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明的倫理條件

關燈
類對夢裡所見的一切都感到詫異,更為在夢中眼見所識之人竟變成死人而惶恐萬分。

    他埋葬死人入土是怕他再回來;他又将糧食物品随屍體埋入土中,也是怕死者回來責罵他;有時又将死者曾住過的房屋留給他用,自己遷往别處去住。

    在有些地方,人死後将屍體不經大門而改從牆上穿孔擡出屋外,再急忙繞屋奔馳3次,這樣可使死者迷失,記不清從何門而入,如此他将永遠不能再回到家中。

     這些經驗使早期人類相信每個有生命的事物,都有一個靈魂或秘密的生活,遇到生病、睡覺或死亡時它就與身體分離。

    在古代印度《奧義書》(Upanishads)中一位哲人曾說,一個人睡覺時,切不可突然将他喚醒,因為他的靈魂會因他的刹那醒來而未能及時返回他的身體,這将是無法醫治的。

    不僅人類,其他東西也有靈魂。

    外在世界并非無感覺或麻木不仁,而是活靈活現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原始的哲學思想與大自然的物性都成了費解的現象,如太陽的移轉、緻命的閃電或樹林的聲響。

    個人理解目的與結果的方式,優于與人無關的抽象思考,宗教優于哲學。

    如此的泛神論就是宗教的詩文,及具有詩意的宗教。

    當風把一張紙吹起,飄落到最低級的動物&mdash&mdash狗的面前時,可以從狗的眼中看出它是何等地驚異,它可能以為紙裡面有一個精靈在動。

    同樣,我們也可以在最高級的詩文裡發現相同的感覺。

    從原始的心意和各個時代的詩文來看,山嶽、河川、岩石、樹木、星辰、太陽、月亮以及天空莫不充滿了神聖的事物,因為它們都是内在和無形靈魂的表面及有形的象征。

    在古代希臘,天空神是烏拉諾斯(Ouranos),月亮神是塞勒涅(Selene),地球神是該亞(Gaea),海神是波塞冬(Poseidon),而在各地森林裡的是潘神(Pan)。

    在古代日耳曼原始森林裡的是神仙妖怪、小精靈、山神、巨人、矮人與小神仙,這些森林裡的衆生均活現于德國作曲家瓦格納的歌劇和挪威劇作家、詩人易蔔生的詩歌與戲劇裡。

    愛爾蘭較單純的農民,如今仍相信有妖精存在,愛爾蘭文學複興時期的詩人或作家都采用它們作為題材。

    在泛神論裡也有智慧與美感,它将萬物看作活靈活現般,這是一件善事并有意義。

    對有知覺的神靈,當代最敏感的作家曾做如此的描述: 大自然一開始就以各種不同的姿态出現,某些是可見的,而某些則不可見,但皆具有生命、心智和物質的實質,再摻雜神秘的性質&hellip&hellip世界被諸神充斥!從每一星球,每一岩石發射出一些具有各式各樣類似神靈的力量,這些強烈的、微弱的、巨大的、微小的力量,依它們秘密的目的,運行于天空與地面之間。

     ·宗教的對象 既然萬物都有靈魂或一些隐藏的神靈,宗教信仰便有了無數對象。

    他們可歸為6類:天上、地上、性别、動物、人類、屬神的。

    我們永不會知道在宇宙萬物中,哪一個是最先被信奉膜拜的。

    可能第一個就是月亮。

    就我們自己的民俗學家所說,像&ldquo月中人&rdquo這類原始的神話中,月亮猶如一個勇敢的男人,他誘惑婦女使她們有了月經。

    他成了婦女寵愛的神,并被視為保護婦女的神明。

    這個蒼涼的天體也可作為時間的計算法,一般認為它掌管氣候,并司職下雨與降雪,甚至青蛙也要向它求雨。

     我們還不知道在原始的宗教裡,什麼時候太陽取代了月亮成為天空之主。

    大概是因為農耕漸漸取代了狩獵,而太陽的運行決定了耕耘與收割的季節,而且太陽的熱度被認為是土壤帶給人類恩賜的主要原因,此後土地由熱力的滋養而變成女神。

    人們因此信奉這個偉大的星球,尊它為萬物之父。

    從此,對太陽的崇奉成為古代&ldquo異教徒&rdquo的信仰,而衆多神祇不過是太陽的化身而已。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as,公元前500&mdash前428年)被一群希臘學人放逐,原因是他妄稱太陽不是神,不過是一團火球而已,大小也不過有如希臘南方的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us)一樣。

