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暴力壓倒了良心
關燈
小
中
大
很少有比卡斯台利奧的《批加爾文書》更加堅毅果決的反抗一個思想暴君的戰鬥檄文,或許也從來沒有一篇檄文具有相似的激情光采。
這篇檄文以自身感情的真實和論據的清晰,也教訓了那個漠不關心的時代。
倘若他們不及時的抵抗日内瓦的思想宗教法庭,新教的思想自由以及歐洲精神的思想自由都将蕩然無存。
因此根據人世間一切或然性來看,可以期待,根據卡斯台利奧的絲絲入扣的證明,在塞爾維特案件上,整個道德世界都會一緻同意譴責性的判決,并且簽字表示贊同。
誰要是在這場鬥争中,被這樣一隻手抓住撂倒,這人似乎就永遠給解決掉了,因而卡斯台利奧的宣言對加爾文的絕不讓步的正教主義是沉重的一擊。
但實際上&mdash&mdash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卡斯台利奧的振聾發聩的戰鬥檄文和他妙不可言的呼籲寬容的号召對于現實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原因非常簡單也非常殘酷:因為卡斯台利奧的《批加爾文書》根本就沒有付梓。
奉加爾文之命,此書從一開始就被書報檢查所扼殺。
它還來不及震醒歐洲的良心。
在最後一刻,&mdash&mdash抄寫本已在巴塞爾最知己的朋友圈子裡流傳,此書付梓已做好準備&mdash&mdash日内瓦的掌權者們,早有信使送來消息&mdash&mdash聽到風聲,卡斯台利奧正在向他們的權威準備一次性命攸關的危險進攻。
他們立即進行反擊,在這種時候,一個國家組織所擁有的權力優勢高于個人的實力,馬上可怕地顯現出來。
加爾文幹了絕滅人性的罪行,使一個思想不同的人備受酷刑,将他活活燒死,由于書報檢查的片面性,允許加爾文不受幹擾地對他的罪行進行辯護。
而卡斯台利奧想以人性的名義提出抗議,卻被褫奪了發言權。
盡管巴塞爾城本身并無理由,禁止一位自由的市民,該城大學的一位教師進行文學論戰,但是加爾文一向精于戰略和實戰,十分巧妙地在政治上下手。
一場外交事件制造出來。
不是加爾文作為普通私人個人提出抗議而是日内瓦城由于有人對&ldquo學說&rdquo進行攻擊,公開提出責難。
巴塞爾城的市政當局和巴塞爾大學便面臨一個棘手的選擇,不是扼殺一位自由作家的權利,便是和一個強大的聯邦城市陷入一場外交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永遠是權力政治的因素戰勝道德。
市政官員們甯可犧牲個别人而發出禁令,禁止某些不嚴格遵守正統的文章發表。
于是卡斯台利奧的《批加爾文書》就被阻止,不得付梓,加爾文可以發出歡呼:&ldquo所幸那些跟在我們身後狂吠的群狗不能再咬我們了。
&rdquo 柴堆上的火焰使得塞爾維特的聲音被吞沒,書報檢查也使卡斯台利奧發不出聲。
世上的&ldquo權威&rdquo又一次通過恐怖獲救。
卡斯台利奧的骁勇善戰的手被剁了下來,這位作家不許再進行寫作,更加不公、更加殘忍的是,當洋洋得意的敵人現在以加倍的邪火向他進攻時,他都無法反抗。
差不多要過一個世紀,《批加爾文書》才得以付印。
卡斯台利奧在他的戰鬥檄文中預示出來的話,竟變成了可怕的真理:&ldquo你為什麼将己所不欲之事,硬要強加于人?我們在這裡進行一場關于宗教問題的訴訟,你為什麼要封住我們的嘴巴?&rdquo 然而反抗恐怖,既無權利亦無法官。
暴力掌權之處,被戰勝者無從發出呼籲。
在那裡恐怖永遠是第一法庭,同時也是終審法庭。
被迫采取悲劇的放棄的态度,卡斯台利奧隻好勉強接受,承擔不公平的待遇。
但是對所有那些暴力高踞于精神之上的時代而言,令人欣慰的是,那些被暴力擊敗的失敗者可以保持昂然自得的輕蔑:&ldquo你們說的話和你們的武器,隻不過是那專制暴政所特有的。
