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革命活動的産生
關燈
小
中
大
時期的巴黎各區》(E.Mellié,LesSectionsdeParispendantlaRévolutionFrançaise),1898年巴黎版,第145頁。
[28]僅在1794年5月到6月間,巴黎就有39個這樣的社團被封閉〔亞·索布爾:《羅伯斯庇爾和1793年至1794年的群衆運動》(&ldquoRobespierreandthePopularMovementof1793&mdash4&rdquo),載1954年5月号《今昔》,第69頁〕。
[29]參閱本書第147頁。
[30]參閱本書第167&mdash169頁。
[31]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8卷,第373頁;《關于聖日耳曼修道院事件》,國立圖書館文件:Lb391882;馬·羅夫:《1789年6月30日和8月30日暴動中的巴黎工人》,載《法國革命》,第63期,1912年7月至12月,第430&mdash454頁。
[32]參閱本書第53&mdash56頁。
[33]參閱本書第75&mdash78頁。
[34]警察局在1793年至1794年往往到格累夫廣場探聽無套褲黨人的意見;然而,以後在1795年,人們常做這種活動的中心似已向北移到聖馬丁門和聖丹尼門(參看卡隆和奧拉爾搜集的這一時期的警察報告,散見各處)。
[35]警察局檔案館文件:Aa153,對開本第6頁;國家檔案館文件:F74707,第2号卷;F74735,第2号卷。
[36]參閱本書附錄四。
[37]累維伊揚騷動和1793年的雜貨騷動發生在星期一;1789年的巴黎革命開始于一個星期日;1791年7月馬爾斯教場示威在一個星期日舉行;1793年6月2日(反吉倫德黨革命中有決定性的一天)也是一個星期日;另一方面,1792年8月10日則是星期五。
[38]考斯道夫·博爾:《1789年的共濟會叛亂》(G.Bord,&ldquoLdConspirationmaçonniquede1789&rdquo),載《通信雜志》,1906年5月10日和25日,第521&mdash544、757&mdash767頁。
[39]國家檔案館文件:Y11033,15101。
[40]國家檔案館文件:Z24691。
[41]參閱卡隆:《九月大屠殺》,第6頁。
[42]考斯道夫·勒朋:《法國革命和革命心理》(G.Lebon,LaRévolutionfrançaiseetlapsychologiedesrévolution),1912年巴黎版,第55&mdash61、89&mdash93頁。
同一作者:《群衆心理》(Psychologiedesfoules),1895年巴黎版。
[43]勒菲富爾:《革命群衆》(Foulesrévolutionnaires),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1卷(1934年7月),第1&mdash26頁;由《法國革命研究》重登(1954年巴黎版),第271&mdash287頁。
雖然勒菲富爾的研究主要是關于1789年的,他的結論卻一般可以應用于1787年至1795年的整個時期。
本章的讨論内容主要是我從他那裡得來的啟發。
[44]勒菲富爾:《革命群衆》,第272頁。
[45]例如,馬爾斯教場示威初期,兩個不知名的人被發現藏匿在祖國之壇下面,再如1792年8月10日瑞士近衛軍士兵的&ldquo背信&rdquo,他們出乎意料地向馬賽人開了槍。
這兩件事情都引起了驚恐和挑起了殺戮。
[46]勒菲富爾:《革命群衆》,第279頁。
[47]參閱本書第52&mdash62頁。
[48]參閱本書第77頁以下。
[49]國家檔案館文件:W76,78;圖埃特伊:《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曆史手稿資料總目》,第11卷,第1&mdash171号。
[50]喬治·勒菲富爾:《1789年的大恐怖》。
[51]&ldquo當時有一種可怕的陰謀,有3萬人準備在匪徒支持之下于14日夜間進入首都&rdquo(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8卷,第395頁)。
并可參看博勒帕勒爵士在1789年8月發表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聲言聖母山區失業者正在構築工事以便對準巴黎架設大炮(《給小馬杜林區諸位先生的報告》,國立圖書館文件:Lb40285)。
[52]《雜談》,第24期,1791年7月6日,第3頁。
[53]饒勒斯:《社會主義的法國大革命史》,第3卷,第388頁;《人民之友》,第422期,1791年4月7日,第6頁。
