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紀律》
關燈
小
中
大
作用,在思考、寫作、工作、戰鬥,從來也沒有一個鐘頭他是在為自己而活。
這樣絕對的杜絕情欲和永無青春是體現加爾文性格的最本質的特點。
因此對他的學說而言,他也就變成最危險的人,這毫不足奇。
因為當其他的宗教改革家們認為,最忠實地為上帝服務的辦法,便是滿懷感激之忱,把人生的一切饋贈全都從上帝手裡接收過來,作為身體健壯的正常人,享受健康,樂享人生。
茨文利在第一次擔任牧師時馬上就留下一個私生子,路德有一次哈哈大笑地說出這句話來:&ldquo要是老婆不幹,就讓使女幹嘛。
&rdquo他們大吃大喝,縱聲大笑,而在加爾文身上,一切肉欲的沖動全都壓抑下去,或者隻留下影子似的一層痕迹。
作為一個狂熱的知識分子,他完完全全隻生活在文字和精神之中,隻有邏輯清晰明确之物對他來說是真實的,隻有規規矩矩的東西他才理解,并且容忍;不規矩的東西,永遠遭他排斥。
一切使人陶醉,使人心醉神迷的東西,不論是美酒、女人、藝術或者上帝在人間的任何賜予,這位狂熱的保持冷靜的人,從不要求從中得到歡樂,或得到過歡樂。
隻有絕無僅有的一次,為了滿足《聖經》的要求,他前去求婚。
而這次求婚進行得像演戲一樣,幹巴巴就事論事,冷漠異常,就仿佛他去訂購書本或者購買一頂新的四角帽。
加爾文不是自己去尋找新娘,而是委托他的朋友們,給他選擇一位合适的太太。
這個對肉欲深惡痛絕的男子,差一點碰上一個淫蕩的女孩。
加爾文大失所望,最後娶了一個經他說服、皈依新教者的遺孀為妻。
但是命運決定他無緣得到幸福或者使人幸福,他的妻子為他生下的惟一的孩子,難以存活。
人們幾乎要說,他身上的血這樣蒼白,他的感官這樣冷淡,生下這樣的孩子純屬不言而喻的事情。
沒有幾天孩子就夭折了,不久他的妻子也随之死去,留下他一個人成為鳏夫。
于是對于三十六歲的鳏夫而言,不僅男女婚事就此告終,就是對于女性他也不再感興趣。
直到他死為止,那就是說,還有二十年男子最佳的年華,這位自覺自願的苦行僧,再也沒有接觸過另外一個女人,隻是獻身于精神生活,獻身于宗教事業,隻是獻身于&ldquo學說&rdquo。
沉思中的聖弗朗西斯 但是一個人的肉體也和精神一樣要求發展。
誰若強使肉體壓抑,必然受到懲罰。
在人的塵世間的肉體内,每個器官出于本能都渴望着充分享受。
它本性所希望的欲念、鮮血希望有時能奔流得更加狂野,心髒希望跳動得更加熱烈,肺髒希望歡呼,肌肉希望活動,精液希望浪費。
誰若隻顧智力,經常阻礙這些生機勃勃的意願,盡量予以抵制,這些器官最後必然奮起反抗。
加爾文的肉體對付拘囚它的獄卒所進行的複仇殊為可怕:這個禁欲者這樣對待神經,就仿佛神經根本就不存在;這些神經就不斷地發明各種痛苦來對付它們的暴君,來向這個禁欲者證明它們的存在。
也許隻有少數腦力工作者曾經像加爾文那樣一輩子由于身體不好,疾病纏身而大受其苦。
一個毛病接着另一個毛病,毫不間斷。
加爾文的每封信幾乎都要報告他又受到新的疾病的陰險惡毒的襲擊。
一會兒是偏頭疼把他一連幾天撂倒在床上,一會兒又是胃疼、頭疼、痔瘡、腸絞痛、感冒、神經痙攣、口吐鮮血、膽囊結石和長了癰疽;一會兒發高燒,接着又發冷,關節炎和膀胱疼。
醫生得時時刻刻地守護着他。
