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革命前夕的巴黎
關燈
小
中
大
6頁)。
[17]德馬讓:《巴黎,城區及近郊》,第16頁。
[18]耳·塞·麥塞:《巴黎年表》(L.S.Mercier,TableaudeParis),1783年阿姆斯特丹版,12卷本,第1卷,第258&mdash261頁。
[19]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8頁。
[20]麥塞:《巴黎年表》,第8卷,第190頁。
[21]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27頁。
[22]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15&mdash16頁。
再參看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mdash38頁。
[23]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24頁。
[24]讓·饒勒斯:《社會主義的法國大革命史》(J.Jaurès,L&rsquoHistoiresocialistedelaRévolutionfrançaise),1922年至1924年巴黎版,8卷本,第1卷,第149&mdash150頁。
[25]耳·謝瓦利埃:《19世紀巴黎人口的構成》(L.Chevalier,LaFormationdelapopulationparisienneauⅩⅨesiècle),1950年巴黎版,第122頁以下。
[26]蘇(sou)為法國舊銅币。
&mdash&mdash譯者注 [27]這些錢數出現在1789年至1792年間的各種警察報告上。
再參看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58頁。
[28]參閱本書第63&mdash65頁。
[29]亞·索布爾:《共和國第二年的巴黎無套褲黨人》(A.Soboul,&ldquoLesSans-culottesparisiensenl&rsquoanⅡ&rdquo),載于1956年7月《史鑒》(Miroirdel&rsquohistoire),第91&mdash99頁。
[30]到1791年,該廠已制造出40台蒸汽機,并且開始出口。
參看亞·馬迪厄:《18世紀下半期的法國經濟》(A.Mathiez,LaFranceéconomiquedanslasecondemoitiédu18esiècle),1927&mdash1928年巴黎文學院現代史補充研究征文,1928年巴黎版,第84頁。
[31]國家檔案館文件:F121430;轉引自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24頁。
[32]弗·布萊希:《1791年左右巴黎工業人口統計》(F.Braesch,&ldquoUnEssaidestatistiquedelapopulationouvrièredeParisvers1791&rdquo),載《法國革命》(LaRévolutionfrançaise),第63期(1912年),第289&mdash321頁。
[33]克·勒弗夫:《巴黎舊宅第,巴黎各宅第和各街道史》(C.Lefeuve,LesAncicnnesmaisonsdeParis.L&rsquohistoiredeParis,rueparrue,maisonparmaison),1875年巴黎版,5卷本,第1卷,第3頁和第147頁。
[34]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6&mdash8頁。
[35]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10頁。
[36]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10頁。
[37]麥塞:《巴黎年表》,第1卷,第257&mdash258頁。
[38]亞·圖埃特伊:《革命時期巴黎的公共救濟》(A.Tuetey,L&rsquoAssistancepubliqueàParispendantlaRévolution),1895年至1897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133&mdash135頁。
[39]在118784人中占27158人〔夏布羅爾·德·渥爾維克:《巴黎市區統計研究》(ChabroldeVolvic,RecherchesstatistiquesdelaviiiedeParis),1821年至1829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43頁〕。
據說在1794年,68000名領救濟金的人中,住在聖安東郊區一地的就有15000人(索布爾:《共和國第二年的巴黎無套褲黨入》,第96頁)。
[40]例如,參看湯普遜:《法國革命》(J.MThompson,TheFrenchRévolution),1947年牛津版,第49&mdash66頁。
[41]弗·布萊希:《1791年左右巴黎工業人口的統計》(F.Braesch,&ldquoUnEssaidestatistiquedelapopulationouvrièredeParisvets1791&rdquo),載《法國革命》(LaRévolutionfrançaise),第63期(1912年),第289&mdash321頁。
布萊希先生的發現根據的是48區中的41區應巴黎市政當局的請求在1790年後半年所作的調查報告,那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需要分配給雇主的低額指券(革命政府發行的紙币)的數目。
這些調查報告收在國家檔案館文件F30109&mdash124、129、131&mdash134、136&mdash160各輯中。
關于布萊希估計的讨論,請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ParisianWage-Earners),第1卷,第46&mdash51頁。
[42]納·加雷埃夫:《革命時期巴黎各區人口密度》,第14&mdash15頁。
[43]這些區是博堡、格拉維葉、崩索、莫孔賽耳、新崩納、普瓦松尼、聖丹尼郊區。
[44]這些區是:羅浮、奧拉托利、老實人市場(後來的市場區)、倫巴底。
