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紀律》
關燈
小
中
大
教會監理會組織嚴密的警覺系統遠遠地一直延伸到城牆之外。
在旅行馬車裡、在船上、在小艇裡、在外國的市場裡、在鄰城的旅館客棧裡,到處都坐着那些花錢雇傭的密探;任何哪一個不滿時局的人在裡昂或在巴黎說的每一句話,都會一字不落地向這裡彙報。
但是使這些原本已經無法忍受的監督工作,變得雪上加霜的是,這些擔任官方職務,花錢雇來的監視員之外,不久又出現不計其數的、不招自來的監視員。
因為隻要一個國家用恐怖拴住他的百姓,那裡就必然會有自願告密的令人反感的植物瘋狂滋長。
哪裡從原則上允許告密,甚至期待人們告密,那麼平素正直誠實的人出于恐懼,自己也會變成告密者:隻不過為了擺脫嫌疑,免得人家說自己&ldquo犯了有損上帝榮譽之罪&rdquo,每個市民都斜眼偷觑自己身邊的人。
恐怖激發的熱忱焦躁不耐地走在一切告密者的前頭。
幾年之後,其實教會監理會&ldquo完全可以停止布置任何監視&rdquo,因為所有的市民已經自覺自願地變成了監督者。
污濁的告密洪流不分日夜,恣意湧流,使得精神上的宗教法庭的磨輪不斷地旋轉。
既然加爾文把一切使生活歡樂,使生活有價值的東西全都予以禁止,在這種不斷施行道德恐怖的情況下,人們動辄都有逾越上帝誡命之罪嫌,又怎麼可能感到安全?劇院、娛樂場所、民間慶典,各種形式的跳舞遊戲全都被禁;甚至像溜冰這樣一種無害的體育也引起了加爾文的肝火,使他惱怒異常。
除了最質樸,直如僧侶長袍的服裝之外,其他任何服裝全都被禁。
所以如果沒有市政委員會的允許,裁縫不得縫制任何新款式的衣服。
女孩子在十五歲之前禁穿綢裙,過了十五歲又禁穿天鵝絨的裙子。
凡有金銀刺繡,飾有金絲帶金紐扣的衣裳、金發夾、金鞋扣統統被禁。
同樣嚴禁使用任何黃金和首飾。
男子禁留長發。
婦女的發式不得把頭發往上梳起,或使頭發打卷。
禁止使用帶花邊的女子頭飾、手套、鑲邊、開口皮鞋。
禁止乘坐轎子和豪華馬車。
禁止舉辦超過二十人的家庭慶典;禁止在洗禮或訂婚禮的宴會上,提供超過一定數量的菜肴甚至加上甜食,諸如加工過的水果。
除了本地釀造的紅酒之外,禁止飲用其他酒類。
禁止互相敬酒,禁止食用野味、家禽和有餡點心。
禁止新婚夫婦在婚禮上,或在婚後六個月互贈禮物。
任何婚外性交不言而喻全都禁止,即便是訂了婚的未婚夫婦,也不得寬容。
本地人禁止進入旅館,客店老闆也禁止向外地來人提供飲食,除非此人先做祈禱,此外客店老闆奉到嚴格命令,有義務暗中偵察他的客人,努力地注意可疑的一言一行。
禁止未經許可,付印任何書籍,或向國外寫信。
各式各樣的藝術一律禁止。
聖像和雕塑被禁,音樂被禁。
即使在演唱虔誠的贊美詩時,&ldquo訓令&rdquo也下令要大家&ldquo仔細認真&rdquo,注意力不得集中在贊美詩的旋律上,而要注意詞句的精神和意義,因為&ldquo上帝隻應該在鮮活的詞句中得到贊美。
&rdquo甚至在洗禮時給孩子取受洗的名字,從前一向是由市民自由選擇,如今也不允許。
沿用幾百年大家熟悉的名字克勞德(Claude)或者阿瑪黛(Amadé),現在禁止使用。
因為《聖經》裡沒有這兩個名字,而把《聖經》裡的名字諸如伊薩克(Isaak)和亞當(Adam),強加給市民。
禁止用拉丁文念誦&ldquo天主經&rdquo,禁止慶祝複活節和聖誕節。
