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宣言
關燈
小
中
大
心情。
但是事情已經做了,再也無法挽回。
既然他無法逃避這件事情,那就别無他法,隻好公開面對。
加爾文在不知不覺中在這件事情上已被擠到被動防守的位置。
這件事情他可是鬥志昂揚地首先發動的。
他所有的朋友都衆口一辭地鼓勵他,現在可是緊要關頭,終于要對這引起轟動的焚人事件進行一番辯護。
加爾文在處心積慮地親自勒死了塞爾維特之後,決心向全世界&ldquo澄清&rdquo塞爾維特事件的真相,并且為自己的行為撰寫一篇辯護書,這其實是違背他的初衷的。
但是加爾文在塞爾維特這件事上感到良心不安,良心不安也就寫不出好文章。
因此他的辯護書《捍衛真正的信仰和三位一體的學說,反對塞爾維特驚人的謬誤》,這篇文章就像卡斯台利奧說的,&ldquo是他雙手還沾滿了塞爾維特的鮮血時撰寫的&rdquo,是他寫得最差的作品之一。
加爾文自己也承認,這篇辯護詞是他&ldquo匆忙之作&rdquo,是在心情煩躁的情況下草草寫成的。
他在這篇強加于他的辯護詞裡心裡如何感到忐忑不安,由以下事實證明:他讓日内瓦所有的神職人員,對他提出的論點全都簽名,免得他獨自承擔責任。
顯然,把他算作謀殺塞爾維特的真正兇手,已經使他坐立不安。
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有兩個互相對立的傾向相當笨拙地攪在一起。
加爾文一方面受到民衆普遍憤慨的警告,想要把責任推給&ldquo上級官廳&rdquo,另一方面他又必須證明市政委員會把這樣一個&ldquo怪物&rdquo徹底清除,這一行動是正确的。
為了首先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性格特别溫和的人,打心眼裡反對任何暴力,這位訓練有素的辯證法家,把這本書的一大部分篇幅用來抱怨天主教宗教法庭的殘暴兇狠,它在無人辯護的情況下便把信衆判罪,并且用殘暴至極的方法把他們處死。
(&ldquo而你如何呢?&rdquo這個問題卡斯台利奧日後将予以回答。
&ldquo你指定誰充當塞爾維特的辯護人呢?&rdquo)可是接着加爾文用以下通告使愕然的讀者大吃一驚:他曾&ldquo暗中不斷設法把塞爾維特引回到更好的思想上去&rdquo(&ldquo我一直不停地盡我所能,為了把他帶回到更加神聖的感情中去&rdquo);而其實隻是市政委員會一意孤行,不顧加爾文傾向于寬容,争得了死刑,而且是特别殘忍的那種死刑。
但是加爾文為塞爾維特所做的這些所謂的努力,殺人犯為受害者所做的努力,實在過于&ldquo秘密&rdquo,竟沒有一個人世間的活人會相信這個事後杜撰出來的傳說。
卡斯台利奧輕蔑地确認了真實的事實真相。
&ldquo你最初發出的提醒是辱罵,第二次提醒便是監獄,塞爾維特後來離開監獄,隻是被拖到火刑柱上去活活燒死而已。
&rdquo 加爾文就這樣一隻手把塞爾維特受到酷刑的責任從自己身上推開,另一隻手又為&ldquo上級官廳&rdquo做出的那次判決百般辯解。
在需要為鎮壓行動進行辯解時,加爾文立刻變得口若懸河。
他論證道,問題并不在于,給每個人以想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
因為這隻會大大取悅于那些享樂主義者、無神論者和侮慢上帝者。
隻有真正的教義(加爾文的教義)才允許宣揚。
