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比薩、錫耶納前往羅馬
關燈
小
中
大
對我來說,在意大利,再也沒有比熱那亞和斯培西亞之間的海岸大道更加美麗的地方了。
一邊是浩瀚、湛藍的大海,海面上有幾隻式樣别緻的小帆船慢慢地滑動。
大海有時在比大道低得多的地方,有時則幾乎與大道同在一個平面上,而大海的邊上常常可看到嶙峋怪石。
一邊是崇山峻嶺,其間是點綴着一間間白色的小屋的山谷,還有一片片黑黝黝的橄榄樹林,一座座鄉村小教堂,塔樓明亮、寬敞,一幢幢鄉間宅第,油漆得色彩豔麗。
路邊每一處山坡與小丘,都遍地長滿了野生的仙人掌與蘆荟。
沿途色彩鮮豔的村舍的園子裡,夏天一叢叢颠茄開滿了暗紫色的花,秋冬時節金黃色的橙子與檸檬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有的村莊裡住的幾乎是清一色打魚的人。
漁民将大船擱在海灘上,船在地上投下一小塊一小塊的影子,他們就在這陰涼地裡眯起眼睛睡覺,兒童們在那裡蹦跳玩耍,女人們一邊織補漁網,一邊眺望着大海。
有一個叫卡莫格裡亞的小城,海邊有港灣,比大道低幾百英尺。
港灣裡住着許多海員,他們自古以來就擁有船隻,與西班牙及别的一些國家有貿易往來。
從大道上往下看,那港灣仿佛是一個模型,很小,坐落在碧波蕩漾的大海邊,在陽光下閃爍。
而順着曲折蜿蜒的羊腸小道往下走,進了港灣,它俨然是一座小型的古老的航海城,是我所見到的海水味最濃、最簡陋、最富有海盜氣氛的小地方。
生鏽的大鐵環和鐵鍊,絞盤,一截截舊桅杆,就在道路上堆放。
久經風浪的小船停在港内,水手的衣褲在港内飄拂,或者攤在石頭上晾曬。
在簡陋碼頭的護牆上,幾個兩栖動物模樣的人躺在那裡睡大覺,雙腿從護牆上懸下來,仿佛大海與陸地對他們都是一回事,滑到水裡也能浮遊,在魚群中也能安然大睡。
教堂裡琳琅滿目,放着大海獵物和為紀念在風暴與觸礁中死裡逃生而供的奉獻物。
順着黑暗、低矮的連拱走道和彎彎曲曲的石級,可以走到碼頭上的房子那兒,這些房子不能一眼望見,仿佛惟其黑暗、難找,它們才像船的底艙。
這裡到處可以聞到魚腥味、水草味和爛繩味。
我們剛才說的高高地橫在卡莫格裡亞城上面的海岸大道,熱天一到則螢火蟲群集,尤其是近熱那亞的地段。
有一個黑夜,我走在海岸大道上,隻見這些美麗的小蟲将這一帶變成了閃爍的天空,那一片片橄榄樹林,一處處山坡,到處螢光閃爍,連成一片,使遠空的星星黯然失色。
然而,我們并不是在這樣的時節踏上這條大道到羅馬去的,而是一月中旬剛過的時節。
天空灰蒙蒙,陰沉沉的,而且雨水很多。
在過風景優美的布拉科隘口的時候,我們遇上了大霧和雨,一路上真好像騰雲駕霧一般。
從那裡所見到的情景來看,仿佛世上本無所謂地中海。
隻有當一陣狂風一時吹散了面前的大霧的時候,才隐約顯露出底下咆哮的大海,才看見遠處拍打岩石的海浪和高高飛濺的水沫。
雨不停地下着,一條條的溪水一起暴漲,大水在傾瀉、在咆哮、在轟鳴,我這輩子從未聽到過如此震耳欲聾的聲音。
當我們到達斯培西亞的時候,我們隻見通向比薩的大路上沒有架橋的馬格拉河水位太高,無法安全擺渡,隻好等到第二天下午再作計議。
然而事也有巧,正想間,河水稍稍退了。
不過,斯培西亞倒是個歇腳的好地方。
一則因為這裡有優美的海灣,二則這裡有一家幽靈般的旅店,三則可以看看這裡的女人的頭飾。
她們在頭發的一側别一頂玩偶戴的小草帽。
那草帽堪稱人們所發明的最古怪、最淘氣的頭飾了。
我們乘上渡船,安全地過了馬格拉河&mdash&mdash到了水深流急的地方,乘在渡船上并不輕松&mdash&mdash幾小時之後就到了卡臘臘。
次日上午,我們非常及時地弄到幾匹小馬,一路走馬觀光,去看采石場了。
采石場就在四五個大山谷裡,順着山勢分布在崇山峻嶺之中,一直伸展到無法再伸展的地方,直到懸崖峭壁為止。
采石場,或照那裡的說法叫&ldquo石窟&rdquo,是在山嶺高處的許許多多窟窿,分列在山口的兩邊。
他們就在那裡開山放炮,開采大理石。
