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結語
關燈
小
中
大
同;有什麼要緊呢,倘若我的頭發變灰了?
東方是西方
一個快50歲的人竟能寫出這樣好的英文,象征着東方與西方之間的若幹隔膜可以很容易地溝通,雖然這兩者的結合是另一位詩人曾經否決過的。
[8]因為泰戈爾誕生後,西方已經以上百種方式進入東方,并且正改變着東方各種生活面。
3萬英裡鐵路已經如蛛網般分布在印度的荒野和山地,而把西方面孔帶到了每一個村莊;電報線和印刷機給每一個學生帶來了具有啟示性的、日新月異的世界消息;英國學校傳授英國史,為的是造就英國公民,殊不知卻灌輸了民主與自由的觀念。
甚至于在東方的情形,現在也證明了赫拉克利特的理論是對的。
印度在19世紀由于英國織布機的優越性能與英國大炮的強大力量而淪于貧困的境地,現在她勉強地轉過臉來朝向工業化的途徑。
手工業在消失,工廠在成長。
在賈姆謝德布爾(Jamsetpur)的塔塔(Tata)鋼鐵公司,雇員人數有4.5萬人,并且在鋼的出産量方面威脅到美國廠家的領導地位。
印度的煤産量在迅速地增加。
在一段時間内,中國和印度可能在工業用燃料和物資的開采方面趕上歐美。
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應付本國的需要,并且可能和西方競争世界市場,亞洲的征服者可能在忽然之間發現市場已經丢掉,而他們在本土的國民的生活水準大為降低,由于争不赢低工資的努力&mdash&mdash因為她們當初本是順從而落後的國家。
在孟買,現在有若幹工廠的經管方式是屬于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的,那舊式的工資使得一些西方思想老舊的人眼中飽含了妒羨的眼淚。
[9]在很多這樣的工廠裡,印度的雇主已經取代了英國人,其剝削同胞時的貪婪,一如那些背負着白人之重擔的歐洲人。
印度社會經濟基礎的改變,影響了社會制度以及人民的道德習俗。
階級制度的構想原是根據一種靜止的農業社會狀況,它提供了秩序,但是沒有給出身平常的天才一條出路,沒有給野心與希望一點利益,沒有給發明和創新一點刺激。
當工業革命到達印度的海岸時,這種制度注定要終結了。
機器是不認人的:在多數工廠裡人們并排工作而不分階級,火車與電車,凡是能付錢的人都可以在裡面坐着或者站着,合作社或政黨使各種階層的人集合一處,而在城市的戲院或街道上,婆羅門和賤民意外地湊到一起。
一位土王宣布每一種階級和信仰的人在他的宮廷都會被接納;一個首陀羅做了巴羅達(Baroda)土邦的開明君主;梵社貶棄階級制度,而印度國民大會的孟加拉省議會則主張即刻廢除一切階級區别。
慢慢地,機器産生了一個新的有錢有勢的階級,而把現存的最古老的貴族階級終結了。
階級的名稱已經逐漸失去意義。
吠舍一詞今天還在書本中使用,但在實際生活則并不适用。
甚至首陀羅一詞在北方也已消失,而在南方它是泛指一切非婆羅門的名詞。
早先較低的階級實際上已經被3000多&ldquo階級&rdquo所替代,它們實際上是一些同業公會:銀行家、商人、制造商、農人、教授、工程師、鐵軌視察人員、大學女生、屠夫、理發匠、漁人、演員、煤礦工人、洗衣工人、出租車司機、女店員、擦皮鞋工&mdash&mdash這些都被組織成職業的社會階級,其不同于我們的同業公會,主要在于那種認為兒子會承襲父業的一般性期待。
階級制度的大悲劇是,它一代一代地增加了賤民的人數,結果他們的人數衆多并心懷叛意,就此毀損了産生他們的那個制度。
