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革命與更新

關燈
西方帶來的災禍 那些強大的國家都在進行工業革命。

    在發現了機械的力量和應用于增産的機器,從而獲得了新生與充滿了活力之後,整個歐洲生産的貨品,比那些還依靠着手工業的任何一個國家或任何一洲的貨品,都要來得便宜。

    因為工資便宜,雇主遂加大生産,以緻這些機器所制造出的貨品,遠超過歐洲人口的需要。

    如此,不得不向外尋找市場。

    所以,在帝國主義的壓力下,歐洲走向征服世界的道路。

     哥倫布時代的商業革命,開辟了通商的航線,并為工業革命做了開路先鋒。

    探險者重新發現古老的地方,打開新的港口,把西方的思想和新奇的産品,帶進有古老曆史文化的國家。

    早在16世紀,好冒險的葡萄牙人即在印度建立了他們的勢力範圍,控制了馬六甲,繞過馬來半島,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廣州(1517年)。

    &ldquo他們粗魯,不守法律,視東方的民族為合法的戰利品,他們簡直就是海盜。

    &rdquo而當地的人也這樣對待他們。

    他們的代表被拘禁,他們要求自由通商的請求被拒絕,該地的葡萄牙人定期地遭到憤怒的中國人的屠殺。

    但由于他們幫助中國抵抗外來的海盜,終于在1557年獲得明世宗的同意,讓他們自由定居澳門,自己管理自己。

    他們便在澳門建立了龐大的鴉片工廠,雇用許多男女和小孩,單單一家工廠每年就要繳付葡萄牙政府156萬美元的稅。

     接着而來的是西班牙人,他們在1571年征服了菲律賓,而後又占領了台灣。

    接着是荷蘭人。

    随後在1637年,有5艘英國的船隻駛進廣州,他們借着大炮把中國人壓了下來,卸下他們的貨物。

    最先是葡萄牙人教中國人吸食鴉片,到了18世紀,開始從印度輸入鴉片。

    當時清朝政府禁止人民吸食鴉片,但因為人民已上瘾,而且吸食的人也多,禁而無效,年年輸入的鴉片有增無減;到了1795年,鴉片進口的數量達4000箱。

    清朝政府就在這一年正式禁止進口,并在1800年重新頒布禁令,呼籲進口商人和人民共同抵抗這種喪人心志的毒藥。

    雖然政府一再三令五申,但是鴉片仍然源源地輸入,其情勢已達中國人之急于購買有如歐洲人之急于賣出,而地方官員亦收受賄賂,暗中與商人勾結。

     1838年,清朝政府下令嚴格取締鴉片的輸入,林則徐下令在廣州的所有外國鴉片商人交出所有的鴉片來。

    當他們拒絕交出來時,他下令包圍外國人居住地區,強迫他們交出現有2萬箱的鴉片,一把火把這些毒品燒得幹幹淨淨。

    英國人退到香港,第一次鴉片戰争就這樣打了起來。

    然而英國人不承認這是因鴉片而起的戰争;他們認為他們的憤怒是由于清朝政府傲慢地接待&mdash&mdash或拒絕接待&mdash&mdash他們的代表;同時,他們不滿清朝政府所課的重稅和不公平的裁決。

    他們從海岸轟擊沿海各城市,攻陷鎮江之後,進逼南京。

    清朝不得已與之訂定《南京條約》。

    在《南京條約》中,對于鴉片問題則略而未談,其要點為:割讓香港,降低關稅為5%,開廣州、廈門、福州、甯波、上海五口通商,賠款2100萬兩,英國人在中國犯罪由英國人審判;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和法國,亦要求享受治外法權的待遇。

     這個戰争促使這個古老的帝國走上分裂的道路。

    清朝政府在與歐洲人的交涉上,真是丢盡了&ldquo面子”起初是蔑視,繼而反抗,最後屈服了;清朝政府拿不出适當的措辭向有識之士或竊喜的外國人來掩蔽這些事實。

    這個失敗的消息傳到哪裡,清朝的威信就在哪裡打了折扣,更糟的是有人起來公開地反對清政府。

    1843年,洪秀全在一知半解地認識基督教義和懷着一些幻想之後,認為他是被上帝遣下來掃除中國人所崇拜的偶像,并且要他們改信基督教的。

    然而,洪秀全這場帶着宗教目的的運動,最後卻導緻一場推翻清朝的革命,并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mdash&mdash太平天國。

    他的追随者一部分是受到宗教狂熱的驅使,一部分是受到一心改革中國的鼓舞,勇猛奮戰,粉碎偶像,殘殺人民,毀壞了許多古老的圖書館和學術機構,破壞了景德鎮的瓷器,攻陷南京,建号太平天國(1853&mdash1865年)。

    當其大軍揮向北京時,洪秀全卻沉溺于奢侈和自求苟安,以緻群龍無首,陷入混亂的局面,終于被清朝擊潰,13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消失在中國人道的大海洋中。

     當清朝政府陷于太平天國運動危機的時候,它又要同時抵抗歐洲人所掀起的第二次鴉片戰争(1856&mdash1860年),英國在法國和美國的支持下,要求準許鴉片輸入中國,以及派遣使節駐紮北京。

    當這些要求遭到拒絕後,英、法聯軍進兵廣州,俘總督葉名琛至印度,繼又向北攻陷大沽,直抵天津,進逼北京,焚毀圓明園,以報複英法在北京的密使所遭到的迫害。

    先是強迫清朝政府與之訂定《天津條約》,等英法聯軍二次北伐後,再強迫簽訂《北京條約》。

    其要點為:加開10個新的商埠,并開放長江的通商口岸;準許各國公使入駐北京,外國人得入内地遊曆傳教;确定領事裁判權;割九龍給英國;準許鴉片進口;兩國賠款均為800萬兩白銀。

     受到英、法那種得來不費吹灰之力的鼓勵,歐洲國家紛紛到中國來要求分利。

    帝俄在1860年占領了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的土地;法國為報複傳教士被害,在1885年,進軍越南,将中國在中南半島的勢力驅除殆盡;日本則無端啟釁,于1894年,掀起甲午戰争,迫使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承認朝鮮自主,賠款1.7億元。

    繼之,帝俄幹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3年後,帝俄卻據為己有。

    1898年,由于德國的兩位傳教士被殺,德國據此而占領了山東半島。

    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強國竟然被各國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歐洲各國相繼取得開采礦産和通商的利益。

    野心勃勃的日本看得眼紅,聯合美國,要門戶開放:在承認各國特殊利益範圍下,所有各國應該基于平等的關稅,在中國各地通商。

    美國為了索取談判的優越地位,于1898年征服了菲律賓,并宣布要求分享與中國通商的意願。

     就在這個外患愈演愈烈的時候,北京的皇宮内亦在鬧事。

    當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時,年輕的鹹豐帝逃到熱河;一年後,他死于逃難中,把帝位讓給他5歲的兒子載淳,即同治帝。

    同治帝的母親慈禧太後延攬大權,垂簾聽政。

    這位馳名中外的太後殘酷、潑辣而專橫地統治中國達30年。

    慈禧太後年輕時,以貌美傾國;現在則用她的智慧和意志統治着全國。

    當同治帝正達法定繼承王位年齡的時候,突然死了(1875年),慈禧太後不顧慣例和反對,立另一位小皇子載湉為帝,即光緒帝,大權還是由她掌握。

    30年來,由于卓越的政治家如李鴻章之輩的輔佐,這位倔強的女皇還能使得中國平安無事,并赢得土匪式的列強的尊重。

    但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