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埃及
關燈
小
中
大
,博物館也即以此命名&mdash&mdash其實,此雕像的真正名字是卡皮魯(Kaapiru)。
監工雕像是以木刻成,由于所用木料相當堅硬,故雖飽經歲月,仍然頗為完整。
這座雕像是一中年男子,手持監工标牌,前行作發令狀。
其大腹便便,乃所有社會豐衣足食者的象征;其面部表情,似對其職位感到非常驕傲。
就整座雕像的姿态,及其細部刻畫如面部表情、衣褶等觀之,作者的藝術技巧可說已臻化境。
&ldquo假定由我挑選埃及藝術品參加世界藝術展覽會,&rdquo馬伯樂說,&ldquo我所挑的,就是這一件。
&rdquo&mdash&mdash可能有人會說海夫拉綠玉雕像比它強。
現在,讓我們看看古王國時代的雕像。
這個時代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拉赫特普及其妻子的雕像,有祭師拉諾菲的雕像,有費奧普斯(Phiops)王及其子的雕像,有鷹首雕像,有啤酒師傅雕像,有侏儒雕像。
以上這些作品,件件都能突出個性。
一般而言,早期雕刻均頗粗劣。
在造型上,埃及雕刻似乎都遵循一個傳統:凡屬人像,其身體面部均向前方,而手足則皆向側面;身體部分幾乎千篇一律,較有變化的僅為頭部;至于軀體,凡女性必苗條柔嫩,凡貴族必粗壯有力。
[27] 由于所受傳統的束縛太大,藝術家在雕像方面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于是轉而運用其精力于浮雕及繪畫方面。
浮雕及繪畫的發展,一方面是藝術的,同時也是實用的。
埃及人為安慰死者,曾以大量的浮雕、繪畫及雕像置于墓中。
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可與死者做伴,可為死者代勞。
權威、傳統是藝術的克星,由于雕像的制作大部分均是用之于神廟及陵墓,故藝術家除根據祭師及陵墓主人的要求去做外,根本無多大自主性。
這也許就是若幹世紀以來,埃及沒有幾件雕像可以媲美最初那幾個王朝作品的原因。
到了第十二王朝時代,由于出了好幾位英明的法老,藝術漸有複興之勢。
此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阿門内姆哈特三世黑綠玉頭像&mdash&mdash此像技巧純熟,對一位潛沉幹練君主的特性,刻畫入微;有塞索斯特裡斯三世雕像&mdash&mdash此像以巨石刻成,其頭部姿勢及面部表情,足可與曆史上任何名作相媲美;有塞索斯特裡斯一世雕像&mdash&mdash此像僅存軀體,現藏開羅博物館,其雕刻技術之精,足可與盧浮宮博物館所藏的海克力斯(Hercules)軀體雕像相媲美。
動物雕刻遍于埃及整個曆史,一般均雕得栩栩如生。
此時期的動物雕刻,具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幾件:老鼠啃花生,猴子彈豎琴,警戒中的豪豬。
時序降至牧羊君朝代,埃及藝術似乎進入休眠狀态。
此後300年中,簡直找不出一件值得稱道的作品。
也許是物極必反,一個光輝的時代又到來了。
在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圖特摩斯、阿孟霍特普、拉美西斯諸法老統治下,由于國力的伸張,自叙利亞搜刮而來的财富在使宮廷神廟享受之餘,無形中也使各種藝術獲得了灌溉。
此時期的作品,有高聳入雲的圖特摩斯三世及阿孟霍特普二世的巨石雕像,有充斥于神廟每個角落的雕像,有偉大女王的花崗石刻半身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圖特摩斯三世的玄武岩石刻雕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開羅博物館,有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獅身人面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大英博物館,有阿肯那頓的石灰石刻坐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盧浮宮博物館,有拉美西斯二世的花崗石刻雕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于柏林博物館[28],有法老獻神跪像,有達爾巴赫裡的牛刻&mdash&mdash對此作品,馬伯樂推崇道:&ldquo其與希臘羅馬最佳作品相較,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rdquo有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獅刻&mdash&mdash對這一對獅子,羅斯金(JohnRuskin)認為是古代藝術雕刻中的精品。
有拉美西斯二世雕刻家所刻的巨人石像&mdash&mdash此像在阿布辛拜勒(AbuSimbel)乃是就一整塊巨石刻成。
考古學家在特勒·埃爾-阿馬納(Tell-el-Amarna)廢墟中,曾發現圖特摩斯藝術家的一個工作場。
那兒有阿肯那頓頭部石膏模型&mdash&mdash就此模型顯示,這位以悲劇終場的君主,眉宇間充滿了神秘及詩意;阿肯那頓之後,尚有奈費爾提蒂(Nofretete)的石灰石刻半身像及這位皇後美豔絕倫的頭像。
以上所舉,隻不過是此期作品的一部分。
但就此部分看來,已可見其精美豐富。
偉大帝國時代,一切果然不同凡響,浏覽這一時期作品,令人難忘的是埃及藝術家在認真創作中所常常流露出的幽默,他們在雕刻動物、人像甚至帝王皇後肖像時,常有令人傾倒的遊戲之筆。
自拉美西斯二世以後,埃及藝術家的創作力即漸告衰退。
此後數百年間,所謂藝術品隻不過是古代作品的翻版。
在賽斯諸王時代,埃及藝術出現了一段回光返照的景象。
這一時期藝術家返璞歸真,大有追随古王國藝術大師之勢。
他們大膽采用最堅硬的石料,如玄武岩、角蠻岩、蛇紋石及綠玉等。
用此等石料的雕刻品,最著名的有兩件,一為蒙圖米海物(Montumihait)雕像,一為秃頂人像&mdash&mdash這兩件作品,現均藏于柏林國家博物館。
賽斯時代的藝術家,對于青銅也頗感興趣,他們用其鑄成神、人及動物。
提庫斯切特(Tekoschet)夫人銅像及銅刻的貓與山羊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後,波斯人來了。
野蠻的波斯人,自侵入埃及後,殺人放火、搗毀神廟。
埃及藝術因遭此大劫而瀕臨滅絕。
建築與雕刻乃埃及藝術的主幹,[29]但假若我們把浮雕自雕刻中分出,浮雕也可自成一個單元。
世界上除埃及人外,可以說沒有一個民族,這麼熱心地把其曆史故事乃至民間傳說,大量刻在牆上。
參觀埃及浮雕,首先使我們大感驚異的是那些古怪的象形文字說明、擁擠不堪的人像以及缺乏遠近比例的構圖。
幾乎在所有浮雕中,法老都是又高又大,敵人都是又瘦又小。
埃及對于人物的描畫,不僅浮雕如此,很多雕刻也如此,常常是眼睛、胸脯正對前方,鼻子、臉、腳卻偏向一側。
但在驚異之餘,你會為那些美妙的線條及動人的畫面所吸引。
你看過溫尼菲(Wenephe)王陵墓上所刻的鷹與蛇嗎?你看過塞加拉(Sakkara)金字塔上關于左塞王(Zoser)的浮雕嗎?你看過希塞爾(Hesiré)王子墓地的木質浮雕嗎?你看過阿布西爾(Abusir)第五王朝墓上所刻受傷的利比亞人嗎?如看過,相信它們會令你低回流連。
最後,當你被浮雕之美迷住時,你便不會感到許多浮雕故事的冗長了。
以長篇故事著名的浮雕,有下列幾種:圖特摩斯三世及拉美西斯二世的戰功,塞提一世的治迹&mdash&mdash見阿比多斯及凱爾奈克兩地的浮雕,以及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對神秘之國朋特(Punt,疑即Somaliland)所派遣的遠征隊。
在女王遠征隊圖中,我們可以看見長船數艘揚帆南行。
其所經之海,有水母、海螺和蚌。
船隊行抵朋特,朋特國王親率人民在海岸恭迎。
遠征隊離開朋特時,他們所攜帶之土産多達千箱。
當土産上船時,朋特的腳夫一面運貨,一面高叫:&ldquo注意,站穩呀,當心呀!&rdquo遠征隊滿載而歸,據圖中注記,他們由朋特所帶回的東西有&ldquo香料、烏木、象牙、黃金、化妝品、木材、豹皮、猿猴、狗&hellip&hellip以及許許多多開天辟地以來埃及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rdquo。
船隊自紅海與尼羅河間之運河駛入,當其到達底比斯,他們便把所帶回來之物一齊獻于女王腳下。
最後,我們還可看見,由遠征隊所帶回之物,美化了整個埃及。
黃金、象牙、烏木,把宮殿神廟裝點得金碧輝煌。
由朋特移來的花木在底比斯郊外長得茂盛非凡。
