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從蛋到海膽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
&ldquo我知道他們反對。
這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應該可憐他們。
聽我說,這個推理進退維谷:要麼我們不得不吃掉一些動物,要麼它們不得不吃掉我們。
&rdquo &ldquo你害怕山鹑吃掉你?&rdquo &ldquo聽我說。
每隻山鹑平均每年孵出的小山鹑在20~25隻。
如果一隻都不殺掉,用不了十年,它們多得就像蒼蠅和蚊子。
到那時,小麥、燕麥和葡萄就絕迹了。
所以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馬;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葡萄酒;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面包。
是上帝賦予了我們吃山鹑的權利。
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上帝就告訴我們的始祖亞當。
在大洪水之後,他又告訴我們的先人諾亞:&lsquo你們将是所有動物之主。
&rsquo也就是說,他把它們交到了我們手裡。
為什麼?因為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手将它們送到口中。
所以,把好吃的都吃了吧。
人的牙齒可以證明,人生來就不是吃草的。
聖皮埃爾和畢達哥拉斯都是大好人,不過他們對烹調卻一竅不通。
他們說他們的,咱們隻管吃咱們的。
再說,如果一個人對所有人的話都唯命是從,那隻能被餓死了。
&rdquo 至于安東尼有沒有被布萊茲說服,我不得而知,我隻知道他仍然吃肉,知道他曾經興緻勃勃地吃蒿雀。
他吃的是圖盧茲風味蒿雀。
圖盧茲人是最擅長育肥蒿雀的,而且有着獨特的殺死蒿雀的辦法:把鳥頭摁入濃醋中将其悶死。
雖然手段殘忍,但是這樣做出的肉會更加美味。
□圖盧茲風味蒿雀 把蒿雀的毛拔幹淨,内髒去掉,在火上略烤後用半個檸檬塗抹,然後穿到細烤扡上。
抹上檸檬汁和黃油的混合物,裹上面包屑,用旺火烤7~8分鐘。
一邊烤,一邊把滴油盤裡的汁水淋到蒿雀身上。
在烤的最後一分鐘抹鹽,之後将蒿雀取下,裝到預熱過的盤子裡。
将滴油盤中的汁水倒上,擺上檸檬片,就可以帶着熱氣上桌了。
■熊 Ours 我們這代人對我的第一部連載作品《旅行印象》應該還有印象,其中《熊排》這篇文章引起了轟動。
文章中那位叙述者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傳在文明的歐洲的某些地方還有人吃熊肉,招緻了全世界的抗議。
其實非常簡單,你可以去切維特找他,問他是否有熊腿。
他會問你:&ldquo你要的是加拿大熊腿還是羅馬尼亞熊腿?&rdquo不管你要哪裡的熊腿,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當時我就可以像現在這樣給讀者提出如此建議,但是我不敢那麼做。
那部作品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我心儀已久的寫作生涯剛剛開始,要小心謹慎,以免丢了飯碗。
讓我吃驚的是,本該對那場轟動欣喜不已的餐館老闆德·馬蒂尼卻異常憤怒。
他寫信痛斥我,又給報社寫信,要求以他的名義發表一個他從未給顧客提供過熊肉的聲明。
而且,總是有食客走到他的餐館裡問&ldquo有熊肉嗎?&rdquo更是讓他怒火中燒。
這個笨蛋,要是說&ldquo有&rdquo,然後弄些馬肉或者驢肉之類的當作熊肉,早就大賺一筆了。
自那之後,我們就更加文明了&mdash&mdash熊肉并非在每家肉食店都有迹可循,但是真找起來也很容易。
棕熊經常在阿爾卑斯山出沒。
灰熊生活在美洲,性子是最野的,遇到有人騎馬過來時,它會先将馬吓跑,再去攻擊騎馬的人。
在加拿大和英國,有一種毛色偏紅的熊,它們對肉沒有興趣,卻對蜂蜜和牛奶情有獨鐘,隻要抱住一個蜂窩或者一罐牛奶,甯死也不會松手。
隻有在寒冷的國家,才會有黑熊。
在堪察加的森林和原野中,分布着很多熊,但是它們隻有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才會去攻擊對方。
還有一點非常特别,即它們從來不會傷害女人,隻會跟在她們後面,把她們采摘的果子偷走。
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在遇到熊的時候,會把帽子摘下來向其緻禮,叫它主人、老人家或爺爺,向它保證不會攻擊它,甚至不會罵它。
但是,要是眼看着熊要撲過來了,他們就會開槍,萬一熊被打死了,他們就會把熊肉烤了犒勞自己,還會不停地說:&ldquo不是我們在吃你,是俄羅斯人。
&rdquo ■海膽 Oursin 一種有殼生物,生活在海裡,因為長得像去殼的栗子,所以别名海栗子。
海膽的刺相當于它的腳,要是沒有了刺,它隻能翻滾着行動,活像撞球。
把棘皮剝開,就能看到海膽的肉體,吃到嘴裡稍有點兒鹹。
海膽的卵是深黃色的,附在棘皮的内面。
看到這種有生命的&ldquo肉泥&rdquo,一般人會反胃,但也有膽子大的人把它抹在面包片上吃掉。
地中海産的海膽是最好的。
