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巴馬、摩德那和波倫亞
關燈
小
中
大
要落下來了。
還有一座法尼士[9]宮,内有一處最陰郁的頹敗情景&mdash&mdash一個宏偉、古老、陰暗的劇院正處在倒塌狀态之中。
劇院是一座巨大的木頭結構的建築,呈馬蹄形。
樓下的座位是依照羅馬時代式樣設計的;而樓上卻并非所謂包廂,而是貴族就座的莊嚴、巨大的房間,堂而皇之,高高在上。
因華麗的設計而在遊人的心目中變得更加濃厚了的、籠罩着這座劇院的凄涼氣氛,隻有蛀蟲才能熟知。
在這座劇院舉行的最後一次演出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年了。
屋頂已經有了裂縫,透過裂縫可以望得見外面的天空。
樓上的房間已經倒塌,木闆在一塊塊地脫落,隻有老鼠在上面安家。
潮濕與黴氣使已經暗淡的色彩變得一片模糊,隻在木闆上留下斑駁陸離的痕迹。
舞台前部原來懸挂彩飾的地方,現在隻飄蕩着幾塊破布。
舞台也已經黴爛不堪,現在隻好在它上面造一個狹窄的木架柱廊,否則遊人一腳踩在上面,舞台就會塌陷,将人埋在陰暗的地下。
遊人的所有感官都可感覺到凄涼與頹敗。
空氣中彌漫着黴氣和泥土氣味。
偶爾随着漏進屋内的一點陽光傳到裡面的外界零星的聲音,在這裡聽起來也是那麼低沉、滞重。
蛀蟲的破壞,腐爛的作用,将木頭的表面改變了,叫人連摸也不想去摸一摸;仿佛人們光滑的手随着歲月的流逝,變得粗糙,有了疤痕。
倘若鬼要演戲,他們就在這鬼的舞台上演出吧。
我們進入摩德那城的時候,天氣非常舒适。
明媚的天空,一片蔚藍。
主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淺黑色的兩行石柱原先是一片陰暗,但在明媚、蔚藍的天空映照下,卻變得分外涼爽、宜人。
我從燦爛的陽光下,進入了一座昏暗的大教堂。
大彌撒[10]正在進行。
蠟燭吐着昏黃的光,人們朝着各個方向,跪在各式各樣的聖物面前,司儀教士們吟唱着通常的聖歌,聲調與通常一樣低沉、乏味、緩慢、抑郁。
我心中在想,真奇怪,在每一個死水一潭的城中,都有一顆同樣的心,都有同樣單調的脈搏,同樣麻木、遲鈍的制度的中心。
我這樣想時,不覺出了另外一扇門,突然被一陣從未聽見過的最尖厲的喇叭聲吓了一大跳。
緊接着那喇叭聲,一個巴黎馬戲團的表演者騎着馬飛也似的轉過拐角,集合在教堂的大牆下,面對着裝飾在教堂外面的怪獸、雄獅、老虎,以及别的石頭怪物,他們的馬踢腿蹬蹄,目空一切。
打頭的是一個模樣莊重的貴族,他一頭的濃發,不戴帽子,扯起一面大旗,上面寫着:&ldquo今晚!Mazeppa!&rdquo接着是一個墨西哥酋長,肩上扛着梨子形的大棒,就像海格立斯[11]一樣。
然後是六七輛羅馬古戰車,每輛戰車上都有一個漂亮的女人,穿着很短的裙子,裡面是顔色極不自然的粉紅緊身褲。
她們笑容可掬地頻頻向人群顧盼。
她們的顧盼中隐藏着困窘和焦慮的表情。
我不明白這是什麼緣故。
直至每一輛戰車露出敞開的後背,我發現她們是以極大的難度使粉紅色的雙腿在這座城市的高低不平的碎石路上保持直立姿勢,才明白了此中奧秘。
這件事情使我對古代的羅馬人與布立吞人[12]有了全新的理解。
遊行隊伍的最後是十幾個不同民族的大無畏的勇士,騎在馬上,兩個一排地朝前走。
他們高傲地掃視溫順的摩德那市民。
然而就是這些勇士,他們間或也會放下架子,俯身在市民中散發傳單。
他們在石獅和石虎當中表演了一番旋轉跳躍的馬術之後,吹起喇叭,宣布了那天晚上的馬戲表演,然後列隊從廣場的另一端離去。
馬戲團的隊伍走了,廣場上重新出現了更為濃厚的沉悶氣氛。
遊行隊伍已經全部離開了,尖厲的喇叭聲已在遠處變得柔和,最後一匹馬的尾巴也繞過了拐角,一去不複返了。
這時候,先前從教堂裡出來觀看馬戲團遊行隊伍的人,又回到教堂裡。
可是,有一位老太太跪在門口的碎石路上,從頭至尾看完了遊行,她看得出了神,此時還不曾站起來。
在那個時刻我正巧碰上了這位老太太的目光:我們都感到困窘。
然而她很快就解除了我們相互間的困窘:她伸手在胸前虔誠地畫了一個十字,然後在一個穿花裙、戴鍍金花冠的塑像前俯下身去,臉貼着地面。
那塑像酷似馬戲團遊行隊伍中的一位人物,也許這位老太太此刻真把遊行隊伍中的人當作是仙人下凡了。