那些因戰争或債務淪為奴仆的人,那些婆羅門與首陀羅通婚而生的子女,那些做清道夫、屠夫、賣藝者、念咒者或劊子手等被婆羅門教律認為賤業的人,所有這些人都加入了賤民的行列。
他們那種赤貧者的無所忌憚的繁殖力,又擴大了他們的數量。
他們那尖銳的貧窮使身體、衣着或食物的清潔成為不可能得到的奢侈條件。
他們的同胞在每一種感覺方面都避免與他們交接。
[10]因此階級法規禁止一個賤民走到距離一個首陀羅24英尺以内,或者距離一個婆羅門74英尺以内。
假如一個賤民的身影落到一個有階級的人身上,後者須齋戒沐浴以去除玷污。
因此不論賤民碰到什麼東西,它們一概都被玷污。
[11]在印度很多地區,賤民不得從公共水井汲水,或進入婆羅門所使用的寺廟,或送小孩上印度教的學校。
英國人的政策多少造成了賤民的困窮,但至少給了他們法律之前的平等,以及進入一切英國人控制的學校的平等機會。
在甘地号召之下的民族主義運動,有助于減少賤民的困窘。
也許再過一代,他們在表面上應可獲得自由了。
工業的來臨和西方觀念的傳入,幹擾了印度男性從古以來的統治地位。
工業化延遲了結婚年齡,也需要婦女的&ldquo解放&rdquo。
也就是說,除非婦女相信家庭是監牢,她是不會被誘入工廠的,她也需要擁有自己保存賺取的金錢的法律權利。
許多真正的改革竟因這種解放而實現了。
童婚已被正式終止(1929年),在結婚年齡提高到女子14歲之後、男子18歲之後;寡婦殉夫消失了,寡婦再婚日有增加;[12]多妻是準許的,但很少男子實行;觀光客也失望地發現廟裡的舞蹈者已經消失殆盡了。
沒有一個國家的道德改革如此快速地推進。
工業化都市的生活把印度婦女逐漸引出了深閨,[13]今天不到6%的印度婦女遵行這種隐避的生活方式。
一些積極的婦女期刊讨論最時髦的問題。
甚至有一個生育節制協會也出現了,并且直面印度最嚴重的問題&mdash&mdash過度生育。
在很多省内,婦女投票選舉,也掌握政治職位。
已經有兩次,婦女做了印度國民大會主席。
她們有許多在大學取了學位,做了醫生、律師或教授。
很快地,形勢必會扭轉過來,婦女會居于統治地位。
以下是甘地的一位副手對印度婦女所發出的熱烈呼籲: 抛棄古老的深閨制度!快從廚房裡出來!把鍋子叮當地丢到角落裡!把眼上蒙的布扯掉,看這個新的世界!讓你的丈夫弟兄自己去煮飯。
要使印度成為一個國家,還有許多事待做! 國民大會黨運動 在1923年,有1000多名印度學生在英國讀書,可能在美國有同樣的數目,或者在旁處也有這麼多。
他們驚異于西歐與美國最下等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他們研究了法國和美國的革命,也讀了關于改革與反叛的記載;他們貪婪地閱讀《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美國憲法》;他們回到本國,成為民主觀念與自由福音的傳播中心。
西方的工業與科學的進展,以及同盟國家在大戰中的勝利,給了這些觀念一種無法抗拒的威望,很快地每一個學生都在發出自由的呐喊。
在英美的學校中,印度人學到了自由。
這些受了西方教育的東方人在國外受教育的期間不僅擇取了政治理想,也放棄了宗教的觀念。
這兩個過程在個人的傳記中以及在曆史上,常是相伴而行的。
他們來到歐洲時是虔敬的青年,一心一意地奉持着黑天、濕婆、毗濕奴、時母、羅摩&hellip&hellip他們碰到了科學,于是他們的古老信仰忽然粉碎。
丢棄了宗教信仰&mdash&mdash那真正的印度精神,西化的印度人回到他的國家時是清醒而憂傷的,天上成千的神都一下子死掉了。
