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人為重
關燈
小
中
大
主義需要的物質舒适是為了生活的真正目的所用,它不主張個人财富的積聚,以免對社會和對個人造成危害。
事實上,社會主義之于資本主義的對立正是這個原則的對立。
資本主義的邏輯是物質财富多多益善,社會主義認為多多益善的應該是人的生産力和生命力以及人的幸福感;他們追求物質舒适是以幫助人實現前述目标為限度的。
社會主義希望最終廢除國家機器,這樣需要管理的隻是物資而不是人民。
它要實現的理想是無階級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重新獲得自由和主動權。
十九世紀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初在歐洲和美國存在的社會主義思潮,是這兩地最有意義的人道主義的精神運動。
但是社會主義的實踐究竟如何? 在它想取而代之的資本主義精神面前,社會主義還是繳械投降了。
它原本應該被理解為一個解放人的運動,但它的許多追随者,連同它的反對者,都僅僅将它看作一個提高工人階級經濟生活水平的運動。
社會主義的各種以人為本的目标被置之腦後,或成了有名無實的應景之作;它和資本主義如出一轍,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經濟增長的目标上。
正如民主理想失去了它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理想也失去了它最厚重的根基&mdash&mdash那種有如先知對救世主信仰般的對和平、正義和人類博愛的信仰。
于是社會主義成了工人們在資本主義體系内取得地位的一件工具,它未能超越資本主義結構。
社會主義不但未能改變資本主義,反而被資本主義的精髓滲透。
1914年,社會主義運動的領袖們宣布放棄國際聯合;與他們曾經作為綱領的國際主義及和平理念相對立,他們選擇各自維護自己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利益;是時,社會主義已經遭遇了徹底的挫折。
社會主義被誤解為一個純粹的經濟運動,人們認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是生産資料的國有化;這種誤解同時發生在社會主義運動的右翼和左翼人士身上。
歐洲社會主義運動改良派領袖認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提升工人的經濟地位,他們認為最根本的措施是将一些大企業收歸國有。
直到最近,許多人才慢慢意識到将企業收歸國有本身并不能實現社會主義,工人們不論受私營企業任命的官僚機構管轄,還是受公營企業任命的官僚機構管轄,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别。
蘇聯共産黨領袖同樣用純粹的經濟方式來解釋社會主義。
但生活在一個與西歐相比欠發達的國家,且缺乏民主的傳統,蘇聯領導人采用的是集權的手法強制進行快速資本積累,以走完西歐十九世紀的發展曆程。
蘇聯發展出一種新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經濟上是成功的,但在人道上起了破壞的作用。
他們建立了由官僚主義制度管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階級之間的壁壘&mdash&mdash不論在經濟收入上還是在擁有權力強迫他人服從的意義上&mdash&mdash與當今任何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相比,其深度和強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自定義為社會主義制度,因為他們将全部經濟都進行了國有化,但是在現實中,他們的制度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理念&mdash&mdash肯定人的個性,使之充分發展&mdash&mdash是一種否定。
他們的民衆為資本的快速積累不得不做出難以忍受的犧牲;為了赢得這些民衆的支持,他們必須将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一系列思想體系,以這種方式維持與被統治民衆之間的勉強合作。
到目前而言,自由企業制度是優于其他制度的,因為它保存了政治自由,這是現代人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有了政治自由,人的尊嚴和個性得到尊重,才将我們和人道主義最基本的精神傳統聯系了起來。
政治自由使得批評和建言成為可能,人們可以提出有助益的社會變革建議,這在蘇聯那樣的國家是行不通的。
但我們可以預料的是,一旦蘇聯的經濟發展達到了西歐和美國目前的水平,亦是說,一旦他們能滿足民衆過上舒适生活的要求,他們就不再需要集權,而是轉向使用和現在西方同樣的操控手段:暗示和利誘。
這一發展将帶來二十世紀資本主義和二十世紀共産主義的大彙合。
這兩個制度的基礎都是工業化,都以不斷增長的經濟效益和經濟财富為目的。
兩種社會都在管理階層和職業政客的控制下運行。
他們骨子裡持的是唯物主義觀點,盡管表面上西方社會将基督教思想挂在嘴上,東方社會則尊崇凡俗的救世主。
他們以一種集權的系統,以巨型工廠、群衆政治集會等方式将民衆組織起來。
兩種制度中,如果他們各自沿着既往的路徑往下走的話,社會上有創造活力的、會思考的、有感覺的人就會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大衆人、異化人,是一些衣食無憂、娛樂至死、跟着官僚指揮棒轉的機器人,而官僚們也和大衆人一樣沒有人生目标。
物質排在萬事之首,人則如行屍走肉;人隻會空談自由和個性,實際上什麼都不是。
我們今天身處何方? 資本主義以及某種庸俗化的、扭曲的社會主義使人瀕臨變身非人機器的危險。
人站在全面的自我毀滅的邊緣,眼看就要失卻心智。
人類隻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意識到自己的患難,從而形成一種生活的新視野&mdash&mdash實現人類的自由、尊嚴、創意、理性、公正、團結,才能将我們自己從幾乎肯定的衰敗、喪失自由或毀滅中拯救出來。
我們并不是隻能在自由企業管理系統和共産主義管理系統這兩者之間作選擇。
我們還有第三種方案,這就是民主的、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humanisticsocialism);它秉承社會主義的原始理念,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真正的人類社會的卓識遠見。