在風暴到來之前海膽會有預感,并牢牢附着在茁壯的海洋植物身上。
海膽經由脊柱上的微孔排洩,每隻海膽身上有超過12000個這樣的微孔。
這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應該可憐他們。
聽我說,這個推理進退維谷:要麼我們不得不吃掉一些動物,要麼它們不得不吃掉我們。
&rdquo &ldquo你害怕山鹑吃掉你?&rdquo &ldquo聽我說。
每隻山鹑平均每年孵出的小山鹑在20~25隻。
如果一隻都不殺掉,用不了十年,它們多得就像蒼蠅和蚊子。
到那時,小麥、燕麥和葡萄就絕迹了。
所以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馬;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葡萄酒;我們必須吃掉山鹑,因為我們需要面包。
是上帝賦予了我們吃山鹑的權利。
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上帝就告訴我們的始祖亞當。
在大洪水之後,他又告訴我們的先人諾亞:&lsquo你們将是所有動物之主。
&rsquo也就是說,他把它們交到了我們手裡。
為什麼?因為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手将它們送到口中。
所以,把好吃的都吃了吧。
人的牙齒可以證明,人生來就不是吃草的。
聖皮埃爾和畢達哥拉斯都是大好人,不過他們對烹調卻一竅不通。
他們說他們的,咱們隻管吃咱們的。
再說,如果一個人對所有人的話都唯命是從,那隻能被餓死了。
&rdquo 至于安東尼有沒有被布萊茲說服,我不得而知,我隻知道他仍然吃肉,知道他曾經興緻勃勃地吃蒿雀。
他吃的是圖盧茲風味蒿雀。
圖盧茲人是最擅長育肥蒿雀的,而且有着獨特的殺死蒿雀的辦法:把鳥頭摁入濃醋中将其悶死。
雖然手段殘忍,但是這樣做出的肉會更加美味。
□圖盧茲風味蒿雀 把蒿雀的毛拔幹淨,内髒去掉,在火上略烤後用半個檸檬塗抹,然後穿到細烤扡上。
抹上檸檬汁和黃油的混合物,裹上面包屑,用旺火烤7~8分鐘。
一邊烤,一邊把滴油盤裡的汁水淋到蒿雀身上。
在烤的最後一分鐘抹鹽,之後将蒿雀取下,裝到預熱過的盤子裡。
将滴油盤中的汁水倒上,擺上檸檬片,就可以帶着熱氣上桌了。
■熊 Ours 我們這代人對我的第一部連載作品《旅行印象》應該還有印象,其中《熊排》這篇文章引起了轟動。
文章中那位叙述者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傳在文明的歐洲的某些地方還有人吃熊肉,招緻了全世界的抗議。
其實非常簡單,你可以去切維特找他,問他是否有熊腿。
他會問你:&ldquo你要的是加拿大熊腿還是羅馬尼亞熊腿?&rdquo不管你要哪裡的熊腿,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當時我就可以像現在這樣給讀者提出如此建議,但是我不敢那麼做。
那部作品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我心儀已久的寫作生涯剛剛開始,要小心謹慎,以免丢了飯碗。
讓我吃驚的是,本該對那場轟動欣喜不已的餐館老闆德·馬蒂尼卻異常憤怒。
他寫信痛斥我,又給報社寫信,要求以他的名義發表一個他從未給顧客提供過熊肉的聲明。
而且,總是有食客走到他的餐館裡問&ldquo有熊肉嗎?&rdquo更是讓他怒火中燒。
這個笨蛋,要是說&ldquo有&rdquo,然後弄些馬肉或者驢肉之類的當作熊肉,早就大賺一筆了。
自那之後,我們就更加文明了&mdash&mdash熊肉并非在每家肉食店都有迹可循,但是真找起來也很容易。
棕熊經常在阿爾卑斯山出沒。
灰熊生活在美洲,性子是最野的,遇到有人騎馬過來時,它會先将馬吓跑,再去攻擊騎馬的人。
在加拿大和英國,有一種毛色偏紅的熊,它們對肉沒有興趣,卻對蜂蜜和牛奶情有獨鐘,隻要抱住一個蜂窩或者一罐牛奶,甯死也不會松手。
隻有在寒冷的國家,才會有黑熊。
在堪察加的森林和原野中,分布着很多熊,但是它們隻有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才會去攻擊對方。
還有一點非常特别,即它們從來不會傷害女人,隻會跟在她們後面,把她們采摘的果子偷走。
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在遇到熊的時候,會把帽子摘下來向其緻禮,叫它主人、老人家或爺爺,向它保證不會攻擊它,甚至不會罵它。
但是,要是眼看着熊要撲過來了,他們就會開槍,萬一熊被打死了,他們就會把熊肉烤了犒勞自己,還會不停地說:&ldquo不是我們在吃你,是俄羅斯人。
&rdquo ■海膽 Oursin 一種有殼生物,生活在海裡,因為長得像去殼的栗子,所以别名海栗子。
海膽的刺相當于它的腳,要是沒有了刺,它隻能翻滾着行動,活像撞球。
把棘皮剝開,就能看到海膽的肉體,吃到嘴裡稍有點兒鹹。
海膽的卵是深黃色的,附在棘皮的内面。
看到這種有生命的&ldquo肉泥&rdquo,一般人會反胃,但也有膽子大的人把它抹在面包片上吃掉。
地中海産的海膽是最好的。
在風暴到來之前海膽會有預感,并牢牢附着在茁壯的海洋植物身上。
海膽經由脊柱上的微孔排洩,每隻海膽身上有超過12000個這樣的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