[14]然後不可避免地,&ldquo烏托邦&rdquo取代了天堂的位置,民主成了涅槃的替身,自由代替了神。
歐洲在18世紀下半葉所經曆過的事現在盛行于東方。
然而這些觀念的發展是緩慢的。
1885年幾個印度領袖在孟買開會,創立了&ldquo印度國民大會&rdquo,但是在那時他們似乎連地方自治都沒有夢想到。
寇松爵士分劃孟加拉省的努力(為了對印度最強大最具有政治意識之社區的力量與單一性加以破壞),促使國大黨員懷有更為高昂的反叛意識。
在1905年開大會時,激進的提拉克(BalGangadharTilak)提出了&ldquo自治&rdquo(Swaraj)的強烈要求。
他根據梵文的詞根創造了這個詞,這些詞根在它的英譯中仍能看出&mdash&mdash&ldquoself-rule&rdquo。
在同一年,日本打敗了俄國。
100年來畏懼西方的東方,開始拟定解放亞洲的計劃了。
沒有武器的印度,把曆史上最奇異的一個人物奉為領袖,而顯示給世界一項史無前例的現象,就是一場由聖人領導而不用槍炮來進行的革命。
聖雄甘地 試想象亞洲最醜陋、矮小、衰弱的人,有着黃銅色的面孔和膚色、頭發短灰的頭顱、高顴骨、慈祥的小眼睛、闊大而幾乎沒有牙齒的嘴,還有寬大的耳朵、巨大的鼻子、細瘦的臂腿,腰間纏一塊布,站在一個在印度的英國法官面前,為了向國人宣說&ldquo不合作主義&rdquo而接受審訊。
或者想象他在一個缺乏陳設的房間裡,坐在一小方地毯上,在他位于艾哈邁達巴德的真理學院内:他的瘦削雙腿作瑜伽式交叉,腳底朝上,雙手忙着紡織,面龐因為責任沉重而滿布皺紋,他的心靈在活動着,凡是對尋求自由之事有疑問的,他都能給予胸有成竹的答案。
從1920年到1935年,這位赤裸的紡織者是3.2億印度人的精神和政治的領袖。
當他在公衆場合出現時,群衆圍繞上去觸摸他的衣服或吻他的足。
一天有4小時他紡織那種粗糙的棉布,希望借他的榜樣可以勸服他的同胞,來使用這種簡單的自制品,而不去買那
[8]因為泰戈爾誕生後,西方已經以上百種方式進入東方,并且正改變着東方各種生活面。
3萬英裡鐵路已經如蛛網般分布在印度的荒野和山地,而把西方面孔帶到了每一個村莊;電報線和印刷機給每一個學生帶來了具有啟示性的、日新月異的世界消息;英國學校傳授英國史,為的是造就英國公民,殊不知卻灌輸了民主與自由的觀念。
甚至于在東方的情形,現在也證明了赫拉克利特的理論是對的。
印度在19世紀由于英國織布機的優越性能與英國大炮的強大力量而淪于貧困的境地,現在她勉強地轉過臉來朝向工業化的途徑。
手工業在消失,工廠在成長。
在賈姆謝德布爾(Jamsetpur)的塔塔(Tata)鋼鐵公司,雇員人數有4.5萬人,并且在鋼的出産量方面威脅到美國廠家的領導地位。
印度的煤産量在迅速地增加。
在一段時間内,中國和印度可能在工業用燃料和物資的開采方面趕上歐美。
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應付本國的需要,并且可能和西方競争世界市場,亞洲的征服者可能在忽然之間發現市場已經丢掉,而他們在本土的國民的生活水準大為降低,由于争不赢低工資的努力&mdash&mdash因為她們當初本是順從而落後的國家。
在孟買,現在有若幹工廠的經管方式是屬于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的,那舊式的工資使得一些西方思想老舊的人眼中飽含了妒羨的眼淚。
[9]在很多這樣的工廠裡,印度的雇主已經取代了英國人,其剝削同胞時的貪婪,一如那些背負着白人之重擔的歐洲人。
印度社會經濟基礎的改變,影響了社會制度以及人民的道德習俗。