看見了嗎?牛在勞動之餘,還可在此樹陰下乘涼。
以上,就是藝術家用浮雕所叙述出來的埃及曆史。
[30] 浮雕,可算是雕刻與繪畫之間的一座橋梁。
繪畫之在埃及,除托勒密諸王統治時代因受希臘影響較有發展外,其餘時代均是建築、雕刻及浮雕的附庸。
繪畫雖無獨立地位,卻無處不在。
根據埃及慣例,每座雕像均加彩飾。
但所加彩飾,由于無法經久保持,慢慢都看不見了。
古王國時代的繪畫,目前碩果僅存者隻有一幀,就是畫于美都姆(Medum)墓地的六隻鵝。
單就這幀繪畫研究,我們可以斷言,埃及繪畫技巧,在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相當成熟。
中古王國時代,埃及畫家對繪畫材料有了新的嘗試。
[31]這項嘗試,見之于貝尼哈桑地方阿米尼及赫努姆霍特普墓地的裝飾畫。
&ldquo羚羊及農夫&rdquo、&ldquo注視獵物的貓&rdquo,就是此種嘗試的産品。
這一時期的畫家,除材料有所創新外,技巧也大有進步&mdash&mdash他們已能抓住所繪物體如何才能生動的要領。
帝國時代,埃及墳墓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繪畫。
在此期間,技術精微奧妙,顔料五光十色。
從住宅、廟宇、宮殿的天花闆及牆壁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有聲有色的作品: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躍,野獸在森林裡奔跑。
繪于牆壁、天花闆及地闆上的畫,畫外常以幾何圖案或花草做框。
這一時期作品,由于大部分皆在墳墓裡,故有陵墓藝術之稱。
在陵墓藝術中,最為人所豔羨的作品,有下列幾件:&ldquo舞女&rdquo、&ldquo舟中獵鳥&rdquo及&ldquo裸女&rdquo。
埃及繪畫和浮雕大緻具有同一特色:線條美,構圖差;動作的連續性,是以不同畫面來表示;不講究透視原理。
在埃及,雕刻和浮雕一般都嚴肅而刻闆,但繪畫則不同。
它比較輕松幽默,因此看起來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埃及繪畫雖然缺點不少,但在東方文明世界裡,除中國外,誰也不能與之相提并論。
埃及在其他手工藝品方面,成就也極為可觀。
他們做手工藝品,其賣力的程度并不亞于造金字塔及修大神廟。
由于他們精于手工藝,因此,其室内陳設、身體裝飾以及衣食住行各方面,水準都非常之高。
埃及的地毯、挂氈、坐墊,編織精緻,花樣新奇。
他們所設計的式樣,不但當時的叙利亞人喜歡,就是今天世界各國,也尚在頻頻采用。
就圖坦卡蒙陵墓出土的遺物顯示,埃及家具的制作,也極為精美。
他們的床、椅、桌、凳,不但設計奇巧,而且嵌金镂玉。
在同一陵墓裡,我們還發現首飾盒、香料匣及花瓶。
埃及人所制的花瓶,其精緻與中國所制者幾乎不相上下。
談到餐具,埃及人有銅盤、銀盤、金盤、水晶杯、綠玉碗。
這類東西,不但材料寶貴,而且制作精巧。
餐具中,陶制品為數最多。
埃及陶制品,自阿孟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别墅廢墟中所出土的飲品觀之,其技巧也已很可觀。
埃及在中古王國及帝國時代,由于社會财富的增加,故珠寶工藝也極為發達。
他們用珠寶所做成的東西,有項鍊、王冠、戒指、手镯、鏡子、胸飾、腰帶、獎章等。
這些東西所用的材料,有黃金、白銀、瑪瑙、長石、琉璃及紫石英等。
和日本人一樣,埃及人對生活上的小東西頗為講究。
珠寶盒上,嵌鑲着精美的象牙雕刻。
他們穿得不多,戴得卻不少。
埃及人很會過日子,他們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則盡情消遣。
樂器是埃及人的最愛,他們所玩的樂器有琵琶、豎琴、叉鈴、笛、七弦琴等。
[32] 神廟及貴族官邸均有樂隊。
法老宮廷設有樂官。
樂官負責宮廷歌舞劇團的表演策劃。
直到現在,我們在古代文物中沒有發現樂譜,然而,這當然隻能說是尚未發現而已,因為以埃及音樂的發達程度,沒有樂譜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兩位樂師在古埃及的聲譽,與現代歌王卡羅素(Carusos)及雷斯克(DeReszke)一樣。
我們會聽過這樣贊美他們的話:&ldquo凡是法老喜歡聽的,他們都唱出來了。
&rdquo 埃及藝術家之名大都湮沒無聞,少數傳于後世者,多半是因為他們獲某著名法老、貴族及祭師的賞識。
因此,我們知道的有伊姆霍特普,他是左塞法老的建築家;艾納尼(Ineni),是圖特摩斯一世的建築家&mdash&mdash其所作之偉大的建築在達爾巴赫裡;蔔穆裡(Puymre)、哈蔔森伯(Hapuseneb)及森穆特(Senmut),他們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建築家;[33]貝克(Bek),一位最驕傲的雕刻家,在戈蒂埃(Gautier)詩歌中會說,他的作品足使阿肯那頓不朽;阿孟霍特普及其子哈甫,是以其身為阿孟霍特普三世之建築師而得名。
阿孟霍特普可算是最幸運的一位藝術家,由于他極獲法老的信任,以無窮财富供其天才發揮,故其建築備極完美,世人因此而尊之為建築之神。
埃及的宗教與埃及的财富,孕育并促進了埃及的藝術,同時加之帝國的腐敗堕落,也扼殺了整個埃及藝術的生命。
這可以說是一切文化共有的悲劇:宗教一方面給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沖動、題材及靈感,另一方面卻加上種種束縛和限制。
我們知道,凡富有生命的藝術品,均是發自藝術家活躍的心靈,一旦藝術家的心靈受到束縛,其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必然氣息奄奄、枯燥乏味了。
·哲學 不少哲學史家一談哲學,習慣上皆由希臘談起。
印度人深信,世界之有哲學是自印度始。
中國人則說,哲學以中國的最完美,而譏笑我們膚淺。
其實,可能我們都錯了。
因為從古埃及的斷簡殘篇中,埃及在宗教崇拜禮儀中已有道德哲學,雖然還不成熟。
希臘人有這樣一句諺語:除古代不論,他們的智慧與埃及人的智慧相比,自覺仍是孩子。
就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哲學著作而言,最早的要數《普塔霍特普之教訓》。
這篇教訓的年代,可上溯至公元前2880年&mdash&mdash比孔子、蘇格拉底及釋迦牟尼要早2300多年。
普塔霍特普在埃及第五王朝時代,為法老的首相兼孟斐斯省長。
退休後回家教子,下面所引述的,就是他寫給兒子的教訓。
這篇教訓,第十八王朝以前的學者曾譯成當時的文體。
這位首相開頭先向法老請求: 啊,我的至尊,臣的生命已似西山上的太陽。
臣已老态龍鐘,疲弱昏聩。
眼也花了,耳也聾了,記性也壞了&hellip&hellip請您讓您的仆人為他的兒子做一件事,把他從前從神靈從前輩所獲的教訓,轉告他的兒子。
法老允許了他,同時告訴他,&ldquo不可過于勞神&rdquo&mdash&mdash這一勸告對哲學家來說乃是多餘的。
于是普塔霍特普教訓他的兒子說: 不可因略識之無而自驕。
與愚夫愚婦接談,也應具有和聖達之士交談一樣的态度。
技術無止境,任何人都不能說,我的功夫天下第一。
忠言比婢女在碎石堆裡找到的翡翠還珍貴&hellip&hellip宅心仁厚,人必樂與之交&hellip&hellip謹防利口傷人&hellip&hellip不可放言高論,無論對誰,不管其為王孫公子或市井小民,喋喋不休,均會令人生厭&hellip&hellip 智者教子應使其順乎神意。
要子弟行正道,莫如以身作則。
父慈則子孝&hellip&hellip對聽話的子弟,應獎勵;對不聽話的子弟,如行為越軌、言語粗鄙,應嚴加管束&hellip&hellip告訴子弟,做人應堂堂正正;世間最可貴者為德行而非珍寶。
無論到任何地方,與女性交往均宜慎重&hellip&hellip智者必愛其妻,給予房屋,給予情愛&hellip&hellip沉靜寡言,勝于廢話連篇。
在議會中講話,當心受到專家的反駁。
最愚蠢的人,才能無所不談&hellip&hellip 能者,必虛懷若谷,必言語溫馴&hellip&hellip别人談話,不可插嘴。
憤怒時不可發言。
憤怒能傷人壞事,智者宜控制自己遠離憤怒。
普塔霍特普所作的結論,大有羅馬詩人賀拉斯的意味: 我不敢說我所說的一切,必能垂諸永久。
不過,誰若能照我所說的去做,他必受人尊重。
說話謹慎,行止有方&hellip&hellip必終生受益&hellip&hellip要你做一個堂堂正正、心安理得的人,這是我所企望的。
在埃及思想中,這隻是一面。
由于時代的不同,我們又發現了另外的思想。