你們夢想得到這種專制暴政,這種更多是時間性的統治,而不是精神上的統治。
它不是建立在上帝之愛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暴力強制的基礎之上。
我并不羨慕你們的權力和武器,我有别的,我有真理,有純淨的情感和上帝。
他幫助人們并給予恩典。
即使真理在某一個時間,被世界,這盲目的法官,所壓制,也沒有人能對真理施暴。
讓我們把一個殺死了基督教的世界的判決擱在一邊,别去管這個世界的法庭,在這個法庭面前總是暴力的事業獲勝。
上帝的真正的王國不在這個世上。
&rdquo 恐怖又一次有理,更富悲劇色彩的是:加爾文的外在權力并沒有因為他幹了最惡劣的行為而受到撼動,而是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更加加強。
因為在曆史的空間尋找虔誠的道德和教科書上感人的公正,純屬徒勞!隻好适應:曆史,這世界精神的塵世影子,既不道德,亦非不道德,它既不懲罰惡行,亦不酬報善行。
既然它在最終的意義上是立足于暴力而不是立足于權利,它往往把外在的好處大多推向權力人士,毫無顧忌的放肆行為、兇殘暴戾的專斷決定在時間性的鬥争中往往把好處而不是壞處給予作案人或作惡者。
加爾文由于他的強硬遭到攻擊,也認識到隻有一件事可以拯救他:那就是更加強硬、更加肆無忌憚地使用暴力。
同樣的規律屢試不爽。
誰若使用過一次暴力,必須繼續使用。
誰若開始使用恐怖,别無其他方法(别無他法),隻有讓恐怖升級。
加爾文在塞爾維特案件執行之中,和執行之後所遭到的反抗,隻是更加加強了他的認識:對于一個威權統治而言,合法的鎮壓反對派和僅僅吓唬反對派是個很有缺陷的方法。
隻有惟一一種方法可以穩固極權(者)的權力:那就是徹底消滅任何反對派。
起先加爾文也滿足于在合法的道路上使得日内瓦市政委員會裡的共和黨少數派癱瘓,他暗中活動,使選舉制度有利于他。
在每一個鄉區的議會裡從法國逃亡來的新的流亡分子都變成了日内瓦公民,也被寫進選舉名單中去,他們在物質上和道德上還都依賴于他:用這種方法,議會裡的情緒和意見漸漸地會染上對他有利的色彩。
所有的機關都推到那些盲目聽話的人那裡去,古老的共和主義的城市貴族的影響就會完全遭到排擠。
但是這種有系統的逐漸陌生化的傾向對于愛國的日内瓦人來說不久變得過于透明、過于露骨。
這些為日内瓦的自由抛灑過鮮血的民主主義者很晚、很晚開始不安起來。
他們召開秘密集會,他們商量怎麼才能抵抗這些清教徒的統治欲,捍衛他們舊日獨立自主的最後殘餘。
情緒激動起來,越來越激動。
在大街上發生紮根當地的居民和流浪而來的居民之間的激烈争論,最後甚至發展到揮拳相向。
當然隻是一種相當無害的鬥毆,一共隻有兩個人被石頭砸傷。
但是加爾文就在等候這樣一種借口。
現在他終于可以把他蓄謀已久的政變付諸實現,鞏固他的極權。
小小的一場街上鬥毆立刻被炒作成一場&ldquo可怕的叛亂&rdquo,隻有通過&ldquo上帝的恩典&rdquo才遭到失敗。
(在這種實踐中,令人反感的永遠是虛假的道德和故作虔誠的仰望上天的姿态)。
一下子,和這次郊區鬥毆事件毫無瓜葛的共和黨全部領袖統統被捕,并且加以殘酷的拷打,直到他們把獨裁者為了達到自己目的所需要的一切全都招出來為止:計劃進行一次聖巴托羅缪之夜,加爾文和他的家人将被殺害,外國軍隊将被引進城來。
根據這些僅僅依靠兇狠至極的酷刑逼供才逼出來的&ldquo坦白交代&rdquo,涉及計劃中的&ldquo叛亂&rdquo和巧妙設計的&ldquo叛國行徑&rdquo,最後劊子手就可以開始工作。
一切哪怕隻對加爾文進行過極小反抗的人,隻要沒有及時逃出日内瓦,統統都被處死。
僅僅一夜之間,日内瓦除了加爾文派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政黨。