挖出來的石頭可能有用,也可能沒有用,并非都有大理石;倘若是有用的,立即就能叫人發大财;倘若是無用的,就會因為花了巨大的勞動卻一無所得而叫人破産。
有幾個石窟是古羅馬時代的人挖的,至今還是原來那個樣子。
許多其它的石窟現在正在采挖。
别的還要到明天、下個星期、下個月才去開采。
還有一些則根本無人過問,無人理睬。
自從這個地方開采大理石以來,已有多少個世紀了,而山上到處蘊藏着豐富的大理石,足可以再開采更多個世紀,它們正耐心地等待着勘探時機的到來。
當你在這陡峭的峽谷上吃力地攀登的時候(你的小馬已留在山下一兩英裡遠的地方,馬的肚帶全已濕得淌水),你不時可以聽到一聲低沉、悲涼的号聲在山谷裡回蕩,山谷裡的氣氛比先前更加寂靜了&mdash&mdash那是提醒采石工撤離的信号。
接着一聲巨響,震動四山,傳來一聲聲的回音,也許還能看到巨大的碎石騰空而起。
碎石落下了,于是你又繼續攀登,接着從另一個方向又傳來号聲,你又立即停下來,以免進入另一個放炮範圍之内。
在這些山的山勢高處&mdash&mdash山坡上&mdash&mdash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清理碎石與泥土,将它們推下山去,給已經找到的大理石讓路。
當這些碎石與泥土被山上人們看不見的人的雙手推下山來,滾到狹窄的山谷裡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一千零一夜》裡的深谷(同這裡的深谷一模一樣),大鵬鳥将航海家辛巴德[1]摔在深谷裡,商人們站在山頂上扔下大塊大塊的羊肉,來粘住鑽石。
這裡沒有巨鷹展翅俯沖,遮天蔽日,黑壓壓的一片,降到山谷裡搶食羊肉;然而這裡的山谷非常荒涼,非常險惡,仿佛有成百隻巨鷹落在那裡一樣。
然而這條路,這條大理石&mdash&mdash無論多大&mdash&mdash順着它往下滾的道路!這個國家的本質,它的制度的精神,築成了這條道路,維護這條路,密切注視這條路,讓這條路暢通無阻!試想一條澗水在岩石上流
一邊是浩瀚、湛藍的大海,海面上有幾隻式樣别緻的小帆船慢慢地滑動。
大海有時在比大道低得多的地方,有時則幾乎與大道同在一個平面上,而大海的邊上常常可看到嶙峋怪石。
一邊是崇山峻嶺,其間是點綴着一間間白色的小屋的山谷,還有一片片黑黝黝的橄榄樹林,一座座鄉村小教堂,塔樓明亮、寬敞,一幢幢鄉間宅第,油漆得色彩豔麗。
路邊每一處山坡與小丘,都遍地長滿了野生的仙人掌與蘆荟。
沿途色彩鮮豔的村舍的園子裡,夏天一叢叢颠茄開滿了暗紫色的花,秋冬時節金黃色的橙子與檸檬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有的村莊裡住的幾乎是清一色打魚的人。
漁民将大船擱在海灘上,船在地上投下一小塊一小塊的影子,他們就在這陰涼地裡眯起眼睛睡覺,兒童們在那裡蹦跳玩耍,女人們一邊織補漁網,一邊眺望着大海。
有一個叫卡莫格裡亞的小城,海邊有港灣,比大道低幾百英尺。
港灣裡住着許多海員,他們自古以來就擁有船隻,與西班牙及别的一些國家有貿易往來。
從大道上往下看,那港灣仿佛是一個模型,很小,坐落在碧波蕩漾的大海邊,在陽光下閃爍。
而順着曲折蜿蜒的羊腸小道往下走,進了港灣,它俨然是一座小型的古老的航海城,是我所見到的海水味最濃、最簡陋、最富有海盜氣氛的小地方。
生鏽的大鐵環和鐵鍊,絞盤,一截截舊桅杆,就在道路上堆放。
久經風浪的小船停在港内,水手的衣褲在港内飄拂,或者攤在石頭上晾曬。
在簡陋碼頭的護牆上,幾個兩栖動物模樣的人躺在那裡睡大覺,雙腿從護牆上懸下來,仿佛大海與陸地對他們都是一回事,滑到水裡也能浮遊,在魚群中也能安然大睡。
教堂裡琳琅滿目,放着大海獵物和為紀念在風暴與觸礁中死裡逃生而供的奉獻物。
順着黑暗、低矮的連拱走道和彎彎曲曲的石級,可以走到碼頭上的房子那兒,這些房子不能一眼望見,仿佛惟其黑暗、難找,它們才像船的底艙。
這裡到處可以聞到魚腥味、水草味和爛繩味。
