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埃及
關燈
小
中
大
前,
在您這莊嚴華麗的殿中,
我要坦白說出我心底的話。
主啊,我是清白的, 我從來沒有起過害人之心, 我從來沒有倚富壓貧, 我從來沒有仗勢淩人, 我從來沒有吃過一文昧心錢, 我從來沒有亵渎神聖, 我從來沒有教唆奴隸反對主人, 我從來沒有殺人、使人挨餓、讓人哭泣, 我從來沒有不忠不孝, 我從來沒有污辱寺廟, 我從來沒有侵占供品, 我從來沒有在廟裡與人淫邪, 我從來沒有不敬神靈, 我從來沒有制作假賬, 我從來沒有和嬰兒争奶, 我從來沒有毀壞鳥窠, 神啊,我是清白的,清白的,清白的。
埃及宗教可以說什麼都有,隻是缺了一樣,那就是&ldquo道德&rdquo,而這種東西卻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沒有道德?可能是祭師沒有時間,因為他們成天為了賺錢,忙着畫符、念咒、拿妖、捉怪。
雖然《死者之書》大有勸人為善之意,因為它強調,唯有為善才能上升天國。
可是,這種東西一開始便已流于形式。
由于祭師靠這種東西圖利,因此,靈魂的得救便不在于生前行為的善惡,而在于死後買不買得起這種書,以及能不能照書上所講的去念。
在一本《死者之書》上,就公然有着這種字句:&ldquo死者照念,立可超升。
&rdquo也就是說,憑嘴巴講講就可上天堂。
埃及人極為重視符咒。
符咒可以抵罪、去邪乃至升天。
祭師是畫符念咒的專家,需要符咒的人,可出錢向他們購買。
身體不舒服,在埃及人看來,不是得病而是有鬼。
去鬼就得用符咒。
大病所用的符咒要請祭師,小病家裡人畫畫念念即可。
下面我們所舉的,是一位媽媽為其生病孩子所念的咒語: 走,走!你這從黑暗裡偷偷進來的鬼。
你想親我的孩子?不行。
你想帶他走?不行。
不許你碰他,我已在他身上擦了香料,香料會燒你的手;我已在他身上挂了洋蔥,洋蔥能要你的命;我已在他臉上塗蜜,蜜在人是甜的,但在你是苦的。
另外我還有伊伯都魚的刺及鲈魚的背,這些對你都很不利。
你走,你快走! 在埃及神話裡,諸神常以法術符咒相對抗。
埃及術士在小說家筆下,有的能以一句咒語,便把一個湖裡的水吸幹;有的能以一道符箓,便能令死人複生。
法老為了自己的安全,經常豢養術士。
有時,法老也自信具有法術:能呼風喚雨,或使海水倒流。
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充滿了符箓迷信。
每家都有門神,門神能驅走邪魔,帶來好運。
埃及人相信,每月每日都有神道當職。
神有吉兇,逢着吉神便運道亨通,逢着兇神便會倒黴。
他們相信,透特月23日所生的孩子,其命不長;柯伊阿科(Choiakh)月20日所生的孩子,眼睛會瞎。
據希羅多德記載:&ldquo由于每月每日都有神道主宰,因此人生下來,是富,是窮,是夭,是壽,就已經确定了。
&rdquo宿命論的流行,也許是埃及宗教不重視道德的另一原因。
什麼才是通往天國之路?行善并不必要,重要的是符箓齋醮以及對祭師的慷慨布施。
一位著名的埃及學學者,對埃及宗教如是說道: 這一來,人死後便處處都可遇到危險。
要度過這些危險,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找祭師。
祭師能畫符念咒,死人得了他的符咒,安全即可獲得保障。
祭師的符咒種類繁多,有的能教你如何走路;有的能保護你的口;有的能保護你的頭;有的能保護你的心;有的能助你保持記憶&mdash&mdash特别是記着你的名字;有的能助你保持呼吸;有的能助你吃;有的能助你喝;有的能教你不吃自己大便;有的能教你不吃一種魔水&mdash&mdash這種水吃後能變成火焰;有的能助你把黑夜變成白天;有的能助你驅走毒蛇;有的能助你趕走妖怪&hellip&hellip符咒盛行,祭師發财,古代東方道德觀念的不發達,這可說是一個最大的原因。
以上,便是所謂的埃及宗教。
詩人兼異端法老阿肯那頓即位,就對這種宗教展開一次革命。
但想不到這次革命,卻導緻了埃及帝國的大崩潰。
異端法老 公元前1380年,阿孟霍特普三世,即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承者,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後去世了。
繼之為法老的,是其子阿孟霍特普四世,這就是曆史上以阿肯那頓著名的一位君主。
在特勒·埃爾·阿馬納這裡我們發現了他的一尊半身雕像。
從雕像可以看出,他有一副柔和的女性化的臉龐,一種敏感的詩人氣質。
長長的睫毛,夢似的眼光,鵝蛋形的頭,加上一個瘦弱的體形,活像詩人雪萊。
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法老,幾乎一即位就與崇拜阿蒙大神的宗教及執掌這個宗教大權的祭師階級發生沖突。
沖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少年君主過于純潔,一方面祭師階級過于腐化。
我們知道,在凱爾奈克有着埃及最大的神廟,神廟中有着一大批美女。
這些美女名義上是神的妾媵,實際上卻是專供祭師淫樂的玩物。
僅就這一點而言,這位少年君主對于祭師就已不滿,事實上祭師的毛病還不止如此。
由于他們出賣符咒大肆斂财,倚仗神力左右官府,使用巫術愚蒙百姓,這位少年君主便感到忍無可忍了。
&ldquo祭師無法無天,&rdquo他說,&ldquo先王在世已有所聞,現在,其橫行不法,更愈來愈不像話了。
&rdquo憑着少年人不畏一切的勇氣,他于是便向阿蒙大神的宗教及祭師宣戰。
他指稱,過去所崇奉的神道,一律都是邪神,那些繁瑣的儀式,都是無意義的。
他另外提出一個神道,說:&ldquo世間唯有太陽神阿吞(Aton)才是真神。
&rdquo 像印度3000年後的阿克巴一樣,阿肯那頓認為,唯有太陽、光和生命的來源,才真正值得崇拜。
這種觀念不知是否來自叙利亞,不過他所說的阿吞則與阿多尼斯毫無二緻。
撇開觀念來源不談,阿肯那頓對于阿吞是衷心崇拜的。
為了表示他的忠誠,他甚至廢掉他舊有的名字阿孟霍特普,因為其中含有阿蒙字根,改用新的名字,為阿吞所喜歡的阿肯那頓。
他苦心孤詣找出過去一些歌頌一神理論的詩篇[37],并精心作成一篇《太陽頌》。
《太陽頌》在埃及文學史上,是一個最長最美的詩篇: 當東方天際泛起朱霞,我們便知道您已到來。
啊,偉大的阿吞,一切生命的源頭, 東方,由于您的升起,顯得光芒萬丈。
世界,經你略加裝點,立刻容光煥發。
在宇宙間,您就是美麗,您就是光輝,您就是偉大。
您,光明的化身,大地的情人,萬物的創造者, 用您的力,扶持着軟弱的, 用您的愛,凝結着渙散的。
雖然,您在遠方,但近處有您的鼻息, 雖然,您在高處,但低處有您的腳印。
神啊,當您沒入西邊天際, 大地即陷于黑暗與死寂。
人們回家, 蒙頭大睡。
借着黑暗掩護, 宵小橫行, 獅蛇出洞, &hellip&hellip 這是一個死寂的世界, 這是一個罪惡的世界。
但當您從東方升起, 世界又重見光明。
黑暗見您而遠遁, 罪惡見您而匿迹。
您的光, 喚醒了大地, 人們于是忙着, 下床, 洗臉, 穿衣, 歡欣鼓舞, 迎接黎明。
牲畜在草場散步, 花木在迎風起舞, 群鳥在林中飛翔, 小羊在原野跳躍, 一切的一切, 在您的照耀下, 無不生氣蓬勃。
迎着光輝的黎明, 每條路上,人來人往, 每條河中,帆樯如織。
水中的魚,閃耀着金鱗, 跳躍着遊向藍色的海。
偉大的造物主, 您為女人造卵, 您為男人造精, 您把精卵合成一個小生命。
您對每一個小生命,都照顧得無微不至: 未出娘胎,您哺育他; 呱呱墜地,您安撫他; 您給他吃, 您給他穿, 您教他說話, 您教他歌唱。
偉大的造物主, 雞雛在未破殼而出之前, 就已有了生命。
它的生命就是您賦予的。
是您,使它孵化, 是您,使它呼吸, 是您,使它破殼而出。
雞雛出殼, 必盡力歌唱, 必盡力舞蹈, 因為它為生命歡呼。
神啊,您是無所不能的, 雖然我們看不見您, 但我們知道,您才是唯一真神。
唯有您具有如此大力, 創造大地, 創造人類, 創造牲畜, 創造天上飛的, 創造地上爬的。
神啊,您對人類的照應是多麼妥帖, 您視埃及, 您視叙利亞, 您視庫施(Kush), 您視任何國家都為一體。
您把每一個人都安置得恰到好處, 您使他們, 不愁吃, 不愁住, 不愁穿。
奇妙的尼羅河是您創造的, 河水的漲落也全聽您的意旨而行, 因為您要它養活您的子民。
