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宣言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人性的權利,這種做法是非基督教的。
&rdquo 卡斯台利奧以筆名馬丁·貝利烏斯出版的著作《論異端分子》 但是決定一本書的價值的是明白說出的話,而不是暗藏在内的隐蔽起來的意見。
這明白說出的話是卡斯台利奧在他緻符騰堡公爵的獻詞裡的那篇提綱挈領的引言。
隻有他的引言和結束語提高了這本神學選集,使之超越他那時代。
因為盡管這引言和結束語不足十二頁,但它們卻是歐洲第一篇明确要求把思想自由當作神聖的居住權的文章。
在那個時候,隻要寫出有利于異端分子的文章,那就是為日後所有因為政治上或者世界觀上獨立自主的态度而得忍受其他獨裁專制制度迫害的人所發出的和解呼籲。
在這裡為日後所有的時代向一切精神公正的死敵進行鬥争,向思想狹隘的宗教狂熱進行鬥争,&mdash&mdash這種宗教狂熱除了自己那一派的意見之外,要鎮壓任何其他意見&mdash&mdash,這場鬥争以寬容思想來勝利地對抗這種宗教狂熱,隻有這種寬容思想能夠戰勝世上一切敵意。
卡斯台利奧以平穩持重、毫不沖動的邏輯,清晰地、不可反駁地展示他的論點。
問題是:異端分子是否可以迫害,是否可以僅僅因為他思想上的罪行在生活中對他進行懲罰。
卡斯台利奧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先提出一個決定性的問題:究竟什麼算是異端分子?什麼人我們可以不失公允地稱作異端分子?卡斯台利奧以他毫不畏懼的堅定語氣這樣論述,因為&ldquo我不相信,所有那些被人們稱作異端分子的人都是異端分子&hellip&hellip這個稱号在今天是如此可恥、如此可怕、如此可鄙、如此恐怖,以至于誰若想除掉一個私仇,有個非常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懷疑他有信奉異端的嫌疑。
因為别人一聽這話,立刻就因異端分子的名字而大吃一驚。
他們就捂上耳朵,盲目地、瘋狂地迫害此人。
不僅如此,也迫害那些敢于為他說話的人。
&rdquo 但是卡斯台利奧并不想從這樣一種迫害的歇斯底裡出發來進行判斷。
他知道每個時代都要找出另外一群可憐蟲,把他們貯積已久的仇恨集體發洩到這批可憐蟲身上。
每一次都選出人數較少,力量較弱的一群人,以他們的宗教,他們的膚色,他們的種族,他們的出身,他們的社會理想,他們的世界觀為借口,讓他們供強勢者宣洩那些潛藏在人性之中的破壞性的能量。
口号、契機時時在變,但是誣蔑、鄙視、消滅的手段一成不變。
一個有頭腦的人永遠也不該被這些輕蔑鄙夷的話語所迷惑,被群衆本能的狂怒所裹挾:每一次他都應該以新的從容和公正的态度來尋找正義。
因此卡斯台利奧在完全吃透異端分子這個仇恨的字眼之前,拒絕在這個問題上發表意見。
那麼,異端分子究竟是什麼?卡斯台利奧一而再地向他自己,并且向讀者提出這個問題。
既然加爾文和其他宗教法庭的法官們總是把《聖經》當作惟一有效的法律典籍,他也逐頁研究了《聖經》。
可是你瞧,他在書裡根本就沒有找到這個字,這個概念&mdash&mdash首先必須由一種教條,一種正宗教義,一種統一的學說來發明這個概念。
因為,要想反對教會,必須先創建一個教會來作為機構。
《聖經》雖說談到了诋毀上帝者以及對他們必要的懲罰。
但是一個異端分子并不非是诋毀上帝者不可,這一點在塞爾維特案件上已經得到證明;相反,恰好是人們稱作異端分子的人,尤其是那些再洗禮教派的信衆,特别熱情洋溢地聲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
他們把救世主當作崇高無比、至親至愛的榜樣來崇拜。
既然土耳其人、猶太人、異教徒,從未被稱作異端分子,那麼異端行為歸根到底隻是發生在基督教世界内的一種罪行而已。
所以新的表達方式:異端分子雖說是基督徒&mdash&mdash并不依附于&ldquo真正的&rdquo基督教教義,而是剛愎自用,在不同的個别的問題上背離了&ldquo正确的&rdquo理解。
表面上看,這一來似乎找到了一勞永逸始終有效的定義,但是&mdash&mdash災難深重的問題啊!&mdash&mdash在基督教教義所有不同的解釋當中,哪一個是&ldquo真正的&rdquo基督教教義呢?什麼是對上帝的聖言做出的&ldquo正确&rdquo闡釋呢?是天主教的,路德派的,茨文利派的,再洗禮教派的,胡斯派的,還是加爾文派的诠釋?在宗教問題上的确有萬無一失的把握嗎?是不是《聖經》裡的詞句總是可以解釋的呢?卡斯台利奧和那個強詞奪理的加爾文相反,他有勇氣用一聲謙虛的&ldquo不行&rdquo來作為回答。
