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火案
關燈
小
中
大
來看着玉米——”
“你有沒有按我說的,把犁頭放回到犁架子上?”
“沒有,爸爸。
”他說。
“那就放回去。
” 那天是星期三。
那一周接下來的時間裡,男孩一直都在幹活,做他該做的活兒,還有些不該他做的活兒。
他活兒幹得很認真,不需要别人逼着,甚至也不需要說第二遍,這都是從母親那兒學來的。
不同的是至少有一些活兒他是喜歡做的,比如用小斧頭劈柴。
這把斧頭是母親和姨媽用辛苦掙來的錢——也許是一點一滴省下來的錢,給他買的聖誕禮物。
他和這兩位女性長輩一起(一天下午,甚至還有他的一個姐姐)建了個豬圈和牛欄。
這是父親和地主所簽的契約裡的部分内容。
有一天下午,父親不在家,騎着騾子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
男孩來到地裡幹活。
他們用一把中型的鐵犁耕地。
哥哥穩穩地扶着犁把,男孩握着缰繩,跟在使勁拉犁的騾子旁邊走着。
一雙赤腳走在翻出來的肥沃黑土上,感覺涼絲絲、濕漉漉的。
他心裡想着興許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隻是為了那麼一塊地毯,就得賠人家二十蒲式耳的玉米,真是賠不起啊;如果爸爸能永遠收手,就此改變過去的做法,那也是挺劃得來的。
他就這麼想着,想來想去就走神了,以至被哥哥厲聲地教訓了一頓,讓他把騾子看好。
興許他連二十蒲式耳的玉米都收不了。
興許把所有的東西都加起來抵了賬,最後鬧得什麼也沒有——玉米、地毯、火;還有那恐懼和悲傷,就像被綁在兩隊馬之間,被拉向了兩個方向——什麼都沒有了,永遠永遠地沒有了。
那天是星期六。
他套騾子的時候擡頭看了一眼,隻見父親穿上了那件黑色外套,戴起了那頂黑色的帽子。
“别套犁了,”父親說,“套上大車。
”就這樣,兩個小時後,父親和哥哥坐在駕車座上,他坐在車廂裡,騾車拐過最後一個彎道後,他就看到了那家破舊的、沒有漆過的雜貨鋪。
雜貨鋪的外牆上貼着煙草和專利藥品的破爛海報,走廊的外側拴着騾車和套着鞍具的牲口。
他跟在父親和哥哥的身後,走上了破損的台階。
男孩又一次看到了一張張平靜的、注視着他們的臉形成了一個夾道,他們三人從中間穿了過去。
他看到一個戴着眼鏡的人坐在那張木闆桌的後面。
不用别人告訴他,他就知道這人正是治安官。
男孩朝一個穿着硬領、系着領帶的人狠狠地瞪了一眼,眼神裡滿是得意、挑釁和蔑視。
這個人到現在他隻見過兩次,當時還騎在飛跑着的馬上。
眼下這個人的表情不再是氣憤,而是驚訝和難以置信。
男孩可能還不知道,這個人覺得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被自家的佃戶告上了法庭。
男孩走了過來,緊挨着父親站着,沖着法官大聲喊道:“他沒有做!他沒有燒———” “回到車上去。
”父親說。
“燒?”法官問,“你是說地毯被燒了嗎?” “這兒有人說過地毯被燒了嗎?”父親說,“回到車上去。
”可是男孩沒有出去,他隻是退到屋子的後面。
屋子裡像以前一樣擠滿了人。
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坐下來,而是擠在靜靜地站着的人群中,聽着法官問案: “你覺得你毀了地毯,讓你拿二十蒲式耳的玉米來賠太多了,是這樣嗎?” “他把地毯送到我家裡,讓我把髒腳印給洗掉。