一切打破灰色冷漠的日常生活的慶祝活動,全都禁止。
不言而喻,以印刷的文字或者口頭的語言表示出來的任何一種精神自由的影子或者光芒,都得禁止。
而對加爾文的獨裁專制進行的任何批評,則被視為一切罪行中最嚴重的罪行,&mdash&mdash自然遭到嚴禁。
全城擊鼓發出嚴正警告,&ldquo對公共事務發表的意見千萬不要和市議會的意見不同。
&rdquo 嚴禁、嚴禁、嚴禁:令人毛骨悚然的節奏。
人們錯愕地反問自己:有那麼多禁令,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是允許日内瓦的市民做的呢?可做的事不多。
允許你活,允許你死,允許你工作,允許你聽話、服從、上教堂去。
或者不如說,最後一條不僅允許,還是法律上嚴格命令,非做不可,否則将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因為市民如若耽誤時間,沒去聽他本教區的布道,那他就慘了。
星期天布道兩次,每周布道三次,這是孩子們怡養德行的時光!即使在主日(即禮拜天)強制的枷鎖也不會松動,盡忠職責的過程無情地循環往複,盡忠職責、職責、職責。
為了賺得每天的面包頑強效力,接着便為上帝效力,一個星期幹活,星期天便去教堂。
隻有這樣才能把附在人身上的撒旦殺死,這樣一來,每種自由和生活的樂趣自然也一同消滅。
人們不勝驚訝地反躬自問,一座共和主義的城市,幾十年來生活在赫爾維蒂安的自由之中,怎麼可能忍受這樣一種薩沃那羅拉式的獨裁專制,迄今為止,一直是南國歡樂開朗的民族,怎麼能容忍人家這樣扼殺生活樂趣?一個知識分子型的禁欲主義者怎麼可能孤身一人這樣完完全全地強奸成千上萬人生存的樂趣?加爾文的秘密并非嶄新的獨創,隻是自古以來一切獨裁專制永恒的秘密:恐怖。
請别弄錯。
暴力,遇到什麼東西都不會吓退,把任何人道思想都視為弱點,肆意嘲笑,這種暴力是強大無比的力量。
一種經過周密系統思考的國家恐怖,以專制獨裁的方式予以施行,麻痹了個人的意志,使集體社會解體掏空。
恐怖就像一種侵蝕性很強的疾病,逐步侵入人的靈魂,不久&mdash&mdash這就是它最後的秘密&mdash&mdash普遍的怯懦成為它的助手和幫兇。
因為人人感到受人懷疑,也就懷疑别人,出于恐懼,那些膽小怕事的人,甚至熱心過頭,跑到專制暴君的命令和禁令之前。
一種組織完備的恐怖政權,總能創造奇迹。
倘若關系到他的權威,加爾文從來也不猶豫,總是一再使這奇迹成為現實。
就堅決無情而言,沒有哪一個精神暴君超過他。
加爾文的頑強&mdash&mdash猶如他的一切性格特點&mdash&mdash其實隻是他意識形态的産品,但這無法為他開脫。
這位純粹精神的人物,這位神經敏銳的人,這位知識分子,肯定極端厭惡鮮血&mdash&mdash就像他自己所承認的&mdash&mdash他無法忍受殘忍。
他也許永遠也無法親自參與一次在日内瓦進行的嚴刑拷打或者施行火刑。
可是這全都是這些理論家們最嚴重的罪行,他們自己沒有堅強的神經哪怕就觀看一次執行死刑,或者甚至親自去執行死刑,&mdash&mdash再說一遍:羅伯斯庇爾的類型,&mdash&mdash但是隻要他們覺得,内心得到他們的&ldquo理念&rdquo,他們的理論,他們的制度的掩護,他們就毫無顧忌地下達幾百道這樣的死刑判決書。