因為在這個嬌氣脆弱的身體裡沒有一種器官不向他造反,不惡毒地讓他痛苦。
加爾文有一次呻吟着寫道:&ldquo我的健康真糟,使我生不如死。
&rdquo 但是這個男子把這句話選作他的座右銘:&ldquo積聚力量從絕望的深淵裡破土而出”這個人的妖魔一樣的精神力量絕不讓人奪走哪怕隻是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加爾文經常受他身體的阻礙,他便總是重新向他的身體證明,他具有精神的超強意志。
倘若他在發燒,無法爬上布道台,他就叫人用一乘轎子把他擡進教堂,在那裡布道。
倘若他不得不缺席市政委員會的會議,市政委員會的人員就到他家裡來聽取他的忠告。
他若發着寒熱躺在床上,在他冷得發僵、冷得顫抖的身上蓋上四五條焐熱了的被子,那麼在他床旁就坐着兩三名實習助手,他輪番向他們口授。
他若有一天到附近一家莊園去看望朋友,為了吸取更加自由的空氣,秘書們就乘車陪同前往。
剛到莊園,信使就趕回城裡。
他又執筆開始工作。
無法想像,加爾文會閑着什麼事也不做。
這是一個勤奮的妖魔,一輩子一刻不停地在工作。
家家戶戶還在酣睡,天未破曉,在夏努阿納大街他的辦公桌上台燈已經亮起;而到午夜之後,大家早就全都上床安寝,在他的窗前還一直亮着這盞仿佛永不熄滅的油燈。
他工作的成績難以想像,人們都以為他是用四五個腦子在同時工作。
因為事實上的确如此。
這位總是疾病纏身的病人,在做着四五種職業的工作。
他那歇斯底裡的權力欲漸漸把許多職務抓在手裡,他的本職工作,擔任聖·彼耶爾大教堂的布道師,隻是衆多職務中的一種而已。
單單他在這座教堂裡宣講的布道詞就印制成冊,裝滿一個壁櫃,足夠一個抄寫員抄寫一輩子,盡管如此,這僅僅隻是他全集中的一小部分。
他是教會監理會的主席,沒有他就無法做出任何決議。
作為不計其數的神學書籍和論戰著作的作者,作為《聖經》的譯者,作為大學的締造者和神學院的發起人,作為市議會的常任顧問,作為宗教戰争中的總參謀部的政治官員,作為新教的首席外交官和主要組織者,這位&ldquo聖言部的部長&rdquo引導和領導他那神權政治國家的其他各部于一身。
他監視來自法國、蘇格蘭、英吉利和荷蘭的布道者們寫的報告,建立一種面向外國的宣傳,通過書籍印刷工人和書籍兜售商制造一個特務機構,延伸到全球各地。
他和其他新教的領袖進行讨論,和各國君王和外交官進行談判。
每天,幾乎每小時都有客人來自外國。
沒有一個大學生,沒有一個年輕的神學家途經日内瓦不去向加爾文請教,或者向他表示敬意。
他住的房子就像一個郵局,或者對于各種國家事務或個人私事常設的問訊處。
他有一次歎息着寫道,他想不起來,在他辦公時間會有兩個小時不受人騷擾。
他的親信每天會從最遠的國度,從匈牙利和波蘭寄信給他。
與此同時,不可勝數的人都來找他,求得他的幫助,為了得到靈魂上的幫助,要求和他個别談話。
不久有一個流亡者想在這裡住下,并把他的家眷帶來:加爾文為他募集金錢,幫他尋找住房,安排他的生計。
這裡有人想結婚,那裡又有人想離婚,兩者的道路都通向加爾文。
因為在日内瓦沒有一件宗教事務,可以在沒有得到他的首肯,他的忠告的情況下進行。
但是這種獨斷專行的樂趣,隻限于它自己的王國,隻限于宗教事務!然而對于加爾文而言,他的權力是無限的。
因為作為神權政治家他認為,世上一切事務都隸屬于神性事物和精神事物。
