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六)
關燈
小
中
大
個不太起眼的人物,來表達他十分看重的一個真理。
當他通過《永恒的丈夫》中一個次要人物的嘴,說到所謂的&ldquo俄羅斯痛苦&rdquo時,我們所聽到的,難道不是他的心聲嗎?這個人物這樣說: 至于我的看法,我認為,在今天,我們在俄羅斯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敬重誰。
您得承認,不知道應該敬重誰,這是一個時代的可怕災難&hellip&hellip難道不是這樣嗎?[176] 我知道,即使面對着今日的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無疑會繼續充滿希望。
興許,他還會想(這一思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了他的小說和他的書信中),俄羅斯在以基裡洛夫的方式作自我犧牲,而這一犧牲,興許還有助于拯救歐洲的其他國家,拯救人類的其他民族。
[1]此篇寫于1908年,原載《紀德全集》第五卷。
[2]梅爾希奧·德·伏居耶子爵(1848&mdash1910),法國作家、外交家、東方學家,其著作《俄羅斯小說》(1886)向法國介紹了十九世紀俄國的著名小說家。
1888年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
[3]它被細膩的文人馬塞爾·施沃布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傑作。
&mdash&mdash原注 [4]在那之後,1906年,《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一個所謂全譯本由夏爾邦蒂埃出版社推出發行,譯者為比昂斯托克和托爾蓋。
&mdash&mdash原注 [5]現在,隻剩下幾部不太重要的短篇小說還有待翻譯出版。
在此,我們不妨列出一個已翻譯成法語的作品的名單,以出版日期為序: 《窮人》(1844);《雙重人格》(1846);《他人的妻子》(1848);《瘋狂的階段》(《一顆脆弱的心》,1848);《誠實的賊》(1848);《涅朵奇卡·涅茨瓦諾娃》(1848);《孩子的心靈》(1849);《一個陌生人的手記》(1858);《舅舅的夢》(1859);《死屋手記》(1859&mdash1862);《被欺淩和被侮辱的》(1861);《地下室手記》(1864);《賭徒》與《白夜》(1848&mdash1867);《罪與罰》(1866);《白癡》(1868);《永恒的丈夫》(1869);《群魔》(1870&mdash1872);《作家日記》(1876&mdash1877);《少年》(1875);《俄羅斯聖誕》(1876);《卡拉馬佐夫兄弟》(1870&mdash1880)。
此外,零散出版的還有一些作品的片段。
&mdash&mdash原注(所有譯本的翻譯者和出版者姓名略) [6]因此,我的全部引文都出自比昂斯托克先生的譯文,我希望這些笨拙的文字,甚至文理不通的地方&mdash&mdash有時它們還相當别扭&mdash&mdash盡可能忠實地模仿了俄文本。
但這一點我無法保證。
&mdash&mdash原注 [7]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信件後,霍夫曼認為,作家的遺孀安娜·格裡高裡耶夫娜和作家的弟弟安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挑選準備發表的書信時缺乏幫助。
他們本來可以在保護作家隐私的前提下,用幾封更親密的書信,來代替許多隻談到了金錢的書信。
那樣做恐怕會更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娜·格裡高裡耶夫娜寫過不下于464封信,可它們全都沒有發表。
&mdash&mdash原注 [8]這本書雖然很厚,但其實還可以更厚些。
遺憾的是,在最初發表的那些書信之外,比昂斯托克并沒有再收入後來在不同雜志上發表的信件。
例如,為什麼他隻收入了在1898年4月的《田地》上發表的三封信中的第一封?為什麼他沒有收入1856年12月1日緻弗朗熱爾的信,至少是已發表的片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那封信中講述了自己的婚姻,并希望這一可喜的生活變化能治愈他的抑郁症。
尤其是,為什麼沒有收入1854年2月22日的那封非常精彩的信?它是很重要的,其譯本曾經在1886年7月12日的《時尚》上發表(由阿爾佩裡和莫裡斯翻譯)。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比昂斯托克先生在《書信集》的最後附錄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緻皇帝的請求》、《時代》雜志的三篇序言、雜亂的《國外遊記》(其中幾篇涉及了法國),另外還有十分傑出的《論資産階級》一文,但是,為什麼他沒有收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辯護詞《我的答辯》呢?這篇文章寫于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時期,八年前在俄國發表,法譯本(譯者羅森貝格)發表在《巴黎雜志》上。
也許,應該間或加些注解,那會有助于讀者的閱讀,也許,再劃分一下時期,以便更好地說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什麼長久沉默。
&mdash&mdash原注 [9]厄内斯特·勒南(1823&mdash1892),法國作家。
[10]布封(1707&mdash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
[11]塞維涅夫人(1626&mdash1696),法國女作家,因其寫給女兒的書信而聞名于世。
