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塞爾維特案件
關燈
小
中
大
的衣裳從身上剝去。
這位被人追殺的家夥,化名為米歇爾·德·維勒内夫返回法國,頂着這個假名在裡昂的一家印刷廠裡充當校對員。
他這個外行,有強烈的适應能力,在這個領域不久也找到了新的刺激和進行論争的可能性。
在校閱托勒密的地理書時,塞爾維特一夜之間發展成地理學家,給這部作品加上了一篇詳盡的前言。
在修訂醫學書籍時,這個思想活躍的人,又把自己培養成醫學家。
不久之後他已認真學習醫學,他前往巴黎,想要繼續深造,他和維薩利烏斯一起為講授解剖學預做準備。
但是就像先前在神學上一樣,這個焦躁不耐的家夥在醫學上也沒有真正學到家,大概也沒有取得博士稱号。
就在這個新的學科裡,他立即開始想要教訓和超越其他所有的人。
他在巴黎的醫學院大膽地預告,要開設一門跨數學、天文學、星占學的課程,但是星相學和醫學這樣攪在一起的雜拌和他有些騙人的把戲惹惱了醫生們。
塞爾維特-維勒内夫和權威人士發生沖突,最後在議會公開受到控告,控告他用星占學這樣一種受到教會法律和市民法律都嚴厲批判的學科,盡幹些荒誕不經的胡作非為。
塞爾維特再次迅速消失,潛伏下來,以便官方調查時不緻查明他和那個被官方拼命追捕的大異教徒是同一人。
一夜之間,維勒内夫講師在巴黎消失,就像當年神學家塞爾維特逃離德國一樣。
好久沒有再聽到他的消息,等他新近浮出水面,他又戴上了另一張面具:誰能估計到,維埃納的大主教保羅米爾,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個禮拜天都去望彌撒,而他新任的禦用醫生,竟然是一個受到追殺的極端異教徒,被議會判罪的江湖郎中?當然,米歇爾·德·維勒内夫在維埃納十分明智地不去傳播他的異端邪說的論點。
他安安靜靜地待在那裡,絕不引人注意。
他探望病人,治愈許多病患,掙了大量的錢财。
老實巴交的維埃納的市民看到大主教大人閣下的禦用醫生米歇爾·德·維勒内夫大夫先生神氣十足帶着西班牙貴族的氣派從他們身邊走過,總要畢恭畢敬、渾然不覺地脫帽緻敬。
一個多麼高貴,多麼虔誠,學識多麼淵博,又是何等謙和的人啊! 但是事實上,在這個激情如熾、野心勃勃的人身上的那個極端異教徒絲毫沒有死滅。
在米蓋爾·塞爾維特的心靈深處,那個舊日拼命探索極不安分的精靈依然不屈不撓地存活着。
倘若一個人迷上了某種思想,這種思想就控制着他直到他思想和感覺的最後一根纖維之中,從而不可阻止地就會産生一種内心的熱狂。
一個生氣勃勃的思想永遠也不甘心在惟一的世俗的人身上存活和消逝,它要擴大空間,征服世界,争取自由。
因而每一個思想家身上都會有這樣一個時刻來臨。
他畢生的思想從内心向外部迸湧而出,猶如紮進肉裡的一根木刺從一根化膿的手指拱了出來,一個孩子從娘胎裡生了出來,一枚果子從果殼裡脫了出來。
像塞爾維特這樣富有激情和自信的人長此以往無法忍受,他畢生的思想就他一人獨自享有。
他不可阻擋地渴望,最後全世界都會和他一樣思考。
眼睜睜地看着那些耶稣教的領袖們把他認為是錯誤的嬰兒洗禮和三位一體的教條大肆宣告,基督教的信仰如何一直為這些&ldquo反基督的&rdquo謬誤所玷污,這一如既往,一直是他每天都在遭受的痛苦。
終于挺身而出,給全世界帶來真正信仰的訊息,這難道不是他的責任所在?這些年他被迫保持沉默,想必實在是可怕的重負壓在他身上。
一方面是有話說不出口,心裡憋得難受,另一方面,他作為一個被追殺的隐姓埋名之人,又不得不抿緊嘴唇。
最後就是身處這種痛苦的境地之中,塞爾維特終于試圖至少在遠方找到一個和他思想相同的兄弟,可以和他進行精神上的對話,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渴求。
既然在家鄉,他不敢和任何人在精神上互相交流,他就以書信的方式說出他神學方面的信念。
塞爾維特 糟糕的是,這個有眼無珠的家夥把他的全部信任,恰好都交給了加爾文。
塞爾維特想從這位福音學說的最激進最大膽的改革者那裡得到對《聖經》的一種更嚴格更大膽的解釋:也許這一來他可以把從前隻是口頭表述的意見加以革新。