古王國時代的另一位哲人伊普維爾(Ipuwer),鑒于暴亂、饑馑、腐敗,曾發出如下悲鳴:&ldquo大家都在上供,卻不知道神在什麼地方!&rdquo像叔本華一樣,由于眼看社會上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他于是說:&ldquo人類的末日也許就要來臨了。
看,一方面,生的不生,長的不長;一方面,你争我吵,鈎心鬥角!&rdquo最後,他夢想着救世主的到來: 他來了,所有的火焰(社會戰亂)漸趨熄滅。
四處傳聞,他是全人類的牧者。
他心地善良,為了照料他的羊群,他整天席不暇暖。
他用慧眼查出世間善惡。
他以他的巨臂,扶持善人,除去惡者&hellip&hellip但是,今天他在哪裡?也許,他還在睡覺;也許,還不到他顯示他大力的時候。
這完全是先知的口吻。
上面這段話,稍微改頭換面,即可置諸希伯來人啟示錄中。
埃及人的這類古訓、這種&ldquo理想社會的向往&rdquo,如果再進一步,即可形成希伯來的&ldquo救世主思想&rdquo(Messianism)。
從另一件水草紙卷中,我們還可發現中古王國時代人的詛咒。
這種詛咒不僅那個時代有,也許每一個時代都有: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兄弟靠不住, 朋友的情意也是假的。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人心是這麼險惡, 大家都偷偷把鄰居的東西往家裡搬。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君子都死光了, 厚顔無恥的人四處橫行。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邪惡的人飛黃騰達, 大家所聽得入耳的盡是虛假的話。
這位埃及詩人憤激之餘,于是轉而歌頌死亡: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醫好了我多年疾病, 他帶我進入了一個美麗的花園。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散發着沒藥的芳香, 他帶我走上一艘扯滿風篷的船。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散發着蓮花的芳香, 他送我到一個充滿酒香的地上。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像一股浩蕩的激流, 把我從人生戰場送回我的故鄉。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親切有如家人, 接待我這個充滿創傷的遊子。
悲觀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必然産生&ldquo及時行樂&rdquo的思想。
在萊登博物館,有一塊2200年前的石刻,其上的詩句,即是此種思想的代表。
我曾經聽說,伊姆霍特普及哈德德夫都有過下面這些話語, 這些話語,蘊藏着無限真理: 如今是荒煙蔓草, 從前是高樓大廈, 再過些時,也許連荒煙蔓草也沒了。
時光如果能夠倒流, 我要和古人晤談。
今人自古人口中, 可以得到許多領悟。
把憂愁抛到九霄雲外, 能快樂盡量快樂。
人生難活百歲, 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沒藥,灑在頭上, 有絲麻,穿在身上, 有金銀,戴在手上。
智者及時行樂, 傻瓜愁眉苦臉。
愛吃的,吃點, 愛穿的,穿點, 愛用的,用點。
智者及時行樂, 莫待老病纏身。
生前不求快樂, 死後永遠悲哀。
金銀滿庫無法帶, 青春逝去永不來。
埃及人的悲觀主義及懷疑主義,可以說是由于西克索人入侵、整個民族精神崩潰的結果。
希臘沉溺于斯多葛學派及伊壁鸠魯主義,也是同樣情況下的産物。
[34] 在埃及曆史上,這種思想事實上很快即告消失,因為新的希望、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宗教,不久又誕生了。
在這裡,我們要指出一點,上面的詩篇所代表的隻是少數敏感知識分子對于人生的看法。
至于成千上萬的埃及人,他們的信念是單純的。
在他們看來:神總是站在正義的一邊,隻要對神虔敬,盡管在塵世有着痛苦悲哀,但升天後就會幸福快樂。
·宗教 埃及的一切,徹頭徹尾可以說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展示埃及宗教發展,由圖騰信仰至神學觀念無不具備。
埃及宗教的五花八門,隻有羅馬、印度差堪比拟。
在埃及,除道德外,文學、藝術、政府,一切的一切,無不受到宗教的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說,不研究埃及的神,便休想了解埃及的人。
照埃及人的傳說,混沌初開先有天,其次便是尼羅河。
天及尼羅河,便是最主要的神靈。
在埃及人觀念中,日月星辰諸天體,都是神靈的化身,這些神靈都是有力量、意志,能獨往獨來的。
埃及神話傳說因部落不同而異: 一種說法,天如穹隆,籠罩四野。
在天之下,有一神牛。
此牛即聖母哈托爾(Hathor)。
聖母頭頂着天,腳踏着地,胸腹上綴着萬點星星。
另一種說法,天有天神,名曰斯布(Sibu)。
地有地神,名曰努特(Nuit)。
天神在上,地神在下。
天地交合,即生萬物。
衆星皆神,神有大小。
例如薩胡(Sahu)及索普迪特(Sopdit,亦作Orion或Sirius)就是極大的神。
薩胡一日三餐,以其他諸神為食。
一般而言他隻吃星星不吃月亮,但偶爾他也會吞下月亮。
不過,當月亮一落到他肚裡,一來是由于人們的哀求,二來是由于其他神靈的逼迫,所以不久他隻得又吐了出來&mdash&mdash埃及人相信,月食就是這樣形成的。
按一般傳說,月亮也是神。
他不但是神,而且在神中資格最老。
月亮是神,太陽當然更是神。
在埃及神學中,太陽是光明之父,地球為萬物之母。
地球之所以能産生萬物。
全是感受太陽精氣的結果。
太陽神,經常化身為神牛,每天生一次死一次。
每天,黎明即生,生後即開始旅行,行程由東到西。
他所乘的是一艘華麗無比的船。
這艘船在太空中航行,每當到達終點,神牛即因老而死。
對太陽神,還有一種傳說。
那就是太陽神名叫何露斯(Horus),他的化身是一隻非常健壯的神鷹。
他每天必從東至西橫越天空飛行一次,因為整個大地均由他掌管。
由于神鷹孜孜不倦地飛行,故埃及人特取之為宗教及皇室的标志。
無論在任何一種傳說中,太陽總是創造之神。
據說,當太陽首次光臨大地的時候,大地上不是沙漠就是不毛之地。
他覺得這樣很難看,于是便以其無匹的精力創造了許多東西。
這許多東西,就是花草、樹木、牛、羊、獅、虎及人。
太陽所創造的人,無論男女,最初都是非常完美的。
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
不過,當一代一代傳下去,不知為什麼人一天天變壞了。
人類的變壞使太陽大為震怒。
有幾次,他的震怒摧毀了成千上萬的人。
關于人類的起源,埃及中比較有知識的人,則另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和野獸并無二緻,至于語言及其他文化,則是後來慢慢形成的&mdash&mdash這與蘇美爾部分學者的觀點相同。
埃及不僅崇拜生命的源頭&mdash&mdash太陽和地球,而且崇拜一切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東西。
在他們看來,植物是值得崇拜的&mdash&mdash棕榈樹是神,因為它在沙漠上給他們遮陰;柽柳是神,因為它給他們造成聚會休憩之所;無花果樹是神,因為它的果實可給沙漠旅客充饑。
照此推論下去,自然而然,黃瓜、葡萄乃至任何蔬菜盡皆是神。
據說,坦(Tain)極其崇拜洋蔥,指其為尼羅河畔之神,為此曾使波舒哀(Jacques-BenigneBossuet)深感不快。
埃及的動物崇拜更是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
由于動物皆是神,神皆須塑像供入神廟,因此遊埃及大神廟,常使人有置身動物園之感。
埃及人對下列動物尤其崇拜:公牛、鳄魚、鷹、母牛、鵝、山羊、貓、狗、雞、燕、豺、蛇。
由于埃及各部落各時代對這些動物皆極崇拜,所以對它們的保護不遺餘力。
在印度,牛因為是神物,所以可以四處遨遊。
在埃及,所有受人崇拜的動物,其所獲得的尊重和印度的牛不相上下。
埃及的神常以人身且兼具一種或數種動物為形象。
例如阿蒙,有時為鵝,有時為羊;太陽神瑞(Ra),有時為蚱蜢,有時為公牛;俄賽裡斯有時為公牛,有時為公羊;塞貝克(Sebek)是一隻鳄魚;何露斯是一隻鷹;哈托爾是一頭母牛;透特,智慧之神,是一隻狒狒。
由于動物崇拜,因此産生了一種奇怪的風俗。
埃及人挑選美女給某些動物作肉體奉獻。
