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
關燈
小
中
大
基于對資本主義、共産主義和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進行的大體分析,一項社會主義綱領必須在三方面回答以下不同的問題:支持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理念的各項根本原則是什麼?社會主義者為之工作的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中期目标是什麼?如果中期目标尚未具備條件達成,社會主義者為之工作的近期目标又是什麼?
支持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理念的各項根本原則是什麼?每一個社會和經濟體制都不僅是一個處理物質與機構之間關系的專門系統,而是一個處理人際關系的系統。
社會主義的任何理論和實踐都要以是否對人類關系有助益這個标準來檢驗。
在所有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最高價值是人;社會的目标是營造各類環境,讓人充分發展其潛能、理性、愛和創造力;所有社會活動都必須有助于克服人的異化和缺陷,使人真正實現自由和發揮個性。
社會主義旨在建立一種同盟,在這種關系中,全民的充分發展是以每一個人的充分發展為前提條件的。
社會主義的最高原則是将人置于物之上,将生命置于财産之上,因而也将工作置于資本之上;它使權力歸屬于創造,而非歸屬于财産;它使人管理環境,而非環境支配人。
在人際關系中,每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其目的,決不能被迫成為達成他人目的之手段。
從這一原則衍生出另一原則:任何人都不應被迫屈從于另一個人,僅僅因為後者擁有資本。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紮根在世界大同和全人類團結這樣一個理念中。
它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崇拜、民族崇拜或階級崇拜。
人的最高忠誠應付諸人類,付諸人道主義的各項道德準則。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努力振興那些在西方文明基礎上建立的理念和價值觀念。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反對任何形式的戰争和暴力。
它認為任何欲以戰争和暴力解決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企圖非但無效,更是不道德的和反人類的。
因此它毫不妥協地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器軍備謀求安全的政策。
它認為和平不止于使戰争偃息,更是人際關系的一項積極原則,所有的人都以自由合作為基礎而獲得共同利益。
從社會主義的各項原則出發,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感到不僅要為本國公民負責,還要為世界公民負責。
人類達三分之二之衆生活在赤貧中,這種不義的現象必須通過更大努力予以消弭。
迄今為止,發達國家在幫助不發達國家達到滿足民衆基本生活所需的經濟水平這方面的努力尚遠不足夠。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象征自由。
它象征遠離恐懼、遠離欲望、遠離壓迫、遠離暴力的自由。
但自由不僅是遠離一些東西,它還要迎向一些東西。
自由代表積極地、負責任地參與關于公民的所有決策,自由代表将每個人身上的潛力發揮到最大的限度。
生産和消費必須從屬于人類發展的需要,而非本末倒置。
因此所有的生産都必須在社會效用的指導原則下進行,而非受一些個人或公司的物質利益操控。
職是之故,倘使必須在謀求更多生産和謀求人的更多自由和成長之間做選擇,則所選擇的應該是人的價值而非物質的價值。
在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體系中,所要達到的目标不是最高的經濟生産力,而是最高的人的生産力。
這意味着占用人的大部分精力的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閑暇,對人而言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和有興趣的。
這些活動應該激勵和幫助其開發作為人的所有能力&mdash&mdash智力、情感和藝術表現力。
當然,為了滿足人類生活的需求,基本的物質供應必須保障,但這不意味着消費本身應該成為一個目标。
所有為了獲得利潤而人為地刺激物欲的企圖都必須得到防範。
物質資源的浪費和為消費而消費的無聊行為對人類的成熟發展而言都是具有破壞性的。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由人支配資本,而不是由資本支配人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人盡最大所能管控環境,而不是受環境的管控;社會成員對他們想要生産的物資事先做出計劃,而不是按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市場規律進行生産,亦不是按本質上要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規律進行生産。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是民主進程超越了純政治領域向經濟領域的延伸;它是一種政治的和工業的民主。
它将政治民主回歸了它的本意:享有知情權的公民真正參與所有影響他們生活的決策。
民主向經濟領域的延伸意味着參與者,包括體力勞動者、工程師、行政管理人員等,對所有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最關注的不是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是對規模大的、影響力大的行業進行社會控制。
那種一味追求資本利潤而進行不負責任的操控的官僚機構應該被取代,由真正能夠代表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管理機構來掌控。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目标隻有在引入這樣一種兼容的機制下方能實現,即最大程度地分散權力,隻最小程度地保留權力以對一個工業化社會的各項功能進行必要的協調。
