多寡,來确定各家承擔的稅賦高低。
雖然中國的政策有時目的很好,但結果卻不一定好。
實施這一政策,導緻強行征稅,民衆互相監視、揭發各人的隐秘财産。
在長期的和平時代,如果民間出現财富不均衡,政府采用此法或許是必需的。
世宗和章宗時期平均每十年開展一次此類清查。
談到女真人和漢人的關系,主要是女真人來到漢人聚居區進行屯田。
屯田政策的目的也很好,一旦有事可以征召屯田兵,免去從國内征兵的經費和困難。
在女真制度中,千夫長稱&ldquo猛安&rdquo,百夫長稱&ldquo謀克&rdquo。
猛安、謀克帶領屯田兵安身于漢人部落中,并以此為中心漸漸形成女真部落,即用軍政手段做民政工作。
從備戰上講,的确是個非常适用的方法,但讓女真人生活在被征服的漢人中,這就讓女真人的地位類似于日本的&ldquo旗本&rdquo[1],因而這些&ldquo猛安&rdquo和&ldquo謀克&rdquo傲慢無禮,時常對當地漢民濫施暴行。
一直過了兩三代以後,女真人越來越多,原來的耕地不夠用,就開始強搶漢人土地。
結果是,這一備戰的好措施卻在漢人中失去了民意。
積怨已久,到女真人失勢之時,到處都可見他們慘遭報複的景象。
女真族對待蒙古人就更為殘忍,對他們随意獵殺。
出于這種&ldquo減丁&rdquo政策,女真人還時常突然出兵塞外,殺掉每一個見到的蒙古人。
為此,許多蒙古人都開始逃到遠離金國邊境的地方,倒是保障了金國國境的安全。
這一殘酷政策是從所謂&ldquo仁義皇帝&rdquo世宗時期開始實施的,到了章宗時期才稍稍受到限制,大概是因為章宗深受中華文化熏陶之故。
虐殺政策一停,蒙古人又開始迅速繁盛,誕生了後來的成吉思汗。
大體上說,世宗、章宗時代可謂金國的全盛期。
南宋的學派之争與朱子學 從這時開始,宋朝的内讧變得非常激烈,其中還摻雜了學派之争。
事實上,自北宋晚期開始,學派之争已經出現,當時為蘇東坡與二程之争。
到了南宋孝宗時期,他開始大力提倡這類有益的學術争論,認為有助于恢複國勢。
孝宗特别贊賞蘇東坡的文章,曾親筆為其文集寫序。
南宋大儒朱熹也活躍于此時,但卻未受到孝宗青睐。
原因是朱熹屬于二程學派,但天子卻喜歡蘇東坡一派,所以孝宗并不願接受二程與朱子之學。
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活躍的永嘉學派,以陳亮(字同甫,号龍川)為首,是一個與時代相呼應的功利派。
陳亮非常有進取心,提出了許多重振國力的建議。
比如,他曾提議遷都南京(過去稱為建業),原因是他認為臨安這個小地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