動物中經常得到這種奉獻的,是被視為俄賽裡斯之化身的公牛。
此外,奉為神聖的公羊,也常獲得這種享受。
使公羊與美女交合的風俗,據普魯塔克記載,特别盛行于門德(Mende)。
動物是一種圖騰,在埃及宗教史上,從頭到尾可以說均為圖騰思想所支配。
埃及有人格化的神為時極晚,史學家都相信,埃及的人格化之神,顯然是自西亞移植而來。
在埃及人心目中,公牛與公羊,不但是俄賽裡斯的表征,而且是神的本體。
這兩種動物之所以被視為神聖,顯然是因它們在作為創造力代表的性方面表現得強而有力。
俄賽裡斯的雕像,一般皆有這種特點:性器官刻得特别大。
有些俄賽裡斯的雕像,其性器官不但大,而且竟有三個之多。
當埃及人迎神賽會時,像上述之俄賽裡斯雕像絕不可少。
在某種情形下,出于宗教上的理由,婦女還得把這類雕像帶在身邊。
[35] 埃及人性器崇拜之風極為普遍。
這種風俗除上面所述者外,尚可見于神廟中的浮雕。
在許多神廟浮雕上,所刻裸體男性,性器作勃起狀者即不在少數。
埃及人常以一個十字加個棒槌代表男女交合,這種符号幾乎處處皆是。
宗教向前演進,最後人格化的神出現了。
在埃及,與其稱之為人格化的神,不如稱之為神化的人。
這一點,埃及和希臘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埃及的神也都是許多了不起的人。
他們不僅有血有肉,有愛有恨,而且也會吃飯睡覺生孩子。
不僅如此,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和人一樣,還有老和死等着他們。
以俄賽裡斯為例,俄賽裡斯乃尼羅河之神,他每年要死一次,不過死後不久又會複活。
這種死而複活的說法,一說象征河水的漲落,一說象征土壤的肥瘠。
俄賽裡斯的一生一死,本來是很有規律的,但一次竟有另一位神把他殺死,以緻他的複活遭到阻礙。
俄賽裡斯不再複活,顯然是指尼羅河一度停止泛濫。
殺死俄賽裡斯的神,名叫塞特(Seth,亦作Set或Sit)。
他是一個壞神。
由于他噴氣如火,以緻種下去的莊稼都幹枯了。
後來,幸而又來了一位神,推翻了塞特的統治,并救活了俄賽裡斯,于是天下複告太平。
俄賽裡斯的複活,顯然是指尼羅河又已開始泛濫。
推翻塞特統治的神名叫何露斯。
他是伊希斯女神的兒子。
俄賽裡斯是伊希斯女神的情人,他的複活就是得益于女神對他的忠心和熱愛。
俄賽裡斯這次複活後,即上升天堂統治埃及,使之成為人間樂土。
以上可算是一個相當标準的東方神話。
由東方宗教所孕育而成的神話,總是把一切事物一分為二:有創造必有破壞,有盛必有衰,有興必有亡,有善必有惡,有生必有死&hellip&hellip 在這個神話中,伊希斯,這位偉大的母親,一方面是俄賽裡斯的姐姐,一方面又是俄賽裡斯的情人。
她的神通比俄賽裡斯要大&mdash&mdash這反映一般埃及婦女的地位&mdash&mdash靠着她的忠心及熱愛,死居然也被她征服了。
毫無疑義,伊希斯所代表的就是肥沃的黑色三角洲。
她與俄賽裡斯&mdash&mdash尼羅河結合,使埃及人有着吃不完用不盡的糧食蔬菜、雞鴨魚肉、布匹紙張。
據傳說,埃及的小麥大麥本來是野生的。
人們種以為食,自伊希斯告訴俄賽裡斯始。
伊希斯對于埃及有着母性的慈愛,她使他生,使他長,使他成熟。
她在埃及的地位,有如時母、伊什塔爾、賽比利之于亞洲;得墨忒耳之于希臘;刻瑞斯之于羅馬。
總之,她是本源、創造、生命、開拓、傳統的象征。
埃及人對于伊希斯的崇拜,是非常虔敬的。
他們尊之為聖母,用一切珍珠寶貝裝飾她的雕像。
祭師對于她,除每天早拜晚禱外,每逢年冬&mdash&mdash大約相當于現在的12月底,即冬至太陽回歸之際&mdash&mdash還要舉行大拜拜。
對伊希斯的大拜拜,皆在何露斯廟中舉行。
何露斯為太陽神,乃伊希斯所生。
據說,她生太陽神時是在馬廄裡,因此,在拜拜之日,祭師總要做出臨盆産子的情景。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深受埃及神話影響的蛛絲馬迹。
據考證,早期的基督徒,曾以伊希斯及何露斯為禮拜的對象,這可以說是另一形式的聖母與聖嬰。
以上,瑞(Ra,南埃及稱之為阿蒙)、俄賽裡斯、伊希斯及何露斯諸神,在埃及算是有名的幾位大神。
其中,瑞、阿蒙,再加上另一位大神蔔塔(Ptah),經過若幹時間的演變,曾經結合為一體。
除以上幾位大神外,埃及還有不計其數的小神。
在這些小神中,有Anubis、Shu、Tefnut、Nephthys、Ket、Nut&hellip&hellip由于本書并非埃及封神榜,故對這些小神不具體讨論。
在埃及人觀念中,甚至每位法老都是神。
照例,每位法老總是阿蒙大神的子孫。
他統治埃及,不僅是靠神的權柄,而且因為他是神的後代。
埃及人相信,法老本來住在天上,為了治理萬民才來到世間。
法老的皇冠,其上是飛鷹,鷹是一種圖騰,同時也是太陽神何露斯的象征;正面自法老額上突起的,是條蛇,蛇是智慧、長壽及神秘的代表。
在宗教上,法老是最大的祭司,他率領萬民向神禮拜。
通過神,通過宗教,我們可以了解到法老不借多少武力即可統治埃及的道理。
埃及祭師具有兩種作用:一、法老權威的支柱;二、社會秩序的秘密警察。
利用神道設教,他們一方面擴大法老威權,一方面控制人民思想。
凡為祭師,必精于種種宗教儀式及魔術。
由于工作性質相似,全國祭師自然形成一個階級。
這是一個富于神秘感的特權階級,為了維護階級利益,其職位的遞嬗采用世襲方式。
祭師這個階級,一則由于法老的倚畀,再則由于沾神之光,發展得異常壯大。
他們的勢力,有時淩駕于諸侯甚至皇族之上。
作為一個祭師,有着諸多好處:廟宇使他有着寬廣的住處,供品使他有着豐美的飲食,強迫勞動輪不到他,可以不當兵,可以不納稅,可以安享廟産收益,可以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祭師也替埃及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傳播文化,保存古迹,教育青年,安定社會。
可是,就他所取的與他所予的兩相比照,大小卻很不相稱。
對于埃及祭師,希羅多德這樣寫道: 這批人以拜神為其本務,對于下列典禮儀式,均異常熟悉&hellip&hellip他們身上穿的一律都是麻織品。
凡屬上身衣服,都是新洗過的。
潔淨似已成為他們第二天性。
衣服難看一點不要緊,但不潔淨絕不能穿。
每隔三天,必從頭至足大刮大洗一次&hellip&hellip他們習慣于洗涼水澡,每日要洗四次:白天兩次,晚上兩次。
埃及宗教最為突出的一點,是特别強調&ldquo不朽&rdquo。
俄賽裡斯可以死而複活,尼羅河水可以降而複漲,一切植物收割後又可再生,人當然也可不朽。
埃及對人可複活的想法,由于屍體埋在幹燥沙土裡能曆久不壞一點,益增強其信念。
此種信念,一方面支配着埃及人數千年的思想,一方面進而成為基督教主張基督複活的來源。
按照埃及人的想法,人體内住着一種小精靈。
這種小精靈和人一模一樣。
他們把這種小精靈叫&ldquo卡&rdquo&mdash&mdash一說卡就是靈魂,一說它是靈魂以外的東西。
不過,不管人體也罷,卡也罷,靈魂也罷,死後均可複活。
當然,複活得具有一定的條件。
複活的條件,除人死後在一定時期内要确保肉身不朽外,或者,找到俄賽裡斯大神,洗清一切罪愆;或者,獲得卡隆(Charon)老人的超度&mdash&mdash但此項超度極不易得,因凡要請求超度的人,須其一生清清白白、毫無罪過。
人在複活之後,便可得升天國。
天國是個極樂世界,那兒的人,不愁吃,不愁穿,快快樂樂,無憂無慮。
不過,要上升到天國是很難的,因為進入天國的人,均須接受俄賽裡斯大神的考驗。
俄賽裡斯大神在考驗時,除詳細查問外還要用天平稱。
稱什麼?稱心。
稱心的天平,用羽毛做砝碼,心裡若存有一絲一毫的虛僞,心就會比羽毛重,心比羽毛重便不及格,不能複活。
換句話說,也就是經不起俄賽裡斯大神的考驗,這樣的人結局是很悲慘的。
這種人得永遠躺在墳墓裡,在那兒不僅永遠不見天日,受着饑渴的煎熬,而且還會給鳄魚當作點心。
祭師的權威就在這裡,他們說有辦法可以幫助死者解脫上述困境。
他們的辦法,一種是盡量将食物飲料及奴仆置于墓中,使死者無饑渴勞累之苦;一種是在墓中放一些為神所愛、為鬼所怕的東西,如魚、鷹、蛇、聖甲蟲等&mdash&mdash埃及人相信,這種蟲是靈魂的代表;一種是購買《死者之書》(BookoftheDead)[36]&mdash&mdash由祭師以水草紙做成,上書符箓,據說有取悅甚至蒙混俄賽裡斯大神之功。
埃及人相信,人死後他的靈魂便得等候俄賽裡斯大神的召見。
等候的時間,有的長有的短,短者數十年,長者數百年。
最後當他見着俄賽裡斯大神時,根據《死者之書》的教導,他應對大神作如下禱告: 啊,轉動時間之輪的大神, 宇宙神秘生命的主宰, 請垂聽我所做的禱告&mdash&mdash 神啊,我知道我不配做您的孩子,因為我曾使您蒙羞; 我知道您的心裡充滿憂愁, 因為您的孩子在塵世造過不少孽,犯過不少罪。
但神啊,請憐憫我的無知, 請寬恕我的愚昧。
請用您的聖水,洗淨我的罪惡。
