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識的發展階段:直覺

關燈
成是依存性的、必然性的,每一個事實之間都存在聯系。

    其目的是在每一個局部中發現整體的原則,在每個例證或事實中發現整體系統的關系。

    丁尼生的詩句正好表達了這種體驗: 廢墟上的花朵, 我摘下你&mdash&mdash 握你在手中,連同你的根須, 可愛的花朵&mdash&mdash如果我能懂得 你,你的根須,你的一切, 那麼, 我就能懂得上帝和人類。

     這種體驗正是真正的直覺,窺一斑而知全貌。

    這正是直覺與系統化的不同之處。

    完全的直覺作為一種心智活動,蘊含在科學與哲學研究中。

    毫無疑問,這是必須的,但系統化畢竟不是直覺。

    系統化隻是一種最高級的意義體驗,它能把初始直覺轉化為完全直覺;初始直覺是關于個别事物的知識,而完全直覺則是從最普遍的存在中獲得個别性的知識。

    唯一需要補充的是:正是依據這種相互的完整性直覺,心智形成了必然性概念。

     轉向關于自我的直覺 必須指出,随着自然直覺的發展,當它不斷趨向于完整,我們就越來越接近自我。

    每一個新的階段都比前一個階段有了更高級的發展,每一個新的階段都在它自身之中理解了更豐富的普遍性關系,這種理解使它更趨近于對智力活動本身的認識。

    在關于事物的直覺中,甚至包括關于空間和時間的直覺中,我們知覺到的内容與智力活動似乎是對立的(第147頁);當我們知覺到順序時,實際上我們偵察到的是智力活動的順序;當我們發現世界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其中每個局部都有序地與其他局部相聯系着的時候,我們實際上發現的知覺是客觀化的智力,因為這種統一正是心智活動的結果。

    如果用心理學專業的方式來解釋就是,這種直覺是從部分認識整體,也是從局部意義認識全部意義,而意義卻是被置于自我活動的事實之中的(第130&mdash131頁)。

    我們于是轉向了關于自我的直覺。

     2.關于自我的直覺 這裡,我們特别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即什麼叫自我意識,或者什麼是關于自我的認識,在這裡自我被當成一個普遍的、穩定的活動。

    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避免将自我意識當成一種新的、特殊的知識。

    自我是直覺的對象,它不是一個已然存在的對象,它隻需要意識轉向它,就像針對其他客體一樣,把它們都當成相互獨立的認識對象。

    對自我的認識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隻是散亂地包含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

    例如我們在關于統覺和保持的研究中看到,我們所認識的自我就是認識的整體,它反饋于心智的認識活動并使之組織化。

    總之,我們所認識的自我是直覺模式的觀念化方面;正如我們剛剛讨論過的一樣&mdash&mdash自我是它自己的統一體中的直覺意義。

    同時,自我也可以被描述為完整化程度更高的直覺。

    因為,在自然直覺的最後階段,我們把自我當作依存關系的整體,或者叫作自體聯系。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我們并沒有對産生這種關系的智力活動進行描述。

    總之,自我真正的存在意義是它與心智的關系。

    在自我意識中,我們關于心智的知覺得到了發展。

     自我直覺的發展階段 自我是一種活動。

    這種活動是聯系,是關系。

    因此,自我也是一個真實的統一體,是我們所擁有的全部認識所包含的各種元素和内容統一而成的一個整體。

    在聯合與注意中,自我就是被心智聯合并注意到的活動。

    隻有這樣,我們的心理生活才能從它的産出中形成意義(第86頁),其結果是自我被結合成一個統一體。

    如果不是因為自我的活動,我們心理生活将不會有内容,知識不會有客體。

    正是自我的活動,使這些對象被實現了。

    所有的知識都因自我而實現,因此屬于自我。

    無論認識什麼對象,我們都是對自我活動的認識。

    因此,所有的知識都是關于自我的直覺,正如它們也是關于世界的直覺一樣。

    但是,在知識的第一階段,這一結果并沒有被認識到。

    我們隻認識到意思(meaning)或意義(significance),而沒有認識到它們的來源&mdash&mdash心智。

    最初的直覺可以被稱為是觀念性的直覺,是關于世界的,卻是與現實性相對立的直覺;這種對立是意義與事物的對立。

    基于這種對立,心智形成了統一性與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