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
哀至痛極,言不知裁。
嗚呼!痛哉。
閏5月16日 ○庚子,大王大妃以承傳色諺書,下敎于賓廳曰: 此時大殿,屢日哀遑中,又欲隨轝,如此極熱,終日以縗麻隨轝,豈無傷損之節?國朝已例,罕有之事,予欲自內挽回,而諸大臣何爲玩愒乎?期於積誠祈懇爲望,故,如是下敎矣。
○敎曰: 「隨轝非但有已例,予之情事痛迫,期欲行之矣。
屢承兩慈殿下敎,懇摯惻怛,至使諸大臣,相率力挽,到此地頭,不敢不仰承至意。
十八日路祭後,當先詣新陵所迎哭矣。
○命壬申以後曾經春、桂坊生存人,竝年條懸錄以入。
閏5月17日 ○辛醜,上詣綏陵殯殿,行晝茶禮夕上食,經宿于齋室。
閏5月18日 ○壬寅,上詣殯殿啓欑宮,仍行別奠。
○以李惟秀爲禁衛大將。
○上詣殯殿行晝茶禮夕上食夕奠,經宿于齋室。
閏5月19日 ○癸卯,上詣殯殿,行朝奠朝上食遣奠。
○大轝進發。
上詣路祭所,行奉辭禮。
○上先詣新陵齋室,改具緦服,詣碑閣奉審,仍詣丁字閣奉審。
仍詣甕家壙內土色奉審,監轆轤習儀,仍審半月形出曲墻外,周審至腦上。
○大轝自晝停所進發時,上具緦服祗迎神輦、靈轝,仍步詣丁字閣,詣殯殿,行成殯奠及夕上食夕奠,經宿于齋室。
閏5月20日 ○甲辰,上詣殯殿,行朝奠朝上食及晝茶禮,遷奠下玄宮哭從,至奉辭位,哭盡哀,詣丁字閣,行虞祭還宮。
閏5月21日 ○乙巳,上禦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
閏5月23日 ○丁未,敎曰: 大禮克襄,愴幸交切。
新舊陵役浩繁,雖是都監擧行,必多有貽弊圻民之端,況又楊州邑之專當者乎?其在軫念之道,何庸常例?今年城餉,許令邑捧耗條,特爲除減,軍需亦不可不念,令廟堂,區劃給代。
○敎曰: 轝士軍之今番效力,市民爲最。
貢人之待令進排,亦必有弊,竝令廟堂,舊遺在及徭役,量宜區別,以爲蠲蕩示意之地。
○以李應植爲摠戎使。
閏5月24日 ○戊申,兩都監摠護使以下,施賞有差,山陵都監提調,行判敦寧樸岐壽,知事趙冀永,行大護軍李嘉愚,都廳校理徐相敎,副司果金炳奎,幷加資,陵所雜務差使員楊州牧使曺錫雨加資,遷陵都監提調知敦寧徐憙淳,工曹判書金左根,戶曹判書李穆淵,都廳司僕正金益文,副司直金鎭右,竝加資,紙牓書寫官行護軍姜時永,攝左右通禮副修撰嚴錫鼎,掌樂正李光載,宗戚執事行護軍趙秉駿,副司果樸鎬壽,代奠官興宣君昰應,分承旨金公鉉、樸容壽,竝加資。
閏5月25日 ○己酉,敎曰: 春桂坊之壬申除拜者,尙餘二人,追念昔日,不可無示意之擧,行護軍李魯秉,副護軍李羲鬥,今日政,知事同知作窠擬入。
閏5月26日 ○庚戌,上詣眞殿展拜,移奉三朝禦眞于移安閣,以眞殿增修也。
閏5月27日 ○辛亥,以金始淵爲奎章閣直閣。
六月 6月1日 ○甲寅,除緬服。
○上詣太廟展謁。
6月7日 ○庚申,敎曰: 法者,天下平,當重而傅輕,當輕而從重,均爲失刑,故所以有收議也。
奉將信箭,傳命陣列,恐與制書、符驗、衙門印信不同,則所謂遺失,雖謂之棄君命而犯師律,亦可矣。
此係創有之故,大臣之議,俱無質對,特從末勘,宣傳官申命濈,減死邊遠充軍。
6月8日 ○辛酉,以趙得林爲成均館大司成,李魯秉爲刑曹判書。
6月12日 ○乙醜,敎曰: 一雨成霖,跨月不止,必多有癢稼之患。
言念民事,寢食靡安,雖是立秋之前,何拘常例?祈晴祭,令該曹,不蔔日設行。