神啊,請讓我改過自新, 我願盡我最大的努力, 使你榮耀,使你喜悅。
根據《死者之書》,靈魂也可向俄賽裡斯做出下面這種否認有罪的自白: 偉大的神,真理正義之主,我贊美您! 主啊!我來了,來到您的腳
監工雕像是以木刻成,由于所用木料相當堅硬,故雖飽經歲月,仍然頗為完整。
這座雕像是一中年男子,手持監工标牌,前行作發令狀。
其大腹便便,乃所有社會豐衣足食者的象征;其面部表情,似對其職位感到非常驕傲。
就整座雕像的姿态,及其細部刻畫如面部表情、衣褶等觀之,作者的藝術技巧可說已臻化境。
&ldquo假定由我挑選埃及藝術品參加世界藝術展覽會,&rdquo馬伯樂說,&ldquo我所挑的,就是這一件。
&rdquo&mdash&mdash可能有人會說海夫拉綠玉雕像比它強。
現在,讓我們看看古王國時代的雕像。
這個時代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拉赫特普及其妻子的雕像,有祭師拉諾菲的雕像,有費奧普斯(Phiops)王及其子的雕像,有鷹首雕像,有啤酒師傅雕像,有侏儒雕像。
以上這些作品,件件都能突出個性。
一般而言,早期雕刻均頗粗劣。
在造型上,埃及雕刻似乎都遵循一個傳統:凡屬人像,其身體面部均向前方,而手足則皆向側面;身體部分幾乎千篇一律,較有變化的僅為頭部;至于軀體,凡女性必苗條柔嫩,凡貴族必粗壯有力。
[27] 由于所受傳統的束縛太大,藝術家在雕像方面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于是轉而運用其精力于浮雕及繪畫方面。
浮雕及繪畫的發展,一方面是藝術的,同時也是實用的。
埃及人為安慰死者,曾以大量的浮雕、繪畫及雕像置于墓中。
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可與死者做伴,可為死者代勞。
權威、傳統是藝術的克星,由于雕像的制作大部分均是用之于神廟及陵墓,故藝術家除根據祭師及陵墓主人的要求去做外,根本無多大自主性。
這也許就是若幹世紀以來,埃及沒有幾件雕像可以媲美最初那幾個王朝作品的原因。
到了第十二王朝時代,由于出了好幾位英明的法老,藝術漸有複興之勢。
此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阿門内姆哈特三世黑綠玉頭像&mdash&mdash此像技巧純熟,對一位潛沉幹練君主的特性,刻畫入微;有塞索斯特裡斯三世雕像&mdash&mdash此像以巨石刻成,其頭部姿勢及面部表情,足可與曆史上任何名作相媲美;有塞索斯特裡斯一世雕像&mdash&mdash此像僅存軀體,現藏開羅博物館,其雕刻技術之精,足可與盧浮宮博物館所藏的海克力斯(Hercules)軀體雕像相媲美。
動物雕刻遍于埃及整個曆史,一般均雕得栩栩如生。
此時期的動物雕刻,具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幾件:老鼠啃花生,猴子彈豎琴,警戒中的豪豬。
時序降至牧羊君朝代,埃及藝術似乎進入休眠狀态。
此後300年中,簡直找不出一件值得稱道的作品。
也許是物極必反,一個光輝的時代又到來了。
在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圖特摩斯、阿孟霍特普、拉美西斯諸法老統治下,由于國力的伸張,自叙利亞搜刮而來的财富在使宮廷神廟享受之餘,無形中也使各種藝術獲得了灌溉。
此時期的作品,有高聳入雲的圖特摩斯三世及阿孟霍特普二世的巨石雕像,有充斥于神廟每個角落的雕像,有偉大女王的花崗石刻半身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圖特摩斯三世的玄武岩石刻雕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開羅博物館,有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獅身人面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大英博物館,有阿肯那頓的石灰石刻坐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盧浮宮博物館,有拉美西斯二世的花崗石刻雕像&mdash&mdash此像現藏于柏林博物館[28],有法老獻神跪像,有達爾巴赫裡的牛刻&mdash&mdash對此作品,馬伯樂推崇道:&ldquo其與希臘羅馬最佳作品相較,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rdquo有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獅刻&mdash&mdash對這一對獅子,羅斯金(JohnRuskin)認為是古代藝術雕刻中的精品。
有拉美西斯二世雕刻家所刻的巨人石像&mdash&mdash此像在阿布辛拜勒(AbuSimbel)乃是就一整塊巨石刻成。
考古學家在特勒·埃爾-阿馬納(Tell-el-Amarna)廢墟中,曾發現圖特摩斯藝術家的一個工作場。
那兒有阿肯那頓頭部石膏模型&mdash&mdash就此模型顯示,這位以悲劇終場的君主,眉宇間充滿了神秘及詩意;阿肯那頓之後,尚有奈費爾提蒂(Nofretete)的石灰石刻半身像及這位皇後美豔絕倫的頭像。
以上所舉,隻不過是此期作品的一部分。
但就此部分看來,已可見其精美豐富。
偉大帝國時代,一切果然不同凡響,浏覽這一時期作品,令人難忘的是埃及藝術家在認真創作中所常常流露出的幽默,他們在雕刻動物、人像甚至帝王皇後肖像時,常有令人傾倒的遊戲之筆。
自拉美西斯二世以後,埃及藝術家的創作力即漸告衰退。
此後數百年間,所謂藝術品隻不過是古代作品的翻版。
在賽斯諸王時代,埃及藝術出現了一段回光返照的景象。
這一時期藝術家返璞歸真,大有追随古王國藝術大師之勢。
他們大膽采用最堅硬的石料,如玄武岩、角蠻岩、蛇紋石及綠玉等。
用此等石料的雕刻品,最著名的有兩件,一為蒙圖米海物(Montumihait)雕像,一為秃頂人像&mdash&mdash這兩件作品,現均藏于柏林國家博物館。
賽斯時代的藝術家,對于青銅也頗感興趣,他們用其鑄成神、人及動物。
提庫斯切特(Tekoschet)夫人銅像及銅刻的貓與山羊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後,波斯人來了。
野蠻的波斯人,自侵入埃及後,殺人放火、搗毀神廟。
埃及藝術因遭此大劫而瀕臨滅絕。
建築與雕刻乃埃及藝術的主幹,[29]但假若我們把浮雕自雕刻中分出,浮雕也可自成一個單元。
世界上除埃及人外,可以說沒有一個民族,這麼熱心地把其曆史故事乃至民間傳說,大量刻在牆上。
參觀埃及浮雕,首先使我們大感驚異的是那些古怪的象形文字說明、擁擠不堪的人像以及缺乏遠近比例的構圖。
幾乎在所有浮雕中,法老都是又高又大,敵人都是又瘦又小。
埃及對于人物的描畫,不僅浮雕如此,很多雕刻也如此,常常是眼睛、胸脯正對前方,鼻子、臉、腳卻偏向一側。
但在驚異之餘,你會為那些美妙的線條及動人的畫面所吸引。
你看過溫尼菲(Wenephe)王陵墓上所刻的鷹與蛇嗎?你看過塞加拉(Sakkara)金字塔上關于左塞王(Zoser)的浮雕嗎?你看過希塞爾(Hesiré)王子墓地的木質浮雕嗎?你看過阿布西爾(Abusir)第五王朝墓上所刻受傷的利比亞人嗎?如看過,相信它們會令你低回流連。
最後,當你被浮雕之美迷住時,你便不會感到許多浮雕故事的冗長了。
以長篇故事著名的浮雕,有下列幾種:圖特摩斯三世及拉美西斯二世的戰功,塞提一世的治迹&mdash&mdash見阿比多斯及凱爾奈克兩地的浮雕,以及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對神秘之國朋特(Punt,疑即Somaliland)所派遣的遠征隊。
在女王遠征隊圖中,我們可以看見長船數艘揚帆南行。
其所經之海,有水母、海螺和蚌。
船隊行抵朋特,朋特國王親率人民在海岸恭迎。
遠征隊離開朋特時,他們所攜帶之土産多達千箱。
當土産上船時,朋特的腳夫一面運貨,一面高叫:&ldquo注意,站穩呀,當心呀!&rdquo遠征隊滿載而歸,據圖中注記,他們由朋特所帶回的東西有&ldquo香料、烏木、象牙、黃金、化妝品、木材、豹皮、猿猴、狗&hellip&hellip以及許許多多開天辟地以來埃及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rdquo。
船隊自紅海與尼羅河間之運河駛入,當其到達底比斯,他們便把所帶回來之物一齊獻于女王腳下。
最後,我們還可看見,由遠征隊所帶回之物,美化了整個埃及。
黃金、象牙、烏木,把宮殿神廟裝點得金碧輝煌。
由朋特移來的花木在底比斯郊外長得茂盛非凡。
看見了嗎?牛在勞動之餘,還可在此樹陰下乘涼。
以上,就是藝術家用浮雕所叙述出來的埃及曆史。
