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塞爾維特案件
關燈
小
中
大
有時候,曆史在千百萬人當中選拔出個别的人,為了在此人身上形象地表現出一種世界觀上的論争。
這樣一個人并不總得是頂級的天才不可。
命運往往滿足于在芸芸衆生中找出一個偶然發現的姓名,為了把它寫進後世的記憶中永不磨滅。
所以米蓋爾·塞爾維特并非由于天才出衆,而僅僅是由于他遭到可怕的下場,才變成一個值得紀念的人物。
這位奇人天資聰慧,多才多藝,可惜雜亂無章,他是個堅強、聰明、好奇、偏執的文人,但是蜻蜓點水似的從一個問題轉向另一個問題,有着純粹的追求真理的意志,但是并無能力達到具有獨創性的清晰明白的程度。
這位浮士德式的學者,沒有對任何一門學問進行過深入研究,盡管對每門學科他都欣然一試,像遊擊隊似的東打一槍,西打一槍,既涉足哲學,同時也涉及醫學、神學,有時候是大膽的觀察者,令人刮目相看,可有時又輕率地采用江湖騙術令人生氣。
當然有一次在他做出預見性宣告的書中,明确閃現開拓性的觀察,在醫學方面發現了所謂的血液小循環。
但是塞爾維特并不想把他發現的寶藏進行系統化的充分利用,在學術上予以深入研究。
這道天才的閃光映現在他那世紀陰暗的牆壁上,就像一道過早發光的閃電轉瞬即逝。
在這位獨來獨往者的身上蘊藏着許多精神的力量,然而隻有内心對明确目标的執著追求才能把一個堅強的學者造就成一個具有獨創性的人物。
據說每一個西班牙人身上都含有一定分量的唐·吉诃德特點。
這話已經重複多次,多到過分的程度;但是在米蓋爾·塞爾維特身上,這種觀察還真是妙不可言,簡直可說逼真已極。
不僅從表象上看這位身材瘦弱,臉色蒼白,蓄着山羊胡子的阿拉哥尼亞人酷似那位瘦骨嶙峋,身材細長的德·拉·曼恰的英雄;便是在他心裡也燃燒着同樣了不起的稀奇古怪的激情,要為荒誕不經的事情而奮鬥,懷着盲目熾烈的理想主義要向現實中的一切阻力發起沖鋒。
這位四下漫遊的神學騎士,毫無自我批評精神,總在發現什麼,或者主張什麼,他策騎沖向時代的一切圍牆和風車。
隻有冒險才能激起他的興趣,隻有對荒誕不經、離經叛道、危機四伏的事情,他才覺得趣味盎然。
懷着活躍的好鬥精神,他和身邊其他一切剛愎自用之徒混戰一場,既不和任何派别有瓜葛,也不屬于任何團體,總是孤軍奮戰,既充滿幻想,也奇幻耀眼,因而是一個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稀奇古怪的人物。
誰若這樣突出地高估自己,經常感到自己鶴立雞群,勢所必然會跟所有的人搞壞關系。
塞爾維特大概和加爾文同年,還是個半大不小的孩子,他已經和世界發生了第一次沖突。
十五歲那年,他就為了躲避宗教法庭被迫從故鄉阿拉哥尼亞逃到吐魯斯,在那裡繼續上大學。
卡爾五世的忏悔師後來直接把他從大學裡抽調出來,充當秘書,帶到意大利,後來又帶到奧格斯堡會議上。
這位年青的人文主義者在會上和他所有的同時代人一樣,沉溺于當時的政治熱情,關注偉大的宗教争論。
親眼見到這一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新舊兩派宗教學說之間的論戰,他那騷動不甯的精神立即沸騰起來。
哪裡有争論,他就要到哪裡去參加論戰。
大家試圖對教會進行改革,他也要一同改革。
懷着年輕人的激進情緒,這個熱血沸騰的學者認為迄今為止一切脫離舊教教會的方法,全都過于遲疑不決,過于不溫不火,過于缺乏決斷。
甚至于路德、茨文利和加爾文這些大膽的革新者在他看來,在淨化《福音書》方面都還遠遠不夠革命,他們不是還把三位一體的教條吸收到他們新的學說中去了嗎?而塞爾維特以一個二十歲年輕人所有的不依不饒的勁頭幹脆宣布尼西亞宗教會議無效,認為上帝永遠是三位一體的教條完全和上帝本質的統一性不相協調。
這樣一種激進的觀點在一個宗教問題上反應如此激烈的時代也并不顯得怪異。
每當一切價值和法律開始動搖的時候,每個人都為自己獨立思考,背離傳統尋找理由。
但是糟糕的是塞爾維特從所有那些争論不休的神學家那裡不僅吸取了讨論之樂,也吸取了他們最不可取的性格,狂熱的自以為是。
因為這位二十歲的小夥子立即要向宗教改革的領袖們證明,他們對教會進行的改革很不徹底,隻有他,米蓋爾·塞爾維特才知道真理是什麼。