當然,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在最初幾年,反革命分子曾企圖在郊區的工資勞動者、特别是在救濟工場的失業者中間煽起不滿&mdash&mdash對革命和新政權不滿;雖然當局和民主派把這個問題看得很嚴重,但是,反革命分子并沒有獲得多大的成功。
〔參看埃·塔爾累:《制憲議會時期的工人階級和反革命派》(E.Tarlé,&ldquoLaClasseouvriéreetleparticontre-révolutionnairesouslaConstituante&rdquo),載《法國革命》,第57期(1909年),第304&mdash326、385&mdash404頁;和拙著《巴黎工資勞動者》(ParisianWage-Earners),第1卷,第260&mdash269頁〕。
[54]國家檔案館文件:DXXIXb33,第348号,對開本第26頁。
[55]國家檔案館文件:DXXIXb33,第347号,對開本第9&mdash10頁。
[56]羅·克·科伯:《共和國第二年風月的軍事陰謀》(R.C.Cobb,&ldquoLeComplotmilitairedeventôseanⅡ&rdquo),載《巴黎與法蘭西島》(ParisetÎle-de-France),第7期(1956年),第221&mdash250頁。
[57]參閱本書第173&mdash178頁。
有産者的恐懼轉而在監獄犯人中引起了恐懼,他們害怕1792年9月事件的重演。
[58]參閱本書第59&mdash61頁。
[59]例如,可參看日·耳·塔爾蒙:《極權主義民主的起源》(J.L.Talmon,TheOriginsofTotalitarianDemocracy)(1952年倫敦版)。
這本書把革命說成是盧梭、馬布雷、摩雷利等人的思想和他們的信徒(羅伯斯庇爾、聖鞠斯特及其他)的思想和行為的必然結果,這些人&ldquo受到了一種全面革新的革命力量,和一種有意識地按照一種合理的終極的标準來改造社會的思想的推動&rdquo。
[60]《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7卷,第229頁。
[61]卡隆:《九月大屠殺》,第435&mdash445頁。
[62]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ldquoLaTaxationpopulairedemai1775àParisetdanslarégionparisienn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43期,1956年,第148頁。
[63]參閱本書第24&mdash25頁。
[64]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第177頁。
[65]喬治·勒菲富爾:《1789年的大恐怖》,第111&mdash117、141頁;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第147&mdash160頁。
[66]參閱本書第134頁以下。
[67]例如,杜昂耳&mdash&mdash以前的一個制鎖匠和幾個關卡縱火案中的首領&mdash&mdash向一個見證人說,&ldquo他們是奉命這樣做的,并且還要完成别的任務”在聖馬丁關卡,一個騷動者用這樣的話斥責另一個人:&ldquo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放火,因為有這樣的命令,但我們不能搶劫,因為命令禁止我們這樣做”在布朗希關卡,一個男子要大家安靜下來聽&ldquo羅亞爾宮來的命令&rdquo(國家檔案館文件:Z1a886)。
[68]《警察局刑事審訊記錄&hellip&hellip》,第81号證人;《美洲人富尼葉的秘密回憶錄》。
[69]國家檔案館文件:Z13981,13454。
[70]國家檔案館文件:Z1a886。
[71]《警察局刑事審訊記錄&hellip&hellip》,第81&mdash82号證人。
[72]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148,對開本第30頁。
[73]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69,對開本第296頁。
在一般認為騷動從那裡開始發生的倫巴底大街上,警察選出糧食市場區賣魚婦阿尼埃斯·貝爾娜作為特别注意和懲罰的對象;她之後被判處兩年徒刑(參閱本書第185&mdash186頁)。
[74]羅·科伯和喬·魯德:《巴黎革命最後一次群衆運動:共和國第三年芽月和牧月事件》,第279頁,注2。
[75]我們在1791年7月的馬爾斯教場運動中發現了最早的這類情況:在各區因抗議國民自衛軍暴行而被捕的人當中,有3個人是巴士底攻克者(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85,對開本第85&mdash86頁;167,對開本第460頁;206,對開本第370&mdash372頁)。
