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
關燈
小
中
大
,馬超領中軍,關索領後軍;令諸葛瞻馬成各領三千為左右救應,督馬步全軍三萬人,由龍門進攻洛陽。
以西涼新來将校馬龍守宜陽,馬骧守盧氏,移南鄭守将傅佥進屯武關,以通前軍聲勢。
兩路使者,分頭去後,孔明自領長安新兵一萬二千人,前駐潼關之西涼萬人,并州突騎八千人,合前駐潼關川兵一萬五千人。
以八千人命楊洪守潼關,以黃忠為前部先鋒,領騎兵八千,步兵一萬,馬步偏裨将校二十餘員,自長安出發。
諸葛均率領文武僚屬,送出離城十裡,孔明吩咐嚴守屬地,諸葛均領命自回長安。
孔明到了潼關,即令黃忠出關下寨,一面使人飛報雲長,請其互相策應。
雲長在南陽接到孔明書信,又奉到漢中王令旨,即差人至前敵,請龐士元與徐元直三人會商進兵辦法。
雲長道:“主公俯順輿情,進号藩服,我等自當努力進行,共襄大業。
今孔明已三路出兵,我兵亦宜乘機協應,俾曹兵四面受敵,然後方能操必勝之權!二位軍師,請各出奇計,以利戎機。
”龐統道:“今司馬懿督兵拒守,我軍自不宜冒險前攻,徒傷士卒;孟起奉令出攻洛陽,可令龐豐領兵三千代張苞守伊陽,龐豫領兵五千守舞陽,令關興率所部全軍,合張苞所部全軍,進攻登封;令黃武崔颀領兵一萬,去攻郏縣;統與翼德虛張聲勢,去攻葉縣,曹兵必顧此失彼。
孟起既得臂助,自可一意徑行,司馬師兄弟自不足以敵孟起也。
”雲長大喜,即令諸将依計進行,士元自回方城。
正是: 郏鄏千年,會應遷都之兆;隆中一對,真成得志之時。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全書中與演義同一回目者,隻此劉玄德進位漢中王八字耳。
然從其下半目兩比觀之,一為雲長攻取襄陽郡,則前評一切得失,與作者大書筆意,已不待再言而自見。
此時半壁中原,指揮若定,操隻餘釜底遊魂,權亦成江中殘寇,燕雲易複,江漢新收,将士勤勞,暴骨于外,建安玺绶,遺命在天,是真如奏記所雲,徒記日月,非竹以厭海内臣民之望,而有不得不正位漢中之勢者也。
群下推戴,僅猶拟進于王,比迹光武而止。
則千秋萬世,疇能執筆而譏之?故非備不可王,王有時耳。
以同一回目,而時之前後不同,其善惡是非之判,殊若天淵,則同一進位漢中王,隻颠倒其時,而翻案之文,無庸他勞筆墨,勸善規過,即此已足,誡妙筆也。
諸葛早可提師直出關中,而纡回曲折,再四頓兵,将各方援應起伏,分防設守,順逆向背,一一從八面寫來,至是以為無可再寫,可觀鐵馬金戈,戰鼓雷鳴之文字也,乃細吹細打,一派笙箫鼓樂笛管嗷嘈之音,忽焉悅耳而作,則又山川黼黻,令人先睹朝儀;既見玄德進位為王矣,更複钲茄奏地,铙钹吹雲而起,則又牲血旌旗,再令聞歌敵忾;忙中閑筆,寫之不盡,叫人急殺,亦叫人喜殺!叫人樂殺,又叫人悲殺!此種變幻手筆,此等文章家數,甚不易為,甚不易學。
然而非虛寫也,不有正位,則大張撻伐,無以振堂堂之鼓;不有誓師,則教之戰陣,無以揚正正之旗;是謂有筆,人所能知而不能寫者也。
若夫假誓師之行軍命将,所以識此後備配之人物;假奏記之紀官書銜,所以厘以前規複之地方;既舉出關前後,段落劃明,從将建功次第線索理清,于是眉日為新,頭腳皆醒,是謂有墨,則又人所能讀,而不能知者也,吾以是知此回文章,蓋為作者總結古人前文,再行自起下文之筆墨,徒以翻案視之,抑又不為能讀者耳。
孔明出關,後分三路,魏延為左翼,李嚴姜維副之,馬忠廖立為救應,此由山西進攻之一路也。
馬超為右翼,馬岱關索副之,諸葛瞻馬成為救應,此由河南進攻之一路也。
自領中軍出潼關,黃忠為先鋒,諸葛均留守關中,此由秦川進攻之一路也;至關公早出襄樊之兵,則以關興張苞合攻登封,黃武崔颀合攻郏鄏;張飛龐統,由正面進攻葉縣,亦三路也,雲長駐守南陽,子龍向寵備敵東吳,劉琦馬良會守荊州,兩方合圍,兵分六路,匹于六出大舉攻曹,讀者須将形勢記清。