您的設計是多麼的巧妙, 啊,永生的主, 我想您的天上一定也有個尼羅河, 您那個河裡的水便是光。
為了養活萬民, 為了養活牲畜, 您給每一個田園, 您給每一片草地, 都用光充滿。
光,使禾苗生長, 光,使草木茂盛, 光,使生命綿延。
主啊,為了劃分工作與休息, 您不僅創造了晝夜,而且創造了季節。
冬天,您要人們休息,賜給他們和風; 夏天,您要人們工作,賜給他們陽光。
主啊,您住在天上,天上太遠我們無法追随。
但當您每天出巡,從您身上發出的萬道金光, 我們便知道,世間唯一的真神, 阿吞來了。
黎明,黃昏,又一個黎明, 您,默默地創造着一切: 您創造城市,也創造鄉村; 您創造人類,也創造牲畜; 您創造道路,也創造河流。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仰望着您, 我們唯一的真主,阿吞。
神啊,您活在我心裡, 對您我想沒有誰比我更虔敬。
求您賜福給您的愛子,阿肯那頓。
叫他永遠具有智慧。
神啊,整個世界均在您掌握之中。
因為這一切都是您創造的。
當您自東方升起,一切便充滿生氣, 當您自西方隐退,一切便歸于死寂。
神啊,您是生命的源頭, 人類沒有了您,便一天也活不下去。
光明之神,美麗之神, 每天當您從東方走到西方, 都有千萬隻眼睛在仰望着您。
神啊,您創造了這個世界, 同時把它交付給您的愛子, &hellip&hellip 神啊,求您保佑您的愛子,阿肯那頓, 及他忠心的妻子奈費爾提蒂&mdash&mdash 埃及第一夫人, 長命百歲, 永享康甯。
《太陽頌》不但是曆史上最偉大的詩篇,而且也是最早主張崇拜一神的文獻,以色列的一神理論(monotheism)比它晚了700年[38]。
阿肯那頓之所以主張一神,據布雷斯特德推斷,顯然是基于圖特摩斯三世将地中海世界混為一統現狀之反映。
阿肯那頓心目中的阿吞,顯然不隻是埃及的神,而是當時世界各國的共主。
阿吞觀念中,值得稱道之處頗多:這個神不像以前的神強調戰争,強調勝利,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在于他是萬物&mdash&mdash人畜花草樹木生命的創造者;這個神是個令人愉悅的神,他會使&ldquo小羊在原野跳躍&rdquo,&ldquo群鳥在林中飛翔”這個神,在構想上已超出了人體形象的限制&mdash&mdash因為發光發熱的太陽能創造、孕育萬物,故其本身已具有神性;這個神是頗為具體的&mdash&mdash人們可看到他乘着光輝的火焰,每天從東到西周而複始;這個神由于無所不在,光被萬物,發育萬物,故他又是&ldquo愛&rdquo和&ldquo生命&rdquo的象征。
基于以上種種觀念,阿肯那頓最後給阿吞的綜合造型,是一位&ldquo慈愛的父親&rdquo,一位充滿愛心與和平之神。
這種造型,和耶和華&mdash&mdash萬民之主是不相同的。
說來真是曆史上的一大憾事,阿肯那頓基于一個統一宇宙觀所創造的這個新宗教并未得到當時埃及人的接受,原因可能是這位年輕的君主太性急、太褊狹、太極端。
他一開始便肯定唯有阿吞才是真神,其他都是邪神。
他下令,除阿吞外,一切神的名字,無論寫的刻的,都該掃除幹淨。
他把刻有他父親名字的100多塊石碑,凡含有阿蒙這個詞的部分,一律加以削平。
他宣稱,除宣揚阿吞外,凡宣揚其他神道均屬非法。
他關閉了除阿吞之外的一切神廟。
他認為底比斯是充滿邪神氣息的城市不宜再做首都。
他另在埃赫塔吞(Akhetaton)建立新都,并把新都叫作&ldquo阿吞之都&rdquo。
由于政府遷走,底比斯很快便沒落了。
現在繁榮起來的,是埃赫塔吞。
新都充滿新的建築,充滿新的藝術氣氛。
在新的宗教精神影響下,埃及藝術擺脫了祭師及傳統的束縛,顯得生氣蓬勃。
皮特裡爵士在特勒·埃爾-阿馬納&mdash&mdash即埃赫塔吞遺址,發掘到一個精緻的&ldquo路窗&rdquo(pavement)。
這個窗上所刻的鳥獸蟲魚,皆生動有緻。
阿肯那頓鼓勵藝術家自由創作,他甚至容許他們各就各的想象所及,為阿吞大神造像。
他鼓勵他最欣賞的藝術家,跳出祭師及傳統圈子,自由描繪自己的心靈。
在阿肯那頓的鼓勵下,藝術家的心靈獲得了解放。
他們熱誠地創作,畫花、畫鳥、畫樹木、畫野獸,甚至畫他們的王。
在他們的畫筆下,這位年輕的王,是一個頭型狹長、眉目清秀、溫和而略帶羞怯的少年。
這個時期的藝術,總體上是活潑清新、精妙無比的。
其精妙處,實為任何地方任何時代所難及。
假使阿肯那頓稍微老成一點,他會明白,一個充滿迷信、具有多年曆史的多神教,要想一下以一個全新的自然主義的一神教來取代,是很難辦到的。
他應該慢慢地來,以耐心和信心,逐漸争取人們的同情及信仰。
如不采用過分激烈手段,以他那個宗教所具優點之多,我們相信最後他是會勝利的。
但可惜,他隻是一位詩人,而不是一位哲學家,一切訴諸情感的結果,不但搞垮了他自己,而且搞垮了埃及。
說到阿肯那頓,令我們想起詩人雪萊。
當雪萊在牛津主教面前宣稱&ldquo耶和華已壽終正寝&rdquo時,不也絕對相信真理完全站在他一邊? 阿肯那頓想一腳就把祭師階級踢開,可是他忘記了這個階級所具有的權勢。
因此,當他宣稱不許崇拜阿蒙為首的一切神,一開始他便處于劣勢。
祭師憑借着人們對阿蒙根深蒂固的崇拜,使民衆對他所創立的新宗教表示懷疑。
由于祭師的煽動,宮廷裡的文武百官也不擁護他。
他最失策的一點是把碑上他父親含有的阿蒙之名削去,以緻給了反對者攻擊他的借口。
不孝,侮慢先人,在埃及是大逆不道。
最可悲的是當全國上下背地裡仍崇拜阿蒙,祭師正千方百計想打倒他時,他卻懵然不知。
這位詩人君主,心地是很單純善良的。
他與皇後奈費爾提蒂感情甚笃,在遺留到現在的一件裝飾品上,曾有他倆互相擁抱的樣子。
皇後隻生女兒不生兒子,在一連生出7位公主的情形下,依法他應多選嫔妃以求子嗣。
可是他說,他的愛情隻奉獻給一個人,那就是奈費爾提蒂,他甯可絕嗣也不選嫔妃。
他允準藝術家為他繪行樂圖,圖中所繪為他與皇後同車并由7位公主陪同出巡的場面。
每逢大典,他總令皇後坐在他的旁邊。
他和皇後攜手而坐,7位公主則環繞在他們膝下。
他贈給皇後&ldquo幸福夫人&rdquo(MistressofhisHappiness)的封号,意思是一聽到皇後聲音他便感到快樂。
一次,他曾對神發誓:&ldquo有了皇後和7個女兒我已心滿意足。
&rdquo 當他與皇後情愛正濃時,驚人的消息突然自叙利亞傳來。
[39]遠東各屬國由于赫梯人及其他蠻族的入侵而報警,埃及所派的總督紛紛請求發兵平亂。
接到這些消息,阿肯那頓所感到的不是慌亂而是遲疑。
他想:埃及為什麼要使别的國家附屬于己?驅遣埃及子弟到邊遠地方去送死,于心何忍?因他這一遲疑,所有屬國趕走埃及所派總督之後便紛紛獨立了。
阿肯那頓可能再也不會想到,他的遲疑會導緻這麼嚴重的後果。
帝國崩潰,财政陷于枯竭,地方治安成問題,他變成了衆矢之的。
公元前1362年,年輕的詩人君主帶着一大堆失敗辭世,死時不到30歲。
臨死時,他的境況非常凄慘,沒有權,沒有錢,沒有一個朋友或親人。
死後,國人用以紀念他的,是一片惡毒的咒罵。
古國淪喪 阿肯那頓死後兩年,他的女婿圖坦卡蒙因獲祭師擁護繼位為法老。
他上台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嶽父賜給他的名字圖坦卡吞更改為圖坦卡蒙。
其次,還都底比斯。
圖坦卡蒙為了讨好祭師,除宣布解除對信奉以阿蒙為首的諸神禁令外,還把所有碑文上所刻的阿吞及阿肯那頓字樣削去。
祭師對此猶感不足,還叫他下令:第一,将從前他嶽父所改古碑恢複原狀;第二,以後民間絕對不許提及阿肯那頓之名&mdash&mdash假使有提他的必要,應以&ldquo罪魁&rdquo二字代之。
除以上幾件事外,圖坦卡蒙再無多大作為。
今天,要不是有人從他墓裡發現許多珍寶,大家對他的名字,也許早已忘個一幹二淨。
在圖坦卡蒙之後,埃及出了一位比較有名的法老,就是霍倫希布(Harmhab)。
他是一位用兵的能手,依靠他,埃及又恢複了内部的和平及對外的聲威。
接着,塞提一世繼位。
塞提一世是一位英明的法老,在他的治理下,埃及又日趨繁榮富庶。
像以往的許多法老一樣,他曾在凱爾奈克建多柱式神廟,在阿布辛拜勒建大神廟,并把他的功績刻成浮雕。
最後,還為自己修了一座十分華美的陵墓。
不久,拉美西斯二世出場了。
他是埃及古國落日的餘晖。
曆史上的君主,像他這麼多彩多姿者是頗罕見的。
拉美西斯二世不但年輕、英俊、勇敢,而且還具有一副孩子般天真爛漫的性格。