6月13日 ○丙寅,地震。
6月15日 ○戊辰,敎曰: 殿最之前後申飭何如?而今番四道之各以如幹殘邑中考磨勘者,此何道理乎?至於海西之一邑中考,尤爲駭然。
如是而朝令何以行乎?黃海監司金鼎集,施以譴罷之典,原啓本勿施,待新道伯赴任,使之更爲修正,京畿關東、關西三道道臣,竝施緘辭從重推考之典,啓本,亦令還下送,使之罔夜修正以聞。
○以李惟秀爲禁衛大將,李應植爲摠戎使。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上曰:「褒貶題目中,或有自上陞降之例乎?正廟朝,或有自上陞降之時矣。
機張縣監麻夏帛下考題目,不足爲下考。
而且此人,卽皇朝人後孫也,予欲陞置上考,未知如何?」領議政權敦仁曰:「惟在聖心矣。
」遂命陞爲上考。
○以李嘉愚爲漢城府判尹,南獻敎爲黃海道觀察使。
6月18日 ○辛未,鑑講廳火。
6月23日 ○丙子,備局啓言:「卽見忠淸水使鄭宅善狀啓,則以爲:『洪州外煙島居民,持納一小樻子及一片楮紙,謂以「異樣船,來浮于本島前洋,出給樻子。
而楮紙則彼人與島民,私相問答之語。
」事當到底窮査,還給樻子,故押付于問情官洪州牧,使徐承淳,水虞候金遠喜處,使之曉諭還給之意,措辭關飭雲矣。
』異樣船之逗遛屢日,未及問情,固萬萬踈虞,而旣有島民問答筆蹟及樻子來納者,則事當卽地坼見,一一登聞,而謂以窮査,押送于問情官,初無一辭之及於樻子中何物,問答之何語者,焉有如許事體乎?如非疑劫,必是推諉,當該水使,爲先罷黜,令該府,拿問重勘。
樻子與問答筆蹟,卽具形止馳報之意,請嚴飭。
」允之。
○以李敏德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6月26日 ○己卯,上禦熙政堂,召見回還三使臣。
秋七月 7月1日 ○甲申,上禦重熙堂召見輪對官。
7月3日 ○丙戌,忠淸監司趙雲澈狀啓,以異樣船與島民問答錄紙,及異樣人書謄上,其書曰: 「大佛朗西國水師提督欽命到印度與到中國,各戰船元帥瑟西爾爲究問,無辜被害事。
察得己亥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佛朗西人卽安默爾、沙斯當、慕印三位。
該三位者,吾國以爲,大德望之士也,不期爲貴高麗所害等情。
蓋於此東方,本帥有照護,吾鄕士庶之職。
玆故前來究問,該三位罪犯何條,而應受如此慘死,或言貴高麗律法,禁革外國之人入境,該三位入境故耳害之。
然本帥察得,設或漢人、滿州人、日本人,有冒入貴高麗之境者,不過提護解送出境,竝無克苦加害等情。
請問爲何不待該三位,如待漢人、滿州人、日本人一樣。
想貴高麗,身負重任之大君子者,未識吾大佛朗西皇帝之仁德也,吾國之士,庶雖離鄕萬萬裡,斷不能爲其所棄,而不共沾其恩澤也。
須知吾皇帝之隆恩廣佈,庇及其國士民,於天下萬國,若其民於他國有爲,非作歹者,如殺人放火等弊,審實治罪,則亦無容究也,如其民無辜而人虐害之者,是大辱吾佛朗西皇帝,而招怨必矣。
蓋本帥所問吾國賢士三位,爲貴高麗所害等情,想貴輔相,玆不能卽回答也。
玆故復仰知悉,來年吾國戰船特爾來此,貴國彼時回覆之可也。
本帥再告貴輔相,得知吾國皇帝覆庇其士民之仁德。
玆已報明貴國矣,自玆而後,倘有再虐害吾國之士民等情,貴高麗,必不能免大災害也。
然則災害臨時,上自貴國國王,下至大臣百官,皆不能歸怨於他人,維能怨已之不仁不義而無禮也,維此仰知。
救世一千八百四十六年烏月初八日。