[12]指阿西西的聖方濟各(1182&mdash1226),意大利人,天主教著名修士,創建聖方濟各修會。
[13]阿瑪宗女騎士是西方傳說中的一族女子,擅長騎馬作戰,年輕時自毀右側乳房,以便拉弓。
[14]泰倫提烏斯(公元前190&mdash前159),古羅馬作家。
[15]這裡的拉丁文省略了後半句,原文為:&ldquoHomosum,etnihilamehumanumalienumputo.&rdquo意思是:&ldquo我是人,人類之事沒有不關乎我的。
&rdquo [16]此言出自所謂的僞經《多馬福音》(1897年首版)。
[17]&ldquo啊,我的朋友!她深深地愛着我,我也深深地愛着她,然而,我們生活在一起卻并不幸福。
當我見了你的面後,我會告訴你那一切的。
你隻需要知道,盡管我們在一起很不幸福(由于她古怪、多疑的性格,近乎病态的反複無常),但我們無法不繼續相愛下去。
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越是不幸福,就越是彼此唇齒相依。
這可能顯得有些奇怪,但事情确實如此。
&rdquo(在他妻子死後寫給弗朗熱爾的信)&mdash&mdash原注 [18]此處似乎有誤,根據羅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傳》,伊薩耶夫并非苦役犯,隻是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稅務員,不務正業,生性嗜酒。
[19]德·伏居耶先生是這樣說的:&ldquo為了捍衛他認為自己具有的思想。
&rdquo&mdash&mdash原注 [20]在苦役營的四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沒有收到過自己家人的來信。
1854年2月22日,即他被釋放前的十天,他給他哥哥寫了西伯利亞書信中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封信,這封精彩的信,我卻沒能在比昂斯托克先生翻譯的書信集中找到。
他的信中寫道:&ldquo看來,我終于能夠跟你更長久地、更安全地交談了。
但是,首先,看在上帝的分上,我要問你,為什麼你沒有給我寫上哪怕隻言片語?我萬萬想不到會這樣!在我的監獄中,在我的孤獨中,有多少次,我感到了真正的絕望,我想到,你興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我整夜整夜地思考你的孩子們的生活,我詛咒命運讓我無法伸出手來幫助他們&hellip&hellip難道人們禁止你給我寫信?但是,這是被允許的!所有的政治犯每年都能收到好幾封信&hellip&hellip但是,我相信我猜出了你的沉默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天然的冷漠&hellip&hellip&rdquo&mdash&mdash原注 [21]1854年2月22日緻米哈伊爾的信,沒有被比昂斯托克收入到《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2]約伯的故事,見《聖經·舊約·約伯記》。
[23]莫裡斯·巴雷斯(1862&mdash1923),法國小說家、評論家、政治家。
作品《離開了根基的人》寫背井離鄉的年輕人的生活。
[24]即《當代》雜志,比昂斯托克把這篇序言作為附錄收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5]勒内·甘東(1867&mdash1925),法國生物學家,研究海洋生物的起源。
[26]波尼布斯是法國著名的芥末和腌黃瓜制造商,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著名品牌。
[27]安托萬·帕芒蒂埃(1737&mdash1813),法國軍醫和農學家。
[28]引自《國外遊記》中一篇叫《論資産階級》的文章。
比昂斯托克先生很有道理地把它收入在了他翻譯的這部《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9]參見《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7章第33節。
譯文稍有出入。
[30]1921年,在紀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一百周年的大會上,紀德發表了講話,次年,紀德在學術研讨會上又重新宣讀了這篇講話,并應雅克·科波的邀請,在他的學校中做了六次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座,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思想、藝術風格。
紀德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些論述,被公認為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貴資料。
此篇和接下來的六次講座,均原載《紀德全集》第十一卷。
[31]雅克·科波(1879&mdash1949),法國作家、演員、藝術活動家。
他曾和紀德等人一起創辦《新法蘭西評論》(1909),後又創建了老鴿棚劇院及其演員劇團(1913)。
後來,他還創辦了戲劇學校。
[32]見《白癡》卷二。
&mdash&mdash原注 [33]霍夫曼夫人,在紀德于1908年寫的《從〈書信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所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的作者是&ldquo德國人霍夫曼&rdquo,并沒有說她是個女性。
[34]見《白癡》卷二。
&mdash&mdash原注 [35]夏爾·貝玑(1873&mdash1914),法國作家。