    在中世紀尤其保留了對太陽信奉的一個聖迹,人們在聖徒的頭上畫有環繞的光環,而在近代,日本天皇又被他的人民認作太陽神的化身。

    今天,仍可發現一些古時的迷信,盛行在世界上某些地方。

    文明是不可靠的成就,也是少數人的奢侈品;人類基本的群衆的信仰,從黃金時代到太平盛世幾乎是一成不變的。

     跟太陽與月亮一樣,每個星辰都含有(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神,在它們内在的精靈指揮之下運行。

    依基督教義,這些精靈都變成了導引的天使,或星體的導航者。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Kepler,1571&mdash1630年)認為這沒有科學上的根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天空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神,先民将它當作雨水的所有者與賜雨者而虔誠地膜拜。

    在許多原始民族裡,他們視天為神。

    在非洲,剛果的魯巴裡人(Lubari)與蘇丹的丁卡人(Dinkas)認為神就是雨。

    蒙古人認為至高無上的神是&ldquo騰格裡&rdquo(Tengri)&mdash&mdash天;在中國是&ldquo天”在印度的吠陀梵語是&ldquo道斯&rdquo(Dyauspitar)&mdash&mdash天父;在希臘是&ldquo宙斯&rdquo(Zeus)&mdash&mdash天雲神(cloud-compeller);在波斯是&ldquo阿胡拉&rdquo(Ahura)&mdash&mdash藍天;現在,我們自己仍然在求&ldquo上天&rdquo來保佑我們。

    許多原始神話的中心仍是天與地無窮盡的配合。

     其次,就地來說,它也是一個神,在各個主要的方面也有一些神來管理。

    樹木與人一樣具有靈魂,将它們砍倒也是十足的謀殺行為。

    北美洲印第安人有時将他們的失敗與衰落歸罪于白人将樹林夷平,而樹木正是&ldquo紅色人種&rdquo的保護者。

    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馬六甲群島認為開花的樹正在懷孕,凡大聲、火燒或其他足以擾亂它的行為都被禁止,否則,它将像受驚吓的婦人一樣,有早産之險。

    阿姆波那(Amboyna)城于稻米開花時,不許在附近大聲喊叫,否則稻米就會變成稻草。

    古代西歐的高盧人崇拜某些被奉為神聖的森林裡的一些樹木。

    英格蘭德魯依(Druid)教派裡的教士一直将橡樹的寄生小枝視為神聖,因為它使人聯想到愉快的儀式。

    對樹木、瀑布、江河及山嶽的崇敬是亞洲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宗教形式。

    許多山嶽都是神聖的地方,是雷神之家。

    地震被認為是由于神靈厭煩與發怒時,聳動雙肩而引起的。

    斐濟島的人将地震看成土地神睡覺時感到不舒服翻身的結果。

    薩摩亞人說,地震時人們趴在地上用嘴啃地,并向土地神馬伏伊(Mafuie)祈求停止,以免它把地球抖散成片。

    幾乎世界各地都把地球視為偉大的母親,我們的語言常常是原始的或無意識的信仰的沉澱物,如我們今天所稱的&ldquo物質&rdquo(materia)與&ldquo母親&rdquo(mater)這兩個名詞,便很相似。

    巴比倫的愛神伊什塔爾(Ishtar)與小亞細亞的聖母西布莉(Cybele),希臘的谷神德墨忒爾(Demeter)與羅馬的谷神克瑞斯(Ceres),希臘的愛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羅馬的愛神維納斯(Venus)與條頓的愛神弗雷娅(Freya)&mdash&mdash這些都是古代與現代地面上的女神,她們帶來了大地的富饒。

    她們的生育與婚娶、她們的死亡與欣欣向榮被認為是草木萌芽、衰頹及複蘇回春的象征或原因。

    這些神靈以她們的性别說明原始的農業與婦女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農業變成人類生活中的主要生産方式時,主持生長的衆女神便立于最高的統治地位了。

