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最初的行動
關燈
小
中
大
毛的警衛員小吳是從家裡逃跑出來的。
他與他的親戚吳興一起逃出吳村參加了紅軍。
那是一九三零年,當時吳吉清正在一個地主家放牛。
他沒上過學,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字,但這不妨礙他加入紅軍,因為多數士兵都是文盲。
如今,七十四歲的吳吉清還具有傑出的軍人氣質,他經常昂首挺胸,長着濃密的眉毛棱角分明的下額和一副又寬又平的肩膀。
他極象堪薩斯州已故的威廉 懷特,但缺少懷特的風趣幽默。
是博古說服他參加紅軍的。
也許由于體格健壯,他一入伍就來到了警衛連。
一年之内,他被選中當上了毛澤東的貼身警衛。
同時,另一個名叫王亞堂的也被選上了。
他們都是被共産黨保衛局長鄧發挑選來的。
鄧發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審查。
他們合格的主要條件是,出身都是赤貧,對統治階級和剝削制度非常仇恨,所以都圓滿地通過了審查。
從此,吳吉清跟随毛工作了七年。
有時,吳吉清也擔任其他任務。
有一次,他和王亞堂被分配到毛的弟弟、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那裡去工作。
這件事發生在一九三二年。
當時二十六七歲的毛澤民負責共産黨的财政工作&mdash&mdash紅軍從地主、土豪及富人那裡沒收來的大批金錠、銀錠、銀元、珠寶及各種貴重物品需要管理;紅軍還有自己的小型造币廠,可以鑄造銀元(銀元是中國标準的硬币);部隊有制作金扣、發卡及鞋拔子的模具。
他們往往以鑄造金扣等方式攜帶出去,而不攜帶金子,因為裝飾品較易隐藏。
據吳吉清回憶,當時有很大一批财寶,領導決定把這些财物藏到瑞金附近的山上去。
兩個警衛員被派去幫助毛澤民完成這項任務。
被雇來的搬運工扛着這些财物沿着蜿蜒的小路走上陡坡。
這并非易事。
金銀很重,一塊銀元大約重一盎司,價值相當于五十美分。
每個搬運工大約搬一千枚銀元。
一共雇了一百多名搬運工,當搬運工快到山頂的時候,卸下擔子,領了工錢,即被打發走了。
隻有兩個警衛員和毛澤民留在那裡。
他們把财寶運到一個秘密的山洞裡&mdash&mdash這項任務可不簡單。
據吳吉清回憶:&ldquo總共有一百多萬枚銀元。
&rdquo毛澤民封閉了山洞,三個人才下山,蘇區沒有何其他人知道錢财藏在什麼地方。
蘇區沒有發行過硬币。
共産黨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紙币是互相通用的。
在蘇區以外做生意和支付走私者的報酬都需用銀子或國民黨的鈔票。
紅軍靠着襲擊地主的錢櫃和挖掘地主埋在地裡的藏錢泥罐弄到銀子和鈔票。
&mdash&mdash些農民的明亮眼睛常常能夠發現藏錢的地方。
紅軍的這批财物一直藏在山洞裡。
直到&mdash一九三四年春天才叫搬動。
這一次,财寶是從山上往山下運了。
吳吉清又被調來協助毛澤民。
他們雇來了搬運工,啟封了山洞,把财物運回瑞金。
後來,長征開始的時候就把金錠、銀錠和鈔票分給了紅軍戰士,這樣,他們一旦離開蘇區,就可以有錢自己買東西了。
紅軍的規矩最嚴格&mdash&mdash從老百姓和農民那裡買一隻雞,一袋米,從果園裡摘一個桃子都必須付錢。
除地主以外,任何人的東西都不許白拿強要。
一九三四年春為什麼要把财寶從山上運下來?答案很明确。
由李德、博古和周恩來組成的&ldquo三入團&rdquo決策核心,面臨着日益惡化的軍事形勢,他們已開始準備撤離中央蘇區。
後來,對于何時決定放棄蘇區,何時開始考慮進行長征,展開了激烈的争論。
在毛澤東同親蘇派之間的論戰中,毛澤東的支持者認為。
長征是一個倉促、輕率、無準備的冒險,是驚慌失措的産物,不是有計劃的行動。
證據有利于對方。
&ldquo十萬&rdquo大軍的行動不可能是最後一分鐘才決定的事情,早在數周或數月以前就作好了安排。
不管是否下令長征,詳細計劃必須早就作出,否則長征将成為一場潰逃。
将财物搬下山來的決定是同制定長遠計劃相吻合的。
根據伍修權的看法,&ldquo長征的準備工作在長征之前半年就開始了&rdquo。
首先是開始大規模擴紅,壯大紅軍力量,拆卸和包裝重型裝備就花了幾乎半年的時間。
伍的回憶同李德的回憶是一緻的。
李德說長征的準備工作早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就已開始了,當時正值紅軍在廣昌戰役中失利&ldquo我同意他的意見,&rdquo伍修權說:&ldquo雖然在很多其他問題上我們意見不一緻。
&rdquo據伍的回憶,長征的計劃工作開始時局限在很小的範圍之内&mdash&mdash博古、李德、周恩來、洛甫和王稼祥。
一九三四年春夏進行的一場特别征兵運動是這一計劃的組成部分,即恢複紅軍的力量,動員江西地區現有的一切人力。
與此同時,另一項運動是征集糧食。
紅軍下達了很重的征收任務,呼籲農民作出捐獻。
同時開展了借貸運動。
鑄出了更多的銀元,做了棉衣。
車間開始修理槍支武器,生産了新的手榴彈,從老戰場找回了子彈殼,銅殼裡重新裝上火藥和鉛頭。