他急不可耐地拜訪當時偉大的學者們,在斯特拉斯堡訪問馬丁·布賽爾和卡彼托,在巴塞爾訪問歐柯拉姆帕迪烏斯,要求他們盡快把耶稣教裡關于三位一體的教條徹底去除。
這些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布道師和教授們突然看到一個沒長胡子的西班牙大學生貿然闖進屋來,脾氣火暴,歇斯底裡,野性十足地要求他們立即推翻他們所有的觀點,馴從地接受他的激進論點,他們的驚訝不難想像。
就仿佛魔鬼親自把他們地獄裡的一個兄弟送進這些人的書齋,他們看見了這個野性勃發的異端分子,連連劃着十字。
歐柯拉姆帕迪烏斯把他像條野狗似的趕出家門,罵他是&ldquo猶太人,土耳其人,亵渎上帝者,妖魔附體者&rdquo。
布賽爾在講經台上痛斥他是一個魔鬼的奴才,茨文利公開警告大家,&ldquo防範這個作惡多端的西班牙人,他的錯誤的邪惡的學說想否定我們整個基督教。
&rdquo 德·拉·曼恰的愁容騎士在他的迷途之中,不為羞辱和毆打所吓退,他的神學界的老鄉在鬥争中也不為别人的論據或者駁斥所動搖。
既然領袖們不明白他的意思,既然智者和聰明人不願在書齋中聽他訴說,那就必須讓這場鬥争公開進行,讓整個基督教世界都閱讀他寫在書裡的論證吧!二十二歲,塞爾維特把他最後一點錢都掏了出來,在哈格瑙把他的全部論點付印。
這下子可激起了強烈的狂風暴雨公開向他擊來。
布呂賽在講經台上宣布這個亵渎上帝的罪人該受的懲罰不多不少,就該把&ldquo他的五髒六腑都活活地從他腔子裡剜出來&rdquo。
從此刻開始,在整個耶稣教的圈子裡,塞爾維特被當作活生生的撒旦派來的特命使者。
以這樣挑釁的姿态反對整個世界,既把天主教會,也把耶稣教會的學說全都宣布為荒謬之說,這樣一個人,在整個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世界,不可能再找到一個平靜的所在,既找不到安身的房子,也找不到遮風的屋頂。
自從米蓋爾·塞爾維特出版了他的書籍,就被認為犯了&ldquo阿裡安教派的異端邪說&rdquo,此人受到的驅趕和迫害甚于一頭野獸。
惟一可以拯救他的小路,想來想去隻有一條:完全消失,無影無蹤,别讓人看見,别讓人發現,把他的姓名像件着火
這樣一個人并不總得是頂級的天才不可。
命運往往滿足于在芸芸衆生中找出一個偶然發現的姓名,為了把它寫進後世的記憶中永不磨滅。
所以米蓋爾·塞爾維特并非由于天才出衆,而僅僅是由于他遭到可怕的下場,才變成一個值得紀念的人物。
這位奇人天資聰慧,多才多藝,可惜雜亂無章,他是個堅強、聰明、好奇、偏執的文人,但是蜻蜓點水似的從一個問題轉向另一個問題,有着純粹的追求真理的意志,但是并無能力達到具有獨創性的清晰明白的程度。
這位浮士德式的學者,沒有對任何一門學問進行過深入研究,盡管對每門學科他都欣然一試,像遊擊隊似的東打一槍,西打一槍,既涉足哲學,同時也涉及醫學、神學,有時候是大膽的觀察者,令人刮目相看,可有時又輕率地采用江湖騙術令人生氣。
當然有一次在他做出預見性宣告的書中,明确閃現開拓性的觀察,在醫學方面發現了所謂的血液小循環。
但是塞爾維特并不想把他發現的寶藏進行系統化的充分利用,在學術上予以深入研究。
這道天才的閃光映現在他那世紀陰暗的牆壁上,就像一道過早發光的閃電轉瞬即逝。
在這位獨來獨往者的身上蘊藏着許多精神的力量,然而隻有内心對明确目标的執著追求才能把一個堅強的學者造就成一個具有獨創性的人物。
據說每一個西班牙人身上都含有一定分量的唐·吉诃德特點。
這話已經重複多次,多到過分的程度;但是在米蓋爾·塞爾維特身上,這種觀察還真是妙不可言,簡直可說逼真已極。
不僅從表象上看這位身材瘦弱,臉色蒼白,蓄着山羊胡子的阿拉哥尼亞人酷似那位瘦骨嶙峋,身材細長的德·拉·曼恰的英雄;便是在他心裡也燃燒着同樣了不起的稀奇古怪的激情,要為荒誕不經的事情而奮鬥,懷着盲目熾烈的理想主義要向現實中的一切阻力發起沖鋒。
這位四下漫遊的神學騎士,毫無自我批評精神,總在發現什麼,或者主張什麼,他策騎沖向時代的一切圍牆和風車。
隻有冒險才能激起他的興趣,隻有對荒誕不經、離經叛道、危機四伏的事情,他才覺得趣味盎然。
懷着活躍的好鬥精神,他和身邊其他一切剛愎自用之徒混戰一場,既不和任何派别有瓜葛,也不屬于任何團體,總是孤軍奮戰,既充滿幻想,也奇幻耀眼,因而是一個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稀奇古怪的人物。