因此這樣一種檢查絕不意味着限制自由&mdash&mdash那些思想暴君一再重複這些同樣的反邏輯的論據。
這并非對教會進行獨裁專制,而隻不過是阻止那些居心叵測的作家公開擴散他們腦子裡想過的東西。
如果他們使那些不同意見的人噤聲不語,那麼根據加爾文和與他相同的人的意見&mdash&mdash絕不是對别人施加壓力,隻是公正行事,并為一個更高的理念&mdash&mdash這一次是&ldquo上帝的榮譽&rdquo&mdash&mdash效勞。
但是加爾文真正需要捍衛的有争議之處,并不是在道德上對異端分子進行鎮壓,&mdash&mdash這點早已作為一個論點為耶稣教所采納。
決定性的是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殺死有不同思想的人,或者讓人把他處死。
既然加爾文在塞爾維特案件上用行動對這個問題事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他現在必須事後予以論證。
不言而喻,他在《聖經》裡找尋掩護,為了闡述,他隻是在接受&ldquo更高級的委托&rdquo,服從一道&ldquo上帝的命令&rdquo,才把塞爾維特除掉的。
他進而遍尋整個摩西學說(因為《福音書》談&ldquo愛你們的敵人!&rdquo談得太多)尋找處死異教徒的例子。
但是真正具有說服力的例子他未能提供,因為《聖經》裡還根本沒有異教徒這個概念,隻找到&ldquo亵渎上帝者&rdquo,否定上帝者的概念。
而塞爾維特葬身火海之中,還在高呼基督的聖名,從來就不是一個反基督徒。
可是加爾文永遠是在他用起《聖經》來特别得心應手的場合,以《聖經》為根據,不顧一切地宣布,通過上級官廳清除異端分子為&ldquo神聖的&rdquo職責:&ldquo就像一個普通人的房子,因為祭祀邪神受到玷污,他的一個家庭成員起來反對上帝時,他若不舉起寶劍反擊,那他是有罪過的。
而這種懦夫行為若發生在一個君王身上,當宗教受到傷害時,他想閉上眼睛,對此視而不見,這種怯懦更不知要卑劣多少倍。
&ldquo寶劍已經給了他們,他們就該&lsquo為了上帝的榮譽&rsquo&rdquo(加爾文在他号召使用暴力時,總是濫用這個字眼)使用寶劍。
凡是用&ldquo以虔誠的熱忱&rdquo所做的每一件事,早已事先得到辯護。
捍衛正統,捍衛真正的信仰,按照加爾文的說法,解脫了一切血親的紐帶,一切人性的誡命;即便是最親的親人,隻要撒旦驅使他們去诋毀&ldquo真正的&rdquo宗教,就必須把他們消滅,&mdash&mdash可怕的對上帝的亵渎:&ldquo你絲毫也不能增添他的榮光,倘若你不能把為他效勞置于一切人性的感情之上,不論是誰,既不在乎親情,也不在乎血緣和生命,隻要事關為他的榮耀而戰,将把一切人性統統忘懷。
&rdquo 這可怕的一句話,可悲地證明,盲目狂熱可以把一個平素思維清晰的人弄到如此目迷神眩的地步!因為這裡可是令人吃驚地赤裸裸地說出,隻有為了&ldquo學說&rdquo&mdash&mdash他的學說&mdash&mdash把&ldquo心裡一切人性的感情&rdquo全都扼殺,隻有當自己的妻子、朋友、兄弟和族人,在真正信仰的某一點上,或者某一小點上和教會監理會的意見不一緻時,就心甘情願地把他們交給宗教法庭處理,這樣的人,按照加爾文的意思,才算是虔誠的信徒。
為了不讓大家對這樣一種鮮血淋漓的論點進行攻擊,加爾文便采用了他最後的論據,也是他最愛使用的論據:恐怖。
他解釋道,每一個為異端分子進行辯護,為之開脫的人,自己就犯了異端罪,應該予以懲罰。