[30] 浮雕,可算是雕刻與繪畫之間的一座橋梁。
繪畫之在埃及,除托勒密諸王統治時代因受希臘影響較有發展外,其餘時代均是建築、雕刻及浮雕的附庸。
繪畫雖無獨立地位,卻無處不在。
根據埃及慣例,每座雕像均加彩飾。
但所加彩飾,由于無法經久保持,慢慢都看不見了。
古王國時代的繪畫,目前碩果僅存者隻有一幀,就是畫于美都姆(Medum)墓地的六隻鵝。
單就這幀繪畫研究,我們可以斷言,埃及繪畫技巧,在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相當成熟。
中古王國時代,埃及畫家對繪畫材料有了新的嘗試。
[31]這項嘗試,見之于貝尼哈桑地方阿米尼及赫努姆霍特普墓地的裝飾畫。
&ldquo羚羊及農夫&rdquo、&ldquo注視獵物的貓&rdquo,就是此種嘗試的産品。
這一時期的畫家,除材料有所創新外,技巧也大有進步&mdash&mdash他們已能抓住所繪物體如何才能生動的要領。
帝國時代,埃及墳墓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繪畫。
在此期間,技術精微奧妙,顔料五光十色。
從住宅、廟宇、宮殿的天花闆及牆壁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有聲有色的作品: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躍,野獸在森林裡奔跑。
繪于牆壁、天花闆及地闆上的畫,畫外常以幾何圖案或花草做框。
這一時期作品,由于大部分皆在墳墓裡,故有陵墓藝術之稱。
在陵墓藝術中,最為人所豔羨的作品,有下列幾件:&ldquo舞女&rdquo、&ldquo舟中獵鳥&rdquo及&ldquo裸女&rdquo。
埃及繪畫和浮雕大緻具有同一特色:線條美,構圖差;動作的連續性,是以不同畫面來表示;不講究透視原理。
在埃及,雕刻和浮雕一般都嚴肅而刻闆,但繪畫則不同。
它比較輕松幽默,因此看起來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埃及繪畫雖然缺點不少,但在東方文明世界裡,除中國外,誰也不能與之相提并論。
埃及在其他手工藝品方面,成就也極為可觀。
他們做手工藝品,其賣力的程度并不亞于造金字塔及修大神廟。
由于他們精于手工藝,因此,其室内陳設、身體裝飾以及衣食住行各方面,水準都非常之高。
埃及的地毯、挂氈、坐墊,編織精緻,花樣新奇。
他們所設計的式樣,不但當時的叙利亞人喜歡,就是今天世界各國,也尚在頻頻采用。
就圖坦卡蒙陵墓出土的遺物顯示,埃及家具的制作,也極為精美。
他們的床、椅、桌、凳,不但設計奇巧,而且嵌金镂玉。
在同一陵墓裡,我們還發現首飾盒、香料匣及花瓶。
埃及人所制的花瓶,其精緻與中國所制者幾乎不相上下。
談到餐具,埃及人有銅盤、銀盤、金盤、水晶杯、綠玉碗。
這類東西,不但材料寶貴,而且制作精巧。
餐具中,陶制品為數最多。
埃及陶制品,自阿孟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别墅廢墟中所出土的飲品觀之,其技巧也已很可觀。
埃及在中古王國及帝國時代,由于社會财富的增加,故珠寶工藝也極為發達。
他們用珠寶所做成的東西,有項鍊、王冠、戒指、手镯、鏡子、胸飾、腰帶、獎章等。
這些東西所用的材料,有黃金、白銀、瑪瑙、長石、琉璃及紫石英等。
和日本人一樣,埃及人對生活上的小東西頗為講究。
珠寶盒上,嵌鑲着精美的象牙雕刻。
他們穿得不多,戴得卻不少。
埃及人很會過日子,他們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則盡情消遣。
樂器是埃及人的最愛,他們所玩的樂器有琵琶、豎琴、叉鈴、笛、七弦琴等。
[32] 神廟及貴族官邸均有樂隊。
法老宮廷設有樂官。
樂官負責宮廷歌舞劇團的表演策劃。
直到現在,我們在古代文物中沒有發現樂譜,然而,這當然隻能說是尚未發現而已,因為以埃及音樂的發達程度,沒有樂譜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兩位樂師在古埃及的聲譽,與現代歌王卡羅素(Carusos)及雷斯克(DeReszke)一樣。
我們會聽過這樣贊美他們的話:&ldquo凡是法老喜歡聽的,他們都唱出來了。
&rdquo 埃及藝術家之名大都湮沒無聞,少數傳于後世者,多半是因為他們獲某著名法老、貴族及祭師的賞識。
因此,我們知道的有伊姆霍特普,他是左塞法老的建築家;艾納尼(Ineni),是圖特摩斯一世的建築家&mdash&mdash其所作之偉大的建築在達爾巴赫裡;蔔穆裡(Puymre)、哈蔔森伯(Hapuseneb)及森穆特(Senmut),他們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建築家;[33]貝克(Bek),一位最驕傲的雕刻家,在戈蒂埃(Gautier)詩歌中會說,他的作品足使阿肯那頓不朽;阿孟霍特普及其子哈甫,是以其身為阿孟霍特普三世之建築師而得名。
阿孟霍特普可算是最幸運的一位藝術家,由于他極獲法老的信任,以無窮财富供其天才發揮,故其建築備極完美,世人因此而尊之為建築之神。
埃及的宗教與埃及的财富,孕育并促進了埃及的藝術,同時加之帝國的腐敗堕落,也扼殺了整個埃及藝術的生命。
這可以說是一切文化共有的悲劇:宗教一方面給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沖動、題材及靈感,另一方面卻加上種種束縛和限制。
我們知道,凡富有生命的藝術品,均是發自藝術家活躍的心靈,一旦藝術家的心靈受到束縛,其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必然氣息奄奄、枯燥乏味了。
·哲學 不少哲學史家一談哲學,習慣上皆由希臘談起。
印度人深信,世界之有哲學是自印度始。
中國人則說,哲學以中國的最完美,而譏笑我們膚淺。
其實,可能我們都錯了。
因為從古埃及的斷簡殘篇中,埃及在宗教崇拜禮儀中已有道德哲學,雖然還不成熟。
希臘人有這樣一句諺語:除古代不論,他們的智慧與埃及人的智慧相比,自覺仍是孩子。
就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哲學著作而言,最早的要數《普塔霍特普之教訓》。
這篇教訓的年代,可上溯至公元前2880年&mdash&mdash比孔子、蘇格拉底及釋迦牟尼要早2300多年。
普塔霍特普在埃及第五王朝時代,為法老的首相兼孟斐斯省長。
退休後回家教子,下面所引述的,就是他寫給兒子的教訓。
這篇教訓,第十八王朝以前的學者曾譯成當時的文體。
這位首相開頭先向法老請求: 啊,我的至尊,臣的生命已似西山上的太陽。
臣已老态龍鐘,疲弱昏聩。
眼也花了,耳也聾了,記性也壞了&hellip&hellip請您讓您的仆人為他的兒子做一件事,把他從前從神靈從前輩所獲的教訓,轉告他的兒子。
法老允許了他,同時告訴他,&ldquo不可過于勞神&rdquo&mdash&mdash這一勸告對哲學家來說乃是多餘的。
于是普塔霍特普教訓他的兒子說: 不可因略識之無而自驕。
與愚夫愚婦接談,也應具有和聖達之士交談一樣的态度。
技術無止境,任何人都不能說,我的功夫天下第一。
忠言比婢女在碎石堆裡找到的翡翠還珍貴&hellip&hellip宅心仁厚,人必樂與之交&hellip&hellip謹防利口傷人&hellip&hellip不可放言高論,無論對誰,不管其為王孫公子或市井小民,喋喋不休,均會令人生厭&hellip&hellip 智者教子應使其順乎神意。
要子弟行正道,莫如以身作則。
父慈則子孝&hellip&hellip對聽話的子弟,應獎勵;對不聽話的子弟,如行為越軌、言語粗鄙,應嚴加管束&hellip&hellip告訴子弟,做人應堂堂正正;世間最可貴者為德行而非珍寶。
無論到任何地方,與女性交往均宜慎重&hellip&hellip智者必愛其妻,給予房屋,給予情愛&hellip&hellip沉靜寡言,勝于廢話連篇。
在議會中講話,當心受到專家的反駁。
最愚蠢的人,才能無所不談&hellip&hellip 能者,必虛懷若谷,必言語溫馴&hellip&hellip别人談話,不可插嘴。
憤怒時不可發言。
憤怒能傷人壞事,智者宜控制自己遠離憤怒。
普塔霍特普所作的結論,大有羅馬詩人賀拉斯的意味: 我不敢說我所說的一切,必能垂諸永久。
不過,誰若能照我所說的去做,他必受人尊重。
說話謹慎,行止有方&hellip&hellip必終生受益&hellip&hellip要你做一個堂堂正正、心安理得的人,這是我所企望的。
在埃及思想中,這隻是一面。
由于時代的不同,我們又發現了另外的思想。
古王國時代的另一位哲人伊普維爾(Ipuwer),鑒于暴亂、饑馑、腐敗,曾發出如下悲鳴:&ldquo大家都在上供,卻不知道神在什麼地方!&rdquo像叔本華一樣,由于眼看社會上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他于是說:&ldquo人類的末日也許就要來臨了。