他在情場上亦是勝利者。
在王位競争上把他哥哥擠掉後,他立刻便派兵征服努比亞。
有了努比亞的金礦,他随即開始組織大軍遠征西亞。
不到3年時間,他橫掃西亞,進兵巴勒斯坦,在卡疊什(Kadesh)一舉擊潰亞細亞聯軍(公元前1288年)。
據史學家推斷,猶太人之大量進入埃及,即是拉美西斯二世遠征西亞的結果。
這些猶太人大部分是戰俘,小部分是移民,就是《出埃及記》(TheExodus)上演時的主角。
《出埃及記》中所指的法老,就是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輝煌的戰功,給他帶來了50多塊記功碑、1篇史詩和數以百計的後宮佳麗。
他生了100多個兒子,50多個女兒。
為了&ldquo優生&rdquo,他立了好幾個親生女兒為妃。
拉美西斯二世,真可說得上百子千孫。
他的後裔在往後400年間,在埃及自成一個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不斷出現優秀的統治者。
拉美西斯二世給埃及留下了不少東西,富麗堂皇的宮殿、美輪美奂的神廟及大得吓人的巨石雕像。
在他的統治下,商業非常繁盛。
往來地中海及蘇伊士地峽的船隻,有如穿梭。
他自尼羅河到紅海,新開了一條運河。
開此運河工程浩大,但可惜他死後不久,即為流沙所塞。
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225年逝世,享年90歲。
史學家評斷,他的統治不僅在埃及,而且在所有人類史上,時間是最長的,治績是最佳的。
在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威權算是最高的了,但還有比他更高的,那就是祭師。
君主與祭師鬥法,幾乎已成各國曆史的公例。
以拉美西斯二世如此雄才大略,尚且受制于祭師,他的繼任者就更不用說了。
由于君主受制于祭師,戰利品及外國進貢的東西,凡是好的,都讓祭師以神的名義占有了。
據曆史記載,此時祭師握有:奴隸10.7萬人,約相當于當時埃及人口的1/30;牛羊50萬頭;食稅169城,有的在埃及,有的在叙利亞。
另外,祭師還享有一項優待,就是凡屬祭師财産,一律都不納稅。
君主中,對祭師侍候得最周到的,要數拉美西斯三世。
在他那個時代,對祭師除維持上述待遇之外,還得經常送禮。
他送給祭師的禮物,有案可查者,有黃金3.2萬兩,白銀100萬兩,糧食18.5萬袋。
金銀是不定期的,糧食則每年非送不可。
在給祭師送禮之後,拉美西斯三世往往發現,他的國庫已空虛到連官吏薪俸都發不出的程度。
當然,最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這樣年複一年搜刮的結果,祭師日肥,百姓日瘦,有了神吃的,卻沒有了人吃的。
整個拉美西斯家族執政的朝代,人民是君主的奴隸,君主是祭師的奴隸。
然而祭師意猶未盡,最後,大祭師竟公開稱王實行統治。
這時的埃及,整個為神權所籠罩。
祭師的決定,便是神的意旨。
神最喜歡的,一是宏偉的廟宇,二是豐盛的供品,而這兩樣都需要錢。
為了供應神,全埃及的财富幾乎都集中到了祭師之手。
這是一筆極可觀的财富,這筆财富祭師固然喜歡,而環繞埃及的許多野蠻民族也垂涎不已。
埃及四境,這時漸漸多事。
過去的埃及,一來由于地處地中海交通之樞紐,二來由于其工業技術遠非西方之利比亞,東方及北方之腓尼基、叙利亞及巴勒斯坦所能及,因而能夠稱雄。
可是現在情勢變遷了,在埃及之外,鄰近出現了亞述、巴比倫、波斯等新興大國。
這些國家無論工商技術,皆有淩駕此埃及老大帝國的趨勢。
腓尼基發憤圖強,其以三層槳著稱的戰船已足以與埃及海上勢力相較量。
多利安人(Dorian)及阿哈伊亞人(Achaean),在征服克裡特及愛琴海後(公元前1400年),已建立一個足以與埃及抗衡的商業帝國。
這時,做生意的人沿地中海南岸而行,除了要爬高山、越沙漠之外,還得擔心盜匪的搶劫。
可是走海路便不同了。
走海路,從黑海、愛琴海到特洛伊、克裡特、希臘、迦太基、意大利、西班牙,省力、省時、省錢,而且平安。
由于商業路線的轉移,近東亦即地中海南岸諸國因此日趨沒落。
地中海北岸諸國,這時如旭日東升,如春花怒放,相比之下,埃及是落寞不堪了。
埃及沒有了商業、金銀、威望和藝術,最後,甚至沒有了體面。
趁着祭師的專橫腐敗,強鄰一個接一個進來,征服、搜刮,最後使埃及淪為廢墟。
公元前954年,利比亞人從西方翻山越嶺而來,目的是報舊仇。
公元前722年,衣索匹亞人從南方而來,目的是一雪過去被征服奴役之恥。
公元前674年,亞述人從北方來,目的在于劫掠珍寶。
在埃及,足以稱為回光返照的時期是薩姆提克(Psamtik),即賽斯王子之崛起。
他将侵略者驅逐後,使四分五裂的埃及重歸統一。
在他及其幾位繼承人的治理下,有一段時期,埃及在建築、雕塑、詩歌、科學、技術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又頗為可觀。
這在埃及史上,就是有名的&ldquo賽特文藝複興&rdquo。
但在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在康比斯率領下越過蘇伊士,于是埃及的獨立又告壽終正寝。
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崛起于亞洲,埃及變為馬其頓的一個行省[40]。
公元前48年,恺撒進兵埃及,占領作為埃及新都的亞曆山大,并與有絕世美人之稱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生下一子。
他們希望,這個兒子可以成為當時兩大帝國的繼承人。
公元前30年,埃及正式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此後,埃及便不再在曆史舞台上露面。
在一段時期中,埃及曾因基督教徒及穆斯林的相繼到來而熱鬧過一段時間。
415年,一名狂熱的基督教徒曾把希帕蒂娅(Hypatia)拖着遊街緻死。
650年左右,穆斯林征服埃及,除了在孟斐斯廢墟上興建開羅城外,還處處構築城砦及圓頂教堂。
不過,這些已是外來文化,和埃及之固有文化全不相幹,同時,這類熱鬧不久也煙消雲散。
今天,所謂埃及,除剩一個地名之外,幾乎已一無所有。
埃及已非埃及人的埃及。
所謂埃及人,經由無數次的征服同化,血統、語言乃至風俗習慣均已面目全非。
雖然,埃及還有金字塔,然而當一個埃及的仰慕者跋千山涉萬水來到埃及後,所謂的金字塔,在他眼中也不過是一堆堆巨石而已。
像亞洲某些國家一樣,作為亞非之間橋梁的埃及,也許還有繁榮興盛的一天。
但正如洛倫佐所唱的:&ldquo明天的事誰能預料?&rdquo就今天言今天,埃及所表現的,處處都是衰象: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廢墟,從鄉村到城市都貧窮落後,男女老少皆缺乏生氣。
還有,一陣又一陣熱風,卷起遍地黃沙,更使這個古國顯得非常晦暗。
然而,今日的風沙所侵蝕的僅是埃及的軀體,至于埃及的靈魂,則是與世長存的。
埃及的靈魂根植于埃及人所創造的文化。
這些文化,包括農業的改良,冶金術的發展,工業的進步,玻璃、麻布、紙張、墨水、曆法、時鐘、字母、幾何的發明,衣飾、住宅、家具、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訓練、戶口調查、和平秩序政府規模的奠定,文學、藝術、科學、醫藥的演進,社會正義的呼籲,一夫一妻制的實行,一神教的創始,道德論文的撰寫,完善的建築、雕塑的創造以及各式各樣手工藝品(在建築、雕塑以及手工藝品方面,其精妙至今還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埃及文化經腓尼基、叙利亞、猶太、克裡特、希臘、羅馬人的輾轉傳遞,已變成人類文化遺産中的一部分。
埃及給人類所留下的這筆文化遺産,雖飽經天災人禍之損耗,[41]但以之與其他民族所留者相比,仍然要算是最豐富的。
今天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時代,不受埃及文化的影響。
誠如福爾(Faure)所雲:&ldquo埃及人,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裡,群策群力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無論就其規模或造詣上而言,都是數一數二的。