既然加爾文聽不得反對意見,他打算從一開頭就吓唬每一個敢說反對意見的人,他拿塞爾維特的命運來威脅他們:要麼保持沉默,馴從聽話,要麼自己到火刑柱上去!加爾文想要幹淨利索一舉擺脫并且結束關于謀殺塞爾維特一事令他難堪的讨論。
但是被謀害者控訴的聲音無法平息,難以歸于沉寂,盡管加爾文向全世界發出他刺耳的憤怒的吼叫。
加爾文的辯護書提出追捕異端分子的要求,造成了最為惡劣的印象。
最為真誠誠實的耶稣教徒看到在他們進行了宗教改革的教會裡如今有人從布道台上要求推行宗教法庭,感到深惡痛絕。
有幾位宣稱,這樣血淋淋的一個論點若由市政委員會來努力提倡,要比由一個宣揚上帝聖言的布道師,由一個基督的仆人來提倡更為恰當。
伯爾尼的城市文書策爾沁特斯,後來也是卡斯台利奧的最忠實的朋友和保護人,以堅定無比的語氣做出回答。
他寫信給加爾文:&ldquo我公開承認,我也屬于那些要盡可能地限制對信仰運動的敵人判以死刑的人,甚至屬于那些自願居于謬誤之中的人。
特别使我變成這樣的因素,不僅是《聖經》裡的那些可以引用來反對使用暴力的段落,也因為有這個例子:人們在這座城市裡如何對待再洗禮派教徒。
我親眼看見一個八十歲的老婦人被拖到斷頭台上,和她一同帶去行刑的還有她的女兒,一位六個孩子的母親,她并沒有犯任何罪行,隻是拒絕給孩子施行洗禮。
在這樣一種事例的影響下,我不得不擔心,你自己想把法庭的官廳限制在狹窄的界線之内,可它們不會在這些界線之内停步,它們很可能把小小的錯誤當作重大的罪行來加以懲罰。
因此我認為,甯可責備官廳過于寬大,過于照顧犯人,也比責備它們決定使用刀劍施以嚴刑要好&hellip&hellip我個人甯可抛灑自己的鮮血,也不願讓一個并不是非死不可的人的鮮血來玷污自己。
&rdqu
但是事情已經做了,再也無法挽回。
既然他無法逃避這件事情,那就别無他法,隻好公開面對。
加爾文在不知不覺中在這件事情上已被擠到被動防守的位置。
這件事情他可是鬥志昂揚地首先發動的。
他所有的朋友都衆口一辭地鼓勵他,現在可是緊要關頭,終于要對這引起轟動的焚人事件進行一番辯護。
加爾文在處心積慮地親自勒死了塞爾維特之後,決心向全世界&ldquo澄清&rdquo塞爾維特事件的真相,并且為自己的行為撰寫一篇辯護書,這其實是違背他的初衷的。
但是加爾文在塞爾維特這件事上感到良心不安,良心不安也就寫不出好文章。
因此他的辯護書《捍衛真正的信仰和三位一體的學說,反對塞爾維特驚人的謬誤》,這篇文章就像卡斯台利奧說的,&ldquo是他雙手還沾滿了塞爾維特的鮮血時撰寫的&rdquo,是他寫得最差的作品之一。
加爾文自己也承認,這篇辯護詞是他&ldquo匆忙之作&rdquo,是在心情煩躁的情況下草草寫成的。
他在這篇強加于他的辯護詞裡心裡如何感到忐忑不安,由以下事實證明:他讓日内瓦所有的神職人員,對他提出的論點全都簽名,免得他獨自承擔責任。
顯然,把他算作謀殺塞爾維特的真正兇手,已經使他坐立不安。
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有兩個互相對立的傾向相當笨拙地攪在一起。
加爾文一方面受到民衆普遍憤慨的警告,想要把責任推給&ldquo上級官廳&rdquo,另一方面他又必須證明市政委員會把這樣一個&ldquo怪物&rdquo徹底清除,這一行動是正确的。