事實上,社會主義之于資本主義的對立正是這個原則的對立。
資本主義的邏輯是物質财富多多益善,社會主義認為多多益善的應該是人的生産力和生命力以及人的幸福感;他們追求物質舒适是以幫助人實現前述目标為限度的。
社會主義希望最終廢除國家機器,這樣需要管理的隻是物資而不是人民。
它要實現的理想是無階級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重新獲得自由和主動權。
十九世紀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初在歐洲和美國存在的社會主義思潮,是這兩地最有意義的人道主義的精神運動。
但是社會主義的實踐究竟如何? 在它想取而代之的資本主義精神面前,社會主義還是繳械投降了。
它原本應該被理解為一個解放人的運動,但它的許多追随者,連同它的反對者,都僅僅将它看作一個提高工人階級經濟生活水平的運動。
社會主義的各種以人為本的目标被置之腦後,或成了有名無實的應景之作;它和資本主義如出一轍,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經濟增長的目标上。
正如民主理想失去了它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理想也失去了它最厚重的根基&mdash&mdash那種有如先知對救世主信仰般的對和平、正義和人類博愛的信仰。
于是社會主義成了工人們在資本主義體系内取得地位的一件工具,它未能超越資本主義結構。
社會主義不但未能改變資本主義,反而被資本主義的精髓滲透。
1914年,社會主義運動的領袖們宣布放棄國際聯合;與他們曾經作為綱領的國際主義及和平理念相對立,他們選擇各自維護自己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利益;是時,社會主義已經遭遇了徹底的挫折。
社會主義被誤解為一個純粹的經濟運動,人們認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是生産資料的國有化;這種誤解同時發生在社會主義運動的右翼和左翼人士身上。
歐洲社會主義運動改良派領袖認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提升工人的經濟地位,他們認為最根本的措施是将一些大企業收歸國有。
直到最近,許多人才慢慢意識到将企業收歸國有本身并不能實現社會主義,工人們不論受私營企業任命的官僚機構管轄,還是受公營企業任命的官僚機構管轄,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别。
蘇聯共産黨領袖同樣用純粹的經濟方式來解釋社會主義。
但生活在一個與西歐相比欠發達的國家,且缺乏民主的傳統,蘇聯領導人采用的是集權的手法強制進行快速資本積累,以走完西歐十九世紀的發展曆程。
蘇聯發展出一種新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經濟上是成功的,但在人道上起了破壞的作用。
他們建立了由官僚主義制度管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階級之間的壁壘&mdash&mdash不論在經濟收入上還是在擁有權力強迫他人服從的意義上&mdash&mdash與當今任何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相比,其深度和強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自定義為社會主義制度,因為他們将全部經濟都進行了國有化,但是在現實中,他們的制度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理念&mdash&mdash肯定人的個性,使之充分發展&mdash&mdash是一種否定。
他們的民衆為資本的快速積累不得不做出難以忍受的犧牲;為了赢得這些民衆的支持,他們必須将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一系列思想體系,以這種方式維持與被統治民衆之間的勉強合作。
到目前而言,自由企業制度是優于其他制度的,因為它保存了政治自由,這是現代人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有了政治自由,人的尊嚴和個性得到尊重,才将我們和人道主義最基本的精神傳統聯系了起來。
政治自由使得批評和建言成為可能,人們可以提出有助益的社會變革建議,這在蘇聯那樣的國家是行不通的。
但我們可以預料的是,一旦蘇聯的經濟發展達到了西歐和美國目前的水平,亦是說,一旦他們能滿足民衆過上舒适生活的要求,他們就不再需要集權,而是轉向使用和現在西方同樣的操控手段:暗示和利誘。
這一發展将帶來二十世紀資本主義和二十世紀共産主義的大彙合。
這兩個制度的基礎都是工業化,都以不斷增長的經濟效益和經濟财富為目的。
兩種社會都在管理階層和職業政客的控制下運行。
他們骨子裡持的是唯物主義觀點,盡管表面上西方社會将基督教思想挂在嘴上,東方社會則尊崇凡俗的救世主。
他們以一種集權的系統,以巨型工廠、群衆政治集會等方式将民衆組織起來。
兩種制度中,如果他們各自沿着既往的路徑往下走的話,社會上有創造活力的、會思考的、有感覺的人就會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大衆人、異化人,是一些衣食無憂、娛樂至死、跟着官僚指揮棒轉的機器人,而官僚們也和大衆人一樣沒有人生目标。
物質排在萬事之首,人則如行屍走肉;人隻會空談自由和個性,實際上什麼都不是。
我們今天身處何方? 資本主義以及某種庸俗化的、扭曲的社會主義使人瀕臨變身非人機器的危險。
人站在全面的自我毀滅的邊緣,眼看就要失卻心智。
人類隻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意識到自己的患難,從而形成一種生活的新視野&mdash&mdash實現人類的自由、尊嚴、創意、理性、公正、團結,才能将我們自己從幾乎肯定的衰敗、喪失自由或毀滅中拯救出來。
我們并不是隻能在自由企業管理系統和共産主義管理系統這兩者之間作選擇。
我們還有第三種方案,這就是民主的、人本主義的社會主義(humanisticsocialism);它秉承社會主義的原始理念,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真正的人類社會的卓識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