以西涼新來将校馬龍守宜陽,馬骧守盧氏,移南鄭守将傅佥進屯武關,以通前軍聲勢。
兩路使者,分頭去後,孔明自領長安新兵一萬二千人,前駐潼關之西涼萬人,并州突騎八千人,合前駐潼關川兵一萬五千人。
以八千人命楊洪守潼關,以黃忠為前部先鋒,領騎兵八千,步兵一萬,馬步偏裨将校二十餘員,自長安出發。
諸葛均率領文武僚屬,送出離城十裡,孔明吩咐嚴守屬地,諸葛均領命自回長安。
孔明到了潼關,即令黃忠出關下寨,一面使人飛報雲長,請其互相策應。
雲長在南陽接到孔明書信,又奉到漢中王令旨,即差人至前敵,請龐士元與徐元直三人會商進兵辦法。
雲長道:“主公俯順輿情,進号藩服,我等自當努力進行,共襄大業。
今孔明已三路出兵,我兵亦宜乘機協應,俾曹兵四面受敵,然後方能操必勝之權!二位軍師,請各出奇計,以利戎機。
”龐統道:“今司馬懿督兵拒守,我軍自不宜冒險前攻,徒傷士卒;孟起奉令出攻洛陽,可令龐豐領兵三千代張苞守伊陽,龐豫領兵五千守舞陽,令關興率所部全軍,合張苞所部全軍,進攻登封;令黃武崔颀領兵一萬,去攻郏縣;統與翼德虛張聲勢,去攻葉縣,曹兵必顧此失彼。
孟起既得臂助,自可一意徑行,司馬師兄弟自不足以敵孟起也。
”雲長大喜,即令諸将依計進行,士元自回方城。
正是: 郏鄏千年,會應遷都之兆;隆中一對,真成得志之時。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全書中與演義同一回目者,隻此劉玄德進位漢中王八字耳。
然從其下半目兩比觀之,一為雲長攻取襄陽郡,則前評一切得失,與作者大書筆意,已不待再言而自見。
此時半壁中原,指揮若定,操隻餘釜底遊魂,權亦成江中殘寇,燕雲易複,江漢新收,将士勤勞,暴骨于外,建安玺绶,遺命在天,是真如奏記所雲,徒記日月,非竹以厭海内臣民之望,而有不得不正位漢中之勢者也。
群下推戴,僅猶拟進于王,比迹光武而止。
則千秋萬世,疇能執筆而譏之?故非備不可王,王有時耳。
以同一回目,而時之前後不同,其善惡是非之判,殊若天淵,則同一進位漢中王,隻颠倒其時,而翻案之文,無庸他勞筆墨,勸善規過,即此已足,誡妙筆也。
諸葛早可提師直出關中,而纡回曲折,再四頓兵,将各方援應起伏,分防設守,順逆向背,一一從八面寫來,至是以為無可再寫,可觀鐵馬金戈,戰鼓雷鳴之文字也,乃細吹細打,一派笙箫鼓樂笛管嗷嘈之音,忽焉悅耳而作,則又山川黼黻,令人先睹朝儀;既見玄德進位為王矣,更複钲茄奏地,铙钹吹雲而起,則又牲血旌旗,再令聞歌敵忾;忙中閑筆,寫之不盡,叫人急殺,亦叫人喜殺!叫人樂殺,又叫人悲殺!此種變幻手筆,此等文章家數,甚不易為,甚不易學。
然而非虛寫也,不有正位,則大張撻伐,無以振堂堂之鼓;不有誓師,則教之戰陣,無以揚正正之旗;是謂有筆,人所能知而不能寫者也。
若夫假誓師之行軍命将,所以識此後備配之人物;假奏記之紀官書銜,所以厘以前規複之地方;既舉出關前後,段落劃明,從将建功次第線索理清,于是眉日為新,頭腳皆醒,是謂有墨,則又人所能讀,而不能知者也,吾以是知此回文章,蓋為作者總結古人前文,再行自起下文之筆墨,徒以翻案視之,抑又不為能讀者耳。
孔明出關,後分三路,魏延為左翼,李嚴姜維副之,馬忠廖立為救應,此由山西進攻之一路也。
馬超為右翼,馬岱關索副之,諸葛瞻馬成為救應,此由河南進攻之一路也。
自領中軍出潼關,黃忠為先鋒,諸葛均留守關中,此由秦川進攻之一路也;至關公早出襄樊之兵,則以關興張苞合攻登封,黃武崔颀合攻郏鄏;張飛龐統,由正面進攻葉縣,亦三路也,雲長駐守南陽,子龍向寵備敵東吳,劉琦馬良會守荊州,兩方合圍,兵分六路,匹于六出大舉攻曹,讀者須将形勢記清。