他發現《聖經》裡,可以理解的和不可理解的東西并存。
這位在内心深處堅守宗教精神的學者寫道:&ldquo宗教的真理就其本質而言,神秘莫測。
一千多年來還始終成為争論不休的對象。
在這場争論中,隻要愛情沒有照亮這些聰慧的人們,沒有把持着最後的話語權,鮮血将流淌個不停。
&rdquo每一個解釋上帝聖言的人,都有可能失誤,陷入重重謬誤之中,因此相互之間表示寬容應是首要義務。
&ldquo倘若所有的事情都如此清楚明了,就像上帝隻有一個,這樣地清楚,那麼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輕易地在所有事情上都意見一緻,就像所有的民族都認識一緻,世上隻有一個上帝。
然而因為一切全都黯淡不清,混亂一片,基督徒就不該彼此互相批判,倘若我們比異教徒更有智慧,那麼我們也該比他們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
&rdquo 于是卡斯台利奧在探讨時,又多邁出了一步:&ldquo每個人都會被稱作異端分子,雖說他承認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法則,但是并不是按照他國内以權威的方式要求于他的那種形式。
所以異端行徑&mdash&mdash終于指出了最為重要的區别!&mdash&mdash并非絕對的,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一個加爾文教徒不言而喻,對于一個天主教徒來說,是個異端分子。
同樣不言而喻的是一個再洗禮教派的基督徒,對于加爾文派信徒而言,也是個異端分子。
同一個人,在法國算是個正宗的信徒,可是對日内瓦而言,他可是個異端分子。
反過來,也是如此。
在一個國家作為罪犯,遭受火刑,被活活燒死的人,對于鄰國而言,是個殉道者&mdash&mdash&ldquo你在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算作正宗教徒,而在另一個城市,将被視為異端分子,所以如果有人在今天想太太平平地過日子,就得擁有許多信念和許多宗教。
有多少城市和國家就得有多少信念和宗教。
&rdquo于是卡斯台利奧就做出了他最後一個、也是最大膽的一個結論:&ldquo我現在努力思索,究竟異端分子是誰,我别無所獲,隻找到了這樣的看法,那就是我們把所有那些和我們意見不一緻的人,統統稱之為異端分子。
&rdquo 這句話看上去非常簡單,就其不言而喻而言,幾乎可說是句套話。
可是要把這句話大大方方地公開說出來,這在當時需要極大的道德勇氣。
因為這一來,整個時代,其領袖們,君侯們,神父們和牧師們,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們都被一個無權無勢之人在臉上抽了一鞭,他們對異端分子的殘酷迫害純粹是胡鬧,是嗜血成性的荒謬妄想。
對千千萬萬無辜的人進行追捕,把他們絞死、淹死,用火燒死完全是違法行為,因為他們并沒有對上帝和國家犯下任何罪行;他們并沒有在活動的現實空間和其他人隔離開來而隻是在思想的看不見的空間和他們隔開而已。
誰有權利,審判一個人的思想,把他的内心的私人的信念等同于一個卑下的罪過?國家無權,官府無權。
根據《聖經》的聖言,隻有恺撒擁有的東西,才屬于恺撒;卡斯台利奧強調引用路德的話:塵世的王國隻有權利管理人的肉體;但是人的靈魂,上帝可不願意讓任何塵世的權利來控制它們。
國家可以要求每一個臣民維護外在的秩序,政治秩序。
不論是哪一個權威,幹預人們道德的宗教的&mdash&mdash我們要補充的還有藝術的&mdash&mdash信念的内在世界,隻要它們不是表示對國家本質明顯的憤怒(我們要說,隻要不進行政治鼓動),這種幹涉便是越權,便是侵犯人家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利。
誰也不必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種國家機關負責,也沒法負責,因為&ldquo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得把自己做的事情直接展現在上帝面前。
&rdquo國家權力不管思想上的問題。
要是有人世界觀上有其他的信念,為什麼人們就口泛白沫,令人惡心地大叫大嚷?為什麼一個勁地大叫要調動國家警察?為什麼流露出殺氣騰騰的仇恨?沒有寬容和解之心,不可能産生真正人道的精神,因為&ldquo隻有當我們内心可以自控,我們才能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即使我們有時候意見分歧,至少我們可以互相諒解,并且互相承認有愛情與和平的紐帶,