    大多數早期的神都具有較溫和的性格,它們逐漸為男性的神靈替代,這也可說是人間父系制家庭的勝利在天堂的一種反映。

     正如充滿了原始精神的詩文所意識到的,一種神秘的力量促使樹木長成,因此同樣也有一個超自然的動力助人懷孕或生育孩子。

    &ldquo未開化的人&rdquo并不知道有關精子與卵子的事,他們隻看見了生殖器的外部形狀,并視之為神明。

    它們也具有心靈,也必須受到崇拜,這些神秘的創造能力神奇之極。

    在它們裡面,甚至在土壤裡也會出現更多生殖與成長的奇迹,因此它們必須是最直接的神力的化身。

    幾乎所有古代的人都以某種膜拜的形式與儀式來敬拜男女的性器官,而不僅是最低級的人,即使是高級的文明也在儀禮中毫無保留地将此表現出來。

    我們可在埃及與印度、巴比倫與亞述、希臘與羅馬等地發現類似的膜拜儀式。

    原始神靈的性方面的特性與職事都受到高度的敬意,不是由于任何心靈的猥亵,而是由于婦女與土地代表着豐盛的激情。

    有些動物,如奶牛與蛇都被膜拜,成為具有生殖的神聖力量的象征。

    蛇在伊甸園的故事裡,無疑是一個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表達了性欲是邪惡的來源,使人想到性的覺醒即是善與惡的知識的開端,并暗示出精神純潔與幸福天堂之間的某種衆所周知的聯系。

     從古埃及的聖甲蟲(Scarab)到印度的大象,自然界的動物幾乎沒有未曾被人類當作神明崇拜的。

    在北美洲的印第安奧吉布瓦人(Ojibwa),将圖騰的名字給予他們特别神聖的動物、他們的家族及家族裡的每個人。

    這個令人混淆不清的現象也曾被人類學家誤認為是圖騰制度,并含糊地解釋為對任何一個獨特目标的信奉&mdash&mdash經常是一個動物或一棵樹,特别是團體裡被視為神聖的東西。

    各種不同的圖騰制,從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非洲的土著,從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Dravidian)到澳洲的部落等地區,都可以發現。

    被視為宗教崇拜對象的圖騰主要用來幫助部落團結,每個人都認為他與它休戚相關,或由它世代遞傳而來而團結在一起。

    易洛魁人相信他們是太古的婦女與熊、狼及鹿交配産生的後代。

    代表目标或象征的圖騰變成原始民族中一個有用的辨認相互之間關系的符号,并在世俗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成了吉祥物或一種标記,如代表國家的獅子或鷹,代表現在兄弟會的麋或大角鹿,及一貫代表政治黨派的既笨拙深沉又固執剛毅的一群不能言語的動物。

    在初期基督教義的象征符号中,鴿、魚、羊都是圖騰崇拜的聖物,即便低賤的豬也一度被作為史前期猶太族的圖騰。

    在很多情況下,這些代表圖騰的動物都被列為禁忌,不許觸碰。

    在某些狀況下它們又可以當作食物,但僅限于宗教的行為&mdash&mdash聖餐的儀式。

    [3]阿比西尼亞的加拉人(Galla)在莊嚴的儀式中将他們信奉的魚當作食品,并解釋說:&ldquo我們吃它時,立即感到它的精靈在動。

    &rdquo一些傳教士在加拉傳福音時感到非常驚異,因為他們發現在這樣單純的鄉野,竟存在與彌撒儀式有着意想不到的吻合的行為。

     許多祭禮儀式顯示,恐懼可能是圖騰制的起源。

    又因為動物是強壯有力的,應與它們和諧相處,因此人們必須向它們祈求禱告。

    狩獵流行時,森林原野的野獸絕迹,空出的土地帶來了較為安全穩定的農業生活,對動物的崇拜因此衰退,但并未全部消失。

    而第一位人類神的兇惡就是遺傳自被取代的那些人類信奉的動物神。

    這一過渡時期還可以在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裡,或在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公元前48&mdash公元17年)的詩集中看出來并告訴我們:這些神過去曾是動物,或又如何變為動物。