無論如何,即使我真做了她的忏悔神甫,對于她對馬戲團所
還有一座法尼士[9]宮,内有一處最陰郁的頹敗情景&mdash&mdash一個宏偉、古老、陰暗的劇院正處在倒塌狀态之中。
劇院是一座巨大的木頭結構的建築,呈馬蹄形。
樓下的座位是依照羅馬時代式樣設計的;而樓上卻并非所謂包廂,而是貴族就座的莊嚴、巨大的房間,堂而皇之,高高在上。
因華麗的設計而在遊人的心目中變得更加濃厚了的、籠罩着這座劇院的凄涼氣氛,隻有蛀蟲才能熟知。
在這座劇院舉行的最後一次演出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年了。
屋頂已經有了裂縫,透過裂縫可以望得見外面的天空。
樓上的房間已經倒塌,木闆在一塊塊地脫落,隻有老鼠在上面安家。
潮濕與黴氣使已經暗淡的色彩變得一片模糊,隻在木闆上留下斑駁陸離的痕迹。
舞台前部原來懸挂彩飾的地方,現在隻飄蕩着幾塊破布。
舞台也已經黴爛不堪,現在隻好在它上面造一個狹窄的木架柱廊,否則遊人一腳踩在上面,舞台就會塌陷,将人埋在陰暗的地下。
遊人的所有感官都可感覺到凄涼與頹敗。
空氣中彌漫着黴氣和泥土氣味。
偶爾随着漏進屋内的一點陽光傳到裡面的外界零星的聲音,在這裡聽起來也是那麼低沉、滞重。
蛀蟲的破壞,腐爛的作用,将木頭的表面改變了,叫人連摸也不想去摸一摸;仿佛人們光滑的手随着歲月的流逝,變得粗糙,有了疤痕。
倘若鬼要演戲,他們就在這鬼的舞台上演出吧。
我們進入摩德那城的時候,天氣非常舒适。
明媚的天空,一片蔚藍。
主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淺黑色的兩行石柱原先是一片陰暗,但在明媚、蔚藍的天空映照下,卻變得分外涼爽、宜人。
我從燦爛的陽光下,進入了一座昏暗的大教堂。
大彌撒[10]正在進行。
蠟燭吐着昏黃的光,人們朝着各個方向,跪在各式各樣的聖物面前,司儀教士們吟唱着通常的聖歌,聲調與通常一樣低沉、乏味、緩慢、抑郁。
我心中在想,真奇怪,在每一個死水一潭的城中,都有一顆同樣的心,都有同樣單調的脈搏,同樣麻木、遲鈍的制度的中心。
我這樣想時,不覺出了另外一扇門,突然被一陣從未聽見過的最尖厲的喇叭聲吓了一大跳。
緊接着那喇叭聲,一個巴黎馬戲團的表演者騎着馬飛也似的轉過拐角,集合在教堂的大牆下,面對着裝飾在教堂外面的怪獸、雄獅、老虎,以及别的石頭怪物,他們的馬踢腿蹬蹄,目空一切。
打頭的是一個模樣莊重的貴族,他一頭的濃發,不戴帽子,扯起一面大旗,上面寫着:&ldquo今晚!Mazeppa!&rdquo接着是一個墨西哥酋長,肩上扛着梨子形的大棒,就像海格立斯[11]一樣。
然後是六七輛羅馬古戰車,每輛戰車上都有一個漂亮的女人,穿着很短的裙子,裡面是顔色極不自然的粉紅緊身褲。
她們笑容可掬地頻頻向人群顧盼。
她們的顧盼中隐藏着困窘和焦慮的表情。
我不明白這是什麼緣故。
直至每一輛戰車露出敞開的後背,我發現她們是以極大的難度使粉紅色的雙腿在這座城市的高低不平的碎石路上保持直立姿勢,才明白了此中奧秘。
這件事情使我對古代的羅馬人與布立吞人[12]有了全新的理解。
遊行隊伍的最後是十幾個不同民族的大無畏的勇士,騎在馬上,兩個一排地朝前走。
他們高傲地掃視溫順的摩德那市民。
然而就是這些勇士,他們間或也會放下架子,俯身在市民中散發傳單。
他們在石獅和石虎當中表演了一番旋轉跳躍的馬術之後,吹起喇叭,宣布了那天晚上的馬戲表演,然後列隊從廣場的另一端離去。
馬戲團的隊伍走了,廣場上重新出現了更為濃厚的沉悶氣氛。
遊行隊伍已經全部離開了,尖厲的喇叭聲已在遠處變得柔和,最後一匹馬的尾巴也繞過了拐角,一去不複返了。
這時候,先前從教堂裡出來觀看馬戲團遊行隊伍的人,又回到教堂裡。
可是,有一位老太太跪在門口的碎石路上,從頭至尾看完了遊行,她看得出了神,此時還不曾站起來。
在那個時刻我正巧碰上了這位老太太的目光:我們都感到困窘。
然而她很快就解除了我們相互間的困窘:她伸手在胸前虔誠地畫了一個十字,然後在一個穿花裙、戴鍍金花冠的塑像前俯下身去,臉貼着地面。
那塑像酷似馬戲團遊行隊伍中的一位人物,也許這位老太太此刻真把遊行隊伍中的人當作是仙人下凡了。
無論如何,即使我真做了她的忏悔神甫,對于她對馬戲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