看,一方面,生的不生,長的不長;一方面,你争我吵,鈎心鬥角!&rdquo最後,他夢想着救世主的到來: 他來了,所有的火焰(社會戰亂)漸趨熄滅。
四處傳聞,他是全人類的牧者。
他心地善良,為了照料他的羊群,他整天席不暇暖。
他用慧眼查出世間善惡。
他以他的巨臂,扶持善人,除去惡者&hellip&hellip但是,今天他在哪裡?也許,他還在睡覺;也許,還不到他顯示他大力的時候。
這完全是先知的口吻。
上面這段話,稍微改頭換面,即可置諸希伯來人啟示錄中。
埃及人的這類古訓、這種&ldquo理想社會的向往&rdquo,如果再進一步,即可形成希伯來的&ldquo救世主思想&rdquo(Messianism)。
從另一件水草紙卷中,我們還可發現中古王國時代人的詛咒。
這種詛咒不僅那個時代有,也許每一個時代都有: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兄弟靠不住, 朋友的情意也是假的。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人心是這麼險惡, 大家都偷偷把鄰居的東西往家裡搬。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君子都死光了, 厚顔無恥的人四處橫行。
今天,我能夠把我心底的話告訴誰? 邪惡的人飛黃騰達, 大家所聽得入耳的盡是虛假的話。
這位埃及詩人憤激之餘,于是轉而歌頌死亡: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醫好了我多年疾病, 他帶我進入了一個美麗的花園。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散發着沒藥的芳香, 他帶我走上一艘扯滿風篷的船。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散發着蓮花的芳香, 他送我到一個充滿酒香的地上。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像一股浩蕩的激流, 把我從人生戰場送回我的故鄉。
今天死神來到我的面前, 他親切有如家人, 接待我這個充滿創傷的遊子。
悲觀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必然産生&ldquo及時行樂&rdquo的思想。
在萊登博物館,有一塊2200年前的石刻,其上的詩句,即是此種思想的代表。
我曾經聽說,伊姆霍特普及哈德德夫都有過下面這些話語, 這些話語,蘊藏着無限真理: 如今是荒煙蔓草, 從前是高樓大廈, 再過些時,也許連荒煙蔓草也沒了。
時光如果能夠倒流, 我要和古人晤談。
今人自古人口中, 可以得到許多領悟。
把憂愁抛到九霄雲外, 能快樂盡量快樂。
人生難活百歲, 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沒藥,灑在頭上, 有絲麻,穿在身上, 有金銀,戴在手上。
智者及時行樂, 傻瓜愁眉苦臉。
愛吃的,吃點, 愛穿的,穿點, 愛用的,用點。
智者及時行樂, 莫待老病纏身。
生前不求快樂, 死後永遠悲哀。
金銀滿庫無法帶, 青春逝去永不來。
埃及人的悲觀主義及懷疑主義,可以說是由于西克索人入侵、整個民族精神崩潰的結果。
希臘沉溺于斯多葛學派及伊壁鸠魯主義,也是同樣情況下的産物。
[34] 在埃及曆史上,這種思想事實上很快即告消失,因為新的希望、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宗教,不久又誕生了。
在這裡,我們要指出一點,上面的詩篇所代表的隻是少數敏感知識分子對于人生的看法。
至于成千上萬的埃及人,他們的信念是單純的。
在他們看來:神總是站在正義的一邊,隻要對神虔敬,盡管在塵世有着痛苦悲哀,但升天後就會幸福快樂。
·宗教 埃及的一切,徹頭徹尾可以說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展示埃及宗教發展,由圖騰信仰至神學觀念無不具備。
埃及宗教的五花八門,隻有羅馬、印度差堪比拟。
在埃及,除道德外,文學、藝術、政府,一切的一切,無不受到宗教的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說,不研究埃及的神,便休想了解埃及的人。
照埃及人的傳說,混沌初開先有天,其次便是尼羅河。
天及尼羅河,便是最主要的神靈。
在埃及人觀念中,日月星辰諸天體,都是神靈的化身,這些神靈都是有力量、意志,能獨往獨來的。
埃及神話傳說因部落不同而異: 一種說法,天如穹隆,籠罩四野。
在天之下,有一神牛。
此牛即聖母哈托爾(Hathor)。
聖母頭頂着天,腳踏着地,胸腹上綴着萬點星星。
另一種說法,天有天神,名曰斯布(Sibu)。
地有地神,名曰努特(Nuit)。
天神在上,地神在下。
天地交合,即生萬物。
衆星皆神,神有大小。
例如薩胡(Sahu)及索普迪特(Sopdit,亦作Orion或Sirius)就是極大的神。
薩胡一日三餐,以其他諸神為食。
一般而言他隻吃星星不吃月亮,但偶爾他也會吞下月亮。
不過,當月亮一落到他肚裡,一來是由于人們的哀求,二來是由于其他神靈的逼迫,所以不久他隻得又吐了出來&mdash&mdash埃及人相信,月食就是這樣形成的。
按一般傳說,月亮也是神。
他不但是神,而且在神中資格最老。
月亮是神,太陽當然更是神。
在埃及神學中,太陽是光明之父,地球為萬物之母。
地球之所以能産生萬物。
全是感受太陽精氣的結果。
太陽神,經常化身為神牛,每天生一次死一次。
每天,黎明即生,生後即開始旅行,行程由東到西。
他所乘的是一艘華麗無比的船。
這艘船在太空中航行,每當到達終點,神牛即因老而死。
對太陽神,還有一種傳說。
那就是太陽神名叫何露斯(Horus),他的化身是一隻非常健壯的神鷹。
他每天必從東至西橫越天空飛行一次,因為整個大地均由他掌管。
由于神鷹孜孜不倦地飛行,故埃及人特取之為宗教及皇室的标志。
無論在任何一種傳說中,太陽總是創造之神。
據說,當太陽首次光臨大地的時候,大地上不是沙漠就是不毛之地。
他覺得這樣很難看,于是便以其無匹的精力創造了許多東西。
這許多東西,就是花草、樹木、牛、羊、獅、虎及人。
太陽所創造的人,無論男女,最初都是非常完美的。
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
不過,當一代一代傳下去,不知為什麼人一天天變壞了。
人類的變壞使太陽大為震怒。
有幾次,他的震怒摧毀了成千上萬的人。
關于人類的起源,埃及中比較有知識的人,則另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和野獸并無二緻,至于語言及其他文化,則是後來慢慢形成的&mdash&mdash這與蘇美爾部分學者的觀點相同。
埃及不僅崇拜生命的源頭&mdash&mdash太陽和地球,而且崇拜一切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東西。
在他們看來,植物是值得崇拜的&mdash&mdash棕榈樹是神,因為它在沙漠上給他們遮陰;柽柳是神,因為它給他們造成聚會休憩之所;無花果樹是神,因為它的果實可給沙漠旅客充饑。
照此推論下去,自然而然,黃瓜、葡萄乃至任何蔬菜盡皆是神。
據說,坦(Tain)極其崇拜洋蔥,指其為尼羅河畔之神,為此曾使波舒哀(Jacques-BenigneBossuet)深感不快。
埃及的動物崇拜更是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
由于動物皆是神,神皆須塑像供入神廟,因此遊埃及大神廟,常使人有置身動物園之感。
埃及人對下列動物尤其崇拜:公牛、鳄魚、鷹、母牛、鵝、山羊、貓、狗、雞、燕、豺、蛇。
由于埃及各部落各時代對這些動物皆極崇拜,所以對它們的保護不遺餘力。
在印度,牛因為是神物,所以可以四處遨遊。
在埃及,所有受人崇拜的動物,其所獲得的尊重和印度的牛不相上下。
埃及的神常以人身且兼具一種或數種動物為形象。
例如阿蒙,有時為鵝,有時為羊;太陽神瑞(Ra),有時為蚱蜢,有時為公牛;俄賽裡斯有時為公牛,有時為公羊;塞貝克(Sebek)是一隻鳄魚;何露斯是一隻鷹;哈托爾是一頭母牛;透特,智慧之神,是一隻狒狒。
由于動物崇拜,因此産生了一種奇怪的風俗。
埃及人挑選美女給某些動物作肉體奉獻。
動物中經常得到這種奉獻的,是被視為俄賽裡斯之化身的公牛。
此外,奉為神聖的公羊,也常獲得這種享受。
使公羊與美女交合的風俗,據普魯塔克記載,特别盛行于門德(Mende)。
動物是一種圖騰,在埃及宗教史上,從頭到尾可以說均為圖騰思想所支配。
埃及有人格化的神為時極晚,史學家都相信,埃及的人格化之神,顯然是自西亞移植而來。