因為早在大學階段這兩個同年的朋友曾在巴黎邂逅過一次;但是一直要到多年後,加爾文已經變成了日内瓦的主人,米歇爾·德·維勒内夫成了維埃納大主教的禦用醫生,他們倆才通過裡昂的一位書店老闆建立起通信聯系。
由塞爾維特率先開始。
他以一種叫人難以拒絕的急迫态度,甚至可說是以逼人之勢,緻函加爾文,想争取宗教改革的這位最堅強的神學家支持他進行反對三位一體教條的鬥争。
他的信一封接一封。
起先加爾文回信時,隻是以恪守教條的口氣警告他。
他有責任教育迷失者,使之迷途知返。
作為教會的領袖,他有責任把離群遊蕩的羔羊引入修築完善的羊欄之中,便試圖向塞爾維特指出他的謬誤。
可是最後無論是塞爾維特的離經叛道的論點,還是他表達這些論點時的狂妄放肆,驕橫自負的口氣都使加爾文極為惱火。
像加爾文這樣霸道的性格,哪怕有人在瑣細之極的小事上提出些許異議,都會激起他的怒火,可是塞爾維特竟然寫信給他說:&ldquo我經常提醒你,竟然同意在上帝本性的三大組成部分上具有極為嚴重的差異,你可真是走上了歧途。
&rdquo光是這句話就意味着塞爾維特以最為危險的方式激怒了一個如此危險的敵人。
但是當塞爾維特最後把加爾文撰寫的那本《基督教教理基本綱要》一書寄到此書的那位舉世聞名的原作者加爾文家裡,并且像小學教師教導學生似的在該書的書頁邊上做出标記,指出他認為是錯誤的地方,那麼日内瓦的主人加爾文碰到一個業餘神學家的這種放肆行為時,心情如何,不難描述。
加爾文以鄙夷不屑的口氣寫信告訴他的朋友法累爾:&ldquo塞爾維特撲到我的書上,用侮辱人的評語,在書上亂塗一氣,就像一條狗咬住一塊石頭啃個不停。
&rdquo何必浪費時間去和這樣一個不可救藥的糊塗腦瓜進行讨論?他一腳就踢開了塞爾維特的論點。
&ldquo我不再注意此人的話語,充其量隻把它當作一頭驢的号叫。
&rdquo 但是這個不幸的唐·吉诃德,非但沒有及時感到他手舉細細的長矛直沖過去,遇到的是一副什麼樣的自以為是的鋼鐵铠甲,反而咬住不放。
恰好是這一位,這惟一的不想理睬他的人,塞爾維特卻偏偏要不惜任何代價來赢得此人支持他的思想,他死不放手。
就像加爾文寫的,塞爾維特的确像是&ldquo撒旦&rdquo
這位被人追殺的家夥,化名為米歇爾·德·維勒内夫返回法國,頂着這個假名在裡昂的一家印刷廠裡充當校對員。
他這個外行,有強烈的适應能力,在這個領域不久也找到了新的刺激和進行論争的可能性。
在校閱托勒密的地理書時,塞爾維特一夜之間發展成地理學家,給這部作品加上了一篇詳盡的前言。
在修訂醫學書籍時,這個思想活躍的人,又把自己培養成醫學家。
不久之後他已認真學習醫學,他前往巴黎,想要繼續深造,他和維薩利烏斯一起為講授解剖學預做準備。
但是就像先前在神學上一樣,這個焦躁不耐的家夥在醫學上也沒有真正學到家,大概也沒有取得博士稱号。
就在這個新的學科裡,他立即開始想要教訓和超越其他所有的人。
他在巴黎的醫學院大膽地預告,要開設一門跨數學、天文學、星占學的課程,但是星相學和醫學這樣攪在一起的雜拌和他有些騙人的把戲惹惱了醫生們。
塞爾維特-維勒内夫和權威人士發生沖突,最後在議會公開受到控告,控告他用星占學這樣一種受到教會法律和市民法律都嚴厲批判的學科,盡幹些荒誕不經的胡作非為。
塞爾維特再次迅速消失,潛伏下來,以便官方調查時不緻查明他和那個被官方拼命追捕的大異教徒是同一人。
一夜之間,維勒内夫講師在巴黎消失,就像當年神學家塞爾維特逃離德國一樣。
好久沒有再聽到他的消息,等他新近浮出水面,他又戴上了另一張面具:誰能估計到,維埃納的大主教保羅米爾,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個禮拜天都去望彌撒,而他新任的禦用醫生,竟然是一個受到追殺的極端異教徒,被議會判罪的江湖郎中?當然,米歇爾·德·維勒内夫在維埃納十分明智地不去傳播他的異端邪說的論點。
他安安靜靜地待在那裡,絕不引人注意。
他探望病人,治愈許多病患,掙了大量的錢财。
老實巴交的維埃納的市民看到大主教大人閣下的禦用醫生米歇爾·德·維勒内夫大夫先生神氣十足帶着西班牙貴族的氣派從他們身邊走過,總要畢恭畢敬、渾然不覺地脫帽緻敬。
一個多麼高貴,多麼虔誠,學識多麼淵博,又是何等謙和的人啊! 但是事實上,在這個激情如熾、野心勃勃的人身上的那個極端異教徒絲毫沒有死滅。