雲,皮封雲高麗國輔相大人高陞。
○外煙島島民,與彼人問答記以爲:「彼人問:『貴島名何也?』答曰:『外煙島。
貴船在何國何州耶?』曰:『此船係大佛朗西國戰船,欽命到印度各地方與到中國的三號之中大船,上有元帥大人。
欽命來貴高麗國有事,知會的。
』答曰:『印度地方則何以來此,有事知會的何也?』曰:『不獨到印度地方,且特欽命來此矣。
』答曰:『船人幾何,或無疾病耶?』曰:『共有八百七十人,頗無疾病。
』答曰:『船人何其多耶?』曰:『人數不爲多矣。
因是戰船故也。
』答曰:『何其戰船耶?』曰:『爲是大佛郞西皇帝之船,其不來作生意,若作生意者,乃其國民家之船。
』又曰:『元帥有文書一封,送貴國輔相的,煩倘或失誤不送,到日後貴高麗,必有大禍。
』答曰:『文書何文書耶?』曰:『文書,有印信封號,貴輔相開閱,自然知道。
』答曰:『此島杳茫海中,官門遠隔千裡,相通極難矣。
』曰:『自此距官門亦不甚遠,此島自然必有往來,須當送到。
不然亦有不便,更爲詳問次來此矣。
』曰:『儞們來問何事,請寫來看。
』答曰:『坐定然後詳問』,曰『單請四位下一層請坐,元帥問列位有何詳問之處?』答曰:『俄間所給文書,絶遠海島,送到果然極難,奈何?』曰:『元帥說「所託文書」不要卽刻送到,高麗都城,亦不要卽刻有回文。
日後必有戰船到來,接文完全事情,隻要一有機會,卽速送到都城可也。
』答曰:『然則留此島耶?還歸貴國耶?』曰:『元帥卽刻去歸矣。
來年有別戰船接文。
』答曰:『接文完全事情,未可知詳寫示焉。
』曰:『此節,未能明白,請改寫。
』答曰:『文書中所語,有何意思耶?』曰『元帥,自五萬裡而來此。
不要列位受勞勞累,隻要將所托文書,送到貴國都城。
貴輔相之回文,有戰船接,無餘所當言也。
』答曰:『回文有戰船來接者何也?』曰『元帥,若久住此處,必須有累儞們,玆今元帥去歸,明年有別戰船來此完事。
所以元帥,不過是先過知交到文書也。
』答曰:『明年有別戰船來此何也?』曰『如今不知。
明年貴輔相回文之後,卽知之矣。
』答曰:『此島地險波湧,不可久留,何日發船耶?』曰:『地險波湧,不妨元帥。
卽今日起錨去矣。
』答曰:『若元帥去則貴船三隻,亦同歸耶?』曰:『然也』,掛帆卽去矣。
」 7月5日 ○戊子,上禦春塘臺,行賞試射。
7月8日 ○辛卯,備邊司啓言:「卽伏見盛京,回咨出來者,江界、三寨、及閭閻、四把等地越邊,大國人造舍墾田處,自盛京遴派官兵,前往究辦,請派委曉事官弁,沿江近處,先期守候,大國委員到日,令其過江前來,指引處所,眼同緝拏雲矣。
咨內辭意中,過江前來,雖非可議,旣請派員指引,則不可不探問其出來早晩,然後亦可以自此擧行,更令槐院,具由撰咨,定撥下送于灣府,使之傳給鳳城將處,以爲傳緻盛京之地。
」允之。
7月10日 ○癸巳,以李羲肇爲司憲府大司憲,鄭德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11日 ○甲午,上禦春塘臺,行七夕製,賦居首徐大淳,直赴殿試。
○以徐箕淳爲司憲府大司憲,趙忠植爲司諫院大司諫,成遂默爲吏曹參判,金在田爲成均館大司成,李顯稷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7月12日 ○乙未,都政下批,以樸永元爲禮曹判書,金賢根爲冬至兼謝恩正使,樸宗吉爲副使,宋柱獻爲書狀官。
○上禦重熙堂,召見入格儒生。
7月13日 ○丙申,以洪敬謨爲吏曹判書,徐憙淳爲兵曹判
