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曆史上的“革命群衆”
關燈
小
中
大
相對地發生武裝沖突的地步,我們看到,暴動者大部分仍屬于曾經攻占巴士底和圖伊勒裡宮的那些人所熟悉的行業:在這次事件中被捕和受控告的11693中,有554名石匠、510名裝修木匠、416名鞋匠、321名家具匠、285名鎖匠、286名裁縫、283名油漆匠和191名酒商[10]。
但是差别也是同樣驚人(如果不是更為驚人)的。
即使在2月,工資勞動者在起事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要比1789年大得多&mdash&mdash德·托凱維爾确曾認為革命的勝利者(至少到5月為止)是工人階級,而其唯一的犧牲者是資産階級[11]。
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然而,事實上卻是,在當時的暴動和騷動中起主要作用的工資勞動者和獨立工匠這時已經在他們自己的政治俱樂部中組織起來,在他們自己的旗幟和領袖的領導下前進,他們這時非但不再響應資産階級的思想和口号,而且已經深受新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12]。
路易·菲利普時代的工業革命帶動了鐵路和工業開始機械化。
我們在被捕的六月起義者當中發現,除傳統手工業和小作坊的裝修木匠、家具匠、鎖匠等之外,還有大約80名鐵路工人和257名機器匠的名字[13]。
正如1848年6月标志着工人和資産階級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沖突一樣,同時它也标志着無套褲黨最後的衰微和工資勞動者的興起,從此,工資勞動者就成了暴動中的新突擊隊和革命群衆中的主要成分。
我們發現在英國發生的過程也與此相類似,雖然它開始的時期較早。
在英國,18世紀的典型農村暴動和法國比起來,甚至更多的是起因于谷物、面粉或面包價格的高漲,其表現形式是各式各樣的直接行動&mdash&mdash從對于磨坊主、農場主或地方長官的人身攻擊,破壞籬笆、關卡栅欄、房屋或磨坊,劫奪儲存的糧食和阻截食物運輸車輛,到農業工人、礦工和鄉村工匠在當地市鎮上的巨大示威。
這些活動當然會使我們想到同時期法國農民和鄉村商販所進行的類似活動;但是最為酷似的要算是普遍采用&ldquo群衆平價&rdquo或群衆限價的辦法,英國鄉村發生的這種事例似乎比法國還要多:僅在1766年一年間,據韋爾谟思博士記載,在全國市鎮和鄉村中發生的這類事例就不下22起[14],地方檔案所揭露的無疑更要多得多。
到19世紀,這種事件在都市社會中早就中止,唯有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鄉村地區,這種類型的暴動&mdash&mdash以及它對于群衆或&ldquo自然&rdquo制裁的強調&mdash&mdash還在一直繼續着。
時間可能最晚而規模肯定最大的這方面的事例,是1839年和1842年兩次在威爾士西部爆發的&ldquo裡貝卡暴動&rdquo&mdash&mdash表面上是反對通行稅征收卡,實際上卻反映了威爾士農民對于什一稅、&ldquo外國&rdquo地主、作威作福的地方長官、教會捐稅、高額地租以及新濟貧法的積憤[15]。
這兩次暴動雖然時間晚,但仍然與18世紀末某些法國的城鄉暴動和騷亂有驚人的相似之處&mdash&mdash暴動者的宣傳和裝束都采用了傳統的形式[16],不時出現當地的領袖或&ldquo裡貝卡&rdquo[17];在破壞通行稅征收卡和濟貧院時明确提出&ldquo自然制裁&rdquo的口号;農夫和農業工人采取聯合行動;暴動好像燎原的烈火般從一個地區自發地蔓延到另一個地區[18]。
但是,新的社會力量已經在起作用;&ldquo裡貝卡&rdquo夜間鬧劇的停止和群衆集會以及向國會請願的代之而起,肯定是十分有意義的&mdash&mdash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并不是因為政府的鎮壓奏效,而是由于在雇工堅持要實現自己的特殊要求時,農場主改變了他們的心意[19]。
英國城市暴動性質的改變,也是由于社會階級關系發生了類似的變化。
在18世紀,盡管涉及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始終保存着一種令人聯想到法國暴動的類型。
除了最大的都市以外,在市鎮和一切其他城市中流行的形式始終是食物暴動。
在倫敦,它很少采取這種形式,雖然食物價格的高昂可能是引起騷動的原因之一[20]。