誰若這樣突出地高估自己,經常感到自己鶴立雞群,勢所必然會跟所有的人搞壞關系。
塞爾維特大概和加爾文同年,還是個半大不小的孩子,他已經和世界發生了第一次沖突。
十五歲那年,他就為了躲避宗教法庭被迫從故鄉阿拉哥尼亞逃到吐魯斯,在那裡繼續上大學。
卡爾五世的忏悔師後來直接把他從大學裡抽調出來,充當秘書,帶到意大利,後來又帶到奧格斯堡會議上。
這位年青的人文主義者在會上和他所有的同時代人一樣,沉溺于當時的政治熱情,關注偉大的宗教争論。
親眼見到這一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新舊兩派宗教學說之間的論戰,他那騷動不甯的精神立即沸騰起來。
哪裡有争論,他就要到哪裡去參加論戰。
大家試圖對教會進行改革,他也要一同改革。
懷着年輕人的激進情緒,這個熱血沸騰的學者認為迄今為止一切脫離舊教教會的方法,全都過于遲疑不決,過于不溫不火,過于缺乏決斷。
甚至于路德、茨文利和加爾文這些大膽的革新者在他看來,在淨化《福音書》方面都還遠遠不夠革命,他們不是還把三位一體的教條吸收到他們新的學說中去了嗎?而塞爾維特以一個二十歲年輕人所有的不依不饒的勁頭幹脆宣布尼西亞宗教會議無效,認為上帝永遠是三位一體的教條完全和上帝本質的統一性不相協調。
這樣一種激進的觀點在一個宗教問題上反應如此激烈的時代也并不顯得怪異。
每當一切價值和法律開始動搖的時候,每個人都為自己獨立思考,背離傳統尋找理由。
但是糟糕的是塞爾維特從所有那些争論不休的神學家那裡不僅吸取了讨論之樂,也吸取了他們最不可取的性格,狂熱的自以為是。
因為這位二十歲的小夥子立即要向宗教改革的領袖們證明,他們對教會進行的改革很不徹底,隻有他,米蓋爾·塞爾維特才知道真理是什麼。
他急不可耐地拜訪當時偉大的學者們,在斯特拉斯堡訪問馬丁·布賽爾和卡彼托,在巴塞爾訪問歐柯拉姆帕迪烏斯,要求他們盡快把耶稣教裡關于三位一體的教條徹底去除。
這些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布道師和教授們突然看到一個沒長胡子的西班牙大學生貿然闖進屋來,脾氣火暴,歇斯底裡,野性十足地要求他們立即推翻他們所有的觀點,馴從地接受他的激進論點,他們的驚訝不難想像。
就仿佛魔鬼親自把他們地獄裡的一個兄弟送進這些人的書齋,他們看見了這個野性勃發的異端分子,連連劃着十字。
歐柯拉姆帕迪烏斯把他像條野狗似的趕出家門,罵他是&ldquo猶太人,土耳其人,亵渎上帝者,妖魔附體者&rdquo。
布賽爾在講經台上痛斥他是一個魔鬼的奴才,茨文利公開警告大家,&ldquo防範這個作惡多端的西班牙人,他的錯誤的邪惡的學說想否定我們整個基督教。
&rdquo 德·拉·曼恰的愁容騎士在他的迷途之中,不為羞辱和毆打所吓退,他的神學界的老鄉在鬥争中也不為别人的論據或者駁斥所動搖。
既然領袖們不明白他的意思,既然智者和聰明人不願在書齋中聽他訴說,那就必須讓這場鬥争公開進行,讓整個基督教世界都閱讀他寫在書裡的論證吧!二十二歲,塞爾維特把他最後一點錢都掏了出來,在哈格瑙把他的全部論點付印。
這下子可激起了強烈的狂風暴雨公開向他擊來。
布呂賽在講經台上宣布這個亵渎上帝的罪人該受的懲罰不多不少,就該把&ldquo他的五髒六腑都活活地從他腔子裡剜出來&rdquo。
從此刻開始,在整個耶稣教的圈子裡,塞爾維特被當作活生生的撒旦派來的特命使者。
以這樣挑釁的姿态反對整個世界,既把天主教會,也把耶稣教會的學說全都宣布為荒謬之說,這樣一個人,在整個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世界,不可能再找到一個平靜的所在,既找不到安身的房子,也找不到遮風的屋頂。
自從米蓋爾·塞爾維特出版了他的書籍,就被認為犯了&ldquo阿裡安教派的異端邪說&rdquo,此人受到的驅趕和迫害甚于一頭野獸。
惟一可以拯救他的小路,想來想去隻有一條:完全消失,無影無蹤,别讓人看見,别讓人發現,把他的姓名像件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