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金國的崛起與宋朝的南遷
關燈
小
中
大
實際領土,并為此與高麗進行了七年戰争。
高麗舉國參戰,出動了十七萬大軍。
此戰是高麗這代王朝最著名的戰争,高麗稱之為&ldquo尹瓘北征&rdquo,但戰局不分勝負,以和談告終。
由此可見,此時女真人的力量已經非常強大。
這件金太祖之前的史事在《金史·世紀》中有簡略的記載,但《高麗史》卻當作一場大戰。
金國在太祖以前就已基本統一了中國東北北部。
遼金沖突 遼天祚帝喜好遊獵。
按照當時北方的習慣,常用一種叫海東青的鷹來打獵。
此鷹體形不大,卻很敏捷,産自女真地區。
以前,此鷹都是作為貢品,每年由女真進貢給契丹,但數量很少,難以捕捉。
因此,為給天祚帝捕鷹,盈歌從他手中得到了征伐的自由,對其臨近部落進行征讨。
同時,為了獲得海東青,契丹還在女真派駐使者,但因使者玩弄女真族女子引起了女真人的憤慨。
至此,遼國人漸漸失去了女真族的信任。
從金太祖時起,女真與契丹之間關系越來越緊張。
在松花江附近的拉林河(過去稱來流水),女真用兩千五百名士兵打敗了遼軍。
此地位于哈爾濱以南,中東鐵路雙城堡東站西北方,約一天行程。
至今那裡還有一塊&ldquo得勝陀碑&rdquo,是金世宗為紀念太祖的戰功而在戰場上豎立的。
碑文用漢文和女真文兩種文字書寫。
由于此役的勝利,阿骨打稱帝。
天祚帝興兵征讨,結果又大敗而歸。
此後,金遼時和時戰,但女真的實力不斷壯大。
契丹滅亡、西遼建國與宋金構釁 當宋徽宗時期,宦官童貫想為宋朝建功立業,向徽宗獻策消滅契丹。
因此,便聯絡女真,制定了一起夾攻契丹的計劃。
遼國居于宋金之間,宋金必須通過海路聯絡。
宋朝使者從山東渡過渤海海峽來到金國,雙方商定了共滅遼國的&ldquo海上之盟&rdquo。
宋朝提出的條件是收複遼國從五代開始占據的土地,金國的條件是吞并遼國的固有領土。
遼國遭到兩面夾擊,天祚帝被金國打敗後向西方逃出很遠。
金國攻占遼國都城燕京,即今北京,之後,由于宋朝急功近利,宋金爆發争端。
五代時期,契丹占領的中原土地有兩類:一是後晉石敬瑭乞求契丹幫助所賄賂的土地,即北京以西地區;二是唐末至五代初期劉守光割據的地盤,即北京至山海關一帶。
宋朝最初隻希望收複石敬瑭喪失的土地,到後來又希望将劉守光喪失的土地也一并收複,與金國産生争議。
宋朝在短時間裡确實占據了幾乎是座空城的北京,卻要支付大量歲币給女真。
此時,宋朝耍了很多小手段,後來甚至計劃聯合天祚帝一起對抗女真,等到金國俘虜了天祚帝,又勾結遼國殘餘勢力,終于激怒了女真。
遼國滅亡後,大石林牙即耶律大石的殘軍,穿越新疆逃亡到中亞的虎思斡耳朵;所建的國家延續了一百多年,史稱&ldquo西遼&rdquo,西方人稱之為&ldquo黑契丹&rdquo。
遼亡後,宋金邊境直接接壤。
不久,金太祖就死了,僅當政九年。
傳說這位&ldquo野蠻人&rdquo酋長是因為急着進入城市,沉湎酒色,損害健康而死。
随後,他的弟弟太宗繼位。
金軍南下 宋朝違背了與金國定下的盟約,給了金國伐宋的借口。
天祚帝被俘後,局勢在不斷變化。
金軍日益南下,逼近宋都汴京。