我把腳印洗掉了,就把地毯給送回去了。
” “可是你送回來的毯子,跟沒有弄髒前的毯子不一樣了。
” 父親沒有吱聲。
大概有半分鐘的時間,屋子裡鴉雀無聲,隻有呼吸聲,以及人們專心緻志旁聽庭審時不時發出的微弱的歎息聲。
“你不想為自己辯護嗎,斯諾普斯先生?”父親還是一聲不吭。
“證據可是對你不利啊,斯諾普斯先生。
法庭認為,德·西班上校的地毯是你損壞的,你應當承擔責任并給予賠償。
然而根據你的經濟狀況,要你賠二十蒲式耳玉米的要求似乎有點高了。
德·西班上校認為地毯價值一百塊錢,而十月份的玉米價格隻有五毛錢左右。
我想,如果德·西班上校能夠承受九十五塊錢的現金損失,你就能承受五塊錢的還沒到手的收入損失。
我裁定,你給德·西班上校帶來了損失,除了你和他的契約外,還要另外賠償他十蒲式耳的玉米。
到了收獲季節,用你家的玉米賠償他。
閉庭!” 案子審得很快,上午才過了一半。
男孩心裡想着,他們該回家了,興許該到地裡幹活了,因為其他佃戶早就開始種地了,他們家已經晚了很多。
可是父親并沒有急着上車,而是從車後走了過去,隻是揮手示意讓哥哥跟過來。
他穿過馬路,來到對面的鐵匠鋪,緊跟在父親的身後,後來又走到父親身前。
那頂破舊的帽子下是一張冷峻而平靜的臉。
他沖着父親輕聲絮叨起來:“不要給他十蒲式耳的玉米。
他連一蒲式耳的玉米也别想得到。
我們———”父親低頭瞥了他一眼,那張臉異常平靜,兩道灰色的眉毛在冰冷的眼睛上方糾結着,說話的聲音是那麼悅耳、柔和: “你真是這樣想的嗎?好了,不管怎樣,到十月份的時候再說吧。
” 修理一下騾車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隻不過是換一兩根車條,緊一緊輪胎而已。
緊完輪胎後,騾車被趕到雜貨店後面的水塘裡,停在那兒,騾子不時把鼻子伸入水裡,男孩拿着缰繩無所事事地坐在車上。
他擡頭朝土坡看去,看着那條漆黑小道通往鐵匠鋪,那兒傳來了叮叮當當的鐵錘聲。
父親坐在一個立着的樹墩子上,樣子很輕松,一會兒說着話,一會兒聽着什麼。
男孩把濕淋淋的騾車從水塘裡拉出來,停到了鐵匠鋪的門口,父親仍然坐在那兒。
“把車停到陰涼的地方去,把騾子拴在那兒。
”父親吩咐他。
他照着做了,然後就回來了。
父親和鐵匠還有一個人蹲着身子,正在屋裡說着話,說着什麼莊稼和牲口的事。
男孩也蹲到那兒,聞到了一股氨臭味,那地上散落着鏽蝕了的馬蹄鐵片。
他聽父親不緊不慢地講着那長長的以前的故事。
那個時候哥哥還沒有出生,父親還是個職業馬販子。
鐵匠鋪的另一面牆上貼着一張破爛的海報,那是馬戲團去年表演時貼上去的。
他走到海報前,那上面畫着一匹匹棗紅色的駿馬,還有演員身穿薄紗和緊身衣擺出了驚人的造型和高空盤旋的姿勢,濃妝重彩的喜劇演員正抛着媚眼。
他默默無語、如醉如癡地凝視着,這會兒父親來到他的身邊,對他說:“該吃飯了。
” 不過,不是回家吃飯。
他倚着臨街的牆,蹲在哥哥的身旁。
父親從雜貨店裡走出來,從紙袋子裡拿出一塊奶酪,用小折刀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然後又從紙袋子裡拿出了餅幹。
三個人蹲在門廊外,慢慢地吃着,沒有說話。
他們随後又進了雜貨鋪,用鐵皮做的長柄勺喝了幾口溫水,水裡散發着杉木桶和山毛榉的青澀味兒。
喝完後,他們仍然沒有往回趕。