他霸氣十足地把全城所有事情都置于他堅強無情的手掌之下:幾乎沒有一天,在市議會的記錄裡沒有這樣一條附注:此事須請問加爾文大師。
沒有一件事情,能被這雙一刻不停地在警覺審視的眼睛所疏忽,所忽視。
人們不得不把這個不停活動的大腦贊為奇迹,這樣一種精神上的禁欲主義不是同時也意味着一種巨大的危險嗎!因為誰若這樣完完全全地放棄個人生活的享受,也會把這種&mdash&mdash在他身上可是自願的&mdash&mdash放棄,變成其他所有人的法律和标準,對他而言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卻變成有違自然的事情強加在别人身上。
禁欲主義者曆來是最為危險的專制暴君的典型,羅伯斯庇爾便是一例。
誰若自己不充分歡快地享受人性的歡樂,便永遠會毫無人性地對待别人。
但是嚴加管束和冷酷無情乃是加爾文學說大廈的基礎。
根據加爾文的理解,人根本沒有權利昂首挺胸、直視前方、良心坦蕩、心情歡快地走過我們的世界。
人應該不斷處于&ldquo害怕上帝&rdquo的狀況下,彎腰低頭,謙卑愧悔,感到自己缺點累累,無可救藥。
從一開始,加爾文的清教徒的道德就把心情歡快、大大方方地享受這一概念和&ldquo罪惡&rdquo的概念等同起來。
一切使我們塵世間的生活得到修飾,顯得生機盎然的東西,一切想使靈魂幸福地得到放松,得到高揚、解脫和松快的東西&mdash&mdash也就是說首先是藝術&mdash&mdash加爾文的清教徒的道德都鄙夷不屑地斥為虛榮,令人厭惡,完全多餘。
加爾文甚至毫無例外地把他自己意識形态上的就事論事的勁頭,都帶到宗教的王國中去,而自
這樣絕對的杜絕情欲和永無青春是體現加爾文性格的最本質的特點。
因此對他的學說而言,他也就變成最危險的人,這毫不足奇。
因為當其他的宗教改革家們認為,最忠實地為上帝服務的辦法,便是滿懷感激之忱,把人生的一切饋贈全都從上帝手裡接收過來,作為身體健壯的正常人,享受健康,樂享人生。
茨文利在第一次擔任牧師時馬上就留下一個私生子,路德有一次哈哈大笑地說出這句話來:&ldquo要是老婆不幹,就讓使女幹嘛。
&rdquo他們大吃大喝,縱聲大笑,而在加爾文身上,一切肉欲的沖動全都壓抑下去,或者隻留下影子似的一層痕迹。
作為一個狂熱的知識分子,他完完全全隻生活在文字和精神之中,隻有邏輯清晰明确之物對他來說是真實的,隻有規規矩矩的東西他才理解,并且容忍;不規矩的東西,永遠遭他排斥。
一切使人陶醉,使人心醉神迷的東西,不論是美酒、女人、藝術或者上帝在人間的任何賜予,這位狂熱的保持冷靜的人,從不要求從中得到歡樂,或得到過歡樂。
隻有絕無僅有的一次,為了滿足《聖經》的要求,他前去求婚。
而這次求婚進行得像演戲一樣,幹巴巴就事論事,冷漠異常,就仿佛他去訂購書本或者購買一頂新的四角帽。
加爾文不是自己去尋找新娘,而是委托他的朋友們,給他選擇一位合适的太太。
這個對肉欲深惡痛絕的男子,差一點碰上一個淫蕩的女孩。
加爾文大失所望,最後娶了一個經他說服、皈依新教者的遺孀為妻。
但是命運決定他無緣得到幸福或者使人幸福,他的妻子為他生下的惟一的孩子,難以存活。
人們幾乎要說,他身上的血這樣蒼白,他的感官這樣冷淡,生下這樣的孩子純屬不言而喻的事情。