我們剛才說的高高地橫在卡莫格裡亞城上面的海岸大道,熱天一到則螢火蟲群集,尤其是近熱那亞的地段。
有一個黑夜,我走在海岸大道上,隻見這些美麗的小蟲将這一帶變成了閃爍的天空,那一片片橄榄樹林,一處處山坡,到處螢光閃爍,連成一片,使遠空的星星黯然失色。
然而,我們并不是在這樣的時節踏上這條大道到羅馬去的,而是一月中旬剛過的時節。
天空灰蒙蒙,陰沉沉的,而且雨水很多。
在過風景優美的布拉科隘口的時候,我們遇上了大霧和雨,一路上真好像騰雲駕霧一般。
從那裡所見到的情景來看,仿佛世上本無所謂地中海。
隻有當一陣狂風一時吹散了面前的大霧的時候,才隐約顯露出底下咆哮的大海,才看見遠處拍打岩石的海浪和高高飛濺的水沫。
雨不停地下着,一條條的溪水一起暴漲,大水在傾瀉、在咆哮、在轟鳴,我這輩子從未聽到過如此震耳欲聾的聲音。
當我們到達斯培西亞的時候,我們隻見通向比薩的大路上沒有架橋的馬格拉河水位太高,無法安全擺渡,隻好等到第二天下午再作計議。
然而事也有巧,正想間,河水稍稍退了。
不過,斯培西亞倒是個歇腳的好地方。
一則因為這裡有優美的海灣,二則這裡有一家幽靈般的旅店,三則可以看看這裡的女人的頭飾。
她們在頭發的一側别一頂玩偶戴的小草帽。
那草帽堪稱人們所發明的最古怪、最淘氣的頭飾了。
我們乘上渡船,安全地過了馬格拉河&mdash&mdash到了水深流急的地方,乘在渡船上并不輕松&mdash&mdash幾小時之後就到了卡臘臘。
次日上午,我們非常及時地弄到幾匹小馬,一路走馬觀光,去看采石場了。
采石場就在四五個大山谷裡,順着山勢分布在崇山峻嶺之中,一直伸展到無法再伸展的地方,直到懸崖峭壁為止。
采石場,或照那裡的說法叫&ldquo石窟&rdquo,是在山嶺高處的許許多多窟窿,分列在山口的兩邊。
他們就在那裡開山放炮,開采大理石。
挖出來的石頭可能有用,也可能沒有用,并非都有大理石;倘若是有用的,立即就能叫人發大财;倘若是無用的,就會因為花了巨大的勞動卻一無所得而叫人破産。
有幾個石窟是古羅馬時代的人挖的,至今還是原來那個樣子。
許多其它的石窟現在正在采挖。
别的還要到明天、下個星期、下個月才去開采。
還有一些則根本無人過問,無人理睬。
自從這個地方開采大理石以來,已有多少個世紀了,而山上到處蘊藏着豐富的大理石,足可以再開采更多個世紀,它們正耐心地等待着勘探時機的到來。
當你在這陡峭的峽谷上吃力地攀登的時候(你的小馬已留在山下一兩英裡遠的地方,馬的肚帶全已濕得淌水),你不時可以聽到一聲低沉、悲涼的号聲在山谷裡回蕩,山谷裡的氣氛比先前更加寂靜了&mdash&mdash那是提醒采石工撤離的信号。
接着一聲巨響,震動四山,傳來一聲聲的回音,也許還能看到巨大的碎石騰空而起。
碎石落下了,于是你又繼續攀登,接着從另一個方向又傳來号聲,你又立即停下來,以免進入另一個放炮範圍之内。
在這些山的山勢高處&mdash&mdash山坡上&mdash&mdash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清理碎石與泥土,将它們推下山去,給已經找到的大理石讓路。
當這些碎石與泥土被山上人們看不見的人的雙手推下山來,滾到狹窄的山谷裡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一千零一夜》裡的深谷(同這裡的深谷一模一樣),大鵬鳥将航海家辛巴德[1]摔在深谷裡,商人們站在山頂上扔下大塊大塊的羊肉,來粘住鑽石。
這裡沒有巨鷹展翅俯沖,遮天蔽日,黑壓壓的一片,降到山谷裡搶食羊肉;然而這裡的山谷非常荒涼,非常險惡,仿佛有成百隻巨鷹落在那裡一樣。
然而這條路,這條大理石&mdash&mdash無論多大&mdash&mdash順着它往下滾的道路!這個國家的本質,它的制度的精神,築成了這條道路,維護這條路,密切注視這條路,讓這條路暢通無阻!試想一條澗水在岩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