哀至痛極,言不知裁。
嗚呼!痛哉。
閏5月16日 ○庚子,大王大妃以承傳色諺書,下敎于賓廳曰: 此時大殿,屢日哀遑中,又欲隨轝,如此極熱,終日以縗麻隨轝,豈無傷損之節?國朝已例,罕有之事,予欲自內挽回,而諸大臣何爲玩愒乎?期於積誠祈懇爲望,故,如是下敎矣。
○敎曰: 「隨轝非但有已例,予之情事痛迫,期欲行之矣。
屢承兩慈殿下敎,懇摯惻怛,至使諸大臣,相率力挽,到此地頭,不敢不仰承至意。
十八日路祭後,當先詣新陵所迎哭矣。
○命壬申以後曾經春、桂坊生存人,竝年條懸錄以入。
閏5月17日 ○辛醜,上詣綏陵殯殿,行晝茶禮夕上食,經宿于齋室。
閏5月18日 ○壬寅,上詣殯殿啓欑宮,仍行別奠。
○以李惟秀爲禁衛大將。
○上詣殯殿行晝茶禮夕上食夕奠,經宿于齋室。
閏5月19日 ○癸卯,上詣殯殿,行朝奠朝上食遣奠。
○大轝進發。
上詣路祭所,行奉辭禮。
○上先詣新陵齋室,改具緦服,詣碑閣奉審,仍詣丁字閣奉審。
仍詣甕家壙內土色奉審,監轆轤習儀,仍審半月形出曲墻外,周審至腦上。
○大轝自晝停所進發時,上具緦服祗迎神輦、靈轝,仍步詣丁字閣,詣殯殿,行成殯奠及夕上食夕奠,經宿于齋室。
閏5月20日 ○甲辰,上詣殯殿,行朝奠朝上食及晝茶禮,遷奠下玄宮哭從,至奉辭位,哭盡哀,詣丁字閣,行虞祭還宮。
閏5月21日 ○乙巳,上禦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
閏5月23日 ○丁未,敎曰: 大禮克襄,愴幸交切。
新舊陵役浩繁,雖是都監擧行,必多有貽弊圻民之端,況又楊州邑之專當者乎?其在軫念之道,何庸常例?今年城餉,許令邑捧耗條,特爲除減,軍需亦不可不念,令廟堂,區劃給代。
○敎曰: 轝士軍之今番效力,市民爲最。
貢人之待令進排,亦必有弊,竝令廟堂,舊遺在及徭役,量宜區別,以爲蠲蕩示意之地。
○以李應植爲摠戎使。
閏5月24日 ○戊申,兩都監摠護使以下,施賞有差,山陵都監提調,行判敦寧樸岐壽,知事趙冀永,行大護軍李嘉愚,都廳校理徐相敎,副司果金炳奎,幷加資,陵所雜務差使員楊州牧使曺錫雨加資,遷陵都監提調知敦寧徐憙淳,工曹判書金左根,戶曹判書李穆淵,都廳司僕正金益文,副司直金鎭右,竝加資,紙牓書寫官行護軍姜時永,攝左右通禮副修撰嚴錫鼎,掌樂正李光載,宗戚執事行護軍趙秉駿,副司果樸鎬壽,代奠官興宣君昰應,分承旨金公鉉、樸容壽,竝加資。
閏5月25日 ○己酉,敎曰: 春桂坊之壬申除拜者,尙餘二人,追念昔日,不可無示意之擧,行護軍李魯秉,副護軍李羲鬥,今日政,知事同知作窠擬入。
閏5月26日 ○庚戌,上詣眞殿展拜,移奉三朝禦眞于移安閣,以眞殿增修也。
閏5月27日 ○辛亥,以金始淵爲奎章閣直閣。
六月 6月1日 ○甲寅,除緬服。
○上詣太廟展謁。
6月7日 ○庚申,敎曰: 法者,天下平,當重而傅輕,當輕而從重,均爲失刑,故所以有收議也。
奉將信箭,傳命陣列,恐與制書、符驗、衙門印信不同,則所謂遺失,雖謂之棄君命而犯師律,亦可矣。
此係創有之故,大臣之議,俱無質對,特從末勘,宣傳官申命濈,減死邊遠充軍。
6月8日 ○辛酉,以趙得林爲成均館大司成,李魯秉爲刑曹判書。
6月12日 ○乙醜,敎曰: 一雨成霖,跨月不止,必多有癢稼之患。
言念民事,寢食靡安,雖是立秋之前,何拘常例?祈晴祭,令該曹,不蔔日設行。
6月13日 ○丙寅,地震。
6月15日 ○戊辰,敎曰: 殿最之前後申飭何如?而今番四道之各以如幹殘邑中考磨勘者,此何道理乎?至於海西之一邑中考,尤爲駭然。