[36]普魯塔克(約公元46年&mdash120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以《希臘羅馬名人傳》一書聞名後世。
[37]讓·德·拉布呂耶爾(1645&mdash1696),法國作家,著有《品性論》。
[38]《少年》。
&mdash&mdash原注 [39]亨利·博爾多(1870&mdash1963),法國作家,寫小說、散文、劇本,天主教信仰堅定。
[40]《死屋手記》。
&mdash&mdash原注 [41]《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2]《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3]指1849年4月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主要領導人遭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
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是聖彼得堡的一個進步知識分子的組織,彼得拉舍夫斯基(1821&mdash1866)是領導人之一。
他們在政治上要求消滅封建農奴制度,思想上受十二月黨人、别林斯基、赫爾岑和傅立葉等的影響,宣傳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但帶有空想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其中的自由主義派。
[44]意大利語,意為&ldquo帶着愛&rdquo。
[45]《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6]為一俄尺的十六分之一。
&mdash&mdash原注 [47]這是一種酸菜湯。
&mdash&mdash原注 [48]這是一種燕麥粥。
&mdash&mdash原注 [49]載比昂斯托克翻譯的法語版《書信集》第五卷(法蘭西信使出版社)。
&mdash&mdash原注 [50]參見《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7章第33節。
[51]參見第36頁,用詞略有不同。
[52]德語,意思為&ldquo痛苦&rdquo和&ldquo憐憫&rdquo。
[53]安德烈·德·謝尼耶(1762&mdash1794),法國詩人。
[54]拉羅什富科(1613&mdash1680),法國作家,以頗具哲理性的《道德箴言錄》而著名。
[55]這一章的譯文後來發表在1922年6月和7月的《新法蘭西評論》上。
以後又有了題為《斯塔夫羅金的忏悔》的普隆&mdash努裡版。
&mdash&mdash原注 [56]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18章第4節。
[57]《群魔》卷一。
&mdash&mdash原注 [58]《群魔》卷一。
&mdash&mdash原注 [5
當他通過《永恒的丈夫》中一個次要人物的嘴,說到所謂的&ldquo俄羅斯痛苦&rdquo時,我們所聽到的,難道不是他的心聲嗎?這個人物這樣說: 至于我的看法,我認為,在今天,我們在俄羅斯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敬重誰。
您得承認,不知道應該敬重誰,這是一個時代的可怕災難&hellip&hellip難道不是這樣嗎?[176] 我知道,即使面對着今日的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無疑會繼續充滿希望。
興許,他還會想(這一思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了他的小說和他的書信中),俄羅斯在以基裡洛夫的方式作自我犧牲,而這一犧牲,興許還有助于拯救歐洲的其他國家,拯救人類的其他民族。
[1]此篇寫于1908年,原載《紀德全集》第五卷。
[2]梅爾希奧·德·伏居耶子爵(1848&mdash1910),法國作家、外交家、東方學家,其著作《俄羅斯小說》(1886)向法國介紹了十九世紀俄國的著名小說家。
1888年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
[3]它被細膩的文人馬塞爾·施沃布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傑作。
&mdash&mdash原注 [4]在那之後,1906年,《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一個所謂全譯本由夏爾邦蒂埃出版社推出發行,譯者為比昂斯托克和托爾蓋。
&mdash&mdash原注 [5]現在,隻剩下幾部不太重要的短篇小說還有待翻譯出版。
在此,我們不妨列出一個已翻譯成法語的作品的名單,以出版日期為序: 《窮人》(1844);《雙重人格》(1846);《他人的妻子》(1848);《瘋狂的階段》(《一顆脆弱的心》,1848);《誠實的賊》(1848);《涅朵奇卡·涅茨瓦諾娃》(1848);《孩子的心靈》(1849);《一個陌生人的手記》(1858);《舅舅的夢》(1859);《死屋手記》(1859&mdash1862);《被欺淩和被侮辱的》(1861);《地下室手記》(1864);《賭徒》與《白夜》(1848&mdash1867);《罪與罰》(1866);《白癡》(1868);《永恒的丈夫》(1869);《群魔》(1870&mdash1872);《作家日記》(1876&mdash1877);《少年》(1875);《俄羅斯聖誕》(1876);《卡拉馬佐夫兄弟》(1870&mdash1880)。
此外,零散出版的還有一些作品的片段。
&mdash&mdash原注(所有譯本的翻譯者和出版者姓名略) [6]因此,我的全部引文都出自比昂斯托克先生的譯文,我希望這些笨拙的文字,甚至文理不通的地方&mdash&mdash有時它們還相當别扭&mdash&mdash盡可能忠實地模仿了俄文本。
