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革命前夕的巴黎
關燈
小
中
大
ash348頁。
布萊希所分析的1791年調查報告中,沒有這種工人。
[55]這是1791年的數字〔克·布洛和亞·圖埃特伊合著:《1790年至1791年的國民議會乞丐委員會的筆錄和報告》(C.BlochandA.Tuetey,Procès-vetbauxetrapportsducomitédemendicitédelaConstltuante,1790&mdash1791),1911年巴黎版,第482頁〕。
[56]拉斐德估計攻陷巴士底以後一周内巴黎的&ldquo外鄉人和無家可歸的人數在三萬以上”不過,這個數字也許由于黨派目的而被誇大了〔《拉斐德将軍的回憶錄、通信和手稿》(Mémoires,correspondanceetmanuscritsduGénéralLafayette),1837年巴黎版,6卷本,第1卷,第272&mdash273頁〕。
[57]《巴黎工資勞動者》,第1卷,第58頁和注83。
[58]阿·富蘭克林:《舊時代的私人生活:如何成為雇主》,第90&mdash95、173&mdash217頁。
[59]拉布魯薩教授指出:食物和其他群衆消費必需品的價格在1726年至1741年和1771年至1789年這兩段時期之間上漲了62%,名義工資同時期隻增加了22%〔拉布魯薩:《18世紀法國的物價和稅收變動研究》(C.-E.Labrousse,EsquissedumouvementdesprixetdesrevenusenFranceauⅩⅧesiècle),第2卷,第597&mdash608頁〕。
[60]弗·芬克-布倫泰諾:《舊制度下的工人問題》。
[61]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33頁。
[62]阿·富蘭克林:《13世紀以來巴黎各手工藝行業辭典》(A.Franklin,Dictionnairedesarts,métiersetprofessionsexercésdansParisdepuisleⅩⅢesiècle),1906年巴黎版,第372頁。
[63]阿·富蘭克林:《13世紀以來巴黎各手工藝行業辭典》,第573頁。
[64]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3卷,第281頁。
[65]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6卷,第149&mdash150頁。
[66]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6卷,第315頁。
[67]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34頁。
[68]國家檔案館文件:Y13016(1789年6月12日)。
[69]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47頁。
[70]喬·魯德:《法國革命時期巴黎的物價、工資和群衆運動》(&ldquoPrices,WagesandPopularMovementsinParisduringtheFrenchRévolution&rdquo),載《經濟史評論》(Econ.Hist.Rev.),1954年,第6卷,第3期,第248頁。
但是,由于在舊制度下有許多天節日,所以工人的平均&ldquo有效&rdquo工資遠比這些數目為少:這些節日每年達到111天左右(同上)。
并可參看附錄七。
[71]拉布魯薩:《18世紀法國的物價和稅收變動研究》,第2卷,第597&mdash608頁;勒菲富爾:《物價變動和法國革命的起因》(G.Lefebvre,&ldquoLeMouvementdesprixetlesOriginesdelaRévolutionfrançais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4卷(1937年),第289&mdash329頁。
[72]這種趨勢明顯地反映在流傳下來的幾份外省工資勞動者的《陳情表》上。
在巴黎沒有這種證據,因為有特殊的規定,把工資勞動者和小有産者排除在巴黎人預備會議之外(沙森:《1789年巴黎的選舉和陳情表》,第1卷,第373&mdash376頁)。
[73]裡·卡昂:《18世紀末葉巴黎的面包問題》(L.Cahen,&ldquoLaQuestiondupainàParisàlafinduⅩⅧesiècle&rdquo),載《法國革命紀事》(CahiersdelaRévolutionFrancaise),第1号(1934年),第51&mdash76頁。
關于巴黎運糧道路和1752年至1789年期間水陸路巴黎運糧隊經常遇到襲擊的情況,可參看羅·克·科伯:《共和國第二年和第三年勒芒地區和下塞納流域的饑荒》(R.C.Cobb,&ldquoLesDisettesdel&rsquoanⅡetdel&rsquoanⅢdansledistrictdeMantesetlavalléedelaBasse-Seine&rdquo),載《巴黎和伊耳德法蘭西曆史考古學會聯合會報告》(MémoiresdelaféderationdessocietéshistoriquesetarchéologiquesdeParisetdel&rsquoIle-de-France),第3卷(1954年),第227&mdash233頁。
[74]阿·德·包瓦斯勒:《1709年的嚴寒和饑荒》(A.deBoislisle,&ldquoLeGrandHiveretladisettede1709&rdquo),載《曆史問題評論》(Revuedesquestionshistoriques),第73期(1903年6月),第442&mdash509頁;第74期(1903年12月),第486&mdash542頁。
[75]達冉松:《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JournaletmémoiresduMarqulsd&rsquoArgenson),1859年巴黎版,9卷本,第1卷,第54頁。
按照另一個回憶錄作家,律師巴比爾的說法,4磅面包每個幾乎漲到28蘇到32蘇這種駭人聽聞的價格(巴比爾:《路易十五時代的曆史記事與逸事》〔(E.J.P.Barbier,JournalhistoriqueetanecdotiquedurègnedeLouisⅩⅤ),1847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224&mdash225頁〕。
