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濮之戰與晉文襄的霸業
關燈
小
中
大
先時曾做楚兵的引導,這時見楚兵大敗,非常害怕,急向晉國求和,晉、鄭兩國便在衡雍結了盟。
周王到會,晉文公把從楚國得來的俘虜獻給周王,就由鄭伯傅相周王,用從前平王待晉文侯的禮接待了文公。
跟着周王又宴飨文公,命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諸侯之長),賜給他大辂(祭祀所乘的車)之服、戎辂(兵車)之服和彤弓彤矢、盧弓盧矢、纒鬯等物,另外又賜給他虎贲(勇士)三百人。
天使降诏道:“天王對叔父說:&lsquo你應該恭恭敬敬服從王的命令,安定四方的國家,并糾正天子的過失!&rsquo”文公三次辭謝,才從命答道:“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的光大休美的命令!”他受了賜策,出入接連三次觐見天子。
這時衛侯聽到楚兵大敗的消息,大懼出奔楚國,又到陳國去,命大夫元?奉弟弟叔武去受諸侯的盟。
五月癸亥(《春秋經》作癸醜)那天,周室大臣王子虎邀會諸侯在王庭結盟。
盟辭道:“大家協力輔佐王室,不得互相侵害!有誰背了這盟,天神降下罰來,使他兵敗國亡,子孫老幼統統受到災禍!”這次盟會是葵丘之會以後的第一次大會,晉、齊、魯、宋、衛、鄭、蔡、莒諸國一起與盟,陳侯也來赴會。
晉文公在這次盟會裡便正式成了盟主了。
晉衛的交涉楚令尹子玉兵敗回國,在半路上,楚王派人對他說道:“你若回國,怎樣對得住申、息二地的父老?”(申、息二地的子弟多從子玉戰死)子玉便在連谷地方自己吊死。
晉文公聽到這一消息,大喜道:“我從此沒有後患了!”過了些時,晉國允許衛國複國。
先是在衛侯出亡的時候,曾有人對他說:“元?已立叔武為君了!”那時元?的兒子角跟着衛侯,衛侯誤信人言,把他殺了。
等到衛侯回國,又殺了叔武,元?逃奔晉國。
晉文公又召集齊、秦、魯、宋、鄭、陳、蔡、莒、邾等在溫地結會,召了周天子來,叫諸侯去朝見;并請周王狩獵,掩過召王的事。
一面宣布衛侯的罪狀,把他拘了,叫他與元?去對訟。
結果,衛侯失敗,晉人殺了衛臣士榮,又砍了衛臣鍼莊子的腳,着他們替代衛侯受了刑罰。
又把衛侯送到王都囚禁起來;由元?回國,另立公子瑕為衛君。
隔了兩年,魯僖公向晉國替衛侯說了好話,又送賄賂給周、晉兩國,晉文公才釋放了衛侯。
衛侯先結了内應,殺死元?與公子瑕等,然後回國複位。
鄭國的叛服當諸侯在溫地結會時,許國不服晉國,晉文公指揮諸侯的兵圍困許國。
文公在路上得了病,聽了筮史的話,才把曹伯釋放回國,但仍把曹國的土地的一部份分給諸侯,以懲罰曹國的罪。
次年(魯僖公二十九年),文公又因鄭國不服,派狐偃會合王臣和諸侯的大夫,再在翟泉地方結盟(這次隻有魯國是國君親到的),計劃伐鄭。
次年的春天,晉兵侵鄭,試他有無抵抗的力量。
這年九月,晉文公正式邀合秦國的兵圍困鄭國,晉國駐在函陵地方,秦軍駐在氾邑的南面,鄭國很是危急。
鄭伯聽了大夫佚之狐的話,派老臣燭之武乘夜缒城到秦軍去,見秦伯說道:“鄭國與秦國的當中隔着晉國,秦國是不能越過晉國取得鄭地的。
鄭國滅亡,無非白便宜了晉國。
晉國越發強大,秦國就要吃虧了!您若赦了鄭國,将來秦國行旅往來,鄭國可以做東道主人,與您隻有好處。
而且您從前曾幫過晉君的忙,晉君答應送給您焦、瑕等地方,但他早上渡過河來,晚上就在那裡築了城池來抵拒您了!他若在東面并吞了鄭國,必定又要向西方擴張領土,這除了侵奪秦國的地,還去侵奪哪國呢?”秦伯一聽燭之武的話不錯,便私與鄭國結盟,派大夫杞子、逢孫、楊孫三人帶兵替鄭國守禦,自己帶了大兵回國。
晉文公見秦兵已去,便也隻得班師回國。
鄭人迎了奔晉的公子蘭為鄭君的太子,以與晉國講和,晉、鄭間的糾紛才算解決。
但圍鄭之役卻成了文公複國以後晉、秦兩國決裂的先聲。
狄族的漸衰晉文公既在南面打敗楚人,做了盟主,一面又想翦滅鄰近的狄族,就先在三軍之外建立三行的步軍,後來又改作五軍(三軍之外再作上下二新軍),用來對付狄人。
狄人曾乘晉伐鄭的機會侵晉。
同盟的齊國後來又曾圍困衛國,逼衛國遷都到帝丘(在今河北濮陽縣)地方。
但楚國見晉國日漸強盛,卻忍氣請和,派大夫鬥章聘問晉國,晉國也派陽處父去報聘,晉、楚兩國開始通好。