[45]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第1卷,第52&mdash53、277&mdash280等頁(附錄A)。
[46]《法蘭西學院辭典》(Dictionnairedel&rsquoAcadémieFrançaise)(1772年版)給工人一詞下的定義是:&ldquo用手工從事操作和制造某種東西的人&rdquo。
狄德羅(Diderot)的《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對這個名詞的解釋是&ldquo一般說來為從事某種行業的工匠。
&rdquo按照一個工資勞動者的現代含義給這一名詞下定義的最早的《學院辭典》(Dictionnairedel&rsquoAcadémie)是1935年的版本。
關于在研究社會史時對這一名詞難下定義問題的讨論,可參看阿爾弗列德·科本的《社會史中的名詞》(AlfredCobban,&ldquoTheVocabularyofSocialHistory&rdquo),載《政治科學季刊》(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第71期(1956年),第14頁。
[47]阿·富蘭克林:《舊時代的私人生活:如何成為雇主》(A.Franklin,LaVieprivéed&rsquoautrefois:commentondevenaitpatron),1889年巴黎版,第281&mdash284頁。
[48]除去警察記錄的證據以外,我們還可以在1789年7月《安丁大道加比桑區技工、工匠和工人的提案》中找到這種說法,提案中說:&ldquo我們居住在老闆家裡,我們的父輩住在公寓裡。
&rdquo(國立圖書館新得法文資料,第2642号,對開本第13&mdash15頁)。
[49]弗·芬克-布倫泰諾:《舊制度下的工人問題》(F.Funck-Brentano,&ldquoLaQuestionouvrièresousl&rsquoAncienRégime&rdquo),載《舊事評論》(Revuerétrospective),第17期(1892年),第1&mdash24頁。
[50]國家檔案館文件:T514(1)。
[51]關于當時巴黎這一行業和其他各行工人的情況,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第2卷,第277&mdash280頁(附錄A)。
[52]格·莫科:《19世紀初期法國工人們的遷移》(G.Mauco,LesMigrationsouvrièresenFranceaudébutduⅩⅨesiècle),1932年巴黎版,第29&mdash31頁。
[53]日·日·列特萊:《17和18世紀巴黎泥水匠雇主聯合會》(J.-J.Letrait,&ldquoLaCommunautédesmaitresmaçonsdeParisauⅩⅦeetauⅩⅧesiècle&rdquo),載《法國和外國法律史雜志》(Revuehistoriquededroitfrancaisetétranger),1945年,第256&mdash257頁;1948年,第113&mdash117頁。
[54]關于後者可參看馬·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M.Rouff,&ldquoUneGrèvedegagne-deniersen1786àParis&rdquo),載《曆史評論》(Revuehistorique),第105期(1910年),第332&md
[17]德馬讓:《巴黎,城區及近郊》,第16頁。
[18]耳·塞·麥塞:《巴黎年表》(L.S.Mercier,TableaudeParis),1783年阿姆斯特丹版,12卷本,第1卷,第258&mdash261頁。
[19]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8頁。
[20]麥塞:《巴黎年表》,第8卷,第190頁。
[21]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27頁。
[22]莫南:《1789年的巴黎狀況》,第15&mdash16頁。
再參看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mdash38頁。
[23]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24頁。
[24]讓·饒勒斯:《社會主義的法國大革命史》(J.Jaurès,L&rsquoHistoiresocialistedelaRévolutionfrançaise),1922年至1924年巴黎版,8卷本,第1卷,第149&mdash150頁。
[25]耳·謝瓦利埃:《19世紀巴黎人口的構成》(L.Chevalier,LaFormationdelapopulationparisienneauⅩⅨesiècle),1950年巴黎版,第122頁以下。
[26]蘇(sou)為法國舊銅币。
&mdash&mdash譯者注 [27]這些錢數出現在1789年至1792年間的各種警察報告上。
再參看巴波:《1789年的巴黎》,第158頁。
[28]參閱本書第63&mdash65頁。
[29]亞·索布爾:《共和國第二年的巴黎無套褲黨人》(A.Soboul,&ldquoLesSans-culottesparisiensenl&rsquoanⅡ&rdquo),載于1956年7月《史鑒》(Miroirdel&rsquohistoire),第91&mdash99頁。
[30]到1791年,該廠已制造出40台蒸汽機,并且開始出口。
參看亞·馬迪厄:《18世紀下半期的法國經濟》(A.Mathiez,LaFranceéconomiquedanslasecondemoitiédu18esiècle),1927&mdash1928年巴黎文學院現代史補充研究征文,1928年巴黎版,第84頁。
[31]國家檔案館文件:F121430;轉引自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24頁。
[32]弗·布萊希:《1791年左右巴黎工業人口統計》(F.Braesch,&ldquoUnEssaidestatistiquedelapopulationouvrièredeParisvers1791&rdquo),載《法國革命》(LaRévolutionfrançaise),第63期(1912年),第289&mdash321頁。