[76]《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3卷,第169&mdash173頁。
[77]《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7卷,第353、357頁。
[78]《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8卷,第35頁。
[79]勒·此奧萊:《饑荒協定及其對糧食的影響》(L.Biollay,LePactedefamineetlesopérationssurlesgrains),1885年巴黎版。
[80]參看米特拉:《路易十五去世後&hellip&hellip的政治與文藝秘密通信集》(Métra,Correspondancesecréte,politiqueetlitteraire...depuislamovtdeLouisⅩⅤ),1887年至1890年倫敦版,18卷本,第1卷,第87頁。
塔萊和杜爾果不同,他是一個極端贊成國家幹涉糧食貿易的代表人物,在他任職期間,糧食貿易的管理大部分掌握在一群有錢的&ldquo壟斷者&rdquo手中,因此,他的名字在群衆中已經和臭名昭著的&ldquo饑荒協定&rdquo聯系在一起。
1768年11月,當塔萊在任的時候,巴黎的4磅重面包的價格業已上漲到16蘇,并且已經發生了小規模的騷亂〔斯·拉克羅瓦:《巴黎市府文件》〔(S.Laeroix,ActesdelaCommunedeParis),續集,8卷本,1900年至1914年巴黎版,第6卷,第398頁〕。
[81]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G.Rudé,&ldquoLaTaxationpopulairedemai1775àParisetdanslarégionparisienn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1956年4月至6月,第239&mdash279頁。
[82]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7卷,第123頁。
[83]這一時期,4磅重面包的價格保持着顯著的穩定,一般售價在8~9蘇之間;隻有在1784年短時期内曾經上漲到10蘇半或11蘇(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散見于第3&mdash7卷各處)。
[84]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5卷,第322&mdash323、394&mdash395、410頁;第6卷,第18、35、330、332、435、479頁。
[85]赫·德·蒙特巴:《路易十六時代的巴黎警察》(H.deMontbas,LaPoliceparisiennesousLouisⅩⅥ),1949年巴黎版,第78&mdash84、93&mdash101頁。
并可參看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479、543頁。
[86]麥塞:《巴黎年表》,第6卷,第22&mdash25頁。
[87]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11&mdash12頁。
當然,唯一突出的例外是巴士底監獄,它在1789年至1791年被有計劃地夷平了。
布萊希所分析的1791年調查報告中,沒有這種工人。
[55]這是1791年的數字〔克·布洛和亞·圖埃特伊合著:《1790年至1791年的國民議會乞丐委員會的筆錄和報告》(C.BlochandA.Tuetey,Procès-vetbauxetrapportsducomitédemendicitédelaConstltuante,1790&mdash1791),1911年巴黎版,第482頁〕。
[56]拉斐德估計攻陷巴士底以後一周内巴黎的&ldquo外鄉人和無家可歸的人數在三萬以上”不過,這個數字也許由于黨派目的而被誇大了〔《拉斐德将軍的回憶錄、通信和手稿》(Mémoires,correspondanceetmanuscritsduGénéralLafayette),1837年巴黎版,6卷本,第1卷,第272&mdash273頁〕。
[57]《巴黎工資勞動者》,第1卷,第58頁和注83。
[58]阿·富蘭克林:《舊時代的私人生活:如何成為雇主》,第90&mdash95、173&mdash217頁。
[59]拉布魯薩教授指出:食物和其他群衆消費必需品的價格在1726年至1741年和1771年至1789年這兩段時期之間上漲了62%,名義工資同時期隻增加了22%〔拉布魯薩:《18世紀法國的物價和稅收變動研究》(C.-E.Labrousse,EsquissedumouvementdesprixetdesrevenusenFranceauⅩⅧesiècle),第2卷,第597&mdash608頁〕。
[60]弗·芬克-布倫泰諾:《舊制度下的工人問題》。
[61]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33頁。
[62]阿·富蘭克林:《13世紀以來巴黎各手工藝行業辭典》(A.Franklin,Dictionnairedesarts,métiersetprofessionsexercésdansParisdepuisleⅩⅢesiècle),1906年巴黎版,第372頁。
[63]阿·富蘭克林:《13世紀以來巴黎各手工藝行業辭典》,第573頁。
[64]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3卷,第281頁。
[65]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6卷,第149&mdash150頁。
[66]塞·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6卷,第315頁。
[67]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34頁。
[68]國家檔案館文件:Y13016(1789年6月12日)。
[69]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第347頁。
[70]喬·魯德:《法國革命時期巴黎的物價、工資和群衆運動》(&ldquoPrices,WagesandPopularMovementsinParisduringtheFrenchRévolution&rdquo),載《經濟史評論》(Econ.Hist.Rev.),1954年,第6卷,第3期,第248頁。
