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革命的前奏
關燈
小
中
大
群衆在新橋、商業橋(鄰接警察局)、聖安東門和林蔭道附近聚集在一起[35]。
傍晚6點到8點之間,騷動達到了高潮。
群衆沖進了累維伊揚的住宅,50名王家輕騎兵團的衛兵被趕開了,比前一天晚上規模更大的破壞重演了一次。
法蘭西警衛軍司令沙特勒公爵下令開槍,于是在窗戶邊和屋頂下擠滿幾千人的狹窄街道上展開了大屠殺。
盡管如此,群衆毫不退縮,高呼&ldquo自由&hellip&hellip我們決不讓步!&rdquo以進行反擊[36]。
有的人高呼:&ldquo第三等級萬歲!&rdquo甚至高呼:&ldquo國王萬歲!内克爾萬歲!&rdquo[37]鬥争一直堅持到8時;10時,梯魯·德·克羅納向國王報告:&ldquo局勢正在恢複平靜,在聖安東郊區,還沒有走散的隻有不多幾夥人了。
&rdquo[38]哈代擔心第二天還會重演這類事件,據他記載,暴動者在解散以前曾經宣布,&ldquo為了讓面包減價,明天還要舉行大暴動!&rdquo[39] 剩下的就是法律審判了。
4月29日,地毯工人吉爾伯和搬運工人布拉在格累夫廣場被絞死。
三星期以後,書記員馬利在聖安東門被絞死;還有一名婦女叫瑪麗-貞尼·特魯摩也被判絞刑,由于被發現有孕才得到緩刑,最後被赦免了。
另外5個人在累維伊揚的酒窖中喝醉了,犯了以暴力和辱罵抵抗軍隊的罪行,被系上足枷在聖安東門馬利的絞架旁邊示衆,以後被燙上烙印,送到船上終身服苦役。
其他26名被捕的人最後被釋放了。
大部分都是在三個月以後由于公衆的壓力而獲釋的[40]。
累維伊揚暴動中死傷的人數一直沒有确定。
為了避免進一步激怒輿論,當局謹慎地少報了犧牲者的數字,這樣一來,便引起了種種胡亂的傳說和揣測。
裡姆地區貴族代表西勒裡侯爵在向他的選民報告發生的事件時,估計被殺死的人有&ldquo幾百人&rdquo[41]。
哈代估計的人數更多,有900人以上[42]。
另一個作者談到單單在蒙特婁街一座房子的花園裡就有七八十具屍體[43]。
與此相對照,各警務委員的報告說死亡者隻有25人,受傷者隻有22人[44]。
這些數字幾乎可以肯定說是不完全的,雖然我們無法對它們加以糾正。
然而,盡管有這些缺陷,這類報告仍然有助于我們确定暴動者的身份和與騷亂最有直接關系的地區。
曆史學家在後一點上的意見還沒有能趨于一緻。
饒勒斯認為大部分暴動者是從聖安東郊區那邊來的[45];而一位較近代的作家讓·科洛則認為,暴動者所受的主要煽動來自另一個一貫喜歡鬧事的聖馬瑟勒郊區[46]。
科洛的看法從古林的口供上得到了支持,這個被告在受審訊時告訴警察說:&ldquo乘機暴動的是聖馬瑟勒郊區的人,這是我聽我哥哥和别人說的。
&rdquo[47]但是,其他證據否定了這種說法&mdash&mdash不僅梯魯·德·克羅納的報告始終說暴動者大部分來自聖安東郊區[48],而且警務委員關于死傷及被捕者的報告也否定了這種說法。
這些報告或許是比較确實的。
事實上,在報告中提到住址的63個人中,隻有5個人住在聖馬瑟勒郊區[49]。
這看來符合事實&mdash&mdash當然,如果另有證據證明,在躲避子彈和逃脫偵緝方面,聖馬瑟勒區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大的本領或更好的運氣,那又當别論! 饒勒斯的論斷比較近于事實:在上述的63人中,我們知道隻有32人住在聖安東郊區&mdash&mdash顯然隻能勉強算是多數,可是如果把住在鄰接和緊密毗連的聖保羅區和聖日瓦區的人加上去,我們就可以說他們在有案可查的那些人中占絕對多數。
所以,大體上,這些暴動可以說主要是一次聖安東區事件,重要的煽動和最有力的支持來自聖安東區各地。
不過,由于累維伊揚發表的評論不隻對于聖安東郊區有重要意義,因此,騷亂事實上也就不難從鄰近教區得到支援&mdash&mdash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局部事件,它的反響并不像以前8月和9月事件那樣普遍。