沒有幾天孩子就夭折了,不久他的妻子也随之死去,留下他一個人成為鳏夫。
于是對于三十六歲的鳏夫而言,不僅男女婚事就此告終,就是對于女性他也不再感興趣。
直到他死為止,那就是說,還有二十年男子最佳的年華,這位自覺自願的苦行僧,再也沒有接觸過另外一個女人,隻是獻身于精神生活,獻身于宗教事業,隻是獻身于&ldquo學說&rdquo。
沉思中的聖弗朗西斯 但是一個人的肉體也和精神一樣要求發展。
誰若強使肉體壓抑,必然受到懲罰。
在人的塵世間的肉體内,每個器官出于本能都渴望着充分享受。
它本性所希望的欲念、鮮血希望有時能奔流得更加狂野,心髒希望跳動得更加熱烈,肺髒希望歡呼,肌肉希望活動,精液希望浪費。
誰若隻顧智力,經常阻礙這些生機勃勃的意願,盡量予以抵制,這些器官最後必然奮起反抗。
加爾文的肉體對付拘囚它的獄卒所進行的複仇殊為可怕:這個禁欲者這樣對待神經,就仿佛神經根本就不存在;這些神經就不斷地發明各種痛苦來對付它們的暴君,來向這個禁欲者證明它們的存在。
也許隻有少數腦力工作者曾經像加爾文那樣一輩子由于身體不好,疾病纏身而大受其苦。
一個毛病接着另一個毛病,毫不間斷。
加爾文的每封信幾乎都要報告他又受到新的疾病的陰險惡毒的襲擊。
一會兒是偏頭疼把他一連幾天撂倒在床上,一會兒又是胃疼、頭疼、痔瘡、腸絞痛、感冒、神經痙攣、口吐鮮血、膽囊結石和長了癰疽;一會兒發高燒,接着又發冷,關節炎和膀胱疼。
醫生得時時刻刻地守護着他。
因為在這個嬌氣脆弱的身體裡沒有一種器官不向他造反,不惡毒地讓他痛苦。
加爾文有一次呻吟着寫道:&ldquo我的健康真糟,使我生不如死。
&rdquo 但是這個男子把這句話選作他的座右銘:&ldquo積聚力量從絕望的深淵裡破土而出”這個人的妖魔一樣的精神力量絕不讓人奪走哪怕隻是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加爾文經常受他身體的阻礙,他便總是重新向他的身體證明,他具有精神的超強意志。
倘若他在發燒,無法爬上布道台,他就叫人用一乘轎子把他擡進教堂,在那裡布道。
倘若他不得不缺席市政委員會的會議,市政委員會的人員就到他家裡來聽取他的忠告。
他若發着寒熱躺在床上,在他冷得發僵、冷得顫抖的身上蓋上四五條焐熱了的被子,那麼在他床旁就坐着兩三名實習助手,他輪番向他們口授。
他若有一天到附近一家莊園去看望朋友,為了吸取更加自由的空氣,秘書們就乘車陪同前往。
剛到莊園,信使就趕回城裡。
他又執筆開始工作。
無法想像,加爾文會閑着什麼事也不做。
這是一個勤奮的妖魔,一輩子一刻不停地在工作。
家家戶戶還在酣睡,天未破曉,在夏努阿納大街他的辦公桌上台燈已經亮起;而到午夜之後,大家早就全都上床安寝,在他的窗前還一直亮着這盞仿佛永不熄滅的油燈。
他工作的成績難以想像,人們都以為他是用四五個腦子在同時工作。
因為事實上的确如此。
這位總是疾病纏身的病人,在做着四五種職業的工作。
他那歇斯底裡的權力欲漸漸把許多職務抓在手裡,他的本職工作,擔任聖·彼耶爾大教堂的布道師,隻是衆多職務中的一種而已。
單單他在這座教堂裡宣講的布道詞就印制成冊,裝滿一個壁櫃,足夠一個抄寫員抄寫一輩子,盡管如此,這僅僅隻是他全集中的一小部分。
他是教會監理會的主席,沒有他就無法做出任何決議。
