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最初的行動

關燈
備工作。

    伍修權記得有一天曾同他一起檢查新手榴彈的爆破試驗。

    不是所有的手榴彈都能拉響的。

     很明顯,這些都說明,有一件大事正在醞釀之中。

    同時,他們開展了宣傳運動,号召農家婦女為戰士編草鞋。

    草鞋很容易穿破。

    戰士們想在長征開始時多背上幾雙草鞋。

    他們讓婦女們把草鞋編得厚厚的,這即是将進行長征的某種暗示。

     迄今中國的曆史學家們還未能發現關于長征準備工作的任何具體指示、備忘錄或命令。

    讨論這些問題似乎經常是限制在博古和李德兩人之間,連周恩來都未能參加全部的商談決策。

    後來聽說這是出于安全考慮,怕蔣介石的奸細獲悉紅軍的計劃。

    經過仔細研究國民黨的新聞報道,沒有發現洩密的迹象,國民黨官員也沒有自稱發現過長征的秘密,國民黨的評論卻暴露出他們對紅軍是極其無知的。

    那時毛澤東在政治鬥争中輸給了博古和李德,下台幾年了,而國民黨還一直以為他是紅軍的領袖哩;他們似乎從來就不懂得共産黨的鬥争陣勢, 一位最小心謹慎的共産黨曆史學家至今依然承認說:&ldquo我們無法知道長征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決定開始的。

    &rdquo 一九三四年夏天開始的若幹行動,後來被說成是長征的準備工作,包括突圍和幾支紅軍部隊的轉移。

    第一支轉移的部隊是第七軍團。

    七軍團七月份撤離了瑞金,并編人了方志敏領導的第十軍團。

    方志敏是位很有能力的指揮員,他是毛澤東的一位老同事,一九二八年一月領導戈橫起義。

    第七軍團是由另一名有經驗的指揮員粟裕領導的,他一直活到一九八三年末。

     據有些人估計這支部隊有一萬多人,但實際人數可能要少得多。

    他們向閩浙皖贛開進。

    這支部隊被改編命名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既有戰鬥任務,又有宣傳任務。

    它的目标是争取國民黨軍隊聯合抗日,結果沒有成功。

    國民黨粉碎了這支隊伍,方志敏被捕後,被關在一個竹籠裡,裝在車上,遊街示衆,最後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在南昌被砍了頭。

    粟裕和一小部分人轉為打遊擊而幸存下來,最後于一九三八年編人了新四軍。

     緊接着又有一支部隊進行了一次突圍。

    這次是肖克為首的第六軍團。

    六軍團的根據地是在湘贛邊界地區。

    肖克回憶說,他是七月二十五日接到出征命令,八月七日出發的。

    他得到的指示是穿過湖南,與駐紮在偏僻的黔、湘、鄂、川一帶的賀龍的第二軍團會師。

    肖擁有一支九千多人的訓練有素的部隊,但武器彈藥不足。

    五十年後他說,他奉命帶上全副裝備,包括一台沉重的印刷機,這很不利于他的行動。

     後來發現,他所走的路線基本上就是紅軍主力部隊很快跟上的路線。

    根據肖克的回憶,一路上恐怕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當地人都是文盲。

    一些人甚至象野獸一樣地生活,他們抽鴉片成瘾,半裸着身子,對農村的地理一無所知。

     肖克是一個善于思考、有學者風度的人。

    (他的部隊被認為是紅軍中最強硬的一支部隊,國民黨怕他,恨他,同時也尊敬他。

    )半個世紀以後,他成了北京軍事學院的負責人。

    當他談起當年貴州的艱苦條件時仍然心有餘悸。

    第六軍團沒有地圖,隻有從學校地理書上撕下來的一張普通的中國地圖。

    這張地圖隻有10×12英寸大,上面僅标有省會、非常重要的縣城以及大的山脈和河流。

    在邊遠地區打仗,這樣的地圖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他們在迷宮般的群山峻嶺中行軍,當地的農民連那裡是什麼地方都說不清楚,更無法告訴他們到下一個城鎮該怎麼走了。

     十月二十二日,第六軍團同貿龍的第二軍團會師了。

    軍團的兵力減到四千人,據肖克回憶,他們雖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沒有證據說明他們曾把任何敵軍引出了中央蘇區。

     這些部隊行動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一點在今天是很難想象的。

    仲夏時期的部隊行動怎麼會有助于十月底紅軍的大規模轉移呢?這一時間的選擇是沒有道理的。

    兩者沒有什麼聯系。

     北京的革命軍事博物館的秦興漢将軍後來說:&ldquo這是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

    &rdquo秦認為物資準備和新的擴紅工作開始得較早是為了使紅軍能有準備地應付各種緊急情況。

    紅軍在被迫的情況下是可以撤離根據地的。

    然而,第六軍團和第七軍團突圍的時間則是另外的問題。

    他們與十月中旬的長征好像沒有什麼聯系。

    即使他們牽制了大批的國民黨部隊&mdash&mdash其實他們沒有&mdash&mdash也沒有證據說明早在仲夏時節博古和李德就已打算放棄這一地區。

     翻譯伍修權是個有學識的将軍,他聽過李德和博古之間(還有周恩來)的讨論,他可能比任何幸存者都更了解一九三四年的指揮決定,然而連他也無法提供有關這一問題的線索。

    他說:&ldquo我覺得很難恰當地回答這一問題,必須由你自己來回答了。

    &rdquo 他認為第六、第七軍團的行動是在紅軍大量征兵以補充缺員的時候用來轉移國民黨的視線的。

    當我問道,七、八月份的轉移怎麼會有助于十月中旬的長征時,他回答說:&ldquo你的疑問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