[33]克·勒弗夫:《巴黎舊宅第,巴黎各宅第和各街道史》(C.Lefeuve,LesAncicnnesmaisonsdeParis.L&rsquohistoiredeParis,rueparrue,maisonparmaison),1875年巴黎版,5卷本,第1卷,第3頁和第147頁。
[34]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6&mdash8頁。
[35]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10頁。
[36]弗·布萊希:《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公社》,第10頁。
[37]麥塞:《巴黎年表》,第1卷,第257&mdash258頁。
[38]亞·圖埃特伊:《革命時期巴黎的公共救濟》(A.Tuetey,L&rsquoAssistancepubliqueàParispendantlaRévolution),1895年至1897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133&mdash135頁。
[39]在118784人中占27158人〔夏布羅爾·德·渥爾維克:《巴黎市區統計研究》(ChabroldeVolvic,RecherchesstatistiquesdelaviiiedeParis),1821年至1829年巴黎版,4卷本,第1卷,第43頁〕。
據說在1794年,68000名領救濟金的人中,住在聖安東郊區一地的就有15000人(索布爾:《共和國第二年的巴黎無套褲黨入》,第96頁)。
[40]例如,參看湯普遜:《法國革命》(J.MThompson,TheFrenchRévolution),1947年牛津版,第49&mdash66頁。
[41]弗·布萊希:《1791年左右巴黎工業人口的統計》(F.Braesch,&ldquoUnEssaidestatistiquedelapopulationouvrièredeParisvets1791&rdquo),載《法國革命》(LaRévolutionfrançaise),第63期(1912年),第289&mdash321頁。
布萊希先生的發現根據的是48區中的41區應巴黎市政當局的請求在1790年後半年所作的調查報告,那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需要分配給雇主的低額指券(革命政府發行的紙币)的數目。
這些調查報告收在國家檔案館文件F30109&mdash124、129、131&mdash134、136&mdash160各輯中。
關于布萊希估計的讨論,請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ParisianWage-Earners),第1卷,第46&mdash51頁。
[42]納·加雷埃夫:《革命時期巴黎各區人口密度》,第14&mdash15頁。
[43]這些區是博堡、格拉維葉、崩索、莫孔賽耳、新崩納、普瓦松尼、聖丹尼郊區。
[44]這些區是:羅浮、奧拉托利、老實人市場(後來的市場區)、倫巴底。
[45]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第1卷,第52&mdash53、277&mdash280等頁(附錄A)。
[46]《法蘭西學院辭典》(Dictionnairedel&rsquoAcadémieFrançaise)(1772年版)給工人一詞下的定義是:&ldquo用手工從事操作和制造某種東西的人&rdquo。
狄德羅(Diderot)的《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對這個名詞的解釋是&ldquo一般說來為從事某種行業的工匠。
&rdquo按照一個工資勞動者的現代含義給這一名詞下定義的最早的《學院辭典》(Dictionnairedel&rsquoAcadémie)是1935年的版本。
關于在研究社會史時對這一名詞難下定義問題的讨論,可參看阿爾弗列德·科本的《社會史中的名詞》(AlfredCobban,&ldquoTheVocabularyofSocialHistory&rdquo),載《政治科學季刊》(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第71期(1956年),第14頁。
[47]阿·富蘭克林:《舊時代的私人生活:如何成為雇主》(A.Franklin,LaVieprivéed&rsquoautrefois:commentondevenaitpatron),1889年巴黎版,第281&mdash284頁。
[48]除去警察記錄的證據以外,我們還可以在1789年7月《安丁大道加比桑區技工、工匠和工人的提案》中找到這種說法,提案中說:&ldquo我們居住在老闆家裡,我們的父輩住在公寓裡。
&rdquo(國立圖書館新得法文資料,第2642号,對開本第13&mdash15頁)。
[49]弗·芬克-布倫泰諾:《舊制度下的工人問題》(F.Funck-Brentano,&ldquoLaQuestionouvrièresousl&rsquoAncienRégime&rdquo),載《舊事評論》(Revuerétrospective),第17期(1892年),第1&mdash24頁。
[50]國家檔案館文件:T514(1)。
[51]關于當時巴黎這一行業和其他各行工人的情況,參看《巴黎工資勞動者》,第2卷,第277&mdash280頁(附錄A)。
[52]格·莫科:《19世紀初期法國工人們的遷移》(G.Mauco,LesMigrationsouvrièresenFranceaudébutduⅩⅨesiècle),1932年巴黎版,第29&mdash31頁。
[53]日·日·列特萊:《17和18世紀巴黎泥水匠雇主聯合會》(J.-J.Letrait,&ldquoLaCommunautédesmaitresmaçonsdeParisauⅩⅦeetauⅩⅧesiècle&rdquo),載《法國和外國法律史雜志》(Revuehistoriquededroitfrancaisetétranger),1945年,第256&mdash257頁;1948年,第113&mdash117頁。
[54]關于後者可參看馬·羅夫:《1786年巴黎小工的一次罷工》(M.Rouff,&ldquoUneGrèvedegagne-deniersen1786àParis&rdquo),載《曆史評論》(Revuehistorique),第105期(1910年),第332&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