加爾文在取得了這樣徹底的勝利,這樣幹淨地清除了他在日内瓦的最後一批反對派之後,其實滿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從而變得寬大為懷。
但是我們從修昔底德、色諾芬和普魯塔克那裡知道,那些寡頭政治家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打了勝仗之後,總是隻會變得更加缺乏耐心。
一切專制暴君的悲劇在于,他們把性格獨立的人在政治上弄得無權、無聲之後,反而害怕此人。
此人一聲不吭,不得不保持沉默之後,他們并不滿足。
單憑此人不是諾諾連聲,不再侍奉左右,不再彎腰屈膝,不是急于參加到阿谀奉承之輩和仆從的行列中來,表示他還存在,而他還存在,卻使暴君們極為惱火。
正因為加爾文在那次兇殘的政變之後擺脫了所有的政敵,隻有這一位,這位道德上的敵人依然殘留下來,他便以萬分急切的心情,把他全部的戰鬥激情全都傾注到這個敵人身上,賽巴斯蒂安·卡斯台利奧。
這次進攻惟一的困難在于,如何把這位生性平和的學者從他那穩妥的沉默狀況中勾引出來。
因為卡斯台利奧自己已經對于公開争吵十分厭倦。
人文主義者或埃拉斯姆斯主義者天生的都不是持久作戰的戰士。
熱衷黨派紛争的人那種堅忍不拔的勁頭和他們堅持不懈地勸誘他人改宗自己教會的毅力在人文主義者看來,是有失一個腦力工作者的身份的。
他們宣布了一次他們的真理,但是等他們宣布了自己的觀點之後,他們就認為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用宣傳的方式讓世界信服,他們的真理是惟一正确、惟一有效的真理,他們就認為,這實在是多此一舉。
卡斯台利奧在塞爾維特事件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冒着一切危險,為受迫害者進行了辯護,對那些向良心施暴的恐怖行徑迎頭痛擊,态度比他那時代任何一個人都更加堅定不移。
但是世界的時勢還對他的自由言論不利,他看到,暴力會勝利一段時間。
所以他決定,靜等機會到來。
那時,寬容和不寬容之間的決戰又會爆發。
他大失所望,但依然堅信,絕不屈服,他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大學終于聘請他為教師。
他的偉大的畢生事業,他的兩種語言的《聖經》翻譯即将完成。
一五五五年和一五五六年,語言的武器被人從他手裡打掉之後,作為論戰專家,卡斯台利奧已完全沉默無聲。
但是加爾文和日内瓦人通過探子獲悉,卡斯台利奧在他大學狹小的圈子裡依然繼續保持他的人道的觀點。
人家把他寫字的手捆了起來,他可不讓人家把他的嘴完全封住。
那些主張不容忍的十字軍戰士發現,他提出的那個可憎的主張寬容的要求,和他反對宿命論的無法反駁的論據,在大學生當中越來越受到歡迎。
一個崇尚道德的人單單通過他的存在就起作用,因為他的本質在他周圍創造了一種有說服力的氛圍,雖然看上去隻對一個狹窄的小圈子起作用,這種内在的影響卻像波浪的漣漪一樣,不知不覺地、絕不停頓地向遠方流去。
既然卡斯台利奧很危險地存在着,不肯低頭屈服,就必須及時打破他的影響。
加爾文想盡計謀,給他設了一個陷阱,重新把他引誘到為異端分子進行的鬥争中去。
他在大學裡的一個同事心甘情願地為這項差使效勞,充當奉命挑釁者。
他寫了一封非常客氣的信給卡斯台利奧,請求卡斯台利奧和他讨論關于宿命論的觀點,仿佛事情隻是關系到理論問題而已。
卡斯台利奧表示準備參加一次公開的讨論,可是他才開口說了幾句,聽衆當中突然有人冷不丁地站起身來,指責他推行異端行為。
卡斯台利奧立刻就覺察到他們的目的。
他沒有跳進陷阱,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以便他們找到足夠的材料來對他進行控訴),他打斷了這次讨論,他大學裡的同事們阻止任何人對他進一步騷擾。