階級制度的構想原是根據一種靜止的農業社會狀況,它提供了秩序,但是沒有給出身平常的天才一條出路,沒有給野心與希望一點利益,沒有給發明和創新一點刺激。
當工業革命到達印度的海岸時,這種制度注定要終結了。
機器是不認人的:在多數工廠裡人們并排工作而不分階級,火車與電車,凡是能付錢的人都可以在裡面坐着或者站着,合作社或政黨使各種階層的人集合一處,而在城市的戲院或街道上,婆羅門和賤民意外地湊到一起。
一位土王宣布每一種階級和信仰的人在他的宮廷都會被接納;一個首陀羅做了巴羅達(Baroda)土邦的開明君主;梵社貶棄階級制度,而印度國民大會的孟加拉省議會則主張即刻廢除一切階級區别。
慢慢地,機器産生了一個新的有錢有勢的階級,而把現存的最古老的貴族階級終結了。
階級的名稱已經逐漸失去意義。
吠舍一詞今天還在書本中使用,但在實際生活則并不适用。
甚至首陀羅一詞在北方也已消失,而在南方它是泛指一切非婆羅門的名詞。
早先較低的階級實際上已經被3000多&ldquo階級&rdquo所替代,它們實際上是一些同業公會:銀行家、商人、制造商、農人、教授、工程師、鐵軌視察人員、大學女生、屠夫、理發匠、漁人、演員、煤礦工人、洗衣工人、出租車司機、女店員、擦皮鞋工&mdash&mdash這些都被組織成職業的社會階級,其不同于我們的同業公會,主要在于那種認為兒子會承襲父業的一般性期待。
階級制度的大悲劇是,它一代一代地增加了賤民的人數,結果他們的人數衆多并心懷叛意,就此毀損了産生他們的那個制度。
那些因戰争或債務淪為奴仆的人,那些婆羅門與首陀羅通婚而生的子女,那些做清道夫、屠夫、賣藝者、念咒者或劊子手等被婆羅門教律認為賤業的人,所有這些人都加入了賤民的行列。
他們那種赤貧者的無所忌憚的繁殖力,又擴大了他們的數量。
他們那尖銳的貧窮使身體、衣着或食物的清潔成為不可能得到的奢侈條件。
他們的同胞在每一種感覺方面都避免與他們交接。
[10]因此階級法規禁止一個賤民走到距離一個首陀羅24英尺以内,或者距離一個婆羅門74英尺以内。
假如一個賤民的身影落到一個有階級的人身上,後者須齋戒沐浴以去除玷污。
因此不論賤民碰到什麼東西,它們一概都被玷污。
[11]在印度很多地區,賤民不得從公共水井汲水,或進入婆羅門所使用的寺廟,或送小孩上印度教的學校。
英國人的政策多少造成了賤民的困窮,但至少給了他們法律之前的平等,以及進入一切英國人控制的學校的平等機會。
在甘地号召之下的民族主義運動,有助于減少賤民的困窘。
也許再過一代,他們在表面上應可獲得自由了。
工業的來臨和西方觀念的傳入,幹擾了印度男性從古以來的統治地位。
工業化延遲了結婚年齡,也需要婦女的&ldquo解放&rdquo。
也就是說,除非婦女相信家庭是監牢,她是不會被誘入工廠的,她也需要擁有自己保存賺取的金錢的法律權利。
許多真正的改革竟因這種解放而實現了。
童婚已被正式終止(1929年),在結婚年齡提高到女子14歲之後、男子18歲之後;寡婦殉夫消失了,寡婦再婚日有增加;[12]多妻是準許的,但很少男子實行;觀光客也失望地發現廟裡的舞蹈者已經消失殆盡了。
沒有一個國家的道德改革如此快速地推進。
工業化都市的生活把印度婦女逐漸引出了深閨,[13]今天不到6%的印度婦女遵行這種隐避的生活方式。
一些積極的婦女期刊讨論最時髦的問題。
甚至有一個生育節制協會也出現了,并且直面印度最嚴重的問題&mdash&mdash過度生育。
在很多省内,婦女投票選舉,也掌握政治職位。
已經有兩次,婦女做了印度國民大會主席。
她們有許多在大學取了學位,做了醫生、律師或教授。
很快地,形勢必會扭轉過來,婦女會居于統治地位。