如是而朝令何以行乎?黃海監司金鼎集,施以譴罷之典,原啓本勿施,待新道伯赴任,使之更爲修正,京畿關東、關西三道道臣,竝施緘辭從重推考之典,啓本,亦令還下送,使之罔夜修正以聞。
○以李惟秀爲禁衛大將,李應植爲摠戎使。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上曰:「褒貶題目中,或有自上陞降之例乎?正廟朝,或有自上陞降之時矣。
機張縣監麻夏帛下考題目,不足爲下考。
而且此人,卽皇朝人後孫也,予欲陞置上考,未知如何?」領議政權敦仁曰:「惟在聖心矣。
」遂命陞爲上考。
○以李嘉愚爲漢城府判尹,南獻敎爲黃海道觀察使。
6月18日 ○辛未,鑑講廳火。
6月23日 ○丙子,備局啓言:「卽見忠淸水使鄭宅善狀啓,則以爲:『洪州外煙島居民,持納一小樻子及一片楮紙,謂以「異樣船,來浮于本島前洋,出給樻子。
而楮紙則彼人與島民,私相問答之語。
」事當到底窮査,還給樻子,故押付于問情官洪州牧,使徐承淳,水虞候金遠喜處,使之曉諭還給之意,措辭關飭雲矣。
』異樣船之逗遛屢日,未及問情,固萬萬踈虞,而旣有島民問答筆蹟及樻子來納者,則事當卽地坼見,一一登聞,而謂以窮査,押送于問情官,初無一辭之及於樻子中何物,問答之何語者,焉有如許事體乎?如非疑劫,必是推諉,當該水使,爲先罷黜,令該府,拿問重勘。
樻子與問答筆蹟,卽具形止馳報之意,請嚴飭。
」允之。
○以李敏德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6月26日 ○己卯,上禦熙政堂,召見回還三使臣。
秋七月 7月1日 ○甲申,上禦重熙堂召見輪對官。
7月3日 ○丙戌,忠淸監司趙雲澈狀啓,以異樣船與島民問答錄紙,及異樣人書謄上,其書曰: 「大佛朗西國水師提督欽命到印度與到中國,各戰船元帥瑟西爾爲究問,無辜被害事。
察得己亥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佛朗西人卽安默爾、沙斯當、慕印三位。
該三位者,吾國以爲,大德望之士也,不期爲貴高麗所害等情。
蓋於此東方,本帥有照護,吾鄕士庶之職。
玆故前來究問,該三位罪犯何條,而應受如此慘死,或言貴高麗律法,禁革外國之人入境,該三位入境故耳害之。
然本帥察得,設或漢人、滿州人、日本人,有冒入貴高麗之境者,不過提護解送出境,竝無克苦加害等情。
請問爲何不待該三位,如待漢人、滿州人、日本人一樣。
想貴高麗,身負重任之大君子者,未識吾大佛朗西皇帝之仁德也,吾國之士,庶雖離鄕萬萬裡,斷不能爲其所棄,而不共沾其恩澤也。
須知吾皇帝之隆恩廣佈,庇及其國士民,於天下萬國,若其民於他國有爲,非作歹者,如殺人放火等弊,審實治罪,則亦無容究也,如其民無辜而人虐害之者,是大辱吾佛朗西皇帝,而招怨必矣。
蓋本帥所問吾國賢士三位,爲貴高麗所害等情,想貴輔相,玆不能卽回答也。
玆故復仰知悉,來年吾國戰船特爾來此,貴國彼時回覆之可也。
本帥再告貴輔相,得知吾國皇帝覆庇其士民之仁德。
玆已報明貴國矣,自玆而後,倘有再虐害吾國之士民等情,貴高麗,必不能免大災害也。
然則災害臨時,上自貴國國王,下至大臣百官,皆不能歸怨於他人,維能怨已之不仁不義而無禮也,維此仰知。
救世一千八百四十六年烏月初八日。
雲,皮封雲高麗國輔相大人高陞。
○外煙島島民,與彼人問答記以爲:「彼人問:『貴島名何也?』答曰:『外煙島。