但是日内瓦卻不能這麼輕易地善罷甘休。
這次陰險的
這篇檄文以自身感情的真實和論據的清晰,也教訓了那個漠不關心的時代。
倘若他們不及時的抵抗日内瓦的思想宗教法庭,新教的思想自由以及歐洲精神的思想自由都将蕩然無存。
因此根據人世間一切或然性來看,可以期待,根據卡斯台利奧的絲絲入扣的證明,在塞爾維特案件上,整個道德世界都會一緻同意譴責性的判決,并且簽字表示贊同。
誰要是在這場鬥争中,被這樣一隻手抓住撂倒,這人似乎就永遠給解決掉了,因而卡斯台利奧的宣言對加爾文的絕不讓步的正教主義是沉重的一擊。
但實際上&mdash&mdash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卡斯台利奧的振聾發聩的戰鬥檄文和他妙不可言的呼籲寬容的号召對于現實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原因非常簡單也非常殘酷:因為卡斯台利奧的《批加爾文書》根本就沒有付梓。
奉加爾文之命,此書從一開始就被書報檢查所扼殺。
它還來不及震醒歐洲的良心。
在最後一刻,&mdash&mdash抄寫本已在巴塞爾最知己的朋友圈子裡流傳,此書付梓已做好準備&mdash&mdash日内瓦的掌權者們,早有信使送來消息&mdash&mdash聽到風聲,卡斯台利奧正在向他們的權威準備一次性命攸關的危險進攻。
他們立即進行反擊,在這種時候,一個國家組織所擁有的權力優勢高于個人的實力,馬上可怕地顯現出來。
加爾文幹了絕滅人性的罪行,使一個思想不同的人備受酷刑,将他活活燒死,由于書報檢查的片面性,允許加爾文不受幹擾地對他的罪行進行辯護。
而卡斯台利奧想以人性的名義提出抗議,卻被褫奪了發言權。
盡管巴塞爾城本身并無理由,禁止一位自由的市民,該城大學的一位教師進行文學論戰,但是加爾文一向精于戰略和實戰,十分巧妙地在政治上下手。
一場外交事件制造出來。
不是加爾文作為普通私人個人提出抗議而是日内瓦城由于有人對&ldquo學說&rdquo進行攻擊,公開提出責難。
巴塞爾城的市政當局和巴塞爾大學便面臨一個棘手的選擇,不是扼殺一位自由作家的權利,便是和一個強大的聯邦城市陷入一場外交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永遠是權力政治的因素戰勝道德。
市政官員們甯可犧牲個别人而發出禁令,禁止某些不嚴格遵守正統的文章發表。
于是卡斯台利奧的《批加爾文書》就被阻止,不得付梓,加爾文可以發出歡呼:&ldquo所幸那些跟在我們身後狂吠的群狗不能再咬我們了。
&rdquo 柴堆上的火焰使得塞爾維特的聲音被吞沒,書報檢查也使卡斯台利奧發不出聲。
世上的&ldquo權威&rdquo又一次通過恐怖獲救。
卡斯台利奧的骁勇善戰的手被剁了下來,這位作家不許再進行寫作,更加不公、更加殘忍的是,當洋洋得意的敵人現在以加倍的邪火向他進攻時,他都無法反抗。
差不多要過一個世紀,《批加爾文書》才得以付印。
卡斯台利奧在他的戰鬥檄文中預示出來的話,竟變成了可怕的真理:&ldquo你為什麼将己所不欲之事,硬要強加于人?我們在這裡進行一場關于宗教問題的訴訟,你為什麼要封住我們的嘴巴?&rdquo 然而反抗恐怖,既無權利亦無法官。
暴力掌權之處,被戰勝者無從發出呼籲。
在那裡恐怖永遠是第一法庭,同時也是終審法庭。
被迫采取悲劇的放棄的态度,卡斯台利奧隻好勉強接受,承擔不公平的待遇。
但是對所有那些暴力高踞于精神之上的時代而言,令人欣慰的是,那些被暴力擊敗的失敗者可以保持昂然自得的輕蔑:&ldquo你們說的話和你們的武器,隻不過是那專制暴政所特有的。
你們夢想得到這種專制暴政,這種更多是時間性的統治,而不是精神上的統治。
它不是建立在上帝之愛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暴力強制的基礎之上。