&rdquo 卡斯台利奧以筆名馬丁·貝利烏斯出版的著作《論異端分子》 但是決定一本書的價值的是明白說出的話,而不是暗藏在内的隐蔽起來的意見。
這明白說出的話是卡斯台利奧在他緻符騰堡公爵的獻詞裡的那篇提綱挈領的引言。
隻有他的引言和結束語提高了這本神學選集,使之超越他那時代。
因為盡管這引言和結束語不足十二頁,但它們卻是歐洲第一篇明确要求把思想自由當作神聖的居住權的文章。
在那個時候,隻要寫出有利于異端分子的文章,那就是為日後所有因為政治上或者世界觀上獨立自主的态度而得忍受其他獨裁專制制度迫害的人所發出的和解呼籲。
在這裡為日後所有的時代向一切精神公正的死敵進行鬥争,向思想狹隘的宗教狂熱進行鬥争,&mdash&mdash這種宗教狂熱除了自己那一派的意見之外,要鎮壓任何其他意見&mdash&mdash,這場鬥争以寬容思想來勝利地對抗這種宗教狂熱,隻有這種寬容思想能夠戰勝世上一切敵意。
卡斯台利奧以平穩持重、毫不沖動的邏輯,清晰地、不可反駁地展示他的論點。
問題是:異端分子是否可以迫害,是否可以僅僅因為他思想上的罪行在生活中對他進行懲罰。
卡斯台利奧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先提出一個決定性的問題:究竟什麼算是異端分子?什麼人我們可以不失公允地稱作異端分子?卡斯台利奧以他毫不畏懼的堅定語氣這樣論述,因為&ldquo我不相信,所有那些被人們稱作異端分子的人都是異端分子&hellip&hellip這個稱号在今天是如此可恥、如此可怕、如此可鄙、如此恐怖,以至于誰若想除掉一個私仇,有個非常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懷疑他有信奉異端的嫌疑。
因為别人一聽這話,立刻就因異端分子的名字而大吃一驚。
他們就捂上耳朵,盲目地、瘋狂地迫害此人。
不僅如此,也迫害那些敢于為他說話的人。
&rdquo 但是卡斯台利奧并不想從這樣一種迫害的歇斯底裡出發來進行判斷。
他知道每個時代都要找出另外一群可憐蟲,把他們貯積已久的仇恨集體發洩到這批可憐蟲身上。
每一次都選出人數較少,力量較弱的一群人,以他們的宗教,他們的膚色,他們的種族,他們的出身,他們的社會理想,他們的世界觀為借口,讓他們供強勢者宣洩那些潛藏在人性之中的破壞性的能量。
口号、契機時時在變,但是誣蔑、鄙視、消滅的手段一成不變。
一個有頭腦的人永遠也不該被這些輕蔑鄙夷的話語所迷惑,被群衆本能的狂怒所裹挾:每一次他都應該以新的從容和公正的态度來尋找正義。
因此卡斯台利奧在完全吃透異端分子這個仇恨的字眼之前,拒絕在這個問題上發表意見。
那麼,異端分子究竟是什麼?卡斯台利奧一而再地向他自己,并且向讀者提出這個問題。
既然加爾文和其他宗教法庭的法官們總是把《聖經》當作惟一有效的法律典籍,他也逐頁研究了《聖經》。
可是你瞧,他在書裡根本就沒有找到這個字,這個概念&mdash&mdash首先必須由一種教條,一種正宗教義,一種統一的學說來發明這個概念。
因為,要想反對教會,必須先創建一個教會來作為機構。
《聖經》雖說談到了诋毀上帝者以及對他們必要的懲罰。
但是一個異端分子并不非是诋毀上帝者不可,這一點在塞爾維特案件上已經得到證明;相反,恰好是人們稱作異端分子的人,尤其是那些再洗禮教派的信衆,特别熱情洋溢地聲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
他們把救世主當作崇高無比、至親至愛的榜樣來崇拜。
既然土耳其人、猶太人、異教徒,從未被稱作異端分子,那麼異端行為歸根到底隻是發生在基督教世界内的一種罪行而已。
所以新的表達方式:異端分子雖說是基督徒&mdash&mdash并不依附于&ldquo真正的&rdquo基督教教義,而是剛愎自用,在不同的個别的問題上背離了&ldquo正确的&rdquo理解。
表面上看,這一來似乎找到了一勞永逸始終有效的定義,但是&mdash&mdash災難深重的問題啊!&mdash&mdash在基督教教義所有不同的解釋當中,哪一個是&ldquo真正的&rdquo基督教教義呢?什麼是對上帝的聖言做出的&ldquo正确&rdquo闡釋呢?是天主教的,路德派的,茨文利派的,再洗禮教派的,胡斯派的,還是加爾文派的诠釋?在宗教問題上的确有萬無一失的把握嗎?是不是《聖經》裡的詞句總是可以解釋的呢?卡斯台利奧和那個強詞奪理的加爾文相反,他有勇氣用一聲謙虛的&ldquo不行&rdquo來作為回答。
他發現《聖經》裡,可以理解的和不可理解的東西并存。
這位在内心深處堅守宗教精神的學者寫道:&ldquo宗教的真理就其本質而言,神秘莫測。
一千多年來還始終成為争論不休的對象。