這一次,他們來到了馬場,那兒有一道高高的圍欄,圍欄邊站着或坐着一些人,一匹又一匹的馬從圍欄中牽出來,人們先讓這些馬遛一遛、跑一跑,然後騎着馬在馬路上來來回回跑上幾圈。
買馬賣馬的交易就這樣緩慢地進行着,太陽開始西下。
他們——他們父子三人一邊看着,一邊聽着。
哥哥帶着一雙渾濁的雙眼,不管走到哪兒都要慢慢地嚼着煙葉。
父親時不時地對某些牲口說長道短,但都是自言自語。
他們回到家時,太陽已經下山了。
他們就着燈光吃了晚飯。
飯後,男孩坐到門前的台階上,看着濃濃的夜色籠罩了下來,聽着夜鷹的啼聲和青蛙的叫聲。
這會兒,他聽到了母親的聲音:“艾伯納!不能這麼做!不能啊!哦,上帝啊。
哦,上帝啊。
艾伯納!”他站了起來,轉過身,通過大門看到屋内的燈換了。
一截點着了的蠟燭插在桌子上的瓶頸上。
父親仍然戴着那頂帽子,穿着那件外套,看起來正兒八經的,又有點滑稽可笑,好像故意打扮成這樣就是為了一本正經地幹什麼龌龊的壞事。
父親把油燈裡剩下的煤油全都倒進了五加侖的煤油桶裡。
母親一直使勁拉着父親的胳膊,父親隻好換另一隻手提燈,然後用力把她甩開。
那動作并不粗暴,也不兇狠,但母親撞到了牆上,揮動雙手才穩住了身子沒有摔倒。
她張口結舌地站在那兒,臉上透着絕望與灰心的神色,跟剛才說話時的語氣一模一樣。
父親看見了站在門口的男孩。
“你去一下大車棚,把那桶給騾車用的潤滑油提過來。
”他對男孩說。
男孩站在那兒沒動。
這會兒他開口說話了。
“什麼——”男孩大喊,“你打算———” “去把那桶潤滑油拿來,”父親說,“快去。
” 這時,男孩才動身離開。
他從屋子裡出來後,直奔馬廄而去。
看來父親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的血脈又一次肆意偾張了;這古老的血脈可不是他自己選定的,那可是身不由己從祖上承續下來的;
”他說。
“那就放回去。
” 那天是星期三。
那一周接下來的時間裡,男孩一直都在幹活,做他該做的活兒,還有些不該他做的活兒。
他活兒幹得很認真,不需要别人逼着,甚至也不需要說第二遍,這都是從母親那兒學來的。
不同的是至少有一些活兒他是喜歡做的,比如用小斧頭劈柴。
這把斧頭是母親和姨媽用辛苦掙來的錢——也許是一點一滴省下來的錢,給他買的聖誕禮物。
他和這兩位女性長輩一起(一天下午,甚至還有他的一個姐姐)建了個豬圈和牛欄。
這是父親和地主所簽的契約裡的部分内容。
有一天下午,父親不在家,騎着騾子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
男孩來到地裡幹活。
他們用一把中型的鐵犁耕地。
哥哥穩穩地扶着犁把,男孩握着缰繩,跟在使勁拉犁的騾子旁邊走着。
一雙赤腳走在翻出來的肥沃黑土上,感覺涼絲絲、濕漉漉的。
他心裡想着興許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隻是為了那麼一塊地毯,就得賠人家二十蒲式耳的玉米,真是賠不起啊;如果爸爸能永遠收手,就此改變過去的做法,那也是挺劃得來的。
他就這麼想着,想來想去就走神了,以至被哥哥厲聲地教訓了一頓,讓他把騾子看好。
興許他連二十蒲式耳的玉米都收不了。
興許把所有的東西都加起來抵了賬,最後鬧得什麼也沒有——玉米、地毯、火;還有那恐懼和悲傷,就像被綁在兩隊馬之間,被拉向了兩個方向——什麼都沒有了,永遠永遠地沒有了。
那天是星期六。
他套騾子的時候擡頭看了一眼,隻見父親穿上了那件黑色外套,戴起了那頂黑色的帽子。