作為不計其數的神學書籍和論戰著作的作者,作為《聖經》的譯者,作為大學的締造者和神學院的發起人,作為市議會的常任顧問,作為宗教戰争中的總參謀部的政治官員,作為新教的首席外交官和主要組織者,這位&ldquo聖言部的部長&rdquo引導和領導他那神權政治國家的其他各部于一身。
他監視來自法國、蘇格蘭、英吉利和荷蘭的布道者們寫的報告,建立一種面向外國的宣傳,通過書籍印刷工人和書籍兜售商制造一個特務機構,延伸到全球各地。
他和其他新教的領袖進行讨論,和各國君王和外交官進行談判。
每天,幾乎每小時都有客人來自外國。
沒有一個大學生,沒有一個年輕的神學家途經日内瓦不去向加爾文請教,或者向他表示敬意。
他住的房子就像一個郵局,或者對于各種國家事務或個人私事常設的問訊處。
他有一次歎息着寫道,他想不起來,在他辦公時間會有兩個小時不受人騷擾。
他的親信每天會從最遠的國度,從匈牙利和波蘭寄信給他。
與此同時,不可勝數的人都來找他,求得他的幫助,為了得到靈魂上的幫助,要求和他個别談話。
不久有一個流亡者想在這裡住下,并把他的家眷帶來:加爾文為他募集金錢,幫他尋找住房,安排他的生計。
這裡有人想結婚,那裡又有人想離婚,兩者的道路都通向加爾文。
因為在日内瓦沒有一件宗教事務,可以在沒有得到他的首肯,他的忠告的情況下進行。
但是這種獨斷專行的樂趣,隻限于它自己的王國,隻限于宗教事務!然而對于加爾文而言,他的權力是無限的。
因為作為神權政治家他認為,世上一切事務都隸屬于神性事物和精神事物。
他霸氣十足地把全城所有事情都置于他堅強無情的手掌之下:幾乎沒有一天,在市議會的記錄裡沒有這樣一條附注:此事須請問加爾文大師。
沒有一件事情,能被這雙一刻不停地在警覺審視的眼睛所疏忽,所忽視。
人們不得不把這個不停活動的大腦贊為奇迹,這樣一種精神上的禁欲主義不是同時也意味着一種巨大的危險嗎!因為誰若這樣完完全全地放棄個人生活的享受,也會把這種&mdash&mdash在他身上可是自願的&mdash&mdash放棄,變成其他所有人的法律和标準,對他而言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卻變成有違自然的事情強加在别人身上。
禁欲主義者曆來是最為危險的專制暴君的典型,羅伯斯庇爾便是一例。
誰若自己不充分歡快地享受人性的歡樂,便永遠會毫無人性地對待别人。
但是嚴加管束和冷酷無情乃是加爾文學說大廈的基礎。
根據加爾文的理解,人根本沒有權利昂首挺胸、直視前方、良心坦蕩、心情歡快地走過我們的世界。
人應該不斷處于&ldquo害怕上帝&rdquo的狀況下,彎腰低頭,謙卑愧悔,感到自己缺點累累,無可救藥。
從一開始,加爾文的清教徒的道德就把心情歡快、大大方方地享受這一概念和&ldquo罪惡&rdquo的概念等同起來。
一切使我們塵世間的生活得到修飾,顯得生機盎然的東西,一切想使靈魂幸福地得到放松,得到高揚、解脫和松快的東西&mdash&mdash也就是說首先是藝術&mdash&mdash加爾文的清教徒的道德都鄙夷不屑地斥為虛榮,令人厭惡,完全多餘。
加爾文甚至毫無例外地把他自己意識形态上的就事論事的勁頭,都帶到宗教的王國中去,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