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濮之戰與晉文襄的霸業
關燈
小
中
大
,帶了鄭、陳、蔡、許諸國的兵圍宋,魯國也來與諸侯在宋地結盟。
宋國派公孫固到晉國去告急。
晉大夫先轸對文公說道:“報施(文公出亡過宋的時候,曾受過宋君的厚贈)救患,取威定霸,都在這一舉了!”狐偃也向文公說:“楚國這時剛得到曹國的歸附,又新與衛國結姻。
我們如果起兵去打曹、衛兩國,楚兵一定前來救援,這樣便可免除齊、宋的禍患了。
”于是文公先在被廬地方校閱軍隊,開始建立三軍,命郤谷為元帥,帶領中軍,郤溱為佐;狐毛帶領上軍,狐偃為佐;栾枝帶領下軍,先轸為佐;又命荀林父為公車的禦戎,魏韜為車右,起兵侵曹伐衛,奪取了衛國五鹿地方(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
晉、齊兩國在斂盂地方結盟;衛成公(文公子鄭,嗣文公位)也請與盟,晉人不許,衛國人把衛侯趕到了襄牛地方,以向晉國解說。
這時魯國派公子買帶兵替衛國守禦,楚兵救衛不勝,魯國畏懼晉國,便殺了公子買向晉國解說,對楚國卻說因為他不盡力守禦的緣故。
城濮之戰晉兵攻入曹都,楚兵也圍宋很急,宋國再向晉國告急。
晉文公因齊、秦兩國未肯合作,不敢輕易與楚國決裂,很是躊躇。
先轸(這時郤谷已死,先轸代為中軍元帥,胥臣為下軍佐将)獻策道:“叫宋國送賄賂給齊、秦兩國,就請齊、秦替宋國向楚講和;我們拘了曹君,把曹、衛的田分給宋人,楚國愛護曹、衛,必不肯許宋國的和,這樣我們就能得到齊、秦兩國的合作了。
”文公照計辦去,把曹伯拘了送給宋國(曹本是宋的屬國,現在降楚與宋為敵,所以晉文公有這舉動)。
楚王回駐申地,派人叫申叔離開齊國的谷邑,叫令尹子玉也離開宋國,不要與晉國作對。
子玉不肯,派手下伯棼向楚王請求對晉宣戰,道:“我并不敢說這次戰事定能獲勝,不過想借此塞住進讒言的人的嘴罷了。
”楚王聽了子玉的話,很不高興,隻分了少許的兵給他,由他去幹。
子玉得到楚王的援兵,便派使對晉文公說道:“隻要你讓衛侯複國,重封曹國,我也可以解除宋國的圍。
”先轸又獻策,勸文公暗地允許曹、衛兩君複國,以離間曹、衛與楚的聯絡;一面拘了楚使,藉以激怒楚國。
文公又照辦了,曹、衛兩國便向楚國告絕。
子玉大怒,起兵追趕晉軍。
晉文公實踐從前答應楚王的話,退兵三舍,避開楚軍。
楚軍大衆想止住不追,子玉不肯,又帶兵前進。
晉、宋、齊、秦四國的軍隊駐在城濮(在今山東濮縣)地方,楚兵背了險阻立營。
晉文公很憂慮楚兵占得優勝的地勢,狐偃勸文公道:“我們這仗如能打勝,一定可以得到諸侯;就是不勝的話,我們的國家據山臨河,險隘很多,也是一定沒有什麼禍患的。
”文公聽了他的話,才決定與楚開戰。
當時兩國遞了戰訊,在魯僖公二十八年四月己巳那天,晉、楚兩方正式在城濮開戰(齊、秦、宋三國的兵助晉),晉下軍佐将胥臣帶了本部抵擋從楚的陳、蔡兩國的軍隊。
楚軍方面,令尹子玉帶領中軍,大将子西帶領左軍,子上帶領右軍,與晉國的三軍相敵。
胥臣在戰馬上蒙了虎皮,先向陳、蔡的軍隊沖殺過去。
陳、蔡的兵抵擋不住,四散逃奔,楚國的右軍也跟着潰散了。
晉國上軍将領狐毛建了兩面大旗,假意向後退去(大旗所在就是大将所在,這是表示大将已退);下軍将領栾枝也叫兵車拖了薪柴假意逃走(用薪柴拖起灰塵,這是要表示全軍已走)。
楚兵追逐過去,晉中軍将佐先轸、郤溱發動中軍公族的兵向橫裡攻擊,狐毛、狐偃帶了上軍夾攻楚将子西的兵,于是楚國的左軍也潰散了。
戰争結束,楚軍大敗。
隻有令尹子玉收住中軍,獨得不敗。
晉兵在楚營裡吃了三天的糧,到癸酉那天才班師回去。
城濮之戰是春秋前期的第一次大戰,這次戰争實在關系中原的全局。
這時楚國的勢力差不多已經蹂躏了整個的中原,黃河下遊的大國,如齊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魯、衛、鄭、陳、蔡等國都已投降了楚人。
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塵。
齊桓公的霸業至此已成陳迹。
這個時代,真是所謂“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縷”的時代。
要不是晉文公崛起北方,勉力支持大局,那麼不到戰國,周室和中原諸侯早已一掃而空了。
城濮一戰,楚軍敗績,南夷的勢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勢力也漸漸衰微下去,于是華夏國家和文化的生命才能維持,這不能不說是晉文公的大功! 踐土之會晉文公從城濮凱旋,回到衡雍地方,就在踐土(衡雍、踐土都在今河南廣武縣附近)建了王宮,請周天子前來莅會。