但這一點我無法保證。
&mdash&mdash原注 [7]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信件後,霍夫曼認為,作家的遺孀安娜·格裡高裡耶夫娜和作家的弟弟安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挑選準備發表的書信時缺乏幫助。
他們本來可以在保護作家隐私的前提下,用幾封更親密的書信,來代替許多隻談到了金錢的書信。
那樣做恐怕會更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娜·格裡高裡耶夫娜寫過不下于464封信,可它們全都沒有發表。
&mdash&mdash原注 [8]這本書雖然很厚,但其實還可以更厚些。
遺憾的是,在最初發表的那些書信之外,比昂斯托克并沒有再收入後來在不同雜志上發表的信件。
例如,為什麼他隻收入了在1898年4月的《田地》上發表的三封信中的第一封?為什麼他沒有收入1856年12月1日緻弗朗熱爾的信,至少是已發表的片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那封信中講述了自己的婚姻,并希望這一可喜的生活變化能治愈他的抑郁症。
尤其是,為什麼沒有收入1854年2月22日的那封非常精彩的信?它是很重要的,其譯本曾經在1886年7月12日的《時尚》上發表(由阿爾佩裡和莫裡斯翻譯)。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比昂斯托克先生在《書信集》的最後附錄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緻皇帝的請求》、《時代》雜志的三篇序言、雜亂的《國外遊記》(其中幾篇涉及了法國),另外還有十分傑出的《論資産階級》一文,但是,為什麼他沒有收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辯護詞《我的答辯》呢?這篇文章寫于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時期,八年前在俄國發表,法譯本(譯者羅森貝格)發表在《巴黎雜志》上。
也許,應該間或加些注解,那會有助于讀者的閱讀,也許,再劃分一下時期,以便更好地說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什麼長久沉默。
&mdash&mdash原注 [9]厄内斯特·勒南(1823&mdash1892),法國作家。
[10]布封(1707&mdash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
[11]塞維涅夫人(1626&mdash1696),法國女作家,因其寫給女兒的書信而聞名于世。
[12]指阿西西的聖方濟各(1182&mdash1226),意大利人,天主教著名修士,創建聖方濟各修會。
[13]阿瑪宗女騎士是西方傳說中的一族女子,擅長騎馬作戰,年輕時自毀右側乳房,以便拉弓。
[14]泰倫提烏斯(公元前190&mdash前159),古羅馬作家。
[15]這裡的拉丁文省略了後半句,原文為:&ldquoHomosum,etnihilamehumanumalienumputo.&rdquo意思是:&ldquo我是人,人類之事沒有不關乎我的。
&rdquo [16]此言出自所謂的僞經《多馬福音》(1897年首版)。
[17]&ldquo啊,我的朋友!她深深地愛着我,我也深深地愛着她,然而,我們生活在一起卻并不幸福。
當我見了你的面後,我會告訴你那一切的。
你隻需要知道,盡管我們在一起很不幸福(由于她古怪、多疑的性格,近乎病态的反複無常),但我們無法不繼續相愛下去。
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越是不幸福,就越是彼此唇齒相依。
這可能顯得有些奇怪,但事情确實如此。
&rdquo(在他妻子死後寫給弗朗熱爾的信)&mdash&mdash原注 [18]此處似乎有誤,根據羅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傳》,伊薩耶夫并非苦役犯,隻是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稅務員,不務正業,生性嗜酒。
[19]德·伏居耶先生是這樣說的:&ldquo為了捍衛他認為自己具有的思想。
&rdquo&mdash&mdash原注 [20]在苦役營的四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沒有收到過自己家人的來信。
1854年2月22日,即他被釋放前的十天,他給他哥哥寫了西伯利亞書信中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封信,這封精彩的信,我卻沒能在比昂斯托克先生翻譯的書信集中找到。
他的信中寫道:&ldquo看來,我終于能夠跟你更長久地、更安全地交談了。
但是,首先,看在上帝的分上,我要問你,為什麼你沒有給我寫上哪怕隻言片語?我萬萬想不到會這樣!在我的監獄中,在我的孤獨中,有多少次,我感到了真正的絕望,我想到,你興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我整夜整夜地思考你的孩子們的生活,我詛咒命運讓我無法伸出手來幫助他們&hellip&hellip難道人們禁止你給我寫信?但是,這是被允許的!所有的政治犯每年都能收到好幾封信&hellip&hellip但是,我相信我猜出了你的沉默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天然的冷漠&hellip&hellip&rdquo&mdash&mdash原注 [21]1854年2月22日緻米哈伊爾的信,沒有被比昂斯托克收入到《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2]約伯的故事,見《聖經·舊約·約伯記》。
