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小
中
大
仍然認為這是我最好的作品。
你把第一章和《唐璜》(拜倫)作了比較。
沒有誰比我更看重《唐璜》,但它和《奧涅金》毫無共同之處。
你談到英國人拜倫的諷刺,把我的諷刺和它作比較,要我作同樣的諷刺!不,我的寶貝,你要求得太多了。
哪兒有我的諷刺!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沒有這種諷刺。
如果我觸及諷刺,那麼我的堤岸将會崩潰。
在序文中不應有&lsquo諷刺的&rsquo這個字。
你再看看其餘幾章吧&hellip&hellip第一章不過是一個引子,對它我已經滿意了(這種情況在我是很少發生的)。
&rdquo(一八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葉甫蓋尼·奧涅金》第一章問世後,尼·波列伏伊在《莫斯科電訊》上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章,由此引起了波列伏伊和維涅維季諾夫的一場争論,他們針對《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一章提出了人民性和浪漫主義文學問題。
普希金對最初的詩文作了修改,把許多詩節删去,又增寫了一些新的詩節。
這一章在一八二五年出版單行本(二月十八日出版),一八二九年三月末出版了第二版。
出這一版時,第一章是獻給弟弟列夫·普希金的。
當時沒有&ldquo無意取悅高傲的社交界&rdquo這段獻詞。
序文之後是《書商和詩人的談話》。
章末有一條注釋。
&ldquo附注:作品中用虛點标明的删節系作者所為。
&rdquo 這條注釋産生的後果是,當局禁止用虛點标明被書刊檢查機關删去的文字。
後來有一段時間完全禁止用虛點标明任何删節,因此在第四到第七章裡完全沒有虛點。
這一節的謄清稿中有兩個題詞,發表時已略去: 這裡集中了許多火熱的情感, 是旺盛生命中青春年華的體驗。
巴拉登斯基 細微差别和确切判斷是最大的對立。
伯克 第二章 寫于第一章結束之後。
頭十七節于一八二三年十一月三日之前完成。
包括三十九節的這一章完成于一八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一八二四年普希金又補充了一些新的詩節。
在完成第二章的時候,普希金曾寫信給朋友們,告訴他們寫了新的作品,他在給維亞澤姆斯基的信中寫道:&ldquo我現在所寫的不是長篇小說,而是詩體長篇小說&mdash&mdash兩者有極大差别。
像《唐璜》一樣,沒考慮發表問題,寫得很潦草。
&rdquo(一八二三年十一月四日)在給傑爾維格的信中寫道:&ldquo現在我在寫一部長詩,我在其中唠叨個沒完。
比魯科夫(審查官)不會看到它的。
&rdquo(十一月十六日)在給亞·伊·屠格涅夫的信中寫道:&ldquo我空閑時在寫一部新的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我在其中備嘗苦惱。
兩章已經寫就。
&rdquo(十二月一日)看來,普希金覺得他在第二章描寫的農奴制鄉村的景象過于刺激,已不存被審查機關允許發表的任何希望。
在這一章完成時,普希金曾寫到這一點:&ldquo關于我的長詩,沒什麼可想的,如果有朝一日得以發表,那大概不是在莫斯科,也不是在彼得堡。
&rdquo(一八二四年二月四日給亞·别斯土舍夫的信)但後來普希金對第二章重新作了修改和删節,并且由于審查機關的變化,普希金便把這一章交付發表,未遇到審查機關的嚴重留難。
這一章的單行本出版于一八二六年十月,注明&ldquo寫于一八二三年&rdquo,再版于一八三〇年五月。
第三章 一八二四年二月八日開始作于敖德薩,六月份之前已寫到達吉雅娜的信。
下面那部分寫于米海洛夫村。
在第三十二節下面注明:一八二四年九月五日,全章完成于一八二四年十月二日。
一八二七年十月十日左右發表。
手稿中第三章頭上有一段題詞: 可是告訴我:愛神憑什麼并且怎樣 在甜蜜地歎息的時候, 讓你知道那些朦胧的欲望? 但丁 這段題詞引用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五歌第二圈:裡米尼的弗蘭采斯加。
發表時的題詞引自法國詩人瑪爾菲萊特爾的長詩《維納斯島上的那喀索斯》。