累維伊揚暴動在大革命史上之所以是突出的,在于這些暴動代表工資勞動者的起義。
在我們所研究的這一時期的一切暴動中,隻有這些暴動是工資勞動者顯然起了主要作用,并且向作為一個社會集團的工資勞動者提出了号召(雖然提得還不夠明确)。
巴黎革命将看到各行業不止一次地同心協力為工資而進行鬥争&mdash&mdash如1791年和1794年&mdash&mdash但是它們從來沒有能采取過起義的形式。
在上一章提到&ldquo工人&rdquo這一名詞的意義以後,我們當然要慎重,不能認為哈代和梯魯·德·克羅納所用的&ldquo工人&rdquo一詞就一定意味着所說的那些人是在現代意義上的工資勞動者[50],但是,在這次事件中,這一名詞的意義卻基本上證明與現代的意義相吻合。
我們已經看到,示威者向碼頭、工場和公寓旅店中的工人發出了直接的特殊的号召;而對警察局報告的研究表明,在注明職業的75人(被捕者、受傷者或死者)中,不下于58個人是工資勞動者&mdash&mdash聖安東區小手工業幫工、聖保羅和聖日瓦區河岸工人、一般工人以及少數制造廠工人。
其餘的包括一個雕刻師、一個酒商、一個家具鋪老闆,還有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的騎士(這也許有些不協調)[51]。
他們當中有一個婦女&mdash&mdash據說是首領之一&mdash&mdash名字叫瑪麗-貞尼·特魯摩,她被認為曾經高呼:&ldquo啊,第三等級萬歲!&rdquo&ldquo打倒累維伊揚!&rdquo以此煽動暴動者焚燒和搶劫。
我們已經看到,這幾乎使她送掉性命[52]。
是什麼東西驅使這些幫工、體力勞動者和小工匠憤怒地參加這些暴亂和采取這樣奮不顧身的勇敢行動的呢?騷亂的直接原因當然很清楚:它直接産生自累維伊揚和亨利奧關于工資過高的&ldquo輕率&rdquo言論。
這兩個人是否如人們所普遍相信的那樣,真正主張減低工資;或者他們是否如替他們辯護的人所說的那樣,隻是歎息今不如昔[53];或者是否如他們自己所堅持的,他們從來沒有說過傳說的那些話[54],這些都沒有多大關系。
重要的是,聖安東郊區的工資勞動者認為他們說了些什麼,這些話對工人産生了什麼影響。
有些比較老實的被告在審訊時承認,驅使他們參加暴動的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工資似乎受到了威脅。
例如,馬具匠勒·勃朗承認他曾經沖進累維伊揚的住宅,把家具從窗子裡扔出去,他解釋自己參加示威的理由如下: 盡管他是因為愛看熱鬧,被人群擁到那裡去的,但他和這一區的其他工人一樣,對累維伊揚先生感到氣憤,因為累維伊揚在聖馬格裡特的第三等級會議中曾說:工人每天有15蘇就可以過活。
他還說:他廠子裡的工人每天掙20蘇,衣袋中裝着懷表,工人們不久就會比他還要有錢。
勒·勃朗又說(也許是含有深意地),告訴他這些話的就是他自己的雇主,羅克特街上一個有名的瓷器制造廠主奧列弗[55]。
當這些暴動發生在一個政局極端不穩定時期,當局必然會認為這不僅是關于工資問題的自發的騷亂。
既然所有被捕的工人看來都不像是領袖,那麼是誰通過收買或其他手段把他們煽動起來的呢?哈代提到暴動者的時候,把他們說成是&ldquo受到匪徒煽動的&hellip&hellip工人&rdquo[56];一本題為《略論4月28日事件》的小冊子的作者,指出這是一個貴族或教會的陰謀,在這個陰謀中: 大多數各行業的工人都不是主動參加的,有的受錢引誘,有的迫于暴力,才加入了暴徒的行列。
[57] 所有調查委員的報告都表明他們懷有暴動是由外人策動的先入之見;他們沒能夠從任何被捕者那裡得到關于這方面的滿意證據,于是在5月3日逮捕了修道院院長羅伊,在此以前,一般人都認為他是政府的密探和累維伊揚的私敵。
但是,事實證明他是一個使人失望的證人,所以幾天以後他就被釋放了[58]。
在警察局方面,認為有教會陰謀家從中策劃的這種意見似乎很有力量,因為當被告之一、造紙工人西裡葉供稱,在暴動發生幾天以後,有人在聖端諾累街上給了他錢時,警察局就問他&ldquo給他錢的是修道院院長還是别人&rdquo[59]。