“别套犁了,”父親說,“套上大車。
”就這樣,兩個小時後,父親和哥哥坐在駕車座上,他坐在車廂裡,騾車拐過最後一個彎道後,他就看到了那家破舊的、沒有漆過的雜貨鋪。
雜貨鋪的外牆上貼着煙草和專利藥品的破爛海報,走廊的外側拴着騾車和套着鞍具的牲口。
他跟在父親和哥哥的身後,走上了破損的台階。
男孩又一次看到了一張張平靜的、注視着他們的臉形成了一個夾道,他們三人從中間穿了過去。
他看到一個戴着眼鏡的人坐在那張木闆桌的後面。
不用别人告訴他,他就知道這人正是治安官。
男孩朝一個穿着硬領、系着領帶的人狠狠地瞪了一眼,眼神裡滿是得意、挑釁和蔑視。
這個人到現在他隻見過兩次,當時還騎在飛跑着的馬上。
眼下這個人的表情不再是氣憤,而是驚訝和難以置信。
男孩可能還不知道,這個人覺得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被自家的佃戶告上了法庭。
男孩走了過來,緊挨着父親站着,沖着法官大聲喊道:“他沒有做!他沒有燒———” “回到車上去。
”父親說。
“燒?”法官問,“你是說地毯被燒了嗎?” “這兒有人說過地毯被燒了嗎?”父親說,“回到車上去。
”可是男孩沒有出去,他隻是退到屋子的後面。
屋子裡像以前一樣擠滿了人。
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坐下來,而是擠在靜靜地站着的人群中,聽着法官問案: “你覺得你毀了地毯,讓你拿二十蒲式耳的玉米來賠太多了,是這樣嗎?” “他把地毯送到我家裡,讓我把髒腳印給洗掉。
我把腳印洗掉了,就把地毯給送回去了。
” “可是你送回來的毯子,跟沒有弄髒前的毯子不一樣了。
” 父親沒有吱聲。
大概有半分鐘的時間,屋子裡鴉雀無聲,隻有呼吸聲,以及人們專心緻志旁聽庭審時不時發出的微弱的歎息聲。
“你不想為自己辯護嗎,斯諾普斯先生?”父親還是一聲不吭。
“證據可是對你不利啊,斯諾普斯先生。
法庭認為,德·西班上校的地毯是你損壞的,你應當承擔責任并給予賠償。
然而根據你的經濟狀況,要你賠二十蒲式耳玉米的要求似乎有點高了。
德·西班上校認為地毯價值一百塊錢,而十月份的玉米價格隻有五毛錢左右。
我想,如果德·西班上校能夠承受九十五塊錢的現金損失,你就能承受五塊錢的還沒到手的收入損失。
我裁定,你給德·西班上校帶來了損失,除了你和他的契約外,還要另外賠償他十蒲式耳的玉米。
到了收獲季節,用你家的玉米賠償他。
閉庭!” 案子審得很快,上午才過了一半。
男孩心裡想着,他們該回家了,興許該到地裡幹活了,因為其他佃戶早就開始種地了,他們家已經晚了很多。
可是父親并沒有急着上車,而是從車後走了過去,隻是揮手示意讓哥哥跟過來。
他穿過馬路,來到對面的鐵匠鋪,緊跟在父親的身後,後來又走到父親身前。
那頂破舊的帽子下是一張冷峻而平靜的臉。
他沖着父親輕聲絮叨起來:“不要給他十蒲式耳的玉米。
他連一蒲式耳的玉米也别想得到。
我們———”父親低頭瞥了他一眼,那張臉異常平靜,兩道灰色的眉毛在冰冷的眼睛上方糾結着,說話的聲音是那麼悅耳、柔和: “你真是這樣想的嗎?好了,不管怎樣,到十月份的時候再說吧。
” 修理一下騾車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隻不過是換一兩根車條,緊一緊輪胎而已。
緊完輪胎後,騾車被趕到雜貨店後面的水塘裡,停在那兒,騾子不時把鼻子伸入水裡,男孩拿着缰繩無所事事地坐在車上。