但是,由于在舊制度下有許多天節日,所以工人的平均&ldquo有效&rdquo工資遠比這些數目為少:這些節日每年達到111天左右(同上)。
并可參看附錄七。
[71]拉布魯薩:《18世紀法國的物價和稅收變動研究》,第2卷,第597&mdash608頁;勒菲富爾:《物價變動和法國革命的起因》(G.Lefebvre,&ldquoLeMouvementdesprixetlesOriginesdelaRévolutionfrançais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第14卷(1937年),第289&mdash329頁。
[72]這種趨勢明顯地反映在流傳下來的幾份外省工資勞動者的《陳情表》上。
在巴黎沒有這種證據,因為有特殊的規定,把工資勞動者和小有産者排除在巴黎人預備會議之外(沙森:《1789年巴黎的選舉和陳情表》,第1卷,第373&mdash376頁)。
[73]裡·卡昂:《18世紀末葉巴黎的面包問題》(L.Cahen,&ldquoLaQuestiondupainàParisàlafinduⅩⅧesiècle&rdquo),載《法國革命紀事》(CahiersdelaRévolutionFrancaise),第1号(1934年),第51&mdash76頁。
關于巴黎運糧道路和1752年至1789年期間水陸路巴黎運糧隊經常遇到襲擊的情況,可參看羅·克·科伯:《共和國第二年和第三年勒芒地區和下塞納流域的饑荒》(R.C.Cobb,&ldquoLesDisettesdel&rsquoanⅡetdel&rsquoanⅢdansledistrictdeMantesetlavalléedelaBasse-Seine&rdquo),載《巴黎和伊耳德法蘭西曆史考古學會聯合會報告》(MémoiresdelaféderationdessocietéshistoriquesetarchéologiquesdeParisetdel&rsquoIle-de-France),第3卷(1954年),第227&mdash233頁。
[74]阿·德·包瓦斯勒:《1709年的嚴寒和饑荒》(A.deBoislisle,&ldquoLeGrandHiveretladisettede1709&rdquo),載《曆史問題評論》(Revuedesquestionshistoriques),第73期(1903年6月),第442&mdash509頁;第74期(1903年12月),第486&mdash542頁。
[75]達冉松:《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JournaletmémoiresduMarqulsd&rsquoArgenson),1859年巴黎版,9卷本,第1卷,第54頁。
按照另一個回憶錄作家,律師巴比爾的說法,4磅面包每個幾乎漲到28蘇到32蘇這種駭人聽聞的價格(巴比爾:《路易十五時代的曆史記事與逸事》〔(E.J.P.Barbier,JournalhistoriqueetanecdotiquedurègnedeLouisⅩⅤ),1847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224&mdash225頁〕。
[76]《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3卷,第169&mdash173頁。
[77]《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7卷,第353、357頁。
[78]《達冉松侯爵的日記與回憶錄》,第8卷,第35頁。
[79]勒·此奧萊:《饑荒協定及其對糧食的影響》(L.Biollay,LePactedefamineetlesopérationssurlesgrains),1885年巴黎版。
[80]參看米特拉:《路易十五去世後&hellip&hellip的政治與文藝秘密通信集》(Métra,Correspondancesecréte,politiqueetlitteraire...depuislamovtdeLouisⅩⅤ),1887年至1890年倫敦版,18卷本,第1卷,第87頁。
塔萊和杜爾果不同,他是一個極端贊成國家幹涉糧食貿易的代表人物,在他任職期間,糧食貿易的管理大部分掌握在一群有錢的&ldquo壟斷者&rdquo手中,因此,他的名字在群衆中已經和臭名昭著的&ldquo饑荒協定&rdquo聯系在一起。
1768年11月,當塔萊在任的時候,巴黎的4磅重面包的價格業已上漲到16蘇,并且已經發生了小規模的騷亂〔斯·拉克羅瓦:《巴黎市府文件》〔(S.Laeroix,ActesdelaCommunedeParis),續集,8卷本,1900年至1914年巴黎版,第6卷,第398頁〕。
[81]喬·魯德:《1775年5月巴黎及其附近地區的群衆平價運動》(G.Rudé,&ldquoLaTaxationpopulairedemai1775àParisetdanslarégionparisienne&rdquo),載《法國革命史年鑒》,1956年4月至6月,第239&mdash279頁。
[82]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7卷,第123頁。
[83]這一時期,4磅重面包的價格保持着顯著的穩定,一般售價在8~9蘇之間;隻有在1784年短時期内曾經上漲到10蘇半或11蘇(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散見于第3&mdash7卷各處)。
[84]哈代:《我的經曆,或大事見聞随錄》,第5卷,第322&mdash323、394&mdash395、410頁;第6卷,第18、35、330、332、435、479頁。
[85]赫·德·蒙特巴:《路易十六時代的巴黎警察》(H.deMontbas,LaPoliceparisiennesousLouisⅩⅥ),1949年巴黎版,第78&mdash84、93&mdash101頁。
并可參看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479、543頁。
[86]麥塞:《巴黎年表》,第6卷,第22&mdash25頁。
[87]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11&mdash12頁。
當然,唯一突出的例外是巴士底監獄,它在1789年至1791年被有計劃地夷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