态度頑固,對每個&ldquo罪人&rdquo都毫不憐憫,這被加爾文視為他的制度的最高章程,而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一制度,從世界觀而言,又被視為上帝加諸他的一項工作。
這樣他就認為,違反他的本性米教育自己變得冷酷無情,再把這種冷酷無情經過培訓,系統地鍛造成殘忍,這隻是他的職責所在。
他&ldquo練習&rdquo變得嚴酷無情就像訓練自己掌握一門崇高的藝術:&ldquo我訓練自己采取嚴厲态度,來戰勝普遍的惡行。
&rdquo當然,這位具有鋼鐵意志的人極為成功地掌握了自我約束的能力,學會态度冷酷。
他公開承認,他甯可看見一個無辜的人受到懲罰,也不願看見一個罪人逃脫了上帝的審判。
有一次,由于劊子手動作笨拙,行刑延長,成了并非故意的折磨。
加爾文寫信給法累爾表示歉意。
&ldquo被判刑的犯人不得不忍受這樣延長的苦刑,肯定沒有上帝的特别意志不緻如此。
&rdquo加爾文于是論證:倘若需要維護&ldquo上帝的榮譽&rdquo,甯可過嚴,不可過寬。
隻有不斷懲罰,才能産生一個有道德的人類。
把基督設想成這樣冷酷無情,把上帝設想成要不斷地&ldquo維護自己的榮譽&rdquo,這樣的論點隻能在一個還是中世紀的世界裡化為現實,不難想像,這會多麼草菅人命。
在加爾文統治的最初五年,在這座相對來說比較小型的城市裡,就有十三人處以絞刑,十人斬首,三十五人活活燒死。
除此之外,還有七十六人被掃地出門。
許多及時逃脫這種恐怖的人還不計算在内。
于是在這座&ldquo新的耶路撒冷&rdquo裡,所有的監獄不久就人滿為患。
監獄長不得不向市政委員會報告,他已
在旅行馬車裡、在船上、在小艇裡、在外國的市場裡、在鄰城的旅館客棧裡,到處都坐着那些花錢雇傭的密探;任何哪一個不滿時局的人在裡昂或在巴黎說的每一句話,都會一字不落地向這裡彙報。
但是使這些原本已經無法忍受的監督工作,變得雪上加霜的是,這些擔任官方職務,花錢雇來的監視員之外,不久又出現不計其數的、不招自來的監視員。
因為隻要一個國家用恐怖拴住他的百姓,那裡就必然會有自願告密的令人反感的植物瘋狂滋長。
哪裡從原則上允許告密,甚至期待人們告密,那麼平素正直誠實的人出于恐懼,自己也會變成告密者:隻不過為了擺脫嫌疑,免得人家說自己&ldquo犯了有損上帝榮譽之罪&rdquo,每個市民都斜眼偷觑自己身邊的人。
恐怖激發的熱忱焦躁不耐地走在一切告密者的前頭。
幾年之後,其實教會監理會&ldquo完全可以停止布置任何監視&rdquo,因為所有的市民已經自覺自願地變成了監督者。
污濁的告密洪流不分日夜,恣意湧流,使得精神上的宗教法庭的磨輪不斷地旋轉。
既然加爾文把一切使生活歡樂,使生活有價值的東西全都予以禁止,在這種不斷施行道德恐怖的情況下,人們動辄都有逾越上帝誡命之罪嫌,又怎麼可能感到安全?劇院、娛樂場所、民間慶典,各種形式的跳舞遊戲全都被禁;甚至像溜冰這樣一種無害的體育也引起了加爾文的肝火,使他惱怒異常。
除了最質樸,直如僧侶長袍的服裝之外,其他任何服裝全都被禁。
所以如果沒有市政委員會的允許,裁縫不得縫制任何新款式的衣服。
女孩子在十五歲之前禁穿綢裙,過了十五歲又禁穿天鵝絨的裙子。
凡有金銀刺繡,飾有金絲帶金紐扣的衣裳、金發夾、金鞋扣統統被禁。