在這場争論中,隻要愛情沒有照亮這些聰慧的人們,沒有把持着最後的話語權,鮮血将流淌個不停。
&rdquo每一個解釋上帝聖言的人,都有可能失誤,陷入重重謬誤之中,因此相互之間表示寬容應是首要義務。
&ldquo倘若所有的事情都如此清楚明了,就像上帝隻有一個,這樣地清楚,那麼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輕易地在所有事情上都意見一緻,就像所有的民族都認識一緻,世上隻有一個上帝。
然而因為一切全都黯淡不清,混亂一片,基督徒就不該彼此互相批判,倘若我們比異教徒更有智慧,那麼我們也該比他們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
&rdquo 于是卡斯台利奧在探讨時,又多邁出了一步:&ldquo每個人都會被稱作異端分子,雖說他承認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法則,但是并不是按照他國内以權威的方式要求于他的那種形式。
所以異端行徑&mdash&mdash終于指出了最為重要的區别!&mdash&mdash并非絕對的,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一個加爾文教徒不言而喻,對于一個天主教徒來說,是個異端分子。
同樣不言而喻的是一個再洗禮教派的基督徒,對于加爾文派信徒而言,也是個異端分子。
同一個人,在法國算是個正宗的信徒,可是對日内瓦而言,他可是個異端分子。
反過來,也是如此。
在一個國家作為罪犯,遭受火刑,被活活燒死的人,對于鄰國而言,是個殉道者&mdash&mdash&ldquo你在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算作正宗教徒,而在另一個城市,将被視為異端分子,所以如果有人在今天想太太平平地過日子,就得擁有許多信念和許多宗教。
有多少城市和國家就得有多少信念和宗教。
&rdquo于是卡斯台利奧就做出了他最後一個、也是最大膽的一個結論:&ldquo我現在努力思索,究竟異端分子是誰,我别無所獲,隻找到了這樣的看法,那就是我們把所有那些和我們意見不一緻的人,統統稱之為異端分子。
&rdquo 這句話看上去非常簡單,就其不言而喻而言,幾乎可說是句套話。
可是要把這句話大大方方地公開說出來,這在當時需要極大的道德勇氣。
因為這一來,整個時代,其領袖們,君侯們,神父們和牧師們,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們都被一個無權無勢之人在臉上抽了一鞭,他們對異端分子的殘酷迫害純粹是胡鬧,是嗜血成性的荒謬妄想。
對千千萬萬無辜的人進行追捕,把他們絞死、淹死,用火燒死完全是違法行為,因為他們并沒有對上帝和國家犯下任何罪行;他們并沒有在活動的現實空間和其他人隔離開來而隻是在思想的看不見的空間和他們隔開而已。
誰有權利,審判一個人的思想,把他的内心的私人的信念等同于一個卑下的罪過?國家無權,官府無權。
根據《聖經》的聖言,隻有恺撒擁有的東西,才屬于恺撒;卡斯台利奧強調引用路德的話:塵世的王國隻有權利管理人的肉體;但是人的靈魂,上帝可不願意讓任何塵世的權利來控制它們。
國家可以要求每一個臣民維護外在的秩序,政治秩序。
不論是哪一個權威,幹預人們道德的宗教的&mdash&mdash我們要補充的還有藝術的&mdash&mdash信念的内在世界,隻要它們不是表示對國家本質明顯的憤怒(我們要說,隻要不進行政治鼓動),這種幹涉便是越權,便是侵犯人家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利。
誰也不必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種國家機關負責,也沒法負責,因為&ldquo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得把自己做的事情直接展現在上帝面前。
&rdquo國家權力不管思想上的問題。
要是有人世界觀上有其他的信念,為什麼人們就口泛白沫,令人惡心地大叫大嚷?為什麼一個勁地大叫要調動國家警察?為什麼流露出殺氣騰騰的仇恨?沒有寬容和解之心,不可能産生真正人道的精神,因為&ldquo隻有當我們内心可以自控,我們才能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即使我們有時候意見分歧,至少我們可以互相諒解,并且互相承認有愛情與和平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