[76]國家檔案館文件:Y11141(對于厄爾省日雇工湯通太太的審訊)。
[28]僅在1794年5月到6月間,巴黎就有39個這樣的社團被封閉〔亞·索布爾:《羅伯斯庇爾和1793年至1794年的群衆運動》(&ldquoRobespierreandthePopularMovementof1793&mdash4&rdquo),載1954年5月号《今昔》,第69頁〕。
[29]參閱本書第147頁。
[30]參閱本書第167&mdash169頁。
[31]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8卷,第373頁;《關于聖日耳曼修道院事件》,國立圖書館文件:Lb391882;馬·羅夫:《1789年6月30日和8月30日暴動中的巴黎工人》,載《法國革命》,第63期,1912年7月至12月,第430&mdash454頁。
[32]參閱本書第53&mdash56頁。
[33]參閱本書第75&mdash78頁。
[34]警察局在1793年至1794年往往到格累夫廣場探聽無套褲黨人的意見;然而,以後在1795年,人們常做這種活動的中心似已向北移到聖馬丁門和聖丹尼門(參看卡隆和奧拉爾搜集的這一時期的警察報告,散見各處)。
[35]警察局檔案館文件:Aa153,對開本第6頁;國家檔案館文件:F74707,第2号卷;F74735,第2号卷。
[36]參閱本書附錄四。
[37]累維伊揚騷動和1793年的雜貨騷動發生在星期一;1789年的巴黎革命開始于一個星期日;1791年7月馬爾斯教場示威在一個星期日舉行;1793年6月2日(反吉倫德黨革命中有決定性的一天)也是一個星期日;另一方面,1792年8月10日則是星期五。
[38]考斯道夫·博爾:《1789年的共濟會叛亂》(G.Bord,&ldquoLdConspirationmaçonniquede1789&rdquo),載《通信雜志》,1906年5月10日和25日,第521&mdash544、757&mdash767頁。
[39]國家檔案館文件:Y11033,15101。
[40]國家檔案館文件:Z24691。
[41]參閱卡隆:《九月大屠殺》,第6頁。
[42]考斯道夫·勒朋:《法國革命和革命心理》(G.Lebon,LaRévolutionfrançaiseetlapsychologiedesrévolution),1912年巴黎版,第55&mdash61、89&mdash93頁。
同一作者:《群衆心理》(Psychologiedesfoules),1895年巴黎版。
[43]勒菲富爾:《革命群衆》(Foulesrévolutionnaires),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1卷(1934年7月),第1&mdash26頁;由《法國革命研究》重登(1954年巴黎版),第271&mdash287頁。
雖然勒菲富爾的研究主要是關于1789年的,他的結論卻一般可以應用于1787年至1795年的整個時期。
本章的讨論内容主要是我從他那裡得來的啟發。
[44]勒菲富爾:《革命群衆》,第272頁。
[45]例如,馬爾斯教場示威初期,兩個不知名的人被發現藏匿在祖國之壇下面,再如1792年8月10日瑞士近衛軍士兵的&ldquo背信&rdquo,他們出乎意料地向馬賽人開了槍。
這兩件事情都引起了驚恐和挑起了殺戮。
[46]勒菲富爾:《革命群衆》,第279頁。
[47]參閱本書第52&mdash62頁。
[48]參閱本書第77頁以下。
[49]國家檔案館文件:W76,78;圖埃特伊:《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曆史手稿資料總目》,第11卷,第1&mdash171号。
[50]喬治·勒菲富爾:《1789年的大恐怖》。
[51]&ldquo當時有一種可怕的陰謀,有3萬人準備在匪徒支持之下于14日夜間進入首都&rdquo(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8卷,第395頁)。
并可參看博勒帕勒爵士在1789年8月發表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聲言聖母山區失業者正在構築工事以便對準巴黎架設大炮(《給小馬杜林區諸位先生的報告》,國立圖書館文件:Lb40285)。
[52]《雜談》,第24期,1791年7月6日,第3頁。
[53]饒勒斯:《社會主義的法國大革命史》,第3卷,第388頁;《人民之友》,第422期,1791年4月7日,第6頁。
當然,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在最初幾年,反革命分子曾企圖在郊區的工資勞動者、特别是在救濟工場的失業者中間煽起不滿&mdash&mdash對革命和新政權不滿;雖然當局和民主派把這個問題看得很嚴重,但是,反革命分子并沒有獲得多大的成功。