同樣嚴禁使用任何黃金和首飾。
男子禁留長發。
婦女的發式不得把頭發往上梳起,或使頭發打卷。
禁止使用帶花邊的女子頭飾、手套、鑲邊、開口皮鞋。
禁止乘坐轎子和豪華馬車。
禁止舉辦超過二十人的家庭慶典;禁止在洗禮或訂婚禮的宴會上,提供超過一定數量的菜肴甚至加上甜食,諸如加工過的水果。
除了本地釀造的紅酒之外,禁止飲用其他酒類。
禁止互相敬酒,禁止食用野味、家禽和有餡點心。
禁止新婚夫婦在婚禮上,或在婚後六個月互贈禮物。
任何婚外性交不言而喻全都禁止,即便是訂了婚的未婚夫婦,也不得寬容。
本地人禁止進入旅館,客店老闆也禁止向外地來人提供飲食,除非此人先做祈禱,此外客店老闆奉到嚴格命令,有義務暗中偵察他的客人,努力地注意可疑的一言一行。
禁止未經許可,付印任何書籍,或向國外寫信。
各式各樣的藝術一律禁止。
聖像和雕塑被禁,音樂被禁。
即使在演唱虔誠的贊美詩時,&ldquo訓令&rdquo也下令要大家&ldquo仔細認真&rdquo,注意力不得集中在贊美詩的旋律上,而要注意詞句的精神和意義,因為&ldquo上帝隻應該在鮮活的詞句中得到贊美。
&rdquo甚至在洗禮時給孩子取受洗的名字,從前一向是由市民自由選擇,如今也不允許。
沿用幾百年大家熟悉的名字克勞德(Claude)或者阿瑪黛(Amadé),現在禁止使用。
因為《聖經》裡沒有這兩個名字,而把《聖經》裡的名字諸如伊薩克(Isaak)和亞當(Adam),強加給市民。
禁止用拉丁文念誦&ldquo天主經&rdquo,禁止慶祝複活節和聖誕節。
一切打破灰色冷漠的日常生活的慶祝活動,全都禁止。
不言而喻,以印刷的文字或者口頭的語言表示出來的任何一種精神自由的影子或者光芒,都得禁止。
而對加爾文的獨裁專制進行的任何批評,則被視為一切罪行中最嚴重的罪行,&mdash&mdash自然遭到嚴禁。
全城擊鼓發出嚴正警告,&ldquo對公共事務發表的意見千萬不要和市議會的意見不同。
&rdquo 嚴禁、嚴禁、嚴禁:令人毛骨悚然的節奏。
人們錯愕地反問自己:有那麼多禁令,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是允許日内瓦的市民做的呢?可做的事不多。
允許你活,允許你死,允許你工作,允許你聽話、服從、上教堂去。
或者不如說,最後一條不僅允許,還是法律上嚴格命令,非做不可,否則将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因為市民如若耽誤時間,沒去聽他本教區的布道,那他就慘了。
星期天布道兩次,每周布道三次,這是孩子們怡養德行的時光!即使在主日(即禮拜天)強制的枷鎖也不會松動,盡忠職責的過程無情地循環往複,盡忠職責、職責、職責。
為了賺得每天的面包頑強效力,接着便為上帝效力,一個星期幹活,星期天便去教堂。
隻有這樣才能把附在人身上的撒旦殺死,這樣一來,每種自由和生活的樂趣自然也一同消滅。
人們不勝驚訝地反躬自問,一座共和主義的城市,幾十年來生活在赫爾維蒂安的自由之中,怎麼可能忍受這樣一種薩沃那羅拉式的獨裁專制,迄今為止,一直是南國歡樂開朗的民族,怎麼能容忍人家這樣扼殺生活樂趣?一個知識分子型的禁欲主義者怎麼可能孤身一人這樣完完全全地強奸成千上萬人生存的樂趣?加爾文的秘密并非嶄新的獨創,隻是自古以來一切獨裁專制永恒的秘密:恐怖。