鉛用完了,就用木制彈頭。
李德參與了監督準
他與他的親戚吳興一起逃出吳村參加了紅軍。
那是一九三零年,當時吳吉清正在一個地主家放牛。
他沒上過學,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字,但這不妨礙他加入紅軍,因為多數士兵都是文盲。
如今,七十四歲的吳吉清還具有傑出的軍人氣質,他經常昂首挺胸,長着濃密的眉毛棱角分明的下額和一副又寬又平的肩膀。
他極象堪薩斯州已故的威廉 懷特,但缺少懷特的風趣幽默。
是博古說服他參加紅軍的。
也許由于體格健壯,他一入伍就來到了警衛連。
一年之内,他被選中當上了毛澤東的貼身警衛。
同時,另一個名叫王亞堂的也被選上了。
他們都是被共産黨保衛局長鄧發挑選來的。
鄧發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審查。
他們合格的主要條件是,出身都是赤貧,對統治階級和剝削制度非常仇恨,所以都圓滿地通過了審查。
從此,吳吉清跟随毛工作了七年。
有時,吳吉清也擔任其他任務。
有一次,他和王亞堂被分配到毛的弟弟、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那裡去工作。
這件事發生在一九三二年。
當時二十六七歲的毛澤民負責共産黨的财政工作&mdash&mdash紅軍從地主、土豪及富人那裡沒收來的大批金錠、銀錠、銀元、珠寶及各種貴重物品需要管理;紅軍還有自己的小型造币廠,可以鑄造銀元(銀元是中國标準的硬币);部隊有制作金扣、發卡及鞋拔子的模具。
他們往往以鑄造金扣等方式攜帶出去,而不攜帶金子,因為裝飾品較易隐藏。
據吳吉清回憶,當時有很大一批财寶,領導決定把這些财物藏到瑞金附近的山上去。
兩個警衛員被派去幫助毛澤民完成這項任務。
被雇來的搬運工扛着這些财物沿着蜿蜒的小路走上陡坡。
這并非易事。
金銀很重,一塊銀元大約重一盎司,價值相當于五十美分。
每個搬運工大約搬一千枚銀元。
一共雇了一百多名搬運工,當搬運工快到山頂的時候,卸下擔子,領了工錢,即被打發走了。
隻有兩個警衛員和毛澤民留在那裡。
他們把财寶運到一個秘密的山洞裡&mdash&mdash這項任務可不簡單。
據吳吉清回憶:&ldquo總共有一百多萬枚銀元。
&rdquo毛澤民封閉了山洞,三個人才下山,蘇區沒有何其他人知道錢财藏在什麼地方。
蘇區沒有發行過硬币。
共産黨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紙币是互相通用的。
在蘇區以外做生意和支付走私者的報酬都需用銀子或國民黨的鈔票。
紅軍靠着襲擊地主的錢櫃和挖掘地主埋在地裡的藏錢泥罐弄到銀子和鈔票。
&mdash&mdash些農民的明亮眼睛常常能夠發現藏錢的地方。
紅軍的這批财物一直藏在山洞裡。
直到&mdash一九三四年春天才叫搬動。
這一次,财寶是從山上往山下運了。
吳吉清又被調來協助毛澤民。
他們雇來了搬運工,啟封了山洞,把财物運回瑞金。
後來,長征開始的時候就把金錠、銀錠和鈔票分給了紅軍戰士,這樣,他們一旦離開蘇區,就可以有錢自己買東西了。
紅軍的規矩最嚴格&mdash&mdash從老百姓和農民那裡買一隻雞,一袋米,從果園裡摘一個桃子都必須付錢。
除地主以外,任何人的東西都不許白拿強要。
一九三四年春為什麼要把财寶從山上運下來?答案很明确。
由李德、博古和周恩來組成的&ldquo三入團&rdquo決策核心,面臨着日益惡化的軍事形勢,他們已開始準備撤離中央蘇區。
後來,對于何時決定放棄蘇區,何時開始考慮進行長征,展開了激烈的争論。
在毛澤東同親蘇派之間的論戰中,毛澤東的支持者認為。
長征是一個倉促、輕率、無準備的冒險,是驚慌失措的産物,不是有計劃的行動。
證據有利于對方。
&ldquo十萬&rdquo大軍的行動不可能是最後一分鐘才決定的事情,早在數周或數月以前就作好了安排。
不管是否下令長征,詳細計劃必須早就作出,否則長征将成為一場潰逃。
将财物搬下山來的決定是同制定長遠計劃相吻合的。
根據伍修權的看法,&ldquo長征的準備工作在長征之前半年就開始了&rdquo。
首先是開始大規模擴紅,壯大紅軍力量,拆卸和包裝重型裝備就花了幾乎半年的時間。
伍的回憶同李德的回憶是一緻的。
李德說長征的準備工作早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就已開始了,當時正值紅軍在廣昌戰役中失利&ldquo我同意他的意見,&rdquo伍修權說:&ldquo雖然在很多其他問題上我們意見不一緻。
&rdquo據伍的回憶,長征的計劃工作開始時局限在很小的範圍之内&mdash&mdash博古、李德、周恩來、洛甫和王稼祥。
一九三四年春夏進行的一場特别征兵運動是這一計劃的組成部分,即恢複紅軍的力量,動員江西地區現有的一切人力。
與此同時,另一項運動是征集糧食。
紅軍下達了很重的征收任務,呼籲農民作出捐獻。
同時開展了借貸運動。
鑄出了更多的銀元,做了棉衣。
車間開始修理槍支武器,生産了新的手榴彈,從老戰場找回了子彈殼,銅殼裡重新裝上火藥和鉛頭。
鉛用完了,就用木制彈頭。
李德參與了監督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