我并不羨慕你們的權力和武器,我有别的,我有真理,有純淨的情感和上帝。
他幫助人們并給予恩典。
即使真理在某一個時間,被世界,這盲目的法官,所壓制,也沒有人能對真理施暴。
讓我們把一個殺死了基督教的世界的判決擱在一邊,别去管這個世界的法庭,在這個法庭面前總是暴力的事業獲勝。
上帝的真正的王國不在這個世上。
&rdquo 恐怖又一次有理,更富悲劇色彩的是:加爾文的外在權力并沒有因為他幹了最惡劣的行為而受到撼動,而是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更加加強。
因為在曆史的空間尋找虔誠的道德和教科書上感人的公正,純屬徒勞!隻好适應:曆史,這世界精神的塵世影子,既不道德,亦非不道德,它既不懲罰惡行,亦不酬報善行。
既然它在最終的意義上是立足于暴力而不是立足于權利,它往往把外在的好處大多推向權力人士,毫無顧忌的放肆行為、兇殘暴戾的專斷決定在時間性的鬥争中往往把好處而不是壞處給予作案人或作惡者。
加爾文由于他的強硬遭到攻擊,也認識到隻有一件事可以拯救他:那就是更加強硬、更加肆無忌憚地使用暴力。
同樣的規律屢試不爽。
誰若使用過一次暴力,必須繼續使用。
誰若開始使用恐怖,别無其他方法(别無他法),隻有讓恐怖升級。
加爾文在塞爾維特案件執行之中,和執行之後所遭到的反抗,隻是更加加強了他的認識:對于一個威權統治而言,合法的鎮壓反對派和僅僅吓唬反對派是個很有缺陷的方法。
隻有惟一一種方法可以穩固極權(者)的權力:那就是徹底消滅任何反對派。
起先加爾文也滿足于在合法的道路上使得日内瓦市政委員會裡的共和黨少數派癱瘓,他暗中活動,使選舉制度有利于他。
在每一個鄉區的議會裡從法國逃亡來的新的流亡分子都變成了日内瓦公民,也被寫進選舉名單中去,他們在物質上和道德上還都依賴于他:用這種方法,議會裡的情緒和意見漸漸地會染上對他有利的色彩。
所有的機關都推到那些盲目聽話的人那裡去,古老的共和主義的城市貴族的影響就會完全遭到排擠。
但是這種有系統的逐漸陌生化的傾向對于愛國的日内瓦人來說不久變得過于透明、過于露骨。
這些為日内瓦的自由抛灑過鮮血的民主主義者很晚、很晚開始不安起來。
他們召開秘密集會,他們商量怎麼才能抵抗這些清教徒的統治欲,捍衛他們舊日獨立自主的最後殘餘。
情緒激動起來,越來越激動。
在大街上發生紮根當地的居民和流浪而來的居民之間的激烈争論,最後甚至發展到揮拳相向。
當然隻是一種相當無害的鬥毆,一共隻有兩個人被石頭砸傷。
但是加爾文就在等候這樣一種借口。
現在他終于可以把他蓄謀已久的政變付諸實現,鞏固他的極權。
小小的一場街上鬥毆立刻被炒作成一場&ldquo可怕的叛亂&rdquo,隻有通過&ldquo上帝的恩典&rdquo才遭到失敗。
(在這種實踐中,令人反感的永遠是虛假的道德和故作虔誠的仰望上天的姿态)。
一下子,和這次郊區鬥毆事件毫無瓜葛的共和黨全部領袖統統被捕,并且加以殘酷的拷打,直到他們把獨裁者為了達到自己目的所需要的一切全都招出來為止:計劃進行一次聖巴托羅缪之夜,加爾文和他的家人将被殺害,外國軍隊将被引進城來。
根據這些僅僅依靠兇狠至極的酷刑逼供才逼出來的&ldquo坦白交代&rdquo,涉及計劃中的&ldquo叛亂&rdquo和巧妙設計的&ldquo叛國行徑&rdquo,最後劊子手就可以開始工作。
一切哪怕隻對加爾文進行過極小反抗的人,隻要沒有及時逃出日内瓦,統統都被處死。
僅僅一夜之間,日内瓦除了加爾文派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政黨。
加爾文在取得了這樣徹底的勝利,這樣幹淨地清除了他在日内瓦的最後一批反對派之後,其實滿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從而變得寬大為懷。