由于曆史學家經常重複托利黨或威爾克斯派&ldquo暴民&rdquo的時髦名詞,所以這些騷動的真正性質往往被模糊了,同時也模糊了這一事實:參加運動的群衆具有自己的社會特征,推動他們的是各種特定不滿
但是差别也是同樣驚人(如果不是更為驚人)的。
即使在2月,工資勞動者在起事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要比1789年大得多&mdash&mdash德·托凱維爾确曾認為革命的勝利者(至少到5月為止)是工人階級,而其唯一的犧牲者是資産階級[11]。
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然而,事實上卻是,在當時的暴動和騷動中起主要作用的工資勞動者和獨立工匠這時已經在他們自己的政治俱樂部中組織起來,在他們自己的旗幟和領袖的領導下前進,他們這時非但不再響應資産階級的思想和口号,而且已經深受新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12]。
路易·菲利普時代的工業革命帶動了鐵路和工業開始機械化。
我們在被捕的六月起義者當中發現,除傳統手工業和小作坊的裝修木匠、家具匠、鎖匠等之外,還有大約80名鐵路工人和257名機器匠的名字[13]。
正如1848年6月标志着工人和資産階級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沖突一樣,同時它也标志着無套褲黨最後的衰微和工資勞動者的興起,從此,工資勞動者就成了暴動中的新突擊隊和革命群衆中的主要成分。
我們發現在英國發生的過程也與此相類似,雖然它開始的時期較早。
在英國,18世紀的典型農村暴動和法國比起來,甚至更多的是起因于谷物、面粉或面包價格的高漲,其表現形式是各式各樣的直接行動&mdash&mdash從對于磨坊主、農場主或地方長官的人身攻擊,破壞籬笆、關卡栅欄、房屋或磨坊,劫奪儲存的糧食和阻截食物運輸車輛,到農業工人、礦工和鄉村工匠在當地市鎮上的巨大示威。
這些活動當然會使我們想到同時期法國農民和鄉村商販所進行的類似活動;但是最為酷似的要算是普遍采用&ldquo群衆平價&rdquo或群衆限價的辦法,英國鄉村發生的這種事例似乎比法國還要多:僅在1766年一年間,據韋爾谟思博士記載,在全國市鎮和鄉村中發生的這類事例就不下22起[14],地方檔案所揭露的無疑更要多得多。
到19世紀,這種事件在都市社會中早就中止,唯有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鄉村地區,這種類型的暴動&mdash&mdash以及它對于群衆或&ldquo自然&rdquo制裁的強調&mdash&mdash還在一直繼續着。
時間可能最晚而規模肯定最大的這方面的事例,是1839年和1842年兩次在威爾士西部爆發的&ldquo裡貝卡暴動&rdquo&mdash&mdash表面上是反對通行稅征收卡,實際上卻反映了威爾士農民對于什一稅、&ldquo外國&rdquo地主、作威作福的地方長官、教會捐稅、高額地租以及新濟貧法的積憤[15]。
這兩次暴動雖然時間晚,但仍然與18世紀末某些法國的城鄉暴動和騷亂有驚人的相似之處&mdash&mdash暴動者的宣傳和裝束都采用了傳統的形式[16],不時出現當地的領袖或&ldquo裡貝卡&rdquo[17];在破壞通行稅征收卡和濟貧院時明确提出&ldquo自然制裁&rdquo的口号;農夫和農業工人采取聯合行動;暴動好像燎原的烈火般從一個地區自發地蔓延到另一個地區[18]。
但是,新的社會力量已經在起作用;&ldquo裡貝卡&rdquo夜間鬧劇的停止和群衆集會以及向國會請願的代之而起,肯定是十分有意義的&mdash&mdash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并不是因為政府的鎮壓奏效,而是由于在雇工堅持要實現自己的特殊要求時,農場主改變了他們的心意[19]。
英國城市暴動性質的改變,也是由于社會階級關系發生了類似的變化。
在18世紀,盡管涉及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始終保存着一種令人聯想到法國暴動的類型。
除了最大的都市以外,在市鎮和一切其他城市中流行的形式始終是食物暴動。
在倫敦,它很少采取這種形式,雖然食物價格的高昂可能是引起騷動的原因之一[20]。
由于曆史學家經常重複托利黨或威爾克斯派&ldquo暴民&rdquo的時髦名詞,所以這些騷動的真正性質往往被模糊了,同時也模糊了這一事實:參加運動的群衆具有自己的社會特征,推動他們的是各種特定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