&rdquo *** 注釋 [1]古代地理學者,如斯特拉博等,認為埃及從前是地中海的一部分。
[2]阿拉伯語&ldquo農夫&rdquo(fellah)的複數形式。
&ldquo犁&rdquo(plough)一詞,由felaha一詞演化而來。
[3]狄奧多羅斯&mdash&mdash他的話常常要打折扣&mdash&mdash有着下列記載:&ldquo在一座很大的金字塔上,有這麼一塊石刻&hellip&hellip上說,為造此塔,工人所耗的蔬菜及瀉藥(Purgatives)費銀逾1600塔倫(合1600萬美元)。
&rdquo [4]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藏有此建築模型一座。
[5]1899年10月3日,凱爾奈克的11根廊柱,即因受水侵蝕而墜毀。
[6]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7]對羅塞塔碑文的解譯,瑞典外交官阿克布拉德(Akerblad)于1802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ThomasYoung)于1814年,均有助于它的闡明。
[8]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Cheops&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98年至前3075年。
[9]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Chephren&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67年至前3011年。
[10]&ldquo金字塔&rdquo(pyramid)一詞,系來自埃及語&ldquo高度&rdquo(pi-re-mus),而非來自希臘語&ldquo火&rdquo(pyr)。
[11]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Mycerinus&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11年至前2988年。
[12]門卡烏拉及其皇後雕像,現藏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
[13]史學家為了便于記憶,曾将王朝分為四個時期:(1)古王國&mdash&mdash第一至第六王朝(公元前3500&mdash前2631年),接着一個混亂時期;(2)中古王國&mdash&mdash第十一至第十四王朝(公元前2375&mdash前1800年),接着一個混亂時期;(3)帝國&mdash&mdash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580&mdash前1100年),接着一個分裂對抗時期;(4)塞特王時代&mdash&mdash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3&mdash前525年)。
以上數字,除最後一個外,全屬概數。
前面各數字,上下相差往往達數世紀。
[14]艾倫比前後攻占兩次,均獲同一結果。
拿破侖試行攻占,但未成功。
[15]公元前4世紀,埃及人口估計約為700萬人。
[16]馬斯頓(CharlesMarston)就其近年在巴勒斯坦研究所獲,認為字母是閃米特人發明的。
他以為發明字母者可能即亞伯拉罕。
[17]布雷斯特德及一部分學者,曾将最近于埃及中古王國時期達官貴人棺木内發現的題字,彙成一卷,名為&ldquo棺木資料&rdquo(CoffinTexts)。
[18]據揚布利科斯(Iamblichus)、曼内托(Manetho)等埃及史學家估計,透特大神的著作,計達3.6萬卷。
希臘稱透特為HermesTrismegistus,意即&ldquo神的使者&rdquo。
[19]水鐘來源甚古,據稱也為透特大神所創。
現存埃及古鐘,是圖特摩斯三世時代之物,現藏柏林博物館。
此鐘由一木條及一十字架構成。
木條上分六部分,即時辰。
十字架投影于木條上,即可表示時間的早晚。
[20]以埃及曆法為準,随日升起的天狼星,每4年慢一日,則1460年後,即誤差365日。
換言之,當天狼星行一周天(Sothiccycle),如埃及人所稱,則它與埃及曆即&ldquo紙曆&rdquo(PaperCalendar)又可互相吻合。
據拉丁學者的研究,139年天狼星與埃及曆一度吻合,以每隔1460年吻合一次推算,再度吻合之年當為公元前1321、前2781、前4241&hellip&hellip各年。
另因,埃及建曆顯系以1月1日與天狼星吻合之年為準,故依天狼星可确定埃及建曆之年。
最早提到曆法的,是第四王朝金字塔上一塊有關宗教資料的石刻。
由于此一王朝毫無疑義遠較公元前1321年為早,故可斷定埃及曆法之建立當在公元前2781或前4241或較此更早的年代。
過去,大家一度認為公元前4241年為埃及建立曆法的一年,但沙夫教授則不以為然。
他認為,應以公元前2781年較有可能。
這一來,一上一下便有三四百年的誤差。
由于這個問題尚有争論,在未獲結論前,本書所采用的資料暫以《劍橋古代史》(CambridgeAncientHistory)為依據。
[21]考古學家曾發現一個由銅質排水管所構成的下水道系統。
[22]古墓中有着有關此一習俗的充分證據。
[23]一句古老的格言是:我們賴以維生者,不過我們所吃的1/4;醫生賴以維生者,則為我們所吃的3/4。
[24]古王國時代的建築,參閱本章第1節。
[25]聯窗假樓,是沿屋頂四周,以一系列窗棂構成。
楣梁,為柱頭線盤下面的部分。
[26]參閱本章第3節第2段。
其他書記的雕像,有的現藏開羅博物館,有的現藏柏林博物館。
[27]能突破此一傳統的作品,僅有監工雕像及書記雕像。
[28]一位埃及政治家,在參觀歐洲各大博物館後,不禁叫出:&ldquo看你們搶了我們多少東西!&rdquo [29]雕刻一詞,就其通義而言,概指一切所雕刻的藝術品。
但在此,我們提雕刻,是用以專指所刻者為立體的東西而言。
至于部分或背景,與平面相連的雕刻,我們特稱之為浮雕。
[30]此浮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十二埃及文物室有摹本。
[31]此時期的埃及畫家,曾嘗試以顔料混合膠水、蛋黃、蛋白作畫。
[32]琵琶為一種弦樂器,用弦繃于狹長之木上而成。
叉鈴,樂器之一,用繩系若幹金屬圓盤為之。
[33]森穆特極受女王賞識,女王曾對他說:&ldquo你是全埃及最偉大中之最偉大的。
&rdquo這雖是一句普通贊美話,但用于他,則甚恰當。
[34]伊普維爾說:&ldquo戰争絕對有害無益。
&rdquo [35]同類風俗,見于印度。
[36]《死者之書》書名是德國著名考古學家累普濟烏斯(KarlRichardLepsius)所取的。
這種書藏于墳墓之中,目前發現者達2000多卷。
書中所載全為符箓,據說,死者持此即可上升天國。
埃及人叫《死者之書》為&ldquoComingForth(fromdeath)byDay&rdquo,有&ldquo早日超生&rdquo之意。
《死者之書》成書年代,大部分可追溯至金字塔時代。
埃及人相信,這種東西是智慧之神透特創始。
《死者之書》在赫利奧波利斯被發現,據稱,其上的确&ldquo充滿神迹&rdquo。
據說,約西亞(Josiah)在猶太亦曾發現類似的東西。
參閱本書第12章第5節。
[37]在阿孟霍特普三世時代,建築師蘇提(Suti)及郝爾(Hor)曾合作過一首歌頌太陽唯一真神的詩篇,并把它刻在一塊石碑上。
這塊碑目前存于大英博物館。
在埃及很早就有稱太陽神為Amon-Ra的習慣,Amon-Ra意即最偉大崇高之神,不過,其意仍僅僅限于埃及人所崇拜之神而已。
[38]《太陽頌》與希伯來人的《頌聖詩》,相似之點極多。
希伯來人的觀念,顯然曾受埃及人的影響。
[39]1893年,皮特裡爵士在特勒·埃爾·阿馬納發現350餘塊楔文書簡。
這些書簡,大部分均是東方總督對阿肯那頓所作的告急文書。