請别弄錯。
暴力,遇到什麼東西都不會吓退,把任何人道思想都視為弱點,肆意嘲笑,這種暴力是強大無比的力量。
一種經過周密系統思考的國家恐怖,以專制獨裁的方式予以施行,麻痹了個人的意志,使集體社會解體掏空。
恐怖就像一種侵蝕性很強的疾病,逐步侵入人的靈魂,不久&mdash&mdash這就是它最後的秘密&mdash&mdash普遍的怯懦成為它的助手和幫兇。
因為人人感到受人懷疑,也就懷疑别人,出于恐懼,那些膽小怕事的人,甚至熱心過頭,跑到專制暴君的命令和禁令之前。
一種組織完備的恐怖政權,總能創造奇迹。
倘若關系到他的權威,加爾文從來也不猶豫,總是一再使這奇迹成為現實。
就堅決無情而言,沒有哪一個精神暴君超過他。
加爾文的頑強&mdash&mdash猶如他的一切性格特點&mdash&mdash其實隻是他意識形态的産品,但這無法為他開脫。
這位純粹精神的人物,這位神經敏銳的人,這位知識分子,肯定極端厭惡鮮血&mdash&mdash就像他自己所承認的&mdash&mdash他無法忍受殘忍。
他也許永遠也無法親自參與一次在日内瓦進行的嚴刑拷打或者施行火刑。
可是這全都是這些理論家們最嚴重的罪行,他們自己沒有堅強的神經哪怕就觀看一次執行死刑,或者甚至親自去執行死刑,&mdash&mdash再說一遍:羅伯斯庇爾的類型,&mdash&mdash但是隻要他們覺得,内心得到他們的&ldquo理念&rdquo,他們的理論,他們的制度的掩護,他們就毫無顧忌地下達幾百道這樣的死刑判決書。
态度頑固,對每個&ldquo罪人&rdquo都毫不憐憫,這被加爾文視為他的制度的最高章程,而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一制度,從世界觀而言,又被視為上帝加諸他的一項工作。
這樣他就認為,違反他的本性米教育自己變得冷酷無情,再把這種冷酷無情經過培訓,系統地鍛造成殘忍,這隻是他的職責所在。
他&ldquo練習&rdquo變得嚴酷無情就像訓練自己掌握一門崇高的藝術:&ldquo我訓練自己采取嚴厲态度,來戰勝普遍的惡行。
&rdquo當然,這位具有鋼鐵意志的人極為成功地掌握了自我約束的能力,學會态度冷酷。
他公開承認,他甯可看見一個無辜的人受到懲罰,也不願看見一個罪人逃脫了上帝的審判。
有一次,由于劊子手動作笨拙,行刑延長,成了并非故意的折磨。
加爾文寫信給法累爾表示歉意。
&ldquo被判刑的犯人不得不忍受這樣延長的苦刑,肯定沒有上帝的特别意志不緻如此。
&rdquo加爾文于是論證:倘若需要維護&ldquo上帝的榮譽&rdquo,甯可過嚴,不可過寬。
隻有不斷懲罰,才能産生一個有道德的人類。
把基督設想成這樣冷酷無情,把上帝設想成要不斷地&ldquo維護自己的榮譽&rdquo,這樣的論點隻能在一個還是中世紀的世界裡化為現實,不難想像,這會多麼草菅人命。
在加爾文統治的最初五年,在這座相對來說比較小型的城市裡,就有十三人處以絞刑,十人斬首,三十五人活活燒死。
除此之外,還有七十六人被掃地出門。
許多及時逃脫這種恐怖的人還不計算在内。
于是在這座&ldquo新的耶路撒冷&rdquo裡,所有的監獄不久就人滿為患。
監獄長不得不向市政委員會報告,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