貴船在何國何州耶?』曰:『此船係大佛朗西國戰船,欽命到印度各地方與到中國的三號之中大船,上有元帥大人。
欽命來貴高麗國有事,知會的。
』答曰:『印度地方則何以來此,有事知會的何也?』曰:『不獨到印度地方,且特欽命來此矣。
』答曰:『船人幾何,或無疾病耶?』曰:『共有八百七十人,頗無疾病。
』答曰:『船人何其多耶?』曰:『人數不爲多矣。
因是戰船故也。
』答曰:『何其戰船耶?』曰:『爲是大佛郞西皇帝之船,其不來作生意,若作生意者,乃其國民家之船。
』又曰:『元帥有文書一封,送貴國輔相的,煩倘或失誤不送,到日後貴高麗,必有大禍。
』答曰:『文書何文書耶?』曰:『文書,有印信封號,貴輔相開閱,自然知道。
』答曰:『此島杳茫海中,官門遠隔千裡,相通極難矣。
』曰:『自此距官門亦不甚遠,此島自然必有往來,須當送到。
不然亦有不便,更爲詳問次來此矣。
』曰:『儞們來問何事,請寫來看。
』答曰:『坐定然後詳問』,曰『單請四位下一層請坐,元帥問列位有何詳問之處?』答曰:『俄間所給文書,絶遠海島,送到果然極難,奈何?』曰:『元帥說「所託文書」不要卽刻送到,高麗都城,亦不要卽刻有回文。
日後必有戰船到來,接文完全事情,隻要一有機會,卽速送到都城可也。
』答曰:『然則留此島耶?還歸貴國耶?』曰:『元帥卽刻去歸矣。
來年有別戰船接文。
』答曰:『接文完全事情,未可知詳寫示焉。
』曰:『此節,未能明白,請改寫。
』答曰:『文書中所語,有何意思耶?』曰『元帥,自五萬裡而來此。
不要列位受勞勞累,隻要將所托文書,送到貴國都城。
貴輔相之回文,有戰船接,無餘所當言也。
』答曰:『回文有戰船來接者何也?』曰『元帥,若久住此處,必須有累儞們,玆今元帥去歸,明年有別戰船來此完事。
所以元帥,不過是先過知交到文書也。
』答曰:『明年有別戰船來此何也?』曰『如今不知。
明年貴輔相回文之後,卽知之矣。
』答曰:『此島地險波湧,不可久留,何日發船耶?』曰:『地險波湧,不妨元帥。
卽今日起錨去矣。
』答曰:『若元帥去則貴船三隻,亦同歸耶?』曰:『然也』,掛帆卽去矣。
」 7月5日 ○戊子,上禦春塘臺,行賞試射。
7月8日 ○辛卯,備邊司啓言:「卽伏見盛京,回咨出來者,江界、三寨、及閭閻、四把等地越邊,大國人造舍墾田處,自盛京遴派官兵,前往究辦,請派委曉事官弁,沿江近處,先期守候,大國委員到日,令其過江前來,指引處所,眼同緝拏雲矣。
咨內辭意中,過江前來,雖非可議,旣請派員指引,則不可不探問其出來早晩,然後亦可以自此擧行,更令槐院,具由撰咨,定撥下送于灣府,使之傳給鳳城將處,以爲傳緻盛京之地。
」允之。
7月10日 ○癸巳,以李羲肇爲司憲府大司憲,鄭德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11日 ○甲午,上禦春塘臺,行七夕製,賦居首徐大淳,直赴殿試。
○以徐箕淳爲司憲府大司憲,趙忠植爲司諫院大司諫,成遂默爲吏曹參判,金在田爲成均館大司成,李顯稷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7月12日 ○乙未,都政下批,以樸永元爲禮曹判書,金賢根爲冬至兼謝恩正使,樸宗吉爲副使,宋柱獻爲書狀官。
○上禦重熙堂,召見入格儒生。
7月13日 ○丙申,以洪敬謨爲吏曹判書,徐憙淳爲兵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