不久狄國有亂,衛國起兵侵狄,報複上年狄圍衛的仇恨;狄人請和,衛和狄也結了盟。
自從城濮一戰之後,蠻族的勢
周王到會,晉文公把從楚國得來的俘虜獻給周王,就由鄭伯傅相周王,用從前平王待晉文侯的禮接待了文公。
跟着周王又宴飨文公,命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諸侯之長),賜給他大辂(祭祀所乘的車)之服、戎辂(兵車)之服和彤弓彤矢、盧弓盧矢、纒鬯等物,另外又賜給他虎贲(勇士)三百人。
天使降诏道:“天王對叔父說:&lsquo你應該恭恭敬敬服從王的命令,安定四方的國家,并糾正天子的過失!&rsquo”文公三次辭謝,才從命答道:“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的光大休美的命令!”他受了賜策,出入接連三次觐見天子。
這時衛侯聽到楚兵大敗的消息,大懼出奔楚國,又到陳國去,命大夫元?奉弟弟叔武去受諸侯的盟。
五月癸亥(《春秋經》作癸醜)那天,周室大臣王子虎邀會諸侯在王庭結盟。
盟辭道:“大家協力輔佐王室,不得互相侵害!有誰背了這盟,天神降下罰來,使他兵敗國亡,子孫老幼統統受到災禍!”這次盟會是葵丘之會以後的第一次大會,晉、齊、魯、宋、衛、鄭、蔡、莒諸國一起與盟,陳侯也來赴會。
晉文公在這次盟會裡便正式成了盟主了。
晉衛的交涉楚令尹子玉兵敗回國,在半路上,楚王派人對他說道:“你若回國,怎樣對得住申、息二地的父老?”(申、息二地的子弟多從子玉戰死)子玉便在連谷地方自己吊死。
晉文公聽到這一消息,大喜道:“我從此沒有後患了!”過了些時,晉國允許衛國複國。
先是在衛侯出亡的時候,曾有人對他說:“元?已立叔武為君了!”那時元?的兒子角跟着衛侯,衛侯誤信人言,把他殺了。
等到衛侯回國,又殺了叔武,元?逃奔晉國。
晉文公又召集齊、秦、魯、宋、鄭、陳、蔡、莒、邾等在溫地結會,召了周天子來,叫諸侯去朝見;并請周王狩獵,掩過召王的事。
一面宣布衛侯的罪狀,把他拘了,叫他與元?去對訟。
結果,衛侯失敗,晉人殺了衛臣士榮,又砍了衛臣鍼莊子的腳,着他們替代衛侯受了刑罰。
又把衛侯送到王都囚禁起來;由元?回國,另立公子瑕為衛君。
隔了兩年,魯僖公向晉國替衛侯說了好話,又送賄賂給周、晉兩國,晉文公才釋放了衛侯。
衛侯先結了内應,殺死元?與公子瑕等,然後回國複位。
鄭國的叛服當諸侯在溫地結會時,許國不服晉國,晉文公指揮諸侯的兵圍困許國。
文公在路上得了病,聽了筮史的話,才把曹伯釋放回國,但仍把曹國的土地的一部份分給諸侯,以懲罰曹國的罪。
次年(魯僖公二十九年),文公又因鄭國不服,派狐偃會合王臣和諸侯的大夫,再在翟泉地方結盟(這次隻有魯國是國君親到的),計劃伐鄭。
次年的春天,晉兵侵鄭,試他有無抵抗的力量。
這年九月,晉文公正式邀合秦國的兵圍困鄭國,晉國駐在函陵地方,秦軍駐在氾邑的南面,鄭國很是危急。
鄭伯聽了大夫佚之狐的話,派老臣燭之武乘夜缒城到秦軍去,見秦伯說道:“鄭國與秦國的當中隔着晉國,秦國是不能越過晉國取得鄭地的。
鄭國滅亡,無非白便宜了晉國。
晉國越發強大,秦國就要吃虧了!您若赦了鄭國,将來秦國行旅往來,鄭國可以做東道主人,與您隻有好處。
而且您從前曾幫過晉君的忙,晉君答應送給您焦、瑕等地方,但他早上渡過河來,晚上就在那裡築了城池來抵拒您了!他若在東面并吞了鄭國,必定又要向西方擴張領土,這除了侵奪秦國的地,還去侵奪哪國呢?”秦伯一聽燭之武的話不錯,便私與鄭國結盟,派大夫杞子、逢孫、楊孫三人帶兵替鄭國守禦,自己帶了大兵回國。
晉文公見秦兵已去,便也隻得班師回國。
鄭人迎了奔晉的公子蘭為鄭君的太子,以與晉國講和,晉、鄭間的糾紛才算解決。
但圍鄭之役卻成了文公複國以後晉、秦兩國決裂的先聲。
狄族的漸衰晉文公既在南面打敗楚人,做了盟主,一面又想翦滅鄰近的狄族,就先在三軍之外建立三行的步軍,後來又改作五軍(三軍之外再作上下二新軍),用來對付狄人。
狄人曾乘晉伐鄭的機會侵晉。
同盟的齊國後來又曾圍困衛國,逼衛國遷都到帝丘(在今河北濮陽縣)地方。
但楚國見晉國日漸強盛,卻忍氣請和,派大夫鬥章聘問晉國,晉國也派陽處父去報聘,晉、楚兩國開始通好。
不久狄國有亂,衛國起兵侵狄,報複上年狄圍衛的仇恨;狄人請和,衛和狄也結了盟。
自從城濮一戰之後,蠻族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