徽宗無計可施,隻能發罪己诏傳位欽宗。
此時汴京大亂,童貫、蔡京及其黨羽要麼被罷黜,要麼被處決。
迫于城外金軍的壓力,朝廷分裂為主戰、主和兩派。
倘若主和,就要奉送大量歲币給金國。
但自徽宗以來,民間财富差不多被搜刮殆盡,短期内無法準備齊全,所以沒有主和的資本。
因此,戰和兩派争執不下,難以決定,誰都沒有讓金軍退兵的辦法。
欽宗隻能親自到金軍大營投降,除欽宗外,徽宗、太後、皇族、宮人等男女三千餘人也一起做了俘虜。
女真人像串珠一樣把他們捆成一線,帶着掠奪的無數财寶一起回到了中國東北。
之後,為了防止有宋室血統的人重新在宋土掌權,金國立宋朝宰相張邦昌為&ldquo楚帝&rdquo。
在宋金戰争中,張邦昌曾和欽宗之弟康王(即南宋高宗)一起在金國當人質。
徽欽二帝備受磨難,幾乎被押着走到中國東北,關在現在叫三姓,當時叫五國城的地方。
徽宗在位二十五年,欽宗才一年多。
宋朝南渡 金人離開後,張邦昌對自己的&ldquo天子&rdquo身份深感不安,想讓康王繼承宋祚。
但之前在金國當過人質的康王,非常恐懼金軍的勇悍,得了癔症,不願意回汴京當皇帝。
之後,他在南京即河南歸德府即位,而汴京則交由将軍宗澤守衛。
宗澤和李綱都是主戰論者,堅守汴京,期望高宗重返舊都。
但高宗早已六神無主,不願還都,宗澤因此積憤成疾去世。
此時南宋還出現了一批忠臣,嶽飛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
宗澤死後,金軍再度攻克汴京,之後長驅南下。
高宗隻能狼狽地往各處逃命,逃到杭州之時,不料親軍爆發騷亂,無奈之下隻能傳位皇子。
不
高麗舉國參戰,出動了十七萬大軍。
此戰是高麗這代王朝最著名的戰争,高麗稱之為&ldquo尹瓘北征&rdquo,但戰局不分勝負,以和談告終。
由此可見,此時女真人的力量已經非常強大。
這件金太祖之前的史事在《金史·世紀》中有簡略的記載,但《高麗史》卻當作一場大戰。
金國在太祖以前就已基本統一了中國東北北部。
遼金沖突 遼天祚帝喜好遊獵。
按照當時北方的習慣,常用一種叫海東青的鷹來打獵。
此鷹體形不大,卻很敏捷,産自女真地區。
以前,此鷹都是作為貢品,每年由女真進貢給契丹,但數量很少,難以捕捉。
因此,為給天祚帝捕鷹,盈歌從他手中得到了征伐的自由,對其臨近部落進行征讨。
同時,為了獲得海東青,契丹還在女真派駐使者,但因使者玩弄女真族女子引起了女真人的憤慨。
至此,遼國人漸漸失去了女真族的信任。
從金太祖時起,女真與契丹之間關系越來越緊張。
在松花江附近的拉林河(過去稱來流水),女真用兩千五百名士兵打敗了遼軍。
此地位于哈爾濱以南,中東鐵路雙城堡東站西北方,約一天行程。
至今那裡還有一塊&ldquo得勝陀碑&rdquo,是金世宗為紀念太祖的戰功而在戰場上豎立的。
碑文用漢文和女真文兩種文字書寫。
由于此役的勝利,阿骨打稱帝。
天祚帝興兵征讨,結果又大敗而歸。
此後,金遼時和時戰,但女真的實力不斷壯大。
契丹滅亡、西遼建國與宋金構釁 當宋徽宗時期,宦官童貫想為宋朝建功立業,向徽宗獻策消滅契丹。
因此,便聯絡女真,制定了一起夾攻契丹的計劃。
遼國居于宋金之間,宋金必須通過海路聯絡。