以下是甘地的一位副手對印度婦女所發出的熱烈呼籲: 抛棄古老的深閨制度!快從廚房裡出來!把鍋子叮當地丢到角落裡!把眼上蒙的布扯掉,看這個新的世界!讓你的丈夫弟兄自己去煮飯。
要使印度成為一個國家,還有許多事待做! 國民大會黨運動 在1923年,有1000多名印度學生在英國讀書,可能在美國有同樣的數目,或者在旁處也有這麼多。
他們驚異于西歐與美國最下等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他們研究了法國和美國的革命,也讀了關于改革與反叛的記載;他們貪婪地閱讀《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美國憲法》;他們回到本國,成為民主觀念與自由福音的傳播中心。
西方的工業與科學的進展,以及同盟國家在大戰中的勝利,給了這些觀念一種無法抗拒的威望,很快地每一個學生都在發出自由的呐喊。
在英美的學校中,印度人學到了自由。
這些受了西方教育的東方人在國外受教育的期間不僅擇取了政治理想,也放棄了宗教的觀念。
這兩個過程在個人的傳記中以及在曆史上,常是相伴而行的。
他們來到歐洲時是虔敬的青年,一心一意地奉持着黑天、濕婆、毗濕奴、時母、羅摩&hellip&hellip他們碰到了科學,于是他們的古老信仰忽然粉碎。
丢棄了宗教信仰&mdash&mdash那真正的印度精神,西化的印度人回到他的國家時是清醒而憂傷的,天上成千的神都一下子死掉了。
[14]然後不可避免地,&ldquo烏托邦&rdquo取代了天堂的位置,民主成了涅槃的替身,自由代替了神。
歐洲在18世紀下半葉所經曆過的事現在盛行于東方。
然而這些觀念的發展是緩慢的。
1885年幾個印度領袖在孟買開會,創立了&ldquo印度國民大會&rdquo,但是在那時他們似乎連地方自治都沒有夢想到。
寇松爵士分劃孟加拉省的努力(為了對印度最強大最具有政治意識之社區的力量與單一性加以破壞),促使國大黨員懷有更為高昂的反叛意識。
在1905年開大會時,激進的提拉克(BalGangadharTilak)提出了&ldquo自治&rdquo(Swaraj)的強烈要求。
他根據梵文的詞根創造了這個詞,這些詞根在它的英譯中仍能看出&mdash&mdash&ldquoself-rule&rdquo。
在同一年,日本打敗了俄國。
100年來畏懼西方的東方,開始拟定解放亞洲的計劃了。
沒有武器的印度,把曆史上最奇異的一個人物奉為領袖,而顯示給世界一項史無前例的現象,就是一場由聖人領導而不用槍炮來進行的革命。
聖雄甘地 試想象亞洲最醜陋、矮小、衰弱的人,有着黃銅色的面孔和膚色、頭發短灰的頭顱、高顴骨、慈祥的小眼睛、闊大而幾乎沒有牙齒的嘴,還有寬大的耳朵、巨大的鼻子、細瘦的臂腿,腰間纏一塊布,站在一個在印度的英國法官面前,為了向國人宣說&ldquo不合作主義&rdquo而接受審訊。
或者想象他在一個缺乏陳設的房間裡,坐在一小方地毯上,在他位于艾哈邁達巴德的真理學院内:他的瘦削雙腿作瑜伽式交叉,腳底朝上,雙手忙着紡織,面龐因為責任沉重而滿布皺紋,他的心靈在活動着,凡是對尋求自由之事有疑問的,他都能給予胸有成竹的答案。
從1920年到1935年,這位赤裸的紡織者是3.2億印度人的精神和政治的領袖。
當他在公衆場合出現時,群衆圍繞上去觸摸他的衣服或吻他的足。
一天有4小時他紡織那種粗糙的棉布,希望借他的榜樣可以勸服他的同胞,來使用這種簡單的自制品,而不去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