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詩人的時代

關燈
騙子,剝削投機事業又重新擡頭,100年後,武帝的這些革新措施,被人淡忘了,并遭到惡言相向。

     武帝死後84年,另外一位改革家登上了帝位。

    這位起初自稱為攝政、後來做起真皇帝的改革家叫王莽。

    王莽是最典型的中國紳士。

    [3]雖然他很富有,但生活非常有節制,甚至到節儉的地步。

    他把他的收入分給他的朋友和窮人。

    他除了沉浸于為國家重新改革經濟和政治,還抽出時間,不但獎勵學術,而且還竭力奮發使自己亦成為一位學者。

    在他掌握政權的時候,他的四周圍繞的不是一些平庸的政治家,而是一些有相當修養的學人和哲學家。

    關于這一點,見仁見智,他的敵人認為這是他失敗的根源,而他的朋友則認為這正是他成功的地方。

     王莽對于奴隸制度深惡痛絕,他一上台,即廢除了奴隸制度,禁止買賣奴婢,并改土地為國有,規定土地不得買賣;占田超過限額者,須分予九族鄰裡鄉黨;無田者,政府授給,一夫百畝;他繼續實施國家專賣事業,凡鹽、鐵、酒、錢、名山大澤,均由國家經營。

    像武帝一樣,王莽實施平價貿易,由國家收購過剩的農産品,在饑馑的時候,把這些物品抛售出去,并實施國營貸款,以低利貸款給任何從事生産事業的人。

     王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經濟的改革方面,而忽略了人類的本性。

    他日以繼夜地工作,拟訂種種計劃,以使國家富強康樂。

    但當他發現社會的混亂竟日益嚴重時,他心碎了。

    自然的災害,如旱災、水災,有增無減地破壞了他的經濟計劃。

    而那些因他的改革措施而得不到暴利的投機分子,遂聯合起來,陰謀推翻他。

    叛亂随之而起,外表上看是人民揭竿而起,實際上是那些投機分子慫恿的;當王莽奮力要控制這些叛亂時,舉國群起打擊他的聲威,而匈奴亦乘機侵入北方各省。

    劉家更是帶頭叛變,劉秀大破莽軍,攻陷長安,商人杜吳殺王莽,新朝遂亡。

    他的一些革新措施全被廢除,一切又恢複了原來的面目。

     漢朝就在以後幾個無能帝王的手中斷送掉了。

    漢亡後,随之是割據混亂的三國時代。

    萬裡長城也擋不住了匈奴。

    北方一大片土地都被匈奴占領。

    就如同北方蠻族使羅馬帝國崩潰并把歐洲投進了1000年的黑暗時代,中國的生活也遭到了匈奴的騷擾,中國的文化也停滞了。

    然而二者相較之下,中國的血性和文化卻要比羅馬強得多了。

    中國所遭到的困擾要比羅馬來得少,影響也較小。

    在一陣的戰争和混亂之後,中國人和匈奴通婚,中國的文化又複活了。

    接着是一個燦爛的時代,也許是匈奴的血液注入了這個古老的中國,使得它恢複了活力。

    中國人接納了征服他的人,與他們通婚,教化了他們,使得中國的曆史向全盛的時代邁進。

     光榮的唐朝 中國之所以能夠再邁進一個偉大的時代,部分是由于與匈奴血統的混合,部分是由于佛教的傳入而引起的精神上的刺激,再一部分是由于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唐太宗的賢明。

    在他25歲時,他的父親唐高祖讓位給他,唐高祖在位僅9年。

    他一開始就使用他的鐵腕,殺掉企圖奪去他王位的兄弟;繼之,他運用他的軍事天才,把入侵的突厥擊退,收回漢朝以後失去的領土。

    突然,他對于東征西讨厭倦了,于是領兵回國都長安,修治内政。

    他再三研究儒家&ldquo四書五經&rdquo,并下令印行&ldquo四書五經&rdquo,頒行天下。

    他說:&ldquo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rdquo他拒絕奢侈的生活,把3000宮女遣走。

    當大臣建議他用嚴刑峻法來壓制罪犯時,他告訴他們:&ldquo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

    &rdquo 有一天,他去視察長安的監獄,當他知道有290位犯人被判處死刑時,他下令放他們出去耕田,他是僅憑着他們承諾還要再回來,而把他們放出去的。

    結果每一個人都又回來了,太宗非常高興,便把他們都釋放了。

    他把長安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遠自印度和歐洲的遊客都慕名而來。

    印度佛教自此傳入中國,許多印度僧侶都來中國傳教;而中國的僧侶,如玄奘,也到印度去取經。

    拜火教和景教,也于是時傳到了長安。

    唐太宗一律歡迎它們,給予保護和自由,免于納稅。

    此時,歐洲正陷入貧窮、知識沒落和宗教戰争的黑暗時代。

    他自己仍然保持儒家的寬容和大度,他沒有什麼教條,也沒有什麼偏見。

    一位很傑出的曆史學家說:&ldquo當他的噩耗傳出,百姓悲痛欲絕,外國使節甚至自割,把血灑在他的棺木上。

    &rdquo 他為中國奠定了一個最富創造性的時代。

    中國在這50年的國泰民安之下,開始對外輸出稻米、雜糧、絲品和香料,人民過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