但是我們從修昔底德、色諾芬和普魯塔克那裡知道,那些寡頭政治家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打了勝仗之後,總是隻會變得更加缺乏耐心。
一切專制暴君的悲劇在于,他們把性格獨立的人在政治上弄得無權、無聲之後,反而害怕此人。
此人一聲不吭,不得不保持沉默之後,他們并不滿足。
單憑此人不是諾諾連聲,不再侍奉左右,不再彎腰屈膝,不是急于參加到阿谀奉承之輩和仆從的行列中來,表示他還存在,而他還存在,卻使暴君們極為惱火。
正因為加爾文在那次兇殘的政變之後擺脫了所有的政敵,隻有這一位,這位道德上的敵人依然殘留下來,他便以萬分急切的心情,把他全部的戰鬥激情全都傾注到這個敵人身上,賽巴斯蒂安·卡斯台利奧。
這次進攻惟一的困難在于,如何把這位生性平和的學者從他那穩妥的沉默狀況中勾引出來。
因為卡斯台利奧自己已經對于公開争吵十分厭倦。
人文主義者或埃拉斯姆斯主義者天生的都不是持久作戰的戰士。
熱衷黨派紛争的人那種堅忍不拔的勁頭和他們堅持不懈地勸誘他人改宗自己教會的毅力在人文主義者看來,是有失一個腦力工作者的身份的。
他們宣布了一次他們的真理,但是等他們宣布了自己的觀點之後,他們就認為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用宣傳的方式讓世界信服,他們的真理是惟一正确、惟一有效的真理,他們就認為,這實在是多此一舉。
卡斯台利奧在塞爾維特事件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冒着一切危險,為受迫害者進行了辯護,對那些向良心施暴的恐怖行徑迎頭痛擊,态度比他那時代任何一個人都更加堅定不移。
但是世界的時勢還對他的自由言論不利,他看到,暴力會勝利一段時間。
所以他決定,靜等機會到來。
那時,寬容和不寬容之間的決戰又會爆發。
他大失所望,但依然堅信,絕不屈服,他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大學終于聘請他為教師。
他的偉大的畢生事業,他的兩種語言的《聖經》翻譯即将完成。
一五五五年和一五五六年,語言的武器被人從他手裡打掉之後,作為論戰專家,卡斯台利奧已完全沉默無聲。
但是加爾文和日内瓦人通過探子獲悉,卡斯台利奧在他大學狹小的圈子裡依然繼續保持他的人道的觀點。
人家把他寫字的手捆了起來,他可不讓人家把他的嘴完全封住。
那些主張不容忍的十字軍戰士發現,他提出的那個可憎的主張寬容的要求,和他反對宿命論的無法反駁的論據,在大學生當中越來越受到歡迎。
一個崇尚道德的人單單通過他的存在就起作用,因為他的本質在他周圍創造了一種有說服力的氛圍,雖然看上去隻對一個狹窄的小圈子起作用,這種内在的影響卻像波浪的漣漪一樣,不知不覺地、絕不停頓地向遠方流去。
既然卡斯台利奧很危險地存在着,不肯低頭屈服,就必須及時打破他的影響。
加爾文想盡計謀,給他設了一個陷阱,重新把他引誘到為異端分子進行的鬥争中去。
他在大學裡的一個同事心甘情願地為這項差使效勞,充當奉命挑釁者。
他寫了一封非常客氣的信給卡斯台利奧,請求卡斯台利奧和他讨論關于宿命論的觀點,仿佛事情隻是關系到理論問題而已。
卡斯台利奧表示準備參加一次公開的讨論,可是他才開口說了幾句,聽衆當中突然有人冷不丁地站起身來,指責他推行異端行為。
卡斯台利奧立刻就覺察到他們的目的。
他沒有跳進陷阱,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以便他們找到足夠的材料來對他進行控訴),他打斷了這次讨論,他大學裡的同事們阻止任何人對他進一步騷擾。
但是日内瓦卻不能這麼輕易地善罷甘休。
這次陰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