宋朝使者從山東渡過渤海海峽來到金國,雙方商定了共滅遼國的&ldquo海上之盟&rdquo。
宋朝提出的條件是收複遼國從五代開始占據的土地,金國的條件是吞并遼國的固有領土。
遼國遭到兩面夾擊,天祚帝被金國打敗後向西方逃出很遠。
金國攻占遼國都城燕京,即今北京,之後,由于宋朝急功近利,宋金爆發争端。
五代時期,契丹占領的中原土地有兩類:一是後晉石敬瑭乞求契丹幫助所賄賂的土地,即北京以西地區;二是唐末至五代初期劉守光割據的地盤,即北京至山海關一帶。
宋朝最初隻希望收複石敬瑭喪失的土地,到後來又希望将劉守光喪失的土地也一并收複,與金國産生争議。
宋朝在短時間裡确實占據了幾乎是座空城的北京,卻要支付大量歲币給女真。
此時,宋朝耍了很多小手段,後來甚至計劃聯合天祚帝一起對抗女真,等到金國俘虜了天祚帝,又勾結遼國殘餘勢力,終于激怒了女真。
遼國滅亡後,大石林牙即耶律大石的殘軍,穿越新疆逃亡到中亞的虎思斡耳朵;所建的國家延續了一百多年,史稱&ldquo西遼&rdquo,西方人稱之為&ldquo黑契丹&rdquo。
遼亡後,宋金邊境直接接壤。
不久,金太祖就死了,僅當政九年。
傳說這位&ldquo野蠻人&rdquo酋長是因為急着進入城市,沉湎酒色,損害健康而死。
随後,他的弟弟太宗繼位。
金軍南下 宋朝違背了與金國定下的盟約,給了金國伐宋的借口。
天祚帝被俘後,局勢在不斷變化。
金軍日益南下,逼近宋都汴京。
徽宗無計可施,隻能發罪己诏傳位欽宗。
此時汴京大亂,童貫、蔡京及其黨羽要麼被罷黜,要麼被處決。
迫于城外金軍的壓力,朝廷分裂為主戰、主和兩派。
倘若主和,就要奉送大量歲币給金國。
但自徽宗以來,民間财富差不多被搜刮殆盡,短期内無法準備齊全,所以沒有主和的資本。
因此,戰和兩派争執不下,難以決定,誰都沒有讓金軍退兵的辦法。
欽宗隻能親自到金軍大營投降,除欽宗外,徽宗、太後、皇族、宮人等男女三千餘人也一起做了俘虜。
女真人像串珠一樣把他們捆成一線,帶着掠奪的無數财寶一起回到了中國東北。
之後,為了防止有宋室血統的人重新在宋土掌權,金國立宋朝宰相張邦昌為&ldquo楚帝&rdquo。
在宋金戰争中,張邦昌曾和欽宗之弟康王(即南宋高宗)一起在金國當人質。
徽欽二帝備受磨難,幾乎被押着走到中國東北,關在現在叫三姓,當時叫五國城的地方。
徽宗在位二十五年,欽宗才一年多。
宋朝南渡 金人離開後,張邦昌對自己的&ldquo天子&rdquo身份深感不安,想讓康王繼承宋祚。
但之前在金國當過人質的康王,非常恐懼金軍的勇悍,得了癔症,不願意回汴京當皇帝。
之後,他在南京即河南歸德府即位,而汴京則交由将軍宗澤守衛。
宗澤和李綱都是主戰論者,堅守汴京,期望高宗重返舊都。
但高宗早已六神無主,不願還都,宗澤因此積憤成疾去世。
此時南宋還出現了一批忠臣,嶽飛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
宗澤死後,金軍再度攻克汴京,之後長驅南下。
高宗隻能狼狽地往各處逃命,逃到杭州之時,不料親軍爆發騷亂,無奈之下隻能傳位皇子。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