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宋金的小康時代

關燈
自高宗之後,南宋又經曆了孝宗、光宗、甯宗這幾代皇帝。

    金國繼太宗之後也經曆了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等幾代皇帝。

    其間兩國偶有沖突,但總體可謂太平時代。

    這是因為此前的頻繁戰亂緻使民不聊生,百姓都期盼和平。

    所以,若是誰在此期間發動戰争就注定是要失敗的。

     金人的漢化與女真文字 金熙宗是太祖之孫。

    到熙宗時,由于漢人的施教,女真文化不斷得到發展,熙宗周圍的大部分人普遍漢化。

    皇族喪失了女真人質樸之風,不再有以往那種名為君臣但不分彼此的親密關系,金國君主也開始學習宋朝注重尊嚴,臣下的阿谀奉承不絕于耳。

    此外,宮内裝飾、服裝等也越發奢侈。

    熙宗外出時也會像宋朝皇帝一般被衆多宮女随從簇擁着,清空街道後才肯下轎行走。

    上京會甯府是最早的金國都城,遺址位于今阿什哈附近的白城地區。

    至今尚存的宋朝使者的紀行裡還談到,當時金國君主的住所稱為&ldquo皇帝寨&rdquo。

    從中可知女真人半漢化時的情形。

    金建國時,皇帝上朝的乾元殿隻是一座很大的、單獨的宮殿,周圍僅以柳樹為牆,沒有城牆。

    另外,無論天子家還是百姓家,都保留有火炕,有火炕的屋子都不分所謂的上座、下座。

    每當皇帝外出狩獵歸來時,都是與臣下一同就炕落座。

    皇後和宮女像平民家庭的女人們一般,在宴會上伺候男人們的飲食。

    平時,大臣也會去天子家,同樣天子也會去大臣家。

    在這種風俗下,君臣關系十分和諧密切。

    但在熙宗受到漢人學者教育後,這種傳統習慣便消失了。

    而這樣的變化帶來的是衆叛親離,有時為防叛變會先發制人誅殺對方,因而内部就出現了力量無法統一的問題。

    比如,熙宗與海陵王均為太祖之孫,但熙宗被海陵王所殺,海陵王又被宰相殺了。

     雖然海陵王殺了熙宗,可他與熙宗一樣崇尚中華文明。

    不過,這種崇拜徒有其表,其骨子裡還保留着野蠻人亂倫的本性。

    在中國曆史上,他可算是古往今來數一數二的暴君。

    自北齊的文宣帝以來,海陵王可謂在玩弄女性方面最肆無忌憚,他搶奪别人的妻女,殺掉這些女人的父親和丈夫。

    他的奢侈生活不輸隋炀帝,金國才到第三代就出了一個如此臭名昭著的君主。

     自立國開始,金國就在契丹文化的影響下,很早就創制了女真文字。

    女真字由完顔希尹(希尹是漢名,女真名是谷神)創造,是把契丹字的形套用到女真語上。

    本來,兩種語言非常不同,僅用契丹字母拼出了女真語,其形态酷似漢字。

    一開始形成的是&ldquo女真大字&rdquo,後來熙宗将大字分解,形成了所謂的&ldquo女真小字&rdquo。

    在金國第一代時,女真字就已通行,傳說熙宗還可用其寫詩。

    土著人均使用女真字,這也可說是某種意義的學問。

    直到明末的五百年間,中國東北地區始終都通用女真字,時至今日還保留着女真文石碑和字典。

    相比熙宗隻用女真語接受漢文化,海陵王則主張全面的漢化。

    他基本上能用漢語寫詩,能讀懂漢語古籍,在任何方面都想效法中原皇帝,甚至産生了滅亡宋朝、統一天下的想法。

     海陵王南侵的失敗 海陵王統治時期,宋、金之間每年都互派使臣往來。

    從使臣口中,海陵王打聽到了有關宋都的各種情況。

    當聽說臨安西湖的美景後,就讓人繪制一幅西湖風光圖,并在畫上題詩:&ldquo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rdquo所謂的&ldquo吳山第一峰&rdquo在西湖和錢塘江之間,從此處可一覽西湖和錢塘江兩方景緻。

    海陵王嫌棄上京像個偏僻的鄉村,便遷都到燕京即今北京,建造了類似宋朝汴京的宮殿。

    後來,他又不滿意&ldquo燕京&rdquo這個名字,幹脆改名為&ldquo中都&rdquo。

    但是他遷都後仍不滿足,又大興土木在汴京營建城池。

    如此,他一步步地将金國的都城往南遷移。

    有南宋大臣看出金國企圖入犯,便上奏建議高宗提高警惕。

    然而,時任宰相的湯思退與秦桧結黨,都是主和派,不相信戰争的傳言。

    湯思退派人去金國打探,結果探子回報沒有發現金國有開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