第四
你把第一章和《唐璜》(拜倫)作了比較。
沒有誰比我更看重《唐璜》,但它和《奧涅金》毫無共同之處。
你談到英國人拜倫的諷刺,把我的諷刺和它作比較,要我作同樣的諷刺!不,我的寶貝,你要求得太多了。
哪兒有我的諷刺!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沒有這種諷刺。
如果我觸及諷刺,那麼我的堤岸将會崩潰。
在序文中不應有&lsquo諷刺的&rsquo這個字。
你再看看其餘幾章吧&hellip&hellip第一章不過是一個引子,對它我已經滿意了(這種情況在我是很少發生的)。
&rdquo(一八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葉甫蓋尼·奧涅金》第一章問世後,尼·波列伏伊在《莫斯科電訊》上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章,由此引起了波列伏伊和維涅維季諾夫的一場争論,他們針對《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一章提出了人民性和浪漫主義文學問題。
普希金對最初的詩文作了修改,把許多詩節删去,又增寫了一些新的詩節。
這一章在一八二五年出版單行本(二月十八日出版),一八二九年三月末出版了第二版。
出這一版時,第一章是獻給弟弟列夫·普希金的。
當時沒有&ldquo無意取悅高傲的社交界&rdquo這段獻詞。
序文之後是《書商和詩人的談話》。
章末有一條注釋。
&ldquo附注:作品中用虛點标明的删節系作者所為。
&rdquo 這條注釋産生的後果是,當局禁止用虛點标明被書刊檢查機關删去的文字。
後來有一段時間完全禁止用虛點标明任何删節,因此在第四到第七章裡完全沒有虛點。
這一節的謄清稿中有兩個題詞,發表時已略去: 這裡集中了許多火熱的情感, 是旺盛生命中青春年華的體驗。
巴拉登斯基 細微差别和确切判斷是最大的對立。
伯克 第二章 寫于第一章結束之後。
頭十七節于一八二三年十一月三日之前完成。
包括三十九節的這一章完成于一八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一八二四年普希金又補充了一些新的詩節。
在完成第二章的時候,普希金曾寫信給朋友們,告訴他們寫了新的作品,他在給維亞澤姆斯基的信中寫道:&ldquo我現在所寫的不是長篇小說,而是詩體長篇小說&mdash&mdash兩者有極大差别。
像《唐璜》一樣,沒考慮發表問題,寫得很潦草。
&rdquo(一八二三年十一月四日)在給傑爾維格的信中寫道:&ldquo現在我在寫一部長詩,我在其中唠叨個沒完。
比魯科夫(審查官)不會看到它的。
&rdquo(十一月十六日)在給亞·伊·屠格涅夫的信中寫道:&ldquo我空閑時在寫一部新的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我在其中備嘗苦惱。
兩章已經寫就。
&rdquo(十二月一日)看來,普希金覺得他在第二章描寫的農奴制鄉村的景象過于刺激,已不存被審查機關允許發表的任何希望。
在這一章完成時,普希金曾寫到這一點:&ldquo關于我的長詩,沒什麼可想的,如果有朝一日得以發表,那大概不是在莫斯科,也不是在彼得堡。
&rdquo(一八二四年二月四日給亞·别斯土舍夫的信)但後來普希金對第二章重新作了修改和删節,并且由于審查機關的變化,普希金便把這一章交付發表,未遇到審查機關的嚴重留難。
這一章的單行本出版于一八二六年十月,注明&ldquo寫于一八二三年&rdquo,再版于一八三〇年五月。
第三章 一八二四年二月八日開始作于敖德薩,六月份之前已寫到達吉雅娜的信。
下面那部分寫于米海洛夫村。
在第三十二節下面注明:一八二四年九月五日,全章完成于一八二四年十月二日。
一八二七年十月十日左右發表。
手稿中第三章頭上有一段題詞: 可是告訴我:愛神憑什麼并且怎樣 在甜蜜地歎息的時候, 讓你知道那些朦胧的欲望? 但丁 這段題詞引用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五歌第二圈:裡米尼的弗蘭采斯加。
發表時的題詞引自法國詩人瑪爾菲萊特爾的長詩《維納斯島上的那喀索斯》。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