[40]傳統埃及文化史,均指托勒密諸王及恺撒時代,留在後面叙述。
[41]底比斯毀于公元前27年的一次大地震。
主啊,我是清白的, 我從來沒有起過害人之心, 我從來沒有倚富壓貧, 我從來沒有仗勢淩人, 我從來沒有吃過一文昧心錢, 我從來沒有亵渎神聖, 我從來沒有教唆奴隸反對主人, 我從來沒有殺人、使人挨餓、讓人哭泣, 我從來沒有不忠不孝, 我從來沒有污辱寺廟, 我從來沒有侵占供品, 我從來沒有在廟裡與人淫邪, 我從來沒有不敬神靈, 我從來沒有制作假賬, 我從來沒有和嬰兒争奶, 我從來沒有毀壞鳥窠, 神啊,我是清白的,清白的,清白的。
埃及宗教可以說什麼都有,隻是缺了一樣,那就是&ldquo道德&rdquo,而這種東西卻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沒有道德?可能是祭師沒有時間,因為他們成天為了賺錢,忙着畫符、念咒、拿妖、捉怪。
雖然《死者之書》大有勸人為善之意,因為它強調,唯有為善才能上升天國。
可是,這種東西一開始便已流于形式。
由于祭師靠這種東西圖利,因此,靈魂的得救便不在于生前行為的善惡,而在于死後買不買得起這種書,以及能不能照書上所講的去念。
在一本《死者之書》上,就公然有着這種字句:&ldquo死者照念,立可超升。
&rdquo也就是說,憑嘴巴講講就可上天堂。
埃及人極為重視符咒。
符咒可以抵罪、去邪乃至升天。
祭師是畫符念咒的專家,需要符咒的人,可出錢向他們購買。
身體不舒服,在埃及人看來,不是得病而是有鬼。
去鬼就得用符咒。
大病所用的符咒要請祭師,小病家裡人畫畫念念即可。
下面我們所舉的,是一位媽媽為其生病孩子所念的咒語: 走,走!你這從黑暗裡偷偷進來的鬼。
你想親我的孩子?不行。
你想帶他走?不行。
不許你碰他,我已在他身上擦了香料,香料會燒你的手;我已在他身上挂了洋蔥,洋蔥能要你的命;我已在他臉上塗蜜,蜜在人是甜的,但在你是苦的。
另外我還有伊伯都魚的刺及鲈魚的背,這些對你都很不利。
你走,你快走! 在埃及神話裡,諸神常以法術符咒相對抗。
埃及術士在小說家筆下,有的能以一句咒語,便把一個湖裡的水吸幹;有的能以一道符箓,便能令死人複生。
法老為了自己的安全,經常豢養術士。
有時,法老也自信具有法術:能呼風喚雨,或使海水倒流。
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充滿了符箓迷信。
每家都有門神,門神能驅走邪魔,帶來好運。
埃及人相信,每月每日都有神道當職。
神有吉兇,逢着吉神便運道亨通,逢着兇神便會倒黴。
他們相信,透特月23日所生的孩子,其命不長;柯伊阿科(Choiakh)月20日所生的孩子,眼睛會瞎。
據希羅多德記載:&ldquo由于每月每日都有神道主宰,因此人生下來,是富,是窮,是夭,是壽,就已經确定了。
&rdquo宿命論的流行,也許是埃及宗教不重視道德的另一原因。
什麼才是通往天國之路?行善并不必要,重要的是符箓齋醮以及對祭師的慷慨布施。
一位著名的埃及學學者,對埃及宗教如是說道: 這一來,人死後便處處都可遇到危險。
要度過這些危險,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找祭師。
祭師能畫符念咒,死人得了他的符咒,安全即可獲得保障。
祭師的符咒種類繁多,有的能教你如何走路;有的能保護你的口;有的能保護你的頭;有的能保護你的心;有的能助你保持記憶&mdash&mdash特别是記着你的名字;有的能助你保持呼吸;有的能助你吃;有的能助你喝;有的能教你不吃自己大便;有的能教你不吃一種魔水&mdash&mdash這種水吃後能變成火焰;有的能助你把黑夜變成白天;有的能助你驅走毒蛇;有的能助你趕走妖怪&hellip&hellip符咒盛行,祭師發财,古代東方道德觀念的不發達,這可說是一個最大的原因。
以上,便是所謂的埃及宗教。
詩人兼異端法老阿肯那頓即位,就對這種宗教展開一次革命。
但想不到這次革命,卻導緻了埃及帝國的大崩潰。
異端法老 公元前1380年,阿孟霍特普三世,即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承者,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後去世了。
繼之為法老的,是其子阿孟霍特普四世,這就是曆史上以阿肯那頓著名的一位君主。
在特勒·埃爾·阿馬納這裡我們發現了他的一尊半身雕像。
從雕像可以看出,他有一副柔和的女性化的臉龐,一種敏感的詩人氣質。
長長的睫毛,夢似的眼光,鵝蛋形的頭,加上一個瘦弱的體形,活像詩人雪萊。
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法老,幾乎一即位就與崇拜阿蒙大神的宗教及執掌這個宗教大權的祭師階級發生沖突。
沖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少年君主過于純潔,一方面祭師階級過于腐化。
我們知道,在凱爾奈克有着埃及最大的神廟,神廟中有着一大批美女。
這些美女名義上是神的妾媵,實際上卻是專供祭師淫樂的玩物。
僅就這一點而言,這位少年君主對于祭師就已不滿,事實上祭師的毛病還不止如此。
由于他們出賣符咒大肆斂财,倚仗神力左右官府,使用巫術愚蒙百姓,這位少年君主便感到忍無可忍了。
&ldquo祭師無法無天,&rdquo他說,&ldquo先王在世已有所聞,現在,其橫行不法,更愈來愈不像話了。
&rdquo憑着少年人不畏一切的勇氣,他于是便向阿蒙大神的宗教及祭師宣戰。
他指稱,過去所崇奉的神道,一律都是邪神,那些繁瑣的儀式,都是無意義的。
他另外提出一個神道,說:&ldquo世間唯有太陽神阿吞(Aton)才是真神。
&rdquo 像印度3000年後的阿克巴一樣,阿肯那頓認為,唯有太陽、光和生命的來源,才真正值得崇拜。
這種觀念不知是否來自叙利亞,不過他所說的阿吞則與阿多尼斯毫無二緻。
撇開觀念來源不談,阿肯那頓對于阿吞是衷心崇拜的。
為了表示他的忠誠,他甚至廢掉他舊有的名字阿孟霍特普,因為其中含有阿蒙字根,改用新的名字,為阿吞所喜歡的阿肯那頓。
他苦心孤詣找出過去一些歌頌一神理論的詩篇[37],并精心作成一篇《太陽頌》。
《太陽頌》在埃及文學史上,是一個最長最美的詩篇: 當東方天際泛起朱霞,我們便知道您已到來。
啊,偉大的阿吞,一切生命的源頭, 東方,由于您的升起,顯得光芒萬丈。
世界,經你略加裝點,立刻容光煥發。
在宇宙間,您就是美麗,您就是光輝,您就是偉大。
您,光明的化身,大地的情人,萬物的創造者, 用您的力,扶持着軟弱的, 用您的愛,凝結着渙散的。
雖然,您在遠方,但近處有您的鼻息, 雖然,您在高處,但低處有您的腳印。
神啊,當您沒入西邊天際, 大地即陷于黑暗與死寂。
人們回家, 蒙頭大睡。
借着黑暗掩護, 宵小橫行, 獅蛇出洞, &hellip&hellip 這是一個死寂的世界, 這是一個罪惡的世界。
但當您從東方升起, 世界又重見光明。
黑暗見您而遠遁, 罪惡見您而匿迹。
您的光, 喚醒了大地, 人們于是忙着, 下床, 洗臉, 穿衣, 歡欣鼓舞, 迎接黎明。
牲畜在草場散步, 花木在迎風起舞, 群鳥在林中飛翔, 小羊在原野跳躍, 一切的一切, 在您的照耀下, 無不生氣蓬勃。
迎着光輝的黎明, 每條路上,人來人往, 每條河中,帆樯如織。
水中的魚,閃耀着金鱗, 跳躍着遊向藍色的海。
偉大的造物主, 您為女人造卵, 您為男人造精, 您把精卵合成一個小生命。
您對每一個小生命,都照顧得無微不至: 未出娘胎,您哺育他; 呱呱墜地,您安撫他; 您給他吃, 您給他穿, 您教他說話, 您教他歌唱。
偉大的造物主, 雞雛在未破殼而出之前, 就已有了生命。
它的生命就是您賦予的。
是您,使它孵化, 是您,使它呼吸, 是您,使它破殼而出。
雞雛出殼, 必盡力歌唱, 必盡力舞蹈, 因為它為生命歡呼。
神啊,您是無所不能的, 雖然我們看不見您, 但我們知道,您才是唯一真神。
唯有您具有如此大力, 創造大地, 創造人類, 創造牲畜, 創造天上飛的, 創造地上爬的。
神啊,您對人類的照應是多麼妥帖, 您視埃及, 您視叙利亞, 您視庫施(Kush), 您視任何國家都為一體。
您把每一個人都安置得恰到好處, 您使他們, 不愁吃, 不愁住, 不愁穿。
奇妙的尼羅河是您創造的, 河水的漲落也全聽您的意旨而行, 因為您要它養活您的子民。
您的設計是多麼的巧妙, 啊,永生的主, 我想您的天上一定也有個尼羅河, 您那個河裡的水便是光。