不過,就像177
傍晚6點到8點之間,騷動達到了高潮。
群衆沖進了累維伊揚的住宅,50名王家輕騎兵團的衛兵被趕開了,比前一天晚上規模更大的破壞重演了一次。
法蘭西警衛軍司令沙特勒公爵下令開槍,于是在窗戶邊和屋頂下擠滿幾千人的狹窄街道上展開了大屠殺。
盡管如此,群衆毫不退縮,高呼&ldquo自由&hellip&hellip我們決不讓步!&rdquo以進行反擊[36]。
有的人高呼:&ldquo第三等級萬歲!&rdquo甚至高呼:&ldquo國王萬歲!内克爾萬歲!&rdquo[37]鬥争一直堅持到8時;10時,梯魯·德·克羅納向國王報告:&ldquo局勢正在恢複平靜,在聖安東郊區,還沒有走散的隻有不多幾夥人了。
&rdquo[38]哈代擔心第二天還會重演這類事件,據他記載,暴動者在解散以前曾經宣布,&ldquo為了讓面包減價,明天還要舉行大暴動!&rdquo[39] 剩下的就是法律審判了。
4月29日,地毯工人吉爾伯和搬運工人布拉在格累夫廣場被絞死。
三星期以後,書記員馬利在聖安東門被絞死;還有一名婦女叫瑪麗-貞尼·特魯摩也被判絞刑,由于被發現有孕才得到緩刑,最後被赦免了。
另外5個人在累維伊揚的酒窖中喝醉了,犯了以暴力和辱罵抵抗軍隊的罪行,被系上足枷在聖安東門馬利的絞架旁邊示衆,以後被燙上烙印,送到船上終身服苦役。
其他26名被捕的人最後被釋放了。
大部分都是在三個月以後由于公衆的壓力而獲釋的[40]。
累維伊揚暴動中死傷的人數一直沒有确定。
為了避免進一步激怒輿論,當局謹慎地少報了犧牲者的數字,這樣一來,便引起了種種胡亂的傳說和揣測。
裡姆地區貴族代表西勒裡侯爵在向他的選民報告發生的事件時,估計被殺死的人有&ldquo幾百人&rdquo[41]。
哈代估計的人數更多,有900人以上[42]。
另一個作者談到單單在蒙特婁街一座房子的花園裡就有七八十具屍體[43]。
與此相對照,各警務委員的報告說死亡者隻有25人,受傷者隻有22人[44]。
這些數字幾乎可以肯定說是不完全的,雖然我們無法對它們加以糾正。
然而,盡管有這些缺陷,這類報告仍然有助于我們确定暴動者的身份和與騷亂最有直接關系的地區。
曆史學家在後一點上的意見還沒有能趨于一緻。
饒勒斯認為大部分暴動者是從聖安東郊區那邊來的[45];而一位較近代的作家讓·科洛則認為,暴動者所受的主要煽動來自另一個一貫喜歡鬧事的聖馬瑟勒郊區[46]。
科洛的看法從古林的口供上得到了支持,這個被告在受審訊時告訴警察說:&ldquo乘機暴動的是聖馬瑟勒郊區的人,這是我聽我哥哥和别人說的。
&rdquo[47]但是,其他證據否定了這種說法&mdash&mdash不僅梯魯·德·克羅納的報告始終說暴動者大部分來自聖安東郊區[48],而且警務委員關于死傷及被捕者的報告也否定了這種說法。
這些報告或許是比較确實的。
事實上,在報告中提到住址的63個人中,隻有5個人住在聖馬瑟勒郊區[49]。
這看來符合事實&mdash&mdash當然,如果另有證據證明,在躲避子彈和逃脫偵緝方面,聖馬瑟勒區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大的本領或更好的運氣,那又當别論! 饒勒斯的論斷比較近于事實:在上述的63人中,我們知道隻有32人住在聖安東郊區&mdash&mdash顯然隻能勉強算是多數,可是如果把住在鄰接和緊密毗連的聖保羅區和聖日瓦區的人加上去,我們就可以說他們在有案可查的那些人中占絕對多數。
所以,大體上,這些暴動可以說主要是一次聖安東區事件,重要的煽動和最有力的支持來自聖安東區各地。
不過,由于累維伊揚發表的評論不隻對于聖安東郊區有重要意義,因此,騷亂事實上也就不難從鄰近教區得到支援&mdash&mdash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局部事件,它的反響并不像以前8月和9月事件那樣普遍。
累維伊揚暴動在大革命史上之所以是突出的,在于這些暴動代表工資勞動者的起義。