〔參看埃·塔爾累:《制憲議會時期的工人階級和反革命派》(E.Tarlé,&ldquoLaClasseouvriéreetleparticontre-révolutionnairesouslaConstituante&rdquo),載《法國革命》,第57期(1909年),第304&mdash326、385&mdash404頁;和拙著《巴黎工資勞動者》(ParisianWage-Earners),第1卷,第260&mdash269頁〕。
[54]國家檔案館文件:DXXIXb33,第348号,對開本第26頁。
[55]國家檔案館文件:DXXIXb33,第347号,對開本第9&mdash10頁。
[56]羅·克·科伯:《共和國第二年風月的軍事陰謀》(R.C.Cobb,&ldquoLeComplotmilitairedeventôseanⅡ&rdquo),載《巴黎與法蘭西島》(ParisetÎle-de-France),第7期(1956年),第221&mdash250頁。
[57]參閱本書第173&mdash178頁。
有産者的恐懼轉而在監獄犯人中引起了恐懼,他們害怕1792年9月事件的重演。
[58]參閱本書第59&mdash61頁。
[59]例如,可參看日·耳·塔爾蒙:《極權主義民主的起源》(J.L.Talmon,TheOriginsofTotalitarianDemocracy)(1952年倫敦版)。
這本書把革命說成是盧梭、馬布雷、摩雷利等人的思想和他們的信徒(羅伯斯庇爾、聖鞠斯特及其他)的思想和行為的必然結果,這些人&ldquo受到了一種全面革新的革命力量,和一種有意識地按照一種合理的終極的标準來改造社會的思想的推動&rdquo。
[60]《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7卷,第229頁。
[61]卡隆:《九月大屠殺》,第435&mdash445頁。
[62]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ldquoLaTaxationpopulairedemai1775àParisetdanslarégionparisienn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43期,1956年,第148頁。
[63]參閱本書第24&mdash25頁。
[64]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第177頁。
[65]喬治·勒菲富爾:《1789年的大恐怖》,第111&mdash117、141頁;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第147&mdash160頁。
[66]參閱本書第134頁以下。
[67]例如,杜昂耳&mdash&mdash以前的一個制鎖匠和幾個關卡縱火案中的首領&mdash&mdash向一個見證人說,&ldquo他們是奉命這樣做的,并且還要完成别的任務”在聖馬丁關卡,一個騷動者用這樣的話斥責另一個人:&ldquo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放火,因為有這樣的命令,但我們不能搶劫,因為命令禁止我們這樣做”在布朗希關卡,一個男子要大家安靜下來聽&ldquo羅亞爾宮來的命令&rdquo(國家檔案館文件:Z1a886)。
[68]《警察局刑事審訊記錄&hellip&hellip》,第81号證人;《美洲人富尼葉的秘密回憶錄》。
[69]國家檔案館文件:Z13981,13454。
[70]國家檔案館文件:Z1a886。
[71]《警察局刑事審訊記錄&hellip&hellip》,第81&mdash82号證人。
[72]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148,對開本第30頁。
[73]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69,對開本第296頁。
在一般認為騷動從那裡開始發生的倫巴底大街上,警察選出糧食市場區賣魚婦阿尼埃斯·貝爾娜作為特别注意和懲罰的對象;她之後被判處兩年徒刑(參閱本書第185&mdash186頁)。
[74]羅·科伯和喬·魯德:《巴黎革命最後一次群衆運動:共和國第三年芽月和牧月事件》,第279頁,注2。
[75]我們在1791年7月的馬爾斯教場運動中發現了最早的這類情況:在各區因抗議國民自衛軍暴行而被捕的人當中,有3個人是巴士底攻克者(警察總局檔案館文件:Aa85,對開本第85&mdash86頁;167,對開本第460頁;206,對開本第370&mdash372頁)。
[76]國家檔案館文件:Y11141(對于厄爾省日雇工湯通太太的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