鄭國
宋國派公孫固到晉國去告急。
晉大夫先轸對文公說道:“報施(文公出亡過宋的時候,曾受過宋君的厚贈)救患,取威定霸,都在這一舉了!”狐偃也向文公說:“楚國這時剛得到曹國的歸附,又新與衛國結姻。
我們如果起兵去打曹、衛兩國,楚兵一定前來救援,這樣便可免除齊、宋的禍患了。
”于是文公先在被廬地方校閱軍隊,開始建立三軍,命郤谷為元帥,帶領中軍,郤溱為佐;狐毛帶領上軍,狐偃為佐;栾枝帶領下軍,先轸為佐;又命荀林父為公車的禦戎,魏韜為車右,起兵侵曹伐衛,奪取了衛國五鹿地方(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
晉、齊兩國在斂盂地方結盟;衛成公(文公子鄭,嗣文公位)也請與盟,晉人不許,衛國人把衛侯趕到了襄牛地方,以向晉國解說。
這時魯國派公子買帶兵替衛國守禦,楚兵救衛不勝,魯國畏懼晉國,便殺了公子買向晉國解說,對楚國卻說因為他不盡力守禦的緣故。
城濮之戰晉兵攻入曹都,楚兵也圍宋很急,宋國再向晉國告急。
晉文公因齊、秦兩國未肯合作,不敢輕易與楚國決裂,很是躊躇。
先轸(這時郤谷已死,先轸代為中軍元帥,胥臣為下軍佐将)獻策道:“叫宋國送賄賂給齊、秦兩國,就請齊、秦替宋國向楚講和;我們拘了曹君,把曹、衛的田分給宋人,楚國愛護曹、衛,必不肯許宋國的和,這樣我們就能得到齊、秦兩國的合作了。
”文公照計辦去,把曹伯拘了送給宋國(曹本是宋的屬國,現在降楚與宋為敵,所以晉文公有這舉動)。
楚王回駐申地,派人叫申叔離開齊國的谷邑,叫令尹子玉也離開宋國,不要與晉國作對。
子玉不肯,派手下伯棼向楚王請求對晉宣戰,道:“我并不敢說這次戰事定能獲勝,不過想借此塞住進讒言的人的嘴罷了。
”楚王聽了子玉的話,很不高興,隻分了少許的兵給他,由他去幹。
子玉得到楚王的援兵,便派使對晉文公說道:“隻要你讓衛侯複國,重封曹國,我也可以解除宋國的圍。
”先轸又獻策,勸文公暗地允許曹、衛兩君複國,以離間曹、衛與楚的聯絡;一面拘了楚使,藉以激怒楚國。
文公又照辦了,曹、衛兩國便向楚國告絕。
子玉大怒,起兵追趕晉軍。
晉文公實踐從前答應楚王的話,退兵三舍,避開楚軍。
楚軍大衆想止住不追,子玉不肯,又帶兵前進。
晉、宋、齊、秦四國的軍隊駐在城濮(在今山東濮縣)地方,楚兵背了險阻立營。
晉文公很憂慮楚兵占得優勝的地勢,狐偃勸文公道:“我們這仗如能打勝,一定可以得到諸侯;就是不勝的話,我們的國家據山臨河,險隘很多,也是一定沒有什麼禍患的。
”文公聽了他的話,才決定與楚開戰。
當時兩國遞了戰訊,在魯僖公二十八年四月己巳那天,晉、楚兩方正式在城濮開戰(齊、秦、宋三國的兵助晉),晉下軍佐将胥臣帶了本部抵擋從楚的陳、蔡兩國的軍隊。
楚軍方面,令尹子玉帶領中軍,大将子西帶領左軍,子上帶領右軍,與晉國的三軍相敵。
胥臣在戰馬上蒙了虎皮,先向陳、蔡的軍隊沖殺過去。
陳、蔡的兵抵擋不住,四散逃奔,楚國的右軍也跟着潰散了。
晉國上軍将領狐毛建了兩面大旗,假意向後退去(大旗所在就是大将所在,這是表示大将已退);下軍将領栾枝也叫兵車拖了薪柴假意逃走(用薪柴拖起灰塵,這是要表示全軍已走)。
楚兵追逐過去,晉中軍将佐先轸、郤溱發動中軍公族的兵向橫裡攻擊,狐毛、狐偃帶了上軍夾攻楚将子西的兵,于是楚國的左軍也潰散了。
戰争結束,楚軍大敗。
隻有令尹子玉收住中軍,獨得不敗。
晉兵在楚營裡吃了三天的糧,到癸酉那天才班師回去。
城濮之戰是春秋前期的第一次大戰,這次戰争實在關系中原的全局。
這時楚國的勢力差不多已經蹂躏了整個的中原,黃河下遊的大國,如齊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魯、衛、鄭、陳、蔡等國都已投降了楚人。
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塵。
齊桓公的霸業至此已成陳迹。
這個時代,真是所謂“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縷”的時代。
要不是晉文公崛起北方,勉力支持大局,那麼不到戰國,周室和中原諸侯早已一掃而空了。
城濮一戰,楚軍敗績,南夷的勢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勢力也漸漸衰微下去,于是華夏國家和文化的生命才能維持,這不能不說是晉文公的大功! 踐土之會晉文公從城濮凱旋,回到衡雍地方,就在踐土(衡雍、踐土都在今河南廣武縣附近)建了王宮,請周天子前來莅會。
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