在我們所研究的這一時期的一切暴動中,隻有這些暴動是工資勞動者顯然起了主要作用,并且向作為一個社會集團的工資勞動者提出了号召(雖然提得還不夠明确)。
巴黎革命将看到各行業不止一次地同心協力為工資而進行鬥争&mdash&mdash如1791年和1794年&mdash&mdash但是它們從來沒有能采取過起義的形式。
在上一章提到&ldquo工人&rdquo這一名詞的意義以後,我們當然要慎重,不能認為哈代和梯魯·德·克羅納所用的&ldquo工人&rdquo一詞就一定意味着所說的那些人是在現代意義上的工資勞動者[50],但是,在這次事件中,這一名詞的意義卻基本上證明與現代的意義相吻合。
我們已經看到,示威者向碼頭、工場和公寓旅店中的工人發出了直接的特殊的号召;而對警察局報告的研究表明,在注明職業的75人(被捕者、受傷者或死者)中,不下于58個人是工資勞動者&mdash&mdash聖安東區小手工業幫工、聖保羅和聖日瓦區河岸工人、一般工人以及少數制造廠工人。
其餘的包括一個雕刻師、一個酒商、一個家具鋪老闆,還有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的騎士(這也許有些不協調)[51]。
他們當中有一個婦女&mdash&mdash據說是首領之一&mdash&mdash名字叫瑪麗-貞尼·特魯摩,她被認為曾經高呼:&ldquo啊,第三等級萬歲!&rdquo&ldquo打倒累維伊揚!&rdquo以此煽動暴動者焚燒和搶劫。
我們已經看到,這幾乎使她送掉性命[52]。
是什麼東西驅使這些幫工、體力勞動者和小工匠憤怒地參加這些暴亂和采取這樣奮不顧身的勇敢行動的呢?騷亂的直接原因當然很清楚:它直接産生自累維伊揚和亨利奧關于工資過高的&ldquo輕率&rdquo言論。
這兩個人是否如人們所普遍相信的那樣,真正主張減低工資;或者他們是否如替他們辯護的人所說的那樣,隻是歎息今不如昔[53];或者是否如他們自己所堅持的,他們從來沒有說過傳說的那些話[54],這些都沒有多大關系。
重要的是,聖安東郊區的工資勞動者認為他們說了些什麼,這些話對工人産生了什麼影響。
有些比較老實的被告在審訊時承認,驅使他們參加暴動的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工資似乎受到了威脅。
例如,馬具匠勒·勃朗承認他曾經沖進累維伊揚的住宅,把家具從窗子裡扔出去,他解釋自己參加示威的理由如下: 盡管他是因為愛看熱鬧,被人群擁到那裡去的,但他和這一區的其他工人一樣,對累維伊揚先生感到氣憤,因為累維伊揚在聖馬格裡特的第三等級會議中曾說:工人每天有15蘇就可以過活。
他還說:他廠子裡的工人每天掙20蘇,衣袋中裝着懷表,工人們不久就會比他還要有錢。
勒·勃朗又說(也許是含有深意地),告訴他這些話的就是他自己的雇主,羅克特街上一個有名的瓷器制造廠主奧列弗[55]。
當這些暴動發生在一個政局極端不穩定時期,當局必然會認為這不僅是關于工資問題的自發的騷亂。
既然所有被捕的工人看來都不像是領袖,那麼是誰通過收買或其他手段把他們煽動起來的呢?哈代提到暴動者的時候,把他們說成是&ldquo受到匪徒煽動的&hellip&hellip工人&rdquo[56];一本題為《略論4月28日事件》的小冊子的作者,指出這是一個貴族或教會的陰謀,在這個陰謀中: 大多數各行業的工人都不是主動參加的,有的受錢引誘,有的迫于暴力,才加入了暴徒的行列。
[57] 所有調查委員的報告都表明他們懷有暴動是由外人策動的先入之見;他們沒能夠從任何被捕者那裡得到關于這方面的滿意證據,于是在5月3日逮捕了修道院院長羅伊,在此以前,一般人都認為他是政府的密探和累維伊揚的私敵。
但是,事實證明他是一個使人失望的證人,所以幾天以後他就被釋放了[58]。
在警察局方面,認為有教會陰謀家從中策劃的這種意見似乎很有力量,因為當被告之一、造紙工人西裡葉供稱,在暴動發生幾天以後,有人在聖端諾累街上給了他錢時,警察局就問他&ldquo給他錢的是修道院院長還是别人&rdquo[59]。
不過,就像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