國家的功能必須降至最低,而自由合作的公民的自願活動将形成社會生活的中心機制。
雖則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基本的大體目的對所有國家都是一緻的,但每個國家仍必須結合各自的傳統和現狀,形成各自獨特的目标,并設計出各自适
社會主義的任何理論和實踐都要以是否對人類關系有助益這個标準來檢驗。
在所有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最高價值是人;社會的目标是營造各類環境,讓人充分發展其潛能、理性、愛和創造力;所有社會活動都必須有助于克服人的異化和缺陷,使人真正實現自由和發揮個性。
社會主義旨在建立一種同盟,在這種關系中,全民的充分發展是以每一個人的充分發展為前提條件的。
社會主義的最高原則是将人置于物之上,将生命置于财産之上,因而也将工作置于資本之上;它使權力歸屬于創造,而非歸屬于财産;它使人管理環境,而非環境支配人。
在人際關系中,每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其目的,決不能被迫成為達成他人目的之手段。
從這一原則衍生出另一原則:任何人都不應被迫屈從于另一個人,僅僅因為後者擁有資本。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紮根在世界大同和全人類團結這樣一個理念中。
它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崇拜、民族崇拜或階級崇拜。
人的最高忠誠應付諸人類,付諸人道主義的各項道德準則。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努力振興那些在西方文明基礎上建立的理念和價值觀念。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反對任何形式的戰争和暴力。
它認為任何欲以戰争和暴力解決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企圖非但無效,更是不道德的和反人類的。
因此它毫不妥協地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器軍備謀求安全的政策。
它認為和平不止于使戰争偃息,更是人際關系的一項積極原則,所有的人都以自由合作為基礎而獲得共同利益。
從社會主義的各項原則出發,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感到不僅要為本國公民負責,還要為世界公民負責。
人類達三分之二之衆生活在赤貧中,這種不義的現象必須通過更大努力予以消弭。
迄今為止,發達國家在幫助不發達國家達到滿足民衆基本生活所需的經濟水平這方面的努力尚遠不足夠。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象征自由。
它象征遠離恐懼、遠離欲望、遠離壓迫、遠離暴力的自由。
但自由不僅是遠離一些東西,它還要迎向一些東西。
自由代表積極地、負責任地參與關于公民的所有決策,自由代表将每個人身上的潛力發揮到最大的限度。
生産和消費必須從屬于人類發展的需要,而非本末倒置。
因此所有的生産都必須在社會效用的指導原則下進行,而非受一些個人或公司的物質利益操控。
職是之故,倘使必須在謀求更多生産和謀求人的更多自由和成長之間做選擇,則所選擇的應該是人的價值而非物質的價值。
在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體系中,所要達到的目标不是最高的經濟生産力,而是最高的人的生産力。
這意味着占用人的大部分精力的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閑暇,對人而言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和有興趣的。
這些活動應該激勵和幫助其開發作為人的所有能力&mdash&mdash智力、情感和藝術表現力。
當然,為了滿足人類生活的需求,基本的物質供應必須保障,但這不意味着消費本身應該成為一個目标。
所有為了獲得利潤而人為地刺激物欲的企圖都必須得到防範。
物質資源的浪費和為消費而消費的無聊行為對人類的成熟發展而言都是具有破壞性的。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由人支配資本,而不是由資本支配人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人盡最大所能管控環境,而不是受環境的管控;社會成員對他們想要生産的物資事先做出計劃,而不是按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市場規律進行生産,亦不是按本質上要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規律進行生産。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是民主進程超越了純政治領域向經濟領域的延伸;它是一種政治的和工業的民主。
它将政治民主回歸了它的本意:享有知情權的公民真正參與所有影響他們生活的決策。
民主向經濟領域的延伸意味着參與者,包括體力勞動者、工程師、行政管理人員等,對所有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最關注的不是法律上的所有權,而是對規模大的、影響力大的行業進行社會控制。
那種一味追求資本利潤而進行不負責任的操控的官僚機構應該被取代,由真正能夠代表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管理機構來掌控。
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目标隻有在引入這樣一種兼容的機制下方能實現,即最大程度地分散權力,隻最小程度地保留權力以對一個工業化社會的各項功能進行必要的協調。
國家的功能必須降至最低,而自由合作的公民的自願活動将形成社會生活的中心機制。
雖則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基本的大體目的對所有國家都是一緻的,但每個國家仍必須結合各自的傳統和現狀,形成各自獨特的目标,并設計出各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