    此後動物的特質就在它們身上生了根,就如馬廄的臭味永遠附在冒險家們的身上一樣。

    甚至詩人荷馬也頗為複雜地描述希臘女神雅典娜有一對貓頭鷹眼,另一位女神赫拉有一對牛眼。

    埃及與巴比倫的神或食人魔是人面獸身,這顯示了同樣的轉變,并使人相信許多人類神一度都是動物神。

     大多數神在一開始,似乎僅是理想化的死人。

    死人在夢裡出現,即足以建立對死人的崇拜,因為就崇拜而言,如果不是由恐懼産生,也至少是與之有相當大的關聯。

    那些在生前一直很有權勢、受人敬畏的人,等到死後更被敬拜為神。

    在一些原始的民族裡,&ldquo鬼神&rdquo一詞的意義,是指&ldquo一個死去的人&rdquo。

    直到今天,英文的&ldquoSpirit&rdquo與德文的&ldquoGeist&rdquo都是指鬼與靈魂。

    希臘人向死人祈求,正如基督徒向聖徒祈禱。

    人死後繼續有生命,原始人對此是堅信不疑的&mdash&mdash最初出現在夢裡。

    原始人有時用極其一本正經的方法将他們的意思傳達給死者:一個部落的酋長要送一封信給死人,他先口誦給奴隸聽,然後将奴隸的頭砍下作為特别差遣,如果酋長漏了什麼話,他将如此這般再送一個特别差遣,算是補充。

     漸漸地,由對鬼神的祭禮變為對祖先的膜拜。

    所有的死人都是恐怖的,必須給他們超度,否則死者對生者要降禍與詛咒。

    這種對祖先的祭祀非常适合增進社會的權威性、持續性、保守性與秩序性,因而漸次擴大到世界各地。

    它曾盛行于埃及、希臘與羅馬,而在中國與日本保存直到今日。

    許多民族祭祀祖先而不再敬奉鬼神。

    [4]盡管曆經多少世代的仇恨,這些慣例将家族牢牢地結合在一起,而且為早期的社會形成提供一種無形的結構。

    強制内化成為良知,緻使恐懼逐漸轉變成熱愛。

    祭祖的禮儀可能源于恐懼心理,而後又摻進了敬畏的情感,最後發展到虔誠與獻身。

    這一發展過程是神靈由一開始像食人魔到最後像慈愛的父親,由偶像進而變為一種理想,信仰者滋生的安全、甯靜與道義的意識安撫并轉移了一度肆虐的兇惡神靈。

    諸神親切形象的遲緩變化,反映出文明進步的進程是多麼緩慢。

     人類神靈的觀念處于一個長期發展中較成熟的階段。

    這一觀念經過多少年代,從許許多多的構想或居處在各地的衆多精靈與鬼怪中,慢慢地衍化而來。

    從恐懼和對模糊又無形的精靈頂禮膜拜起,人類似乎經曆過對天空的神力、地面的生長力與兩性的生殖力感到驚異,進而敬仰動物并發展出對祖先的崇拜。

    将神比作天父的想法可能起源于對祖先的崇拜,最初意味着人類的身體是神靈賦予的。

    在原始的神學裡,人類與神靈在屬類上沒有太大的區别,如古代的希臘人,他們的祖先就是神靈,而他們的神靈就是他們的祖先。

    進一步的發展在混雜的祖先之外,一些特别超群的男女被挑選出來作為更聰穎的神明。

    因此,一些較優異的國王兼代了神靈,甚至在他死之前就被尊為神靈了。

    總之,經過這些發展,我們才達到曆史性的文明。

     ·宗教的方式 原始人意念中有了神靈世界,但又不知道他們的性格與意向,因此原始人尋求與他們保持和諧的方法,并向他們尋求幫助。

    原始人宗教的主要部分即是泛靈論加上代表原始禮拜的靈魂&mdash&mdash魔力。

    波利尼西亞人承認一種神通廣大的魔力,他們稱之為&ldquo馬那&rdquo(mana),他們認為巫師不過是将這不可思議的魔力無窮盡地抖出來而已。

    而後,崇拜神明和神靈的方式被人類因為某些目的而吸收,成為&ldquo交感巫術&rdquo最主要的部分。

    所謂&ldquo交感巫術&rdquo,是一種有所欲望的行動,通過人們行動的一部分或由人們模仿式的表演,而向神明建議。

    原始的巫師祈求雨水時,将水潑在地面上,而不是從樹上潑下來。

    南部非洲黑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