他擡頭朝土坡看去,看着那條漆黑小道通往鐵匠鋪,那兒傳來了叮叮當當的鐵錘聲。
父親坐在一個立着的樹墩子上,樣子很輕松,一會兒說着話,一會兒聽着什麼。
男孩把濕淋淋的騾車從水塘裡拉出來,停到了鐵匠鋪的門口,父親仍然坐在那兒。
“把車停到陰涼的地方去,把騾子拴在那兒。
”父親吩咐他。
他照着做了,然後就回來了。
父親和鐵匠還有一個人蹲着身子,正在屋裡說着話,說着什麼莊稼和牲口的事。
男孩也蹲到那兒,聞到了一股氨臭味,那地上散落着鏽蝕了的馬蹄鐵片。
他聽父親不緊不慢地講着那長長的以前的故事。
那個時候哥哥還沒有出生,父親還是個職業馬販子。
鐵匠鋪的另一面牆上貼着一張破爛的海報,那是馬戲團去年表演時貼上去的。
他走到海報前,那上面畫着一匹匹棗紅色的駿馬,還有演員身穿薄紗和緊身衣擺出了驚人的造型和高空盤旋的姿勢,濃妝重彩的喜劇演員正抛着媚眼。
他默默無語、如醉如癡地凝視着,這會兒父親來到他的身邊,對他說:“該吃飯了。
” 不過,不是回家吃飯。
他倚着臨街的牆,蹲在哥哥的身旁。
父親從雜貨店裡走出來,從紙袋子裡拿出一塊奶酪,用小折刀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然後又從紙袋子裡拿出了餅幹。
三個人蹲在門廊外,慢慢地吃着,沒有說話。
他們随後又進了雜貨鋪,用鐵皮做的長柄勺喝了幾口溫水,水裡散發着杉木桶和山毛榉的青澀味兒。
喝完後,他們仍然沒有往回趕。
這一次,他們來到了馬場,那兒有一道高高的圍欄,圍欄邊站着或坐着一些人,一匹又一匹的馬從圍欄中牽出來,人們先讓這些馬遛一遛、跑一跑,然後騎着馬在馬路上來來回回跑上幾圈。
買馬賣馬的交易就這樣緩慢地進行着,太陽開始西下。
他們——他們父子三人一邊看着,一邊聽着。
哥哥帶着一雙渾濁的雙眼,不管走到哪兒都要慢慢地嚼着煙葉。
父親時不時地對某些牲口說長道短,但都是自言自語。
他們回到家時,太陽已經下山了。
他們就着燈光吃了晚飯。
飯後,男孩坐到門前的台階上,看着濃濃的夜色籠罩了下來,聽着夜鷹的啼聲和青蛙的叫聲。
這會兒,他聽到了母親的聲音:“艾伯納!不能這麼做!不能啊!哦,上帝啊。
哦,上帝啊。
艾伯納!”他站了起來,轉過身,通過大門看到屋内的燈換了。
一截點着了的蠟燭插在桌子上的瓶頸上。
父親仍然戴着那頂帽子,穿着那件外套,看起來正兒八經的,又有點滑稽可笑,好像故意打扮成這樣就是為了一本正經地幹什麼龌龊的壞事。
父親把油燈裡剩下的煤油全都倒進了五加侖的煤油桶裡。
母親一直使勁拉着父親的胳膊,父親隻好換另一隻手提燈,然後用力把她甩開。
那動作并不粗暴,也不兇狠,但母親撞到了牆上,揮動雙手才穩住了身子沒有摔倒。
她張口結舌地站在那兒,臉上透着絕望與灰心的神色,跟剛才說話時的語氣一模一樣。
父親看見了站在門口的男孩。
“你去一下大車棚,把那桶給騾車用的潤滑油提過來。
”他對男孩說。
男孩站在那兒沒動。
這會兒他開口說話了。
“什麼——”男孩大喊,“你打算———” “去把那桶潤滑油拿來,”父親說,“快去。
” 這時,男孩才動身離開。
他從屋子裡出來後,直奔馬廄而去。
看來父親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的血脈又一次肆意偾張了;這古老的血脈可不是他自己選定的,那可是身不由己從祖上承續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