為了養活萬民, 為了養活牲畜, 您給每一個田園, 您給每一片草地, 都用光充滿。
光,使禾苗生長, 光,使草木茂盛, 光,使生命綿延。
主啊,為了劃分工作與休息, 您不僅創造了晝夜,而且創造了季節。
冬天,您要人們休息,賜給他們和風; 夏天,您要人們工作,賜給他們陽光。
主啊,您住在天上,天上太遠我們無法追随。
但當您每天出巡,從您身上發出的萬道金光, 我們便知道,世間唯一的真神, 阿吞來了。
黎明,黃昏,又一個黎明, 您,默默地創造着一切: 您創造城市,也創造鄉村; 您創造人類,也創造牲畜; 您創造道路,也創造河流。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仰望着您, 我們唯一的真主,阿吞。
神啊,您活在我心裡, 對您我想沒有誰比我更虔敬。
求您賜福給您的愛子,阿肯那頓。
叫他永遠具有智慧。
神啊,整個世界均在您掌握之中。
因為這一切都是您創造的。
當您自東方升起,一切便充滿生氣, 當您自西方隐退,一切便歸于死寂。
神啊,您是生命的源頭, 人類沒有了您,便一天也活不下去。
光明之神,美麗之神, 每天當您從東方走到西方, 都有千萬隻眼睛在仰望着您。
神啊,您創造了這個世界, 同時把它交付給您的愛子, &hellip&hellip 神啊,求您保佑您的愛子,阿肯那頓, 及他忠心的妻子奈費爾提蒂&mdash&mdash 埃及第一夫人, 長命百歲, 永享康甯。
《太陽頌》不但是曆史上最偉大的詩篇,而且也是最早主張崇拜一神的文獻,以色列的一神理論(monotheism)比它晚了700年[38]。
阿肯那頓之所以主張一神,據布雷斯特德推斷,顯然是基于圖特摩斯三世将地中海世界混為一統現狀之反映。
阿肯那頓心目中的阿吞,顯然不隻是埃及的神,而是當時世界各國的共主。
阿吞觀念中,值得稱道之處頗多:這個神不像以前的神強調戰争,強調勝利,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在于他是萬物&mdash&mdash人畜花草樹木生命的創造者;這個神是個令人愉悅的神,他會使&ldquo小羊在原野跳躍&rdquo,&ldquo群鳥在林中飛翔”這個神,在構想上已超出了人體形象的限制&mdash&mdash因為發光發熱的太陽能創造、孕育萬物,故其本身已具有神性;這個神是頗為具體的&mdash&mdash人們可看到他乘着光輝的火焰,每天從東到西周而複始;這個神由于無所不在,光被萬物,發育萬物,故他又是&ldquo愛&rdquo和&ldquo生命&rdquo的象征。
基于以上種種觀念,阿肯那頓最後給阿吞的綜合造型,是一位&ldquo慈愛的父親&rdquo,一位充滿愛心與和平之神。
這種造型,和耶和華&mdash&mdash萬民之主是不相同的。
說來真是曆史上的一大憾事,阿肯那頓基于一個統一宇宙觀所創造的這個新宗教并未得到當時埃及人的接受,原因可能是這位年輕的君主太性急、太褊狹、太極端。
他一開始便肯定唯有阿吞才是真神,其他都是邪神。
他下令,除阿吞外,一切神的名字,無論寫的刻的,都該掃除幹淨。
他把刻有他父親名字的100多塊石碑,凡含有阿蒙這個詞的部分,一律加以削平。
他宣稱,除宣揚阿吞外,凡宣揚其他神道均屬非法。
他關閉了除阿吞之外的一切神廟。
他認為底比斯是充滿邪神氣息的城市不宜再做首都。
他另在埃赫塔吞(Akhetaton)建立新都,并把新都叫作&ldquo阿吞之都&rdquo。
由于政府遷走,底比斯很快便沒落了。
現在繁榮起來的,是埃赫塔吞。
新都充滿新的建築,充滿新的藝術氣氛。
在新的宗教精神影響下,埃及藝術擺脫了祭師及傳統的束縛,顯得生氣蓬勃。
皮特裡爵士在特勒·埃爾-阿馬納&mdash&mdash即埃赫塔吞遺址,發掘到一個精緻的&ldquo路窗&rdquo(pavement)。
這個窗上所刻的鳥獸蟲魚,皆生動有緻。
阿肯那頓鼓勵藝術家自由創作,他甚至容許他們各就各的想象所及,為阿吞大神造像。
他鼓勵他最欣賞的藝術家,跳出祭師及傳統圈子,自由描繪自己的心靈。
在阿肯那頓的鼓勵下,藝術家的心靈獲得了解放。
他們熱誠地創作,畫花、畫鳥、畫樹木、畫野獸,甚至畫他們的王。
在他們的畫筆下,這位年輕的王,是一個頭型狹長、眉目清秀、溫和而略帶羞怯的少年。
這個時期的藝術,總體上是活潑清新、精妙無比的。
其精妙處,實為任何地方任何時代所難及。
假使阿肯那頓稍微老成一點,他會明白,一個充滿迷信、具有多年曆史的多神教,要想一下以一個全新的自然主義的一神教來取代,是很難辦到的。
他應該慢慢地來,以耐心和信心,逐漸争取人們的同情及信仰。
如不采用過分激烈手段,以他那個宗教所具優點之多,我們相信最後他是會勝利的。
但可惜,他隻是一位詩人,而不是一位哲學家,一切訴諸情感的結果,不但搞垮了他自己,而且搞垮了埃及。
說到阿肯那頓,令我們想起詩人雪萊。
當雪萊在牛津主教面前宣稱&ldquo耶和華已壽終正寝&rdquo時,不也絕對相信真理完全站在他一邊? 阿肯那頓想一腳就把祭師階級踢開,可是他忘記了這個階級所具有的權勢。
因此,當他宣稱不許崇拜阿蒙為首的一切神,一開始他便處于劣勢。
祭師憑借着人們對阿蒙根深蒂固的崇拜,使民衆對他所創立的新宗教表示懷疑。
由于祭師的煽動,宮廷裡的文武百官也不擁護他。
他最失策的一點是把碑上他父親含有的阿蒙之名削去,以緻給了反對者攻擊他的借口。
不孝,侮慢先人,在埃及是大逆不道。
最可悲的是當全國上下背地裡仍崇拜阿蒙,祭師正千方百計想打倒他時,他卻懵然不知。
這位詩人君主,心地是很單純善良的。
他與皇後奈費爾提蒂感情甚笃,在遺留到現在的一件裝飾品上,曾有他倆互相擁抱的樣子。
皇後隻生女兒不生兒子,在一連生出7位公主的情形下,依法他應多選嫔妃以求子嗣。
可是他說,他的愛情隻奉獻給一個人,那就是奈費爾提蒂,他甯可絕嗣也不選嫔妃。
他允準藝術家為他繪行樂圖,圖中所繪為他與皇後同車并由7位公主陪同出巡的場面。
每逢大典,他總令皇後坐在他的旁邊。
他和皇後攜手而坐,7位公主則環繞在他們膝下。
他贈給皇後&ldquo幸福夫人&rdquo(MistressofhisHappiness)的封号,意思是一聽到皇後聲音他便感到快樂。
一次,他曾對神發誓:&ldquo有了皇後和7個女兒我已心滿意足。
&rdquo 當他與皇後情愛正濃時,驚人的消息突然自叙利亞傳來。
[39]遠東各屬國由于赫梯人及其他蠻族的入侵而報警,埃及所派的總督紛紛請求發兵平亂。
接到這些消息,阿肯那頓所感到的不是慌亂而是遲疑。
他想:埃及為什麼要使别的國家附屬于己?驅遣埃及子弟到邊遠地方去送死,于心何忍?因他這一遲疑,所有屬國趕走埃及所派總督之後便紛紛獨立了。
阿肯那頓可能再也不會想到,他的遲疑會導緻這麼嚴重的後果。
帝國崩潰,财政陷于枯竭,地方治安成問題,他變成了衆矢之的。
公元前1362年,年輕的詩人君主帶着一大堆失敗辭世,死時不到30歲。
臨死時,他的境況非常凄慘,沒有權,沒有錢,沒有一個朋友或親人。
死後,國人用以紀念他的,是一片惡毒的咒罵。
古國淪喪 阿肯那頓死後兩年,他的女婿圖坦卡蒙因獲祭師擁護繼位為法老。
他上台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嶽父賜給他的名字圖坦卡吞更改為圖坦卡蒙。
其次,還都底比斯。
圖坦卡蒙為了讨好祭師,除宣布解除對信奉以阿蒙為首的諸神禁令外,還把所有碑文上所刻的阿吞及阿肯那頓字樣削去。
祭師對此猶感不足,還叫他下令:第一,将從前他嶽父所改古碑恢複原狀;第二,以後民間絕對不許提及阿肯那頓之名&mdash&mdash假使有提他的必要,應以&ldquo罪魁&rdquo二字代之。
除以上幾件事外,圖坦卡蒙再無多大作為。
今天,要不是有人從他墓裡發現許多珍寶,大家對他的名字,也許早已忘個一幹二淨。
在圖坦卡蒙之後,埃及出了一位比較有名的法老,就是霍倫希布(Harmhab)。
他是一位用兵的能手,依靠他,埃及又恢複了内部的和平及對外的聲威。
接着,塞提一世繼位。
塞提一世是一位英明的法老,在他的治理下,埃及又日趨繁榮富庶。
像以往的許多法老一樣,他曾在凱爾奈克建多柱式神廟,在阿布辛拜勒建大神廟,并把他的功績刻成浮雕。
最後,還為自己修了一座十分華美的陵墓。
不久,拉美西斯二世出場了。
他是埃及古國落日的餘晖。
曆史上的君主,像他這麼多彩多姿者是頗罕見的。
拉美西斯二世不但年輕、英俊、勇敢,而且還具有一副孩子般天真爛漫的性格。
他在情場上亦是勝利者。
在王位競争上把他哥哥擠掉後,他立刻便派兵征服努比亞。