[23]莫裡斯·巴雷斯(1862&mdash1923),法國小說家、評論家、政治家。
作品《離開了根基的人》寫背井離鄉的年輕人的生活。
[24]即《當代》雜志,比昂斯托克把這篇序言作為附錄收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5]勒内·甘東(1867&mdash1925),法國生物學家,研究海洋生物的起源。
[26]波尼布斯是法國著名的芥末和腌黃瓜制造商,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著名品牌。
[27]安托萬·帕芒蒂埃(1737&mdash1813),法國軍醫和農學家。
[28]引自《國外遊記》中一篇叫《論資産階級》的文章。
比昂斯托克先生很有道理地把它收入在了他翻譯的這部《書信集》中。
&mdash&mdash原注 [29]參見《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7章第33節。
譯文稍有出入。
[30]1921年,在紀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一百周年的大會上,紀德發表了講話,次年,紀德在學術研讨會上又重新宣讀了這篇講話,并應雅克·科波的邀請,在他的學校中做了六次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座,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思想、藝術風格。
紀德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些論述,被公認為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貴資料。
此篇和接下來的六次講座,均原載《紀德全集》第十一卷。
[31]雅克·科波(1879&mdash1949),法國作家、演員、藝術活動家。
他曾和紀德等人一起創辦《新法蘭西評論》(1909),後又創建了老鴿棚劇院及其演員劇團(1913)。
後來,他還創辦了戲劇學校。
[32]見《白癡》卷二。
&mdash&mdash原注 [33]霍夫曼夫人,在紀德于1908年寫的《從〈書信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所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的作者是&ldquo德國人霍夫曼&rdquo,并沒有說她是個女性。
[34]見《白癡》卷二。
&mdash&mdash原注 [35]夏爾·貝玑(1873&mdash1914),法國作家。
[36]普魯塔克(約公元46年&mdash120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以《希臘羅馬名人傳》一書聞名後世。
[37]讓·德·拉布呂耶爾(1645&mdash1696),法國作家,著有《品性論》。
[38]《少年》。
&mdash&mdash原注 [39]亨利·博爾多(1870&mdash1963),法國作家,寫小說、散文、劇本,天主教信仰堅定。
[40]《死屋手記》。
&mdash&mdash原注 [41]《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2]《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3]指1849年4月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主要領導人遭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
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是聖彼得堡的一個進步知識分子的組織,彼得拉舍夫斯基(1821&mdash1866)是領導人之一。
他們在政治上要求消滅封建農奴制度,思想上受十二月黨人、别林斯基、赫爾岑和傅立葉等的影響,宣傳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但帶有空想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其中的自由主義派。
[44]意大利語,意為&ldquo帶着愛&rdquo。
[45]《書信集》。
&mdash&mdash原注 [46]為一俄尺的十六分之一。
&mdash&mdash原注 [47]這是一種酸菜湯。
&mdash&mdash原注 [48]這是一種燕麥粥。
&mdash&mdash原注 [49]載比昂斯托克翻譯的法語版《書信集》第五卷(法蘭西信使出版社)。
&mdash&mdash原注 [50]參見《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7章第33節。
[51]參見第36頁,用詞略有不同。
[52]德語,意思為&ldquo痛苦&rdquo和&ldquo憐憫&rdquo。
[53]安德烈·德·謝尼耶(1762&mdash1794),法國詩人。
[54]拉羅什富科(1613&mdash1680),法國作家,以頗具哲理性的《道德箴言錄》而著名。
[55]這一章的譯文後來發表在1922年6月和7月的《新法蘭西評論》上。
以後又有了題為《斯塔夫羅金的忏悔》的普隆&mdash努裡版。
&mdash&mdash原注 [56]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18章第4節。
[57]《群魔》卷一。
&mdash&mdash原注 [58]《群魔》卷一。
&mdash&mdash原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