在米蓋爾·塞爾維特的心靈深處,那個舊日拼命探索極不安分的精靈依然不屈不撓地存活着。
倘若一個人迷上了某種思想,這種思想就控制着他直到他思想和感覺的最後一根纖維之中,從而不可阻止地就會産生一種内心的熱狂。
一個生氣勃勃的思想永遠也不甘心在惟一的世俗的人身上存活和消逝,它要擴大空間,征服世界,争取自由。
因而每一個思想家身上都會有這樣一個時刻來臨。
他畢生的思想從内心向外部迸湧而出,猶如紮進肉裡的一根木刺從一根化膿的手指拱了出來,一個孩子從娘胎裡生了出來,一枚果子從果殼裡脫了出來。
像塞爾維特這樣富有激情和自信的人長此以往無法忍受,他畢生的思想就他一人獨自享有。
他不可阻擋地渴望,最後全世界都會和他一樣思考。
眼睜睜地看着那些耶稣教的領袖們把他認為是錯誤的嬰兒洗禮和三位一體的教條大肆宣告,基督教的信仰如何一直為這些&ldquo反基督的&rdquo謬誤所玷污,這一如既往,一直是他每天都在遭受的痛苦。
終于挺身而出,給全世界帶來真正信仰的訊息,這難道不是他的責任所在?這些年他被迫保持沉默,想必實在是可怕的重負壓在他身上。
一方面是有話說不出口,心裡憋得難受,另一方面,他作為一個被追殺的隐姓埋名之人,又不得不抿緊嘴唇。
最後就是身處這種痛苦的境地之中,塞爾維特終于試圖至少在遠方找到一個和他思想相同的兄弟,可以和他進行精神上的對話,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渴求。
既然在家鄉,他不敢和任何人在精神上互相交流,他就以書信的方式說出他神學方面的信念。
塞爾維特 糟糕的是,這個有眼無珠的家夥把他的全部信任,恰好都交給了加爾文。
塞爾維特想從這位福音學說的最激進最大膽的改革者那裡得到對《聖經》的一種更嚴格更大膽的解釋:也許這一來他可以把從前隻是口頭表述的意見加以革新。
因為早在大學階段這兩個同年的朋友曾在巴黎邂逅過一次;但是一直要到多年後,加爾文已經變成了日内瓦的主人,米歇爾·德·維勒内夫成了維埃納大主教的禦用醫生,他們倆才通過裡昂的一位書店老闆建立起通信聯系。
由塞爾維特率先開始。
他以一種叫人難以拒絕的急迫态度,甚至可說是以逼人之勢,緻函加爾文,想争取宗教改革的這位最堅強的神學家支持他進行反對三位一體教條的鬥争。
他的信一封接一封。
起先加爾文回信時,隻是以恪守教條的口氣警告他。
他有責任教育迷失者,使之迷途知返。
作為教會的領袖,他有責任把離群遊蕩的羔羊引入修築完善的羊欄之中,便試圖向塞爾維特指出他的謬誤。
可是最後無論是塞爾維特的離經叛道的論點,還是他表達這些論點時的狂妄放肆,驕橫自負的口氣都使加爾文極為惱火。
像加爾文這樣霸道的性格,哪怕有人在瑣細之極的小事上提出些許異議,都會激起他的怒火,可是塞爾維特竟然寫信給他說:&ldquo我經常提醒你,竟然同意在上帝本性的三大組成部分上具有極為嚴重的差異,你可真是走上了歧途。
&rdquo光是這句話就意味着塞爾維特以最為危險的方式激怒了一個如此危險的敵人。
但是當塞爾維特最後把加爾文撰寫的那本《基督教教理基本綱要》一書寄到此書的那位舉世聞名的原作者加爾文家裡,并且像小學教師教導學生似的在該書的書頁邊上做出标記,指出他認為是錯誤的地方,那麼日内瓦的主人加爾文碰到一個業餘神學家的這種放肆行為時,心情如何,不難描述。
加爾文以鄙夷不屑的口氣寫信告訴他的朋友法累爾:&ldquo塞爾維特撲到我的書上,用侮辱人的評語,在書上亂塗一氣,就像一條狗咬住一塊石頭啃個不停。
&rdquo何必浪費時間去和這樣一個不可救藥的糊塗腦瓜進行讨論?他一腳就踢開了塞爾維特的論點。
&ldquo我不再注意此人的話語,充其量隻把它當作一頭驢的号叫。
&rdquo 但是這個不幸的唐·吉诃德,非但沒有及時感到他手舉細細的長矛直沖過去,遇到的是一副什麼樣的自以為是的鋼鐵铠甲,反而咬住不放。
恰好是這一位,這惟一的不想理睬他的人,塞爾維特卻偏偏要不惜任何代價來赢得此人支持他的思想,他死不放手。
就像加爾文寫的,塞爾維特的确像是&ldquo撒旦&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