    中國的湖泊到處有畫舫,江岸河口到處有商船,從沿海的港口揚帆到遙遠的印度洋和波斯灣。

    中國從未達到如此富庶,人民從未享受到如此豐衣足食的生活。

    中國的絲綢在歐洲以黃金來交易,然而它在中國本土卻是一般人都有的一種衣料。

    在8世紀的長安,穿皮衣的人要比20世紀的紐約人來得多。

    在長安附近的一個小鎮,就有好幾家絲織工廠,工人數以萬計。

    李白不禁大喊道:&ldquo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rdquo人像是用紅寶石雕成,假的人屍埋在珠寶做的床上。

    這個偉大的民族立即迷上了美,凡是能創造美的人都享有極高榮譽。

    一位中國評論家曾說:&ldquo在這個時代裡,人人都是詩人。

    &rdquo 唐朝的帝王,對于詩人和畫家都給予高職。

    約翰·曼維爾爵士(SirJohnManville)[4]也可能被賜予一官半職,隻是沒人敢向太宗推薦這位約翰·曼維爾爵士會唱又會說的英雄故事。

    在18世紀,清朝的康熙帝下令編纂唐詩選集,搜集2300位詩人的4.8萬首詩共30大冊,使得國家圖書館藏書達5.4萬冊。

     默多克(Murdoch)說:&ldquo無疑,中國的文化是世界最進步的。

    當時,它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開明、最進步、統治最好的一個帝國。

    &rdquo&ldquo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個時代。

    &rdquo[5] 唐朝最鼎盛的一個時代就是明皇的時代,這位開創了&ldquo開元之治&rdquo的皇帝,統治中國達40年(716&mdash756年)。

    他是一位全才的皇帝,既善于詩詞,也精于武功,使得回纥、吐蕃和波斯等國都來朝貢。

    他廢除死刑,改革監獄和法庭,減輕稅役,赢得詩人、藝術家和學者的激賞,并在梨園建立一座音樂學院。

    他開始統治的時候,像是一位清教徒,關閉了絲織工廠,禁止宮女穿戴珠飾。

    但在結束時,像是一位享樂主義者,他享受着每一種藝術和奢侈,最後好好的王位斷送在楊貴妃的笑靥上。

     當唐明皇碰到楊貴妃時,他已是個60歲的老翁了,而她才27歲。

    10年來,她一直是他第8個兒子的妾。

    她并不美,胖胖的,經常戴假發,但明皇就是愛她那副固執、善變、專制和冷漠的樣子。

    楊貴妃欣然接受他的寵愛,并介紹她的五親六族給他,要他在宮廷上給他們安插閑職。

    明皇從她那裡隻學到了淫蕩。

    從此,這位天子隻知貴妃一人,而不管天下事矣!把國事交給那位腐化無能的右相楊國忠,他是楊貴妃的哥哥。

    當朝政已到崩潰的邊緣時,明皇還日夜沉溺于美色之中。

     安祿山是一個藩将,他也愛楊貴妃。

    他赢得明皇的信任,而被擢升為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其麾下為全國最精銳的部隊。

    由于楊國忠繼李林甫為相,激怒了安祿山,安祿山遂自稱為帝,揮軍長安。

    安祿山聲勢浩大,勢如破竹,明皇奔蜀。

    而護衛的軍隊也叛變了,殺死楊國忠和其五族,攫去了楊貴妃,在明皇的面前把她殺掉了。

    這位老态龍鐘的帝王讓位了。

    最後,安祿山攻陷長安,大肆屠殺。

    [6]據說,在這次安祿山之亂裡,有360萬人喪失了生命。

    但安祿山并沒有成功,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又被史思明殺害,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義殺害。

    到了762年,安祿山之亂被平,心碎的明皇又回到滿目瘡痍的長安。

    幾月後,明皇駕崩。

    由于唐明皇的這段羅曼史和悲劇,中國的詩歌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天上谪仙人 正當唐明皇登峰造極的時候,有一天,他接見高麗派來的使節團,這個使節團呈給他一份用番邦文寫的很重要的信函,但朝臣中,沒有一個人能夠看得懂。

    明皇大叫:&ldquo堂堂天朝,濟濟多官,如何一紙番書,竟無人能識其一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限三日内若無回奏,在朝官員,無論大小,一概罷職。

    &rdquo 這些大臣焦急萬分,趕緊磋商,唯恐丢了官。

    後來,賀知章走近皇上,說道:&ldquo在下敢向皇上一提,有一位叫李白的大詩人,隐居在家,他學問極淵博,令他來看看這封信吧!他實在是無所不知。

    &rdquo于是,明皇下令李白馬上到朝廷來。

    但李白拒絕,他說他根本不可能有這個資格來為朝廷做事,因為他的文章曾在最後的一次考試裡,被考官打退了下來。

    明皇安慰他,答應賜給翰林。

    李白來了,發現他的考官高力士也在大臣之列,遂命高力士替他脫掉鞋子,然後,他才解釋這封信函給皇上聽。

    信中說,高麗為了脫離中國的統治,準備與中國一戰。

    李白讀完了這信函,馬上口授極為中肯而強硬的複函,明皇連看都沒看即簽上了字,他幾乎是聽到賀知章對他耳語說&mdash&mdash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也。

    [7]結果,高麗國又派人來道歉,并呈送貢品。

    明皇便分一些賜給李白。

    李白又把這些貢品送給客棧的老闆,因為他很喜歡酒。

     李白的母親在生他的當天晚上,夢見了太白星,即金星。

    所以,他的名字即取太白星之名,叫李太白。

    到了10歲,他已念完了所有的&ldquo四書五經&rdquo,并能寫出不朽的詩句了。

    12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