為了首先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性格特别溫和的人,打心眼裡反對任何暴力,這位訓練有素的辯證法家,把這本書的一大部分篇幅用來抱怨天主教宗教法庭的殘暴兇狠,它在無人辯護的情況下便把信衆判罪,并且用殘暴至極的方法把他們處死。
(&ldquo而你如何呢?&rdquo這個問題卡斯台利奧日後将予以回答。
&ldquo你指定誰充當塞爾維特的辯護人呢?&rdquo)可是接着加爾文用以下通告使愕然的讀者大吃一驚:他曾&ldquo暗中不斷設法把塞爾維特引回到更好的思想上去&rdquo(&ldquo我一直不停地盡我所能,為了把他帶回到更加神聖的感情中去&rdquo);而其實隻是市政委員會一意孤行,不顧加爾文傾向于寬容,争得了死刑,而且是特别殘忍的那種死刑。
但是加爾文為塞爾維特所做的這些所謂的努力,殺人犯為受害者所做的努力,實在過于&ldquo秘密&rdquo,竟沒有一個人世間的活人會相信這個事後杜撰出來的傳說。
卡斯台利奧輕蔑地确認了真實的事實真相。
&ldquo你最初發出的提醒是辱罵,第二次提醒便是監獄,塞爾維特後來離開監獄,隻是被拖到火刑柱上去活活燒死而已。
&rdquo 加爾文就這樣一隻手把塞爾維特受到酷刑的責任從自己身上推開,另一隻手又為&ldquo上級官廳&rdquo做出的那次判決百般辯解。
在需要為鎮壓行動進行辯解時,加爾文立刻變得口若懸河。
他論證道,問題并不在于,給每個人以想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
因為這隻會大大取悅于那些享樂主義者、無神論者和侮慢上帝者。
隻有真正的教義(加爾文的教義)才允許宣揚。
因此這樣一種檢查絕不意味着限制自由&mdash&mdash那些思想暴君一再重複這些同樣的反邏輯的論據。
這并非對教會進行獨裁專制,而隻不過是阻止那些居心叵測的作家公開擴散他們腦子裡想過的東西。
如果他們使那些不同意見的人噤聲不語,那麼根據加爾文和與他相同的人的意見&mdash&mdash絕不是對别人施加壓力,隻是公正行事,并為一個更高的理念&mdash&mdash這一次是&ldquo上帝的榮譽&rdquo&mdash&mdash效勞。
但是加爾文真正需要捍衛的有争議之處,并不是在道德上對異端分子進行鎮壓,&mdash&mdash這點早已作為一個論點為耶稣教所采納。
決定性的是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殺死有不同思想的人,或者讓人把他處死。
既然加爾文在塞爾維特案件上用行動對這個問題事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他現在必須事後予以論證。
不言而喻,他在《聖經》裡找尋掩護,為了闡述,他隻是在接受&ldquo更高級的委托&rdquo,服從一道&ldquo上帝的命令&rdquo,才把塞爾維特除掉的。
他進而遍尋整個摩西學說(因為《福音書》談&ldquo愛你們的敵人!&rdquo談得太多)尋找處死異教徒的例子。
但是真正具有說服力的例子他未能提供,因為《聖經》裡還根本沒有異教徒這個概念,隻找到&ldquo亵渎上帝者&rdquo,否定上帝者的概念。
而塞爾維特葬身火海之中,還在高呼基督的聖名,從來就不是一個反基督徒。
可是加爾文永遠是在他用起《聖經》來特别得心應手的場合,以《聖經》為根據,不顧一切地宣布,通過上級官廳清除異端分子為&ldquo神聖的&rdquo職責:&ldquo就像一個普通人的房子,因為祭祀邪神受到玷污,他的一個家庭成員起來反對上帝時,他若不舉起寶劍反擊,那他是有罪過的。