有了努比亞的金礦,他随即開始組織大軍遠征西亞。
不到3年時間,他橫掃西亞,進兵巴勒斯坦,在卡疊什(Kadesh)一舉擊潰亞細亞聯軍(公元前1288年)。
據史學家推斷,猶太人之大量進入埃及,即是拉美西斯二世遠征西亞的結果。
這些猶太人大部分是戰俘,小部分是移民,就是《出埃及記》(TheExodus)上演時的主角。
《出埃及記》中所指的法老,就是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輝煌的戰功,給他帶來了50多塊記功碑、1篇史詩和數以百計的後宮佳麗。
他生了100多個兒子,50多個女兒。
為了&ldquo優生&rdquo,他立了好幾個親生女兒為妃。
拉美西斯二世,真可說得上百子千孫。
他的後裔在往後400年間,在埃及自成一個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不斷出現優秀的統治者。
拉美西斯二世給埃及留下了不少東西,富麗堂皇的宮殿、美輪美奂的神廟及大得吓人的巨石雕像。
在他的統治下,商業非常繁盛。
往來地中海及蘇伊士地峽的船隻,有如穿梭。
他自尼羅河到紅海,新開了一條運河。
開此運河工程浩大,但可惜他死後不久,即為流沙所塞。
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225年逝世,享年90歲。
史學家評斷,他的統治不僅在埃及,而且在所有人類史上,時間是最長的,治績是最佳的。
在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威權算是最高的了,但還有比他更高的,那就是祭師。
君主與祭師鬥法,幾乎已成各國曆史的公例。
以拉美西斯二世如此雄才大略,尚且受制于祭師,他的繼任者就更不用說了。
由于君主受制于祭師,戰利品及外國進貢的東西,凡是好的,都讓祭師以神的名義占有了。
據曆史記載,此時祭師握有:奴隸10.7萬人,約相當于當時埃及人口的1/30;牛羊50萬頭;食稅169城,有的在埃及,有的在叙利亞。
另外,祭師還享有一項優待,就是凡屬祭師财産,一律都不納稅。
君主中,對祭師侍候得最周到的,要數拉美西斯三世。
在他那個時代,對祭師除維持上述待遇之外,還得經常送禮。
他送給祭師的禮物,有案可查者,有黃金3.2萬兩,白銀100萬兩,糧食18.5萬袋。
金銀是不定期的,糧食則每年非送不可。
在給祭師送禮之後,拉美西斯三世往往發現,他的國庫已空虛到連官吏薪俸都發不出的程度。
當然,最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這樣年複一年搜刮的結果,祭師日肥,百姓日瘦,有了神吃的,卻沒有了人吃的。
整個拉美西斯家族執政的朝代,人民是君主的奴隸,君主是祭師的奴隸。
然而祭師意猶未盡,最後,大祭師竟公開稱王實行統治。
這時的埃及,整個為神權所籠罩。
祭師的決定,便是神的意旨。
神最喜歡的,一是宏偉的廟宇,二是豐盛的供品,而這兩樣都需要錢。
為了供應神,全埃及的财富幾乎都集中到了祭師之手。
這是一筆極可觀的财富,這筆财富祭師固然喜歡,而環繞埃及的許多野蠻民族也垂涎不已。
埃及四境,這時漸漸多事。
過去的埃及,一來由于地處地中海交通之樞紐,二來由于其工業技術遠非西方之利比亞,東方及北方之腓尼基、叙利亞及巴勒斯坦所能及,因而能夠稱雄。
可是現在情勢變遷了,在埃及之外,鄰近出現了亞述、巴比倫、波斯等新興大國。
這些國家無論工商技術,皆有淩駕此埃及老大帝國的趨勢。
腓尼基發憤圖強,其以三層槳著稱的戰船已足以與埃及海上勢力相較量。
多利安人(Dorian)及阿哈伊亞人(Achaean),在征服克裡特及愛琴海後(公元前1400年),已建立一個足以與埃及抗衡的商業帝國。
這時,做生意的人沿地中海南岸而行,除了要爬高山、越沙漠之外,還得擔心盜匪的搶劫。
可是走海路便不同了。
走海路,從黑海、愛琴海到特洛伊、克裡特、希臘、迦太基、意大利、西班牙,省力、省時、省錢,而且平安。
由于商業路線的轉移,近東亦即地中海南岸諸國因此日趨沒落。
地中海北岸諸國,這時如旭日東升,如春花怒放,相比之下,埃及是落寞不堪了。
埃及沒有了商業、金銀、威望和藝術,最後,甚至沒有了體面。
趁着祭師的專橫腐敗,強鄰一個接一個進來,征服、搜刮,最後使埃及淪為廢墟。
公元前954年,利比亞人從西方翻山越嶺而來,目的是報舊仇。
公元前722年,衣索匹亞人從南方而來,目的是一雪過去被征服奴役之恥。
公元前674年,亞述人從北方來,目的在于劫掠珍寶。
在埃及,足以稱為回光返照的時期是薩姆提克(Psamtik),即賽斯王子之崛起。
他将侵略者驅逐後,使四分五裂的埃及重歸統一。
在他及其幾位繼承人的治理下,有一段時期,埃及在建築、雕塑、詩歌、科學、技術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又頗為可觀。
這在埃及史上,就是有名的&ldquo賽特文藝複興&rdquo。
但在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在康比斯率領下越過蘇伊士,于是埃及的獨立又告壽終正寝。
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崛起于亞洲,埃及變為馬其頓的一個行省[40]。
公元前48年,恺撒進兵埃及,占領作為埃及新都的亞曆山大,并與有絕世美人之稱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生下一子。
他們希望,這個兒子可以成為當時兩大帝國的繼承人。
公元前30年,埃及正式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此後,埃及便不再在曆史舞台上露面。
在一段時期中,埃及曾因基督教徒及穆斯林的相繼到來而熱鬧過一段時間。
415年,一名狂熱的基督教徒曾把希帕蒂娅(Hypatia)拖着遊街緻死。
650年左右,穆斯林征服埃及,除了在孟斐斯廢墟上興建開羅城外,還處處構築城砦及圓頂教堂。
不過,這些已是外來文化,和埃及之固有文化全不相幹,同時,這類熱鬧不久也煙消雲散。
今天,所謂埃及,除剩一個地名之外,幾乎已一無所有。
埃及已非埃及人的埃及。
所謂埃及人,經由無數次的征服同化,血統、語言乃至風俗習慣均已面目全非。
雖然,埃及還有金字塔,然而當一個埃及的仰慕者跋千山涉萬水來到埃及後,所謂的金字塔,在他眼中也不過是一堆堆巨石而已。
像亞洲某些國家一樣,作為亞非之間橋梁的埃及,也許還有繁榮興盛的一天。
但正如洛倫佐所唱的:&ldquo明天的事誰能預料?&rdquo就今天言今天,埃及所表現的,處處都是衰象: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廢墟,從鄉村到城市都貧窮落後,男女老少皆缺乏生氣。
還有,一陣又一陣熱風,卷起遍地黃沙,更使這個古國顯得非常晦暗。
然而,今日的風沙所侵蝕的僅是埃及的軀體,至于埃及的靈魂,則是與世長存的。
埃及的靈魂根植于埃及人所創造的文化。
這些文化,包括農業的改良,冶金術的發展,工業的進步,玻璃、麻布、紙張、墨水、曆法、時鐘、字母、幾何的發明,衣飾、住宅、家具、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訓練、戶口調查、和平秩序政府規模的奠定,文學、藝術、科學、醫藥的演進,社會正義的呼籲,一夫一妻制的實行,一神教的創始,道德論文的撰寫,完善的建築、雕塑的創造以及各式各樣手工藝品(在建築、雕塑以及手工藝品方面,其精妙至今還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埃及文化經腓尼基、叙利亞、猶太、克裡特、希臘、羅馬人的輾轉傳遞,已變成人類文化遺産中的一部分。
埃及給人類所留下的這筆文化遺産,雖飽經天災人禍之損耗,[41]但以之與其他民族所留者相比,仍然要算是最豐富的。
今天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時代,不受埃及文化的影響。
誠如福爾(Faure)所雲:&ldquo埃及人,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裡,群策群力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無論就其規模或造詣上而言,都是數一數二的。
&rdquo *** 注釋 [1]古代地理學者,如斯特拉博等,認為埃及從前是地中海的一部分。
[2]阿拉伯語&ldquo農夫&rdquo(fellah)的複數形式。
&ldquo犁&rdquo(plough)一詞,由felaha一詞演化而來。
[3]狄奧多羅斯&mdash&mdash他的話常常要打折扣&mdash&mdash有着下列記載:&ldquo在一座很大的金字塔上,有這麼一塊石刻&hellip&hellip上說,為造此塔,工人所耗的蔬菜及瀉藥(Purgatives)費銀逾1600塔倫(合1600萬美元)。
&rdquo [4]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藏有此建築模型一座。
[5]1899年10月3日,凱爾奈克的11根廊柱,即因受水侵蝕而墜毀。
[6]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7]對羅塞塔碑文的解譯,瑞典外交官阿克布拉德(Akerblad)于1802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ThomasYoung)于1814年,均有助于它的闡明。
[8]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Cheops&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98年至前3075年。
[9]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Chephren&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67年至前3011年。
[10]&ldquo金字塔&rdquo(pyramid)一詞,系來自埃及語&ldquo高度&rdquo(pi-re-mus),而非來自希臘語&ldquo火&rdquo(pyr)。
[11]即希羅多德所說的&ldquoMycerinus&rdquo,約生活于公元前3011年至前2988年。
[12]門卡烏拉及其皇後雕像,現藏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
[13]史學家為了便于記憶,曾将王朝分為四個時期:(1)古王國&mdash&mdash第一至第六王朝(公元前3500&mdash前2631年),接着一個混亂時期;(2)中古王國&mdash&mdash第十一至第十四王朝(公元前2375&mdash前1800年),接着一個混亂時期;(3)帝國&mdash&mdash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580&mdash前1100年),接着一個分裂對抗時期;(4)塞特王時代&mdash&mdash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3&mdash前525年)。
以上數字,除最後一個外,全屬概數。
前面各數字,上下相差往往達數世紀。
[14]艾倫比前後攻占兩次,均獲同一結果。
拿破侖試行攻占,但未成功。
[15]公元前4世紀,埃及人口估計約為700萬人。
[16]馬斯頓(CharlesMarston)就其近年在巴勒斯坦研究所獲,認為字母是閃米特人發明的。
他以為發明字母者可能即亞伯拉罕。
[17]布雷斯特德及一部分學者,曾将最近于埃及中古王國時期達官貴人棺木内發現的題字,彙成一卷,名為&ldquo棺木資料&rdquo(CoffinTexts)。
[18]據揚布利科斯(Iamblichus)、曼内托(Manetho)等埃及史學家估計,透特大神的著作,計達3.6萬卷。
希臘稱透特為HermesTrismegistus,意即&ldquo神的使者&rdquo。
[19]水鐘來源甚古,據稱也為透特大神所創。
現存埃及古鐘,是圖特摩斯三世時代之物,現藏柏林博物館。
此鐘由一木條及一十字架構成。
木條上分六部分,即時辰。
十字架投影于木條上,即可表示時間的早晚。
[20]以埃及曆法為準,随日升起的天狼星,每4年慢一日,則1460年後,即誤差365日。
換言之,當天狼星行一周天(Sothiccycle),如埃及人所稱,則它與埃及曆即&ldquo紙曆&rdquo(PaperCalendar)又可互相吻合。
據拉丁學者的研究,139年天狼星與埃及曆一度吻合,以每隔1460年吻合一次推算,再度吻合之年當為公元前1321、前2781、前4241&hellip&hellip各年。
另因,埃及建曆顯系以1月1日與天狼星吻合之年為準,故依天狼星可确定埃及建曆之年。
最早提到曆法的,是第四王朝金字塔上一塊有關宗教資料的石刻。
由于此一王朝毫無疑義遠較公元前1321年為早,故可斷定埃及曆法之建立當在公元前2781或前4241或較此更早的年代。
過去,大家一度認為公元前4241年為埃及建立曆法的一年,但沙夫教授則不以為然。
他認為,應以公元前2781年較有可能。
這一來,一上一下便有三四百年的誤差。
由于這個問題尚有争論,在未獲結論前,本書所采用的資料暫以《劍橋古代史》(CambridgeAncientHistory)為依據。
[21]考古學家曾發現一個由銅質排水管所構成的下水道系統。
[22]古墓中有着有關此一習俗的充分證據。
[23]一句古老的格言是:我們賴以維生者,不過我們所吃的1/4;醫生賴以維生者,則為我們所吃的3/4。
[24]古王國時代的建築,參閱本章第1節。
[25]聯窗假樓,是沿屋頂四周,以一系列窗棂構成。
楣梁,為柱頭線盤下面的部分。
[26]參閱本章第3節第2段。
其他書記的雕像,有的現藏開羅博物館,有的現藏柏林博物館。
[27]能突破此一傳統的作品,僅有監工雕像及書記雕像。
[28]一位埃及政治家,在參觀歐洲各大博物館後,不禁叫出:&ldquo看你們搶了我們多少東西!&rdquo [29]雕刻一詞,就其通義而言,概指一切所雕刻的藝術品。
但在此,我們提雕刻,是用以專指所刻者為立體的東西而言。
至于部分或背景,與平面相連的雕刻,我們特稱之為浮雕。
[30]此浮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十二埃及文物室有摹本。
[31]此時期的埃及畫家,曾嘗試以顔料混合膠水、蛋黃、蛋白作畫。
[32]琵琶為一種弦樂器,用弦繃于狹長之木上而成。
叉鈴,樂器之一,用繩系若幹金屬圓盤為之。
[33]森穆特極受女王賞識,女王曾對他說:&ldquo你是全埃及最偉大中之最偉大的。
&rdquo這雖是一句普通贊美話,但用于他,則甚恰當。
[34]伊普維爾說:&ldquo戰争絕對有害無益。
&rdquo [35]同類風俗,見于印度。
[36]《死者之書》書名是德國著名考古學家累普濟烏斯(KarlRichardLepsius)所取的。
這種書藏于墳墓之中,目前發現者達2000多卷。
書中所載全為符箓,據說,死者持此即可上升天國。
埃及人叫《死者之書》為&ldquoComingForth(fromdeath)byDay&rdquo,有&ldquo早日超生&rdquo之意。
《死者之書》成書年代,大部分可追溯至金字塔時代。
埃及人相信,這種東西是智慧之神透特創始。
《死者之書》在赫利奧波利斯被發現,據稱,其上的确&ldquo充滿神迹&rdquo。
據說,約西亞(Josiah)在猶太亦曾發現類似的東西。
參閱本書第12章第5節。
[37]在阿孟霍特普三世時代,建築師蘇提(Suti)及郝爾(Hor)曾合作過一首歌頌太陽唯一真神的詩篇,并把它刻在一塊石碑上。
這塊碑目前存于大英博物館。
在埃及很早就有稱太陽神為Amon-Ra的習慣,Amon-Ra意即最偉大崇高之神,不過,其意仍僅僅限于埃及人所崇拜之神而已。
[38]《太陽頌》與希伯來人的《頌聖詩》,相似之點極多。
希伯來人的觀念,顯然曾受埃及人的影響。
[39]1893年,皮特裡爵士在特勒·埃爾·阿馬納發現350餘塊楔文書簡。
這些書簡,大部分均是東方總督對阿肯那頓所作的告急文書。
[40]傳統埃及文化史,均指托勒密諸王及恺撒時代,留在後面叙述。
[41]底比斯毀于公元前27年的一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