在埃及人心目中,公牛與公羊,不但是俄賽裡斯的表征,而且是神的本體。
這兩種動物之所以被視為神聖,顯然是因它們在作為創造力代表的性方面表現得強而有力。
俄賽裡斯的雕像,一般皆有這種特點:性器官刻得特别大。
有些俄賽裡斯的雕像,其性器官不但大,而且竟有三個之多。
當埃及人迎神賽會時,像上述之俄賽裡斯雕像絕不可少。
在某種情形下,出于宗教上的理由,婦女還得把這類雕像帶在身邊。
[35] 埃及人性器崇拜之風極為普遍。
這種風俗除上面所述者外,尚可見于神廟中的浮雕。
在許多神廟浮雕上,所刻裸體男性,性器作勃起狀者即不在少數。
埃及人常以一個十字加個棒槌代表男女交合,這種符号幾乎處處皆是。
宗教向前演進,最後人格化的神出現了。
在埃及,與其稱之為人格化的神,不如稱之為神化的人。
這一點,埃及和希臘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埃及的神也都是許多了不起的人。
他們不僅有血有肉,有愛有恨,而且也會吃飯睡覺生孩子。
不僅如此,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和人一樣,還有老和死等着他們。
以俄賽裡斯為例,俄賽裡斯乃尼羅河之神,他每年要死一次,不過死後不久又會複活。
這種死而複活的說法,一說象征河水的漲落,一說象征土壤的肥瘠。
俄賽裡斯的一生一死,本來是很有規律的,但一次竟有另一位神把他殺死,以緻他的複活遭到阻礙。
俄賽裡斯不再複活,顯然是指尼羅河一度停止泛濫。
殺死俄賽裡斯的神,名叫塞特(Seth,亦作Set或Sit)。
他是一個壞神。
由于他噴氣如火,以緻種下去的莊稼都幹枯了。
後來,幸而又來了一位神,推翻了塞特的統治,并救活了俄賽裡斯,于是天下複告太平。
俄賽裡斯的複活,顯然是指尼羅河又已開始泛濫。
推翻塞特統治的神名叫何露斯。
他是伊希斯女神的兒子。
俄賽裡斯是伊希斯女神的情人,他的複活就是得益于女神對他的忠心和熱愛。
俄賽裡斯這次複活後,即上升天堂統治埃及,使之成為人間樂土。
以上可算是一個相當标準的東方神話。
由東方宗教所孕育而成的神話,總是把一切事物一分為二:有創造必有破壞,有盛必有衰,有興必有亡,有善必有惡,有生必有死&hellip&hellip 在這個神話中,伊希斯,這位偉大的母親,一方面是俄賽裡斯的姐姐,一方面又是俄賽裡斯的情人。
她的神通比俄賽裡斯要大&mdash&mdash這反映一般埃及婦女的地位&mdash&mdash靠着她的忠心及熱愛,死居然也被她征服了。
毫無疑義,伊希斯所代表的就是肥沃的黑色三角洲。
她與俄賽裡斯&mdash&mdash尼羅河結合,使埃及人有着吃不完用不盡的糧食蔬菜、雞鴨魚肉、布匹紙張。
據傳說,埃及的小麥大麥本來是野生的。
人們種以為食,自伊希斯告訴俄賽裡斯始。
伊希斯對于埃及有着母性的慈愛,她使他生,使他長,使他成熟。
她在埃及的地位,有如時母、伊什塔爾、賽比利之于亞洲;得墨忒耳之于希臘;刻瑞斯之于羅馬。
總之,她是本源、創造、生命、開拓、傳統的象征。
埃及人對于伊希斯的崇拜,是非常虔敬的。
他們尊之為聖母,用一切珍珠寶貝裝飾她的雕像。
祭師對于她,除每天早拜晚禱外,每逢年冬&mdash&mdash大約相當于現在的12月底,即冬至太陽回歸之際&mdash&mdash還要舉行大拜拜。
對伊希斯的大拜拜,皆在何露斯廟中舉行。
何露斯為太陽神,乃伊希斯所生。
據說,她生太陽神時是在馬廄裡,因此,在拜拜之日,祭師總要做出臨盆産子的情景。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深受埃及神話影響的蛛絲馬迹。
據考證,早期的基督徒,曾以伊希斯及何露斯為禮拜的對象,這可以說是另一形式的聖母與聖嬰。
以上,瑞(Ra,南埃及稱之為阿蒙)、俄賽裡斯、伊希斯及何露斯諸神,在埃及算是有名的幾位大神。
其中,瑞、阿蒙,再加上另一位大神蔔塔(Ptah),經過若幹時間的演變,曾經結合為一體。
除以上幾位大神外,埃及還有不計其數的小神。
在這些小神中,有Anubis、Shu、Tefnut、Nephthys、Ket、Nut&hellip&hellip由于本書并非埃及封神榜,故對這些小神不具體讨論。
在埃及人觀念中,甚至每位法老都是神。
照例,每位法老總是阿蒙大神的子孫。
他統治埃及,不僅是靠神的權柄,而且因為他是神的後代。
埃及人相信,法老本來住在天上,為了治理萬民才來到世間。
法老的皇冠,其上是飛鷹,鷹是一種圖騰,同時也是太陽神何露斯的象征;正面自法老額上突起的,是條蛇,蛇是智慧、長壽及神秘的代表。
在宗教上,法老是最大的祭司,他率領萬民向神禮拜。
通過神,通過宗教,我們可以了解到法老不借多少武力即可統治埃及的道理。
埃及祭師具有兩種作用:一、法老權威的支柱;二、社會秩序的秘密警察。
利用神道設教,他們一方面擴大法老威權,一方面控制人民思想。
凡為祭師,必精于種種宗教儀式及魔術。
由于工作性質相似,全國祭師自然形成一個階級。
這是一個富于神秘感的特權階級,為了維護階級利益,其職位的遞嬗采用世襲方式。
祭師這個階級,一則由于法老的倚畀,再則由于沾神之光,發展得異常壯大。
他們的勢力,有時淩駕于諸侯甚至皇族之上。
作為一個祭師,有着諸多好處:廟宇使他有着寬廣的住處,供品使他有着豐美的飲食,強迫勞動輪不到他,可以不當兵,可以不納稅,可以安享廟産收益,可以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祭師也替埃及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傳播文化,保存古迹,教育青年,安定社會。
可是,就他所取的與他所予的兩相比照,大小卻很不相稱。
對于埃及祭師,希羅多德這樣寫道: 這批人以拜神為其本務,對于下列典禮儀式,均異常熟悉&hellip&hellip他們身上穿的一律都是麻織品。
凡屬上身衣服,都是新洗過的。
潔淨似已成為他們第二天性。
衣服難看一點不要緊,但不潔淨絕不能穿。
每隔三天,必從頭至足大刮大洗一次&hellip&hellip他們習慣于洗涼水澡,每日要洗四次:白天兩次,晚上兩次。
埃及宗教最為突出的一點,是特别強調&ldquo不朽&rdquo。
俄賽裡斯可以死而複活,尼羅河水可以降而複漲,一切植物收割後又可再生,人當然也可不朽。
埃及對人可複活的想法,由于屍體埋在幹燥沙土裡能曆久不壞一點,益增強其信念。
此種信念,一方面支配着埃及人數千年的思想,一方面進而成為基督教主張基督複活的來源。
按照埃及人的想法,人體内住着一種小精靈。
這種小精靈和人一模一樣。
他們把這種小精靈叫&ldquo卡&rdquo&mdash&mdash一說卡就是靈魂,一說它是靈魂以外的東西。
不過,不管人體也罷,卡也罷,靈魂也罷,死後均可複活。
當然,複活得具有一定的條件。
複活的條件,除人死後在一定時期内要确保肉身不朽外,或者,找到俄賽裡斯大神,洗清一切罪愆;或者,獲得卡隆(Charon)老人的超度&mdash&mdash但此項超度極不易得,因凡要請求超度的人,須其一生清清白白、毫無罪過。
人在複活之後,便可得升天國。
天國是個極樂世界,那兒的人,不愁吃,不愁穿,快快樂樂,無憂無慮。
不過,要上升到天國是很難的,因為進入天國的人,均須接受俄賽裡斯大神的考驗。
俄賽裡斯大神在考驗時,除詳細查問外還要用天平稱。
稱什麼?稱心。
稱心的天平,用羽毛做砝碼,心裡若存有一絲一毫的虛僞,心就會比羽毛重,心比羽毛重便不及格,不能複活。
換句話說,也就是經不起俄賽裡斯大神的考驗,這樣的人結局是很悲慘的。
這種人得永遠躺在墳墓裡,在那兒不僅永遠不見天日,受着饑渴的煎熬,而且還會給鳄魚當作點心。
祭師的權威就在這裡,他們說有辦法可以幫助死者解脫上述困境。
他們的辦法,一種是盡量将食物飲料及奴仆置于墓中,使死者無饑渴勞累之苦;一種是在墓中放一些為神所愛、為鬼所怕的東西,如魚、鷹、蛇、聖甲蟲等&mdash&mdash埃及人相信,這種蟲是靈魂的代表;一種是購買《死者之書》(BookoftheDead)[36]&mdash&mdash由祭師以水草紙做成,上書符箓,據說有取悅甚至蒙混俄賽裡斯大神之功。
埃及人相信,人死後他的靈魂便得等候俄賽裡斯大神的召見。
等候的時間,有的長有的短,短者數十年,長者數百年。
最後當他見着俄賽裡斯大神時,根據《死者之書》的教導,他應對大神作如下禱告: 啊,轉動時間之輪的大神, 宇宙神秘生命的主宰, 請垂聽我所做的禱告&mdash&mdash 神啊,我知道我不配做您的孩子,因為我曾使您蒙羞; 我知道您的心裡充滿憂愁, 因為您的孩子在塵世造過不少孽,犯過不少罪。
但神啊,請憐憫我的無知, 請寬恕我的愚昧。
請用您的聖水,洗淨我的罪惡。
神啊,請讓我改過自新, 我願盡我最大的努力, 使你榮耀,使你喜悅。
根據《死者之書》,靈魂也可向俄賽裡斯做出下面這種否認有罪的自白: 偉大的神,真理正義之主,我贊美您! 主啊!我來了,來到您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