而這種懦夫行為若發生在一個君王身上,當宗教受到傷害時,他想閉上眼睛,對此視而不見,這種怯懦更不知要卑劣多少倍。
&ldquo寶劍已經給了他們,他們就該&lsquo為了上帝的榮譽&rsquo&rdquo(加爾文在他号召使用暴力時,總是濫用這個字眼)使用寶劍。
凡是用&ldquo以虔誠的熱忱&rdquo所做的每一件事,早已事先得到辯護。
捍衛正統,捍衛真正的信仰,按照加爾文的說法,解脫了一切血親的紐帶,一切人性的誡命;即便是最親的親人,隻要撒旦驅使他們去诋毀&ldquo真正的&rdquo宗教,就必須把他們消滅,&mdash&mdash可怕的對上帝的亵渎:&ldquo你絲毫也不能增添他的榮光,倘若你不能把為他效勞置于一切人性的感情之上,不論是誰,既不在乎親情,也不在乎血緣和生命,隻要事關為他的榮耀而戰,将把一切人性統統忘懷。
&rdquo 這可怕的一句話,可悲地證明,盲目狂熱可以把一個平素思維清晰的人弄到如此目迷神眩的地步!因為這裡可是令人吃驚地赤裸裸地說出,隻有為了&ldquo學說&rdquo&mdash&mdash他的學說&mdash&mdash把&ldquo心裡一切人性的感情&rdquo全都扼殺,隻有當自己的妻子、朋友、兄弟和族人,在真正信仰的某一點上,或者某一小點上和教會監理會的意見不一緻時,就心甘情願地把他們交給宗教法庭處理,這樣的人,按照加爾文的意思,才算是虔誠的信徒。
為了不讓大家對這樣一種鮮血淋漓的論點進行攻擊,加爾文便采用了他最後的論據,也是他最愛使用的論據:恐怖。
他解釋道,每一個為異端分子進行辯護,為之開脫的人,自己就犯了異端罪,應該予以懲罰。
既然加爾文聽不得反對意見,他打算從一開頭就吓唬每一個敢說反對意見的人,他拿塞爾維特的命運來威脅他們:要麼保持沉默,馴從聽話,要麼自己到火刑柱上去!加爾文想要幹淨利索一舉擺脫并且結束關于謀殺塞爾維特一事令他難堪的讨論。
但是被謀害者控訴的聲音無法平息,難以歸于沉寂,盡管加爾文向全世界發出他刺耳的憤怒的吼叫。
加爾文的辯護書提出追捕異端分子的要求,造成了最為惡劣的印象。
最為真誠誠實的耶稣教徒看到在他們進行了宗教改革的教會裡如今有人從布道台上要求推行宗教法庭,感到深惡痛絕。
有幾位宣稱,這樣血淋淋的一個論點若由市政委員會來努力提倡,要比由一個宣揚上帝聖言的布道師,由一個基督的仆人來提倡更為恰當。
伯爾尼的城市文書策爾沁特斯,後來也是卡斯台利奧的最忠實的朋友和保護人,以堅定無比的語氣做出回答。
他寫信給加爾文:&ldquo我公開承認,我也屬于那些要盡可能地限制對信仰運動的敵人判以死刑的人,甚至屬于那些自願居于謬誤之中的人。
特别使我變成這樣的因素,不僅是《聖經》裡的那些可以引用來反對使用暴力的段落,也因為有這個例子:人們在這座城市裡如何對待再洗禮派教徒。
我親眼看見一個八十歲的老婦人被拖到斷頭台上,和她一同帶去行刑的還有她的女兒,一位六個孩子的母親,她并沒有犯任何罪行,隻是拒絕給孩子施行洗禮。
在這樣一種事例的影響下,我不得不擔心,你自己想把法庭的官廳限制在狹窄的界線之内,可它們不會在這些界線之内停步,它們很可能把小小的錯誤當作重大的罪行來加以懲罰。
因此我認為,甯可責備官廳過于寬大,過于照顧犯人,也比責備它們決定使用刀劍施以嚴刑要好&hellip&hellip我個人甯可抛灑自己的鮮血,也不願讓一個并不是非死不可的人的鮮血來玷污自己。
&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