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世史的意義

關燈
發行數額非常大,物價因此大為波動。

    總之,在兩宋時期,紙币已經得到充分使用。

    到了後來的元代,幾乎不再鑄造銅錢,隻有紙币流通。

    但是到了明代,由于極力推行不兌換紙币的政策,紙币終于廢敗。

    要而言之,宋代以後貨币經濟非常繁榮。

    銀從這一時期開始作為貨币逐漸占有重要的地位,最終租稅等用銀繳納。

    北宋時期,銀隻是開始流通,到了南宋已十分盛行。

    元朝的伯顔滅掉南宋返歸北京時,為了運回從南宋國庫中收得的銀兩,把它們鑄造成一定的形狀,據說這就是元寶銀的開始。

    由此可見宋末白銀大為流通。

    到了明清時期,這種傾向進一步發展,最終銀完全取代了紙币的地位。

     總之,唐宋之交正值實物經濟完結期和貨币經濟起始期的轉換之時。

    以往人們用糧食交納地租,現在一部分用錢交納。

    同時,貨币的名稱也自然發生了變化。

    錢在過去稱為&ldquo兩&rdquo或&ldquo铢&rdquo,這當然是因為重量得名,過去一兩算作二十四铢。

    宋以後一兩算作十錢,即一錢相當于二铢四累。

    原來開元通寶一文的重量是二铢四累,十文為一兩。

    從宋代開始廢止了重量的名稱,改用錢的個數來表示,由此也可看出當時錢币流通數量之大。

    在日本,使用一匁(一文)這樣重量的名稱,這是對中國錢的名稱的逆向使用。

     文化性質的變化 學術文藝的性質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比如就經學來說,經學的性質在唐代就已經有變化的征兆了。

    唐初,漢代以來的箋注、義疏受到重視,允許守持傳習的舊說并加以闡發。

    但一般來說,不允許改變師說而立新說。

    當然,其間有人想另辟各種蹊徑,盡力改變舊說,但都不敢公開做出這種嘗試。

    結果是當時的著述還是以義疏為主。

    所謂義疏,是對經書的注詳加解說,所以原則上疏不破注。

    然而,唐代中期以後,人們懷疑古來的注疏而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最早的是關于《春秋》的新說。

    到了宋代,這一傾向極度發展,學者們常常自稱從遺經中發現了千古不傳的遺義,用自己的見解重新解釋過去的經典成為普遍的風氣。

     在文學上,自六朝到唐,使用對句的骈體文(四六文)流行。

    唐中期以後,韓、柳諸家崛起,複興了所謂古文體,文章都變成了散文體,也就是從重視形式變成重視自由表達。

    在詩方面,六朝至唐代盛行對句多的&ldquo選體&rdquo(即《文選》風格的詩體)五言詩。

    到了盛唐時期詩風大變,李杜以下大家輩出,進一步打破了過去的形式,叫做七言歌行的自由長詩多了起來。

    自唐到宋,詩和文都日益從重形式變為重内容,采取自由的體裁。

    即使是作四六文,風格也與唐以前不同,在形式性的語言中,喜歡采用流動着某種意味的形式。

    從唐末開始,又在詩之外發展起了&ldquo詩餘&rdquo,也就是詞。

    詞打破了詩五言、七言的形式,變得頗為自由,尤其是在韻律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從這時起,平話、今天的白話,即口語小說也已經興起。

    從宋代至元代,曲發展起來了,過去形式短小、抒情性的體裁,變成形式複雜的戲劇。

    其用詞也不以有典故的古語為主,而是以俗語自由地表達出來。

    因此,一時之間貴族文學變成平民文學。

    總之,在文學方面,貴族形式的東西變成平民的自由的東西。

     藝術方面。

    在繪畫領域,直至唐代一直盛行壁畫,自然多以彩色為主。

    從盛唐起,白描水墨的新流派盛行起來。

    但整個唐代,新派并未完全壓倒舊派。

    不過,從五代到宋,壁畫逐漸變為屏風畫,金碧輝煌的山水畫衰落,墨繪日益發達。

    以五代為中心,之前的畫大體偏重傳統風格,畫不過具有說明事件的意義;但新的水墨畫采取表現自我意志的自由手法。

    過去繪畫是貴族的玩具,用于裝飾宏偉的建築;而現在卷軸盛行,雖然不能說它是庶民的,但平民出身的官吏在流寓之中可以攜帶欣賞。

     音樂方面。

    唐代以舞樂為主,即以音為主,舞蹈動作是附屬物。

    它需要非常之多的樂人,使用極其複雜的樂器。

    其音律是形式性的,動作模拟現實的意味較少,與貴族的儀式相适應。

    唐以後,舞樂逐漸發生變化,先是吸收外國音樂,簡單趣味較多的音樂流行,而且舞蹈等漸漸變成簡單的風格,産生了幾分寫實的傾向。

    宋代以後,變成像今天日本芝居這樣的雜劇,音樂單調,從而适合多數人欣賞。

    其品位在古代音樂之下,但迎合了低層平民的趣味。

    這種變化在南宋時期尤為顯著。

     綜上所述,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在唐宋之間發生了變化。

    這就是中古與近世的區别。

    由此也可以說,中國的近世是從宋代